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脾肾亏虚,湿瘀互结是慢性肾盂肾炎(CPN)的主要病机,本课题旨在观察自拟益肾通淋方治疗CPN(脾肾亏虚,湿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探讨和认识CPN的病理机制及自拟益肾通淋方治疗该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C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自拟益肾通淋方以益肾健脾,化瘀通淋为法;对照组30例,给予三金片。并系统观察了益肾通淋方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细菌数等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观察,试验组临床治愈33.33%、显效30.00%,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临床治愈16.67%、显效16.67%,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间疗效用Ridit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U=2.042,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通淋方治疗CPN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肾盂肾炎;益肾通淋方;脾肾亏虚,湿瘀互结;临床研究
慢性肾盂肾炎(CPN)是感染性肾病中占首位的疾病,发病以已婚妇女居多。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间质和肾盂、肾盏组织。由于炎症的持续进行或反复发作发生导致肾间质、肾盂、肾盏的损害、纤维化及变形。据报道,调查的妇女人群中,尿路感染率为2.05%,最高感染率在31~40岁年龄组。尽管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进展很快,抗生素种类不断更新,但是其发病率及复发率并未显著降低,特别是由初始的肾盂、肾盏粘膜受病原菌侵犯引起的炎症性改变,逐渐发展成为不同程度的肾实质及肾功能损害,迁延为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慢性肾衰的发生率为18.6%~37.5%,慢性肾盂肾炎所致的慢性肾衰约占慢性肾衰病例总数的20%[1],本病已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单纯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致人体菌群失调,而产生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及整体观念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脾肾亏虚,湿瘀互结是CPN发生的主要病机,鉴于此,确立了益肾健脾,化瘀通淋法,在临床实践中,几经筛选,自拟益肾通淋方,对30例CPN患者进行了系统地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而制定。
1.1.1中医诊断辨证标准脾肾亏虚,湿瘀互结证。主症:小便频数,努责难出,淋沥不尽;次症:面浮足肿,纳呆腹胀,神疲乏力,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大便溏薄,舌淡暗,苔白或白腻,脉沉细。
1.1.2西医诊断标准病程1年以上,每年复发(以明确的尿路刺激征为准)3次以上,并符合以下标准:常多次急性发作,发病时可有全身感染症状、尿路局部表现及尿液变化等,类似急性肾盂肾炎。?实验室及理化检查:①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多±~+,尿沉淀镜检白细胞≥10/高倍视野;②尿亚硝酸盐试验阳性;③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数≥105/ml,或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阳性;④在静脉肾盂造影片上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⑤肾外形凹凸不平,且两肾大小不等;⑥肾小管功能有持续性损害。
1.2病例来源本研究共60例病例,均为2006年9月~2007年12月来源于吉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及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应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按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选病例共60例,按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药物益肾通淋方的处方组合:黄芪30g、白花蛇舌草20g、枸杞子15g、党参15g、山茱萸15g、石韦15g、赤芍10g、王不留行15g、蒲公英15g、连翘15g、甘草10g。按上述比例配制,水煎取汁20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每次100ml,早晚饭前30分钟口服。
1.3.2对照组药物:三金片药物组成:金樱根、菝葜、杨开口、金沙藤、积雪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5021645;桂林三金制药厂生产。每日3次,每次口服3片。
上述各组均以2周为1疗程,必要时连续治疗2个疗程,临床试验期间原则上停用抗生素等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药物。
2结果
2.1结果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临床控制12例(40.00%),显效10例(33.33%),有效6例(20.00%),无效2例(6.6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70.00%,其中临床控制5例(16.67%),显效5例(16.67%),有效11例(36.67%),无效9例(30.00%)。两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治疗组的小便频数(P<0.01)、努责难出(P<0.01)、淋沥不尽(P<0.01)、面浮足肿(P<0.05)、腰酸腿软(P<0.01)、输尿管点压痛(P<0.05)、肾区叩痛(P<0.01)等各项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小便频数(P<0.05)、努责难出(P<0.05)、淋沥不尽(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小便频数、努责难出、淋沥不尽等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从具体症状﹑舌脉及体征,生化指标来看,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疗效与病程,疗效与疗程,疗效与病情相比,均有密切的关系。说明病程越短,疗程越长,病情越轻,疗效越好。
2.4通过肝功能(ALT)、心电图、肾功能(BUN、CER)等安全性指标的检测,证明本方临床使用安全。
3讨论
慢性肾盂肾炎(CPN)治疗困难,容易复发,且易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不可忽视。因此,如何有效治疗CPN,以及开发和研究彻底根治该病的有效药物是社会的需要。单纯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CPN,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致人体菌群失调,而产生不可避免的副作用。经过多年来中医临床工作者的证实,中医药的合理应用在CPN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疗效,并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公认。中医学对CPN有多种分候,但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经验发现,本病仍以脾肾亏虚,湿瘀互结证多见。在治疗过程中,应分清标本缓急,适时调整用药,注重把握标本兼治的有利时机,在控制尿路刺激症状的基础上,同时加强中药的调理作用,从而逐渐改善患者体质。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及参考大量医学文献,证实部分益肾健脾、化瘀通淋中药及自拟的益肾通淋方对治疗CPN有很好的疗效。应用安全,避免了细菌耐药性、人体菌群失调、药物肾损害等副作用的产生。方解及配伍意义:方中以黄芪、白花蛇舌草为君药。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之要药。黄芪建中气、益心阳,升补阳气以利小便。邹润安《本经疏证》云“阳不得正其治于上,斯阳不能顺其化于下。”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并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和很强的利尿作用。白花蛇舌草味苦、微甘,性微寒,归肺、肝、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广西中草药》云:“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尿路感染……”《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体内实验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促进抗体形成,使网状细胞、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而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体外实验能增强人血中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功能;可使实验性阑尾炎病兔体温下降,白细胞明显下降,炎症基本吸收。二药相伍,温凉并用,凉而不伤阳,温而不伤阴,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
方中以枸杞子、党参、蒲公英、赤芍为臣药。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功效滋补肝肾,明目润肺。《本草经集注》云:“补益精气,强盛阴道。”《本草纲目》云:“滋肾、润肺、明目。”《食疗本草》:“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本草备要》:“润肺清肝,滋肾益元,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明目。”本品含枸杞多糖、亚油酸、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降压、降血脂、降血糖以及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本草从新》:“主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本草纲目拾遗》:“治肺虚,能益肺气。”党参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新修本草》:“主妇人乳痈肿。”《本草备要》:“专治乳痈、疔毒,亦为通淋妙品。”药理研究证实[12],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卡他双球菌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亦有提高及改善小鼠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滇南本草》云:“……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攻痈疮。”药理研究表明[12],赤芍制剂体外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及某些致病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赤芍的正丁醇提物能显著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指数,增加肝脏重量。
以山茱萸、连翘、石韦、王不留行、甘草共为佐使药。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日华子本草》云:“暖腰膝,助水脏。”《医学入门》云:“山茱萸本涩也……,用之,补养肝肾,以益其源,则五脏安利,闭者通而利者止。”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胆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12],山茱萸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促进Mφ的吞噬功能;山茱萸水浸剂体外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菌、铁锈色小芽孢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连翘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胆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药性论》云:“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本草衍义补遗》云:“泻心火,除脾肾湿热。”连翘的抗菌谱较广,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史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等[12]。石韦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膀胱经,功效利水通淋,止咳。《神农本草经》云:“石韦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本草从新》云:“清肺金以滋化源,通膀胱而利水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韦以2.5%~10%的药物浓度作体外实验表明对痢疾杆菌,尤其对弗氏杆菌以及肠伤寒菌,副伤寒甲、乙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此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石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经,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药性论》:“治风毒,通血脉。”《本草纲目》:“利小便。”《本草求原》:“通淋,利窍。”药理证实,王不留行有抗炎作用,由王不留行和丹参、赤芍等组成的消癃片对炎症早期的渗出、炎症后期的肉芽组织增生都有抑制作用[12]。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神农本草经》云:“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别录》:“解百药毒。”甘草具有解毒抗炎及抗变态反应功效。对肉芽组织增生的慢性炎症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
现代医学认为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肾脏出现的弥漫性的间质浸润现象,肾实质有大小不等的脓肿以及日久形成瘢痕萎缩和纤维增生,这些病理变化与中医的“瘀”有其共同点,因此“瘀”是尿路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治疗中应佐活血化瘀,而用赤芍、王不留行等药[14]。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肾,化瘀通淋,利湿解毒之功。
参考文献
[1]陈以平.肾病的辨证与辨病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0
[2]张艳,张志坚,张福产.张志坚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探要[J].陕西中医,2006,27(12):1552
[3]宋炜,董征,宋维明.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体会[J].河北中医,2004,26(6):431
[4] 史耀勋,卢建军,田谧,等.于敏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经验管窥[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776-1777
【关键词】慢性肾盂肾炎;益肾通淋方;脾肾亏虚,湿瘀互结;临床研究
慢性肾盂肾炎(CPN)是感染性肾病中占首位的疾病,发病以已婚妇女居多。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间质和肾盂、肾盏组织。由于炎症的持续进行或反复发作发生导致肾间质、肾盂、肾盏的损害、纤维化及变形。据报道,调查的妇女人群中,尿路感染率为2.05%,最高感染率在31~40岁年龄组。尽管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进展很快,抗生素种类不断更新,但是其发病率及复发率并未显著降低,特别是由初始的肾盂、肾盏粘膜受病原菌侵犯引起的炎症性改变,逐渐发展成为不同程度的肾实质及肾功能损害,迁延为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慢性肾衰的发生率为18.6%~37.5%,慢性肾盂肾炎所致的慢性肾衰约占慢性肾衰病例总数的20%[1],本病已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单纯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致人体菌群失调,而产生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及整体观念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脾肾亏虚,湿瘀互结是CPN发生的主要病机,鉴于此,确立了益肾健脾,化瘀通淋法,在临床实践中,几经筛选,自拟益肾通淋方,对30例CPN患者进行了系统地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而制定。
1.1.1中医诊断辨证标准脾肾亏虚,湿瘀互结证。主症:小便频数,努责难出,淋沥不尽;次症:面浮足肿,纳呆腹胀,神疲乏力,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大便溏薄,舌淡暗,苔白或白腻,脉沉细。
1.1.2西医诊断标准病程1年以上,每年复发(以明确的尿路刺激征为准)3次以上,并符合以下标准:常多次急性发作,发病时可有全身感染症状、尿路局部表现及尿液变化等,类似急性肾盂肾炎。?实验室及理化检查:①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多±~+,尿沉淀镜检白细胞≥10/高倍视野;②尿亚硝酸盐试验阳性;③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数≥105/ml,或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阳性;④在静脉肾盂造影片上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⑤肾外形凹凸不平,且两肾大小不等;⑥肾小管功能有持续性损害。
1.2病例来源本研究共60例病例,均为2006年9月~2007年12月来源于吉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及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应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按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选病例共60例,按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药物益肾通淋方的处方组合:黄芪30g、白花蛇舌草20g、枸杞子15g、党参15g、山茱萸15g、石韦15g、赤芍10g、王不留行15g、蒲公英15g、连翘15g、甘草10g。按上述比例配制,水煎取汁20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每次100ml,早晚饭前30分钟口服。
1.3.2对照组药物:三金片药物组成:金樱根、菝葜、杨开口、金沙藤、积雪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5021645;桂林三金制药厂生产。每日3次,每次口服3片。
上述各组均以2周为1疗程,必要时连续治疗2个疗程,临床试验期间原则上停用抗生素等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药物。
2结果
2.1结果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临床控制12例(40.00%),显效10例(33.33%),有效6例(20.00%),无效2例(6.6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70.00%,其中临床控制5例(16.67%),显效5例(16.67%),有效11例(36.67%),无效9例(30.00%)。两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治疗组的小便频数(P<0.01)、努责难出(P<0.01)、淋沥不尽(P<0.01)、面浮足肿(P<0.05)、腰酸腿软(P<0.01)、输尿管点压痛(P<0.05)、肾区叩痛(P<0.01)等各项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小便频数(P<0.05)、努责难出(P<0.05)、淋沥不尽(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小便频数、努责难出、淋沥不尽等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从具体症状﹑舌脉及体征,生化指标来看,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疗效与病程,疗效与疗程,疗效与病情相比,均有密切的关系。说明病程越短,疗程越长,病情越轻,疗效越好。
2.4通过肝功能(ALT)、心电图、肾功能(BUN、CER)等安全性指标的检测,证明本方临床使用安全。
3讨论
慢性肾盂肾炎(CPN)治疗困难,容易复发,且易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不可忽视。因此,如何有效治疗CPN,以及开发和研究彻底根治该病的有效药物是社会的需要。单纯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CPN,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致人体菌群失调,而产生不可避免的副作用。经过多年来中医临床工作者的证实,中医药的合理应用在CPN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疗效,并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公认。中医学对CPN有多种分候,但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经验发现,本病仍以脾肾亏虚,湿瘀互结证多见。在治疗过程中,应分清标本缓急,适时调整用药,注重把握标本兼治的有利时机,在控制尿路刺激症状的基础上,同时加强中药的调理作用,从而逐渐改善患者体质。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及参考大量医学文献,证实部分益肾健脾、化瘀通淋中药及自拟的益肾通淋方对治疗CPN有很好的疗效。应用安全,避免了细菌耐药性、人体菌群失调、药物肾损害等副作用的产生。方解及配伍意义:方中以黄芪、白花蛇舌草为君药。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之要药。黄芪建中气、益心阳,升补阳气以利小便。邹润安《本经疏证》云“阳不得正其治于上,斯阳不能顺其化于下。”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并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和很强的利尿作用。白花蛇舌草味苦、微甘,性微寒,归肺、肝、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广西中草药》云:“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尿路感染……”《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体内实验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促进抗体形成,使网状细胞、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而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体外实验能增强人血中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功能;可使实验性阑尾炎病兔体温下降,白细胞明显下降,炎症基本吸收。二药相伍,温凉并用,凉而不伤阳,温而不伤阴,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
方中以枸杞子、党参、蒲公英、赤芍为臣药。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功效滋补肝肾,明目润肺。《本草经集注》云:“补益精气,强盛阴道。”《本草纲目》云:“滋肾、润肺、明目。”《食疗本草》:“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本草备要》:“润肺清肝,滋肾益元,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明目。”本品含枸杞多糖、亚油酸、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降压、降血脂、降血糖以及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本草从新》:“主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本草纲目拾遗》:“治肺虚,能益肺气。”党参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新修本草》:“主妇人乳痈肿。”《本草备要》:“专治乳痈、疔毒,亦为通淋妙品。”药理研究证实[12],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卡他双球菌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亦有提高及改善小鼠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滇南本草》云:“……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攻痈疮。”药理研究表明[12],赤芍制剂体外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及某些致病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赤芍的正丁醇提物能显著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指数,增加肝脏重量。
以山茱萸、连翘、石韦、王不留行、甘草共为佐使药。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日华子本草》云:“暖腰膝,助水脏。”《医学入门》云:“山茱萸本涩也……,用之,补养肝肾,以益其源,则五脏安利,闭者通而利者止。”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胆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12],山茱萸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促进Mφ的吞噬功能;山茱萸水浸剂体外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菌、铁锈色小芽孢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连翘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胆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药性论》云:“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本草衍义补遗》云:“泻心火,除脾肾湿热。”连翘的抗菌谱较广,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史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等[12]。石韦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膀胱经,功效利水通淋,止咳。《神农本草经》云:“石韦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本草从新》云:“清肺金以滋化源,通膀胱而利水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韦以2.5%~10%的药物浓度作体外实验表明对痢疾杆菌,尤其对弗氏杆菌以及肠伤寒菌,副伤寒甲、乙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此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石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经,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药性论》:“治风毒,通血脉。”《本草纲目》:“利小便。”《本草求原》:“通淋,利窍。”药理证实,王不留行有抗炎作用,由王不留行和丹参、赤芍等组成的消癃片对炎症早期的渗出、炎症后期的肉芽组织增生都有抑制作用[12]。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神农本草经》云:“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别录》:“解百药毒。”甘草具有解毒抗炎及抗变态反应功效。对肉芽组织增生的慢性炎症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
现代医学认为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肾脏出现的弥漫性的间质浸润现象,肾实质有大小不等的脓肿以及日久形成瘢痕萎缩和纤维增生,这些病理变化与中医的“瘀”有其共同点,因此“瘀”是尿路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治疗中应佐活血化瘀,而用赤芍、王不留行等药[14]。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肾,化瘀通淋,利湿解毒之功。
参考文献
[1]陈以平.肾病的辨证与辨病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0
[2]张艳,张志坚,张福产.张志坚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探要[J].陕西中医,2006,27(12):1552
[3]宋炜,董征,宋维明.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体会[J].河北中医,2004,26(6):431
[4] 史耀勋,卢建军,田谧,等.于敏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经验管窥[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776-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