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金小晶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因以食积、气滞、寒凝为主,倡导集诸通法于治疗始终,临证活用温通助运、疏通肝气、通下积滞诸法,并合用消导法,且兼顾次症,辨证裁方,着力于改善患者症状,凸显中药的远期疗效。
【机 构】
: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基金项目】
: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16169),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2016050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小晶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因以食积、气滞、寒凝为主,倡导集诸通法于治疗始终,临证活用温通助运、疏通肝气、通下积滞诸法,并合用消导法,且兼顾次症,辨证裁方,着力于改善患者症状,凸显中药的远期疗效。
其他文献
慢性咽炎多由五志过极、饮食劳倦、情志不舒等因素,引起相火妄动离位,客于咽喉而发病。本文以“相火相关理论”为依据,以“相火安位”为治疗目的,从清降心火,肃降肺气,疏肝理气,健运脾胃,滋养肝肾,引火归元辨证论治,达到相火安位,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津液正常输布,慢性咽炎诸症痊愈的目的。
陈志雄教授认为“阴平阳秘”“内外调和”则邪气不能侵,而恶性血液病多为气血、营卫、五脏等诸多不和导致正虚邪实,因而倡导以“和法”来进行治疗,使气血、营卫、五脏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本文对其临床使用“和法”治疗恶性血液病之发热、出血、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带瘤生存的相关经验与学术观点进行总结,以期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历史悠久,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使用“圣散子方”治疗寒湿瘟疫取得辉煌战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治工作中,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亲临武汉一线,通过对当地气候、地理的观察及新冠肺炎患者的实际诊疗,在国内首先明确提出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中医“寒湿疫”的范畴,并为此创立了“寒湿疫方(武汉抗疫1号方)”,广泛运用于临床,救治了大量的患者,尤其在仝小林院士所推行的防治新冠肺炎“武昌模式”中取得了卓越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两张名方的学习,并从疫情背景、创制过程、治则治法、药物方解、使用方法等
淫羊藿、巴戟天、枇杷叶三味小方用于治疗老年肺肾虚型哮喘,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哮喘的病因之一,是风寒湿邪侵袭在表为标;其次是素体虚弱,年老体虚,肾阳虚衰在里为本,病位在肺肾、脾胃,治疗上以扶阳补肾止咳为原则。仝小林院士多用淫羊藿、巴戟天调态,温补肾阳用以固本,维持肾可纳气作用,以平喘;枇杷叶打靶,补肺化痰止咳平喘。用量方面,淫羊藿、巴戟天、枇杷叶常用剂量各为15 g,临床中可根据病情酌情调整用量,其最大剂量可至30 g,但须注意淫羊藿、巴戟天类激素作用对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