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也没想到上五年级的李保田突然对戏剧着了迷,不但经常找些戏剧书看,还模仿一些地方戏中人物的动作,最后竟然闹着非要做演员不可。这可气坏了对“戏子”素有偏见的父亲,劝说是不见效果,他父亲抡起教子的大棒,一顿暴打,本以为李保田吃过苦头会回心转意,走上读书学知识的“正途”,哪知李保田早铁了心,宁愿父子反目也不放弃他痴迷的戏剧。于是,他跑出家门,到徐州柳子剧团拉道具、跑龙套,这一年,他才十岁。
误打误撞入戏校
提起李保田,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即使不识字的老太太也可能笑瘪了嘴说:“那不是罗锅子吗?”对,李保田正是演活了宰相刘罗锅的那个人。看到李保田的精彩表演,许多人猜想他出身于艺术世家,有“艺术基因”的遗传,或者还有从小的艺术熏陶。可惜这些带有美好愿望的猜测都不和李保田沾边,他进入艺术殿堂的路可以说是“误打误撞”。
李保田出生于山东莱阳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中国还没有解放。李保田的家里非常贫困,全家人冬天只有一条黑黑的破旧棉被。那时,解放战争的宣传在胶东农村已经深入人心,“保家、保田、保政权”的号召成为人们争取幸福生活的行动目标。李保田的母亲只有一个善良的期盼:等儿子长大了,像他随部队南下革命的爸爸那样,为穷人保住家园,保卫田地。这就是李保田名字的由来。
解放后,李保田一家到了徐州,李保田在这里开始上小学。在学校里,李保田学习很好,谁也没想到上五年级的李保田突然对戏剧着了迷,不但经常找些戏剧书看,还模仿一些地方戏中人物的动作,最后竟然闹着非要做演员不可。这可气坏了对“戏子”素有偏见的父亲,劝说是不见效果,他父亲抡起教子的大棒,一顿暴打。本以为李保田会吃过苦头回心转意,走上读书学知识的“正途”,哪知李保田早铁了心,宁愿父子反目也不放弃他痴迷的戏剧。于是。他跑出家门,到徐州柳子剧团拉道具、跑龙套,这一年,他才十岁。剧团的耳濡目染,李保田凭悟性对戏剧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他开始扮演丑角。
在旧社会山东有一句俗语“没娘的孩子去学戏”,是说学演戏要受很多苦,有人照顾的孩子是不舍得去受这份苦的。李保田的学戏生活也是尝尽艰辛,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过的是食不裹腹的日子,剧团中许多人因为条件艰苦停止了训练。李保田却始终硬挺着。饿了看书,看累了练动作,就是不肯离开他的戏剧梦。他自己从寂寞的练功房里、戏剧书籍中找乐子。比如看到书中有描写盛宴的戏剧片段,李保田学唱揣摩透了之后,会眯眼而笑:“又吃了顿好的”。
近20年的漫漫岁月了,李保田没有停止过奋斗前行的步伐,在增长阅历积累经验的同时,李保田如饥似渴地读书,寻求着新的突破。
十年动乱结束,神州大地迎来了第二个春天。1978年,李保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进入国家戏剧的最高学府。1982年,李保田毕业留校任教,从此走上教书育人与表演创作并举的道路: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舞台经验使李保田的教学多姿多彩,别开生面,倍受学生喜爱。
多方耕耘多收获
因为近些年戏剧渐渐被影视剧代替,这方面的演出少了, 李保田又是每拍一部影视剧就引来圈内外的喝彩,人们或许认为李保田在戏剧舞台上无所作为,这可是又看错了多才多艺的李保田。且不追溯李保田在古老的柳子戏中饰演过多种角色,也不列举他在戏剧学院演出过多少中外名剧,仅就中央戏剧学院80年代隆重推出的历史剧《天国春秋》而言,便震动了首都剧坛,为戏剧学界所注目。在该剧中,李保田凭借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经验积累,精妙地揭示出韦昌辉复杂的精神世界与内心冲突,使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现代戏曲舞台上,生动地阐明了太平天国由于内部分裂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悲剧。李保田由于形神具备的成功表演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李保田并不因为自己是戏剧科班出身,同时在中央戏剧学院深造时又是高才生自居。多年来,李保田都在为自己挚爱的事业不懈地追求着,可以说,事业上,李保田是个“完美”主义者——他总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力求把饰演的人物创造得近乎完美。他这种看似苛刻的追求,为他带来了演艺生涯中的丰硕收获和片片喝彩。在 1985年,在电影界初试锋芒的李保田主演宽银幕故事片《流浪汉与黑天鹅》时,他饰演“抹桌儿”这一流浪汉,就以他的风趣机智征服了观众。此后,李保田主演电视连续剧《葛掌柜》中的主人公葛寅虎。他深入农村,多次与农民一起生活,交谈,加上自己的艺术想象,成功地塑造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当代农民企业家葛寅虎,一举夺得“飞天奖”最佳男主角奖的桂冠。李保田以精湛的演技迅速崛起,主演了《菊豆》、《过年》、《宰相刘罗锅》等一系列影响颇大的影视剧,赢得了“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金鹰奖”、“华表奖”等多项全国最高奖。影评家曾经评论说李保田是80年代至今最为活跃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综观李保田所塑造的系列形象,居多的是“小人物”。李保田说:“小人物容易将心比心,容易沟通。”或许是这个原因让李保田那么愿意接近平民百姓,我们姑且称之为“平民情节”吧。正是这带有文化反思意味的“平民情节”使李保田在继《宰相刘罗锅》之后,成功地演绎了村主任李四平。用李保田自己的说法是:“李四平是我塑造的又一个新形象,他比我以往的所有角色都有艺术上的新突破。”在李四平身上,我们既看到了基层干部艰难的生存状态,同时又感受到作品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社会积弊的辛辣批判。李保田将复杂多变的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让观众在笑过之后,禁不住思考回味。这部作品在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方面都是一部力作。李保田总结他在塑造李四平形象的经验时说:”突破就是将人性挖掘到极端。”这大概是李保田喜欢李四平胜过“穿着宰相服,有着老百姓灵魂”的刘罗锅的原因所在吧。 最近他的又一个“小人物”——警察“李酒瓶”又活跃在电视荧幕上……
李保田在影视剧中的成功得益于他既广博又深厚的艺术素养。他见多识广,博学多闻,谈论起达芬奇、毕加索、梵高等画家画派简直如数家珍,讲究起来宛如讲论世界美学史,妙语连珠,见解独到。据悉,李保田的木刻堪称一绝,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个人画展。他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绘画作品近于禅境,令行家叹为观止。此外,李保田还钟情于外国古典音乐,常常遇到好的CD光盘一次就买下几十张。
艺高德馨易近人
屏幕上的李保田有着平民的心境和灵魂,生活中的李保田更是豁达随和,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大腕儿”的影子。就拿李保田到山东参加活动的一天为例,耳闻目睹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小事足见其人格。在与多家媒体的记者见面的间隙,李保田却被喜爱他的人们包围了,他们要求李保田签名留念。李保田不顾劳累,非常认真地给每个人签了名;有的人要求和他合影,李保田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脸上挂着谦和的笑,本来并不小的眼睛在镜头前又一次眯成一条缝儿。在千佛山公园门前,李保田买了一大堆红心萝卜请大伙吃。这时,有两个女孩认出了李保田,要与他合影,李保田仍然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态度。我们正打趣他“与漂亮小姐合作”,一位衣冠不整的游客抢上来请李保田签名,李保田一丝不苟地在游客发皱的通讯录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还核对了日期和时间。
我们到植物园看鸽子,李保田提出要与鸽子合影,公园的工作人员见是大明星李保田,就热情地迎上来,并招呼鸽子向我们围拢。李保田看到了公园的规定,主动掏钱买鸽食,边喂鸽边说:“我也是普通的游客。这些小生灵对谁都是一样的,它们象征着和平和美好,我既然把它们美丽的形象放在心里带走,就要对它们表示诚心的感谢。”走在街上,李保田毫无被人认出来的顾忌,他在卖工艺品的小摊边停下脚步,仔细寻索后买下一颗石头雕刻的大花生,作为山东之行的纪念。
误打误撞入戏校
提起李保田,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即使不识字的老太太也可能笑瘪了嘴说:“那不是罗锅子吗?”对,李保田正是演活了宰相刘罗锅的那个人。看到李保田的精彩表演,许多人猜想他出身于艺术世家,有“艺术基因”的遗传,或者还有从小的艺术熏陶。可惜这些带有美好愿望的猜测都不和李保田沾边,他进入艺术殿堂的路可以说是“误打误撞”。
李保田出生于山东莱阳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中国还没有解放。李保田的家里非常贫困,全家人冬天只有一条黑黑的破旧棉被。那时,解放战争的宣传在胶东农村已经深入人心,“保家、保田、保政权”的号召成为人们争取幸福生活的行动目标。李保田的母亲只有一个善良的期盼:等儿子长大了,像他随部队南下革命的爸爸那样,为穷人保住家园,保卫田地。这就是李保田名字的由来。
解放后,李保田一家到了徐州,李保田在这里开始上小学。在学校里,李保田学习很好,谁也没想到上五年级的李保田突然对戏剧着了迷,不但经常找些戏剧书看,还模仿一些地方戏中人物的动作,最后竟然闹着非要做演员不可。这可气坏了对“戏子”素有偏见的父亲,劝说是不见效果,他父亲抡起教子的大棒,一顿暴打。本以为李保田会吃过苦头回心转意,走上读书学知识的“正途”,哪知李保田早铁了心,宁愿父子反目也不放弃他痴迷的戏剧。于是。他跑出家门,到徐州柳子剧团拉道具、跑龙套,这一年,他才十岁。剧团的耳濡目染,李保田凭悟性对戏剧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他开始扮演丑角。
在旧社会山东有一句俗语“没娘的孩子去学戏”,是说学演戏要受很多苦,有人照顾的孩子是不舍得去受这份苦的。李保田的学戏生活也是尝尽艰辛,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过的是食不裹腹的日子,剧团中许多人因为条件艰苦停止了训练。李保田却始终硬挺着。饿了看书,看累了练动作,就是不肯离开他的戏剧梦。他自己从寂寞的练功房里、戏剧书籍中找乐子。比如看到书中有描写盛宴的戏剧片段,李保田学唱揣摩透了之后,会眯眼而笑:“又吃了顿好的”。
近20年的漫漫岁月了,李保田没有停止过奋斗前行的步伐,在增长阅历积累经验的同时,李保田如饥似渴地读书,寻求着新的突破。
十年动乱结束,神州大地迎来了第二个春天。1978年,李保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进入国家戏剧的最高学府。1982年,李保田毕业留校任教,从此走上教书育人与表演创作并举的道路: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舞台经验使李保田的教学多姿多彩,别开生面,倍受学生喜爱。
多方耕耘多收获
因为近些年戏剧渐渐被影视剧代替,这方面的演出少了, 李保田又是每拍一部影视剧就引来圈内外的喝彩,人们或许认为李保田在戏剧舞台上无所作为,这可是又看错了多才多艺的李保田。且不追溯李保田在古老的柳子戏中饰演过多种角色,也不列举他在戏剧学院演出过多少中外名剧,仅就中央戏剧学院80年代隆重推出的历史剧《天国春秋》而言,便震动了首都剧坛,为戏剧学界所注目。在该剧中,李保田凭借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经验积累,精妙地揭示出韦昌辉复杂的精神世界与内心冲突,使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现代戏曲舞台上,生动地阐明了太平天国由于内部分裂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悲剧。李保田由于形神具备的成功表演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李保田并不因为自己是戏剧科班出身,同时在中央戏剧学院深造时又是高才生自居。多年来,李保田都在为自己挚爱的事业不懈地追求着,可以说,事业上,李保田是个“完美”主义者——他总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力求把饰演的人物创造得近乎完美。他这种看似苛刻的追求,为他带来了演艺生涯中的丰硕收获和片片喝彩。在 1985年,在电影界初试锋芒的李保田主演宽银幕故事片《流浪汉与黑天鹅》时,他饰演“抹桌儿”这一流浪汉,就以他的风趣机智征服了观众。此后,李保田主演电视连续剧《葛掌柜》中的主人公葛寅虎。他深入农村,多次与农民一起生活,交谈,加上自己的艺术想象,成功地塑造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当代农民企业家葛寅虎,一举夺得“飞天奖”最佳男主角奖的桂冠。李保田以精湛的演技迅速崛起,主演了《菊豆》、《过年》、《宰相刘罗锅》等一系列影响颇大的影视剧,赢得了“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金鹰奖”、“华表奖”等多项全国最高奖。影评家曾经评论说李保田是80年代至今最为活跃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综观李保田所塑造的系列形象,居多的是“小人物”。李保田说:“小人物容易将心比心,容易沟通。”或许是这个原因让李保田那么愿意接近平民百姓,我们姑且称之为“平民情节”吧。正是这带有文化反思意味的“平民情节”使李保田在继《宰相刘罗锅》之后,成功地演绎了村主任李四平。用李保田自己的说法是:“李四平是我塑造的又一个新形象,他比我以往的所有角色都有艺术上的新突破。”在李四平身上,我们既看到了基层干部艰难的生存状态,同时又感受到作品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社会积弊的辛辣批判。李保田将复杂多变的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让观众在笑过之后,禁不住思考回味。这部作品在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方面都是一部力作。李保田总结他在塑造李四平形象的经验时说:”突破就是将人性挖掘到极端。”这大概是李保田喜欢李四平胜过“穿着宰相服,有着老百姓灵魂”的刘罗锅的原因所在吧。 最近他的又一个“小人物”——警察“李酒瓶”又活跃在电视荧幕上……
李保田在影视剧中的成功得益于他既广博又深厚的艺术素养。他见多识广,博学多闻,谈论起达芬奇、毕加索、梵高等画家画派简直如数家珍,讲究起来宛如讲论世界美学史,妙语连珠,见解独到。据悉,李保田的木刻堪称一绝,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个人画展。他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绘画作品近于禅境,令行家叹为观止。此外,李保田还钟情于外国古典音乐,常常遇到好的CD光盘一次就买下几十张。
艺高德馨易近人
屏幕上的李保田有着平民的心境和灵魂,生活中的李保田更是豁达随和,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大腕儿”的影子。就拿李保田到山东参加活动的一天为例,耳闻目睹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小事足见其人格。在与多家媒体的记者见面的间隙,李保田却被喜爱他的人们包围了,他们要求李保田签名留念。李保田不顾劳累,非常认真地给每个人签了名;有的人要求和他合影,李保田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脸上挂着谦和的笑,本来并不小的眼睛在镜头前又一次眯成一条缝儿。在千佛山公园门前,李保田买了一大堆红心萝卜请大伙吃。这时,有两个女孩认出了李保田,要与他合影,李保田仍然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态度。我们正打趣他“与漂亮小姐合作”,一位衣冠不整的游客抢上来请李保田签名,李保田一丝不苟地在游客发皱的通讯录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还核对了日期和时间。
我们到植物园看鸽子,李保田提出要与鸽子合影,公园的工作人员见是大明星李保田,就热情地迎上来,并招呼鸽子向我们围拢。李保田看到了公园的规定,主动掏钱买鸽食,边喂鸽边说:“我也是普通的游客。这些小生灵对谁都是一样的,它们象征着和平和美好,我既然把它们美丽的形象放在心里带走,就要对它们表示诚心的感谢。”走在街上,李保田毫无被人认出来的顾忌,他在卖工艺品的小摊边停下脚步,仔细寻索后买下一颗石头雕刻的大花生,作为山东之行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