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也无法否认中国人特在乎各种排名,即便在以“象牙塔”集成的高教界,也没有谁清高到对各类“大学排行榜”目不斜视。点开各名牌大学的门户网站,“学校简介”中总也免不了要引用一两则对自己学校有利的某一大学排行榜上自己的排位,以显示自己已是“国际领先、国内一流”。不过被这些大学引用较多的大学排行榜一般都是我们的“国产货”,在国外各机构推出的排行榜中,不光是中国,就是亚洲真正能排到世界前列被认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学的也不是太多。当然,我们不能仅凭排名来评价一所大学的高下优劣,更不希望大学一味去追求排名,但是那些常被引用的国外大学排行榜中对大学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多少反映了国际一流大学的价值取向,很值得国内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己任的高校参考。
就像国际上认可度比较高的QS版大学排行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就很值得我们的高教界琢磨。在这份榜单上,北大、清华获得高分的地方,一是“同行评价”,这是一个非常主观化的标准,主要是由声誉决定的,是“牌子分”;另一项为“雇主评价”,在这方面,北大、清华具有垄断优势。因为这两所学校是国家在“举全国之力”进行投资,其他院校根本无法与之攀比,最优秀生源都集中在这两所学校,毕业生自然也就鹤立鸡群,易于获得较高的雇主评价。再看香港高校,一流的生源往往留学海外,而剩下的学生却有四五所比北大、清华好或至少相当的院校可供选择。香港的大学从生源上看,恐怕还不及内地普通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在职场竞争,自然也不具有北大、清华学生那样的垄断优势。所以在“同行评价”“雇主评价”这两项上,香港高校往往难敌北大、清华。而北大、清华得低分的地方,多是一些硬性指标。比如:教授、学生的比例甚低,这说明学校没有在教学上、在学生身上作过多的投入;再就是反映学术实力的论文的引用率也很低,在这方面北大竟然排在亚洲大学的70多位,还不如印尼、菲律宾的一些高校;还有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如国外教师、留学生、国际交换学生等等)也非常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一所高校的学术水平的提升,影响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的吸纳。当然这些都是“外人”的评价,更有说服力的还是学校自己的简介。简介是一所大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的窗口,从中我们更容易了解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学术风气。北大、清华的简介,一上来就大谈校园坐落于清代的园林中,在颐和园和圆明园附近,然后就是吹嘘自己的设施、规模,几乎与一所疗养院的广告无异,你几乎看不出学校的教育理念;而香港城市大学的简介,则充满朝气和学校特色。比如她明确提出了“全面发展”和“国际视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哲学”、“应用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学生背景的多元化”等等。很明显,香港城市大学追求的不是“世界一流”,不是标榜自己处在“基础科学的前沿”,而是立足于全球化的高科技竞争和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把普通的学生训练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人才。香港城市大学的简介可谓“卑之无甚高论”,但其办学成就国内名校中却是鲜有能望其项背者。这种脚踏实地的崛起,给好高骛远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甚至定好了“进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的时间表的中国高校实实在在地上了一课。
让大学腾飞的支点不是规模,上个世纪末的盲目合并与扩招所带来的副作用已显而易见;也不单是新校区的扩建和各种设施的更新,要不当年临时拼凑起来的西南联大不可能成为教育史上的丰碑;更不是靠投资时倾一国之力、招生时优先掐尖,要不弹丸之地的香港台湾的高等教育就不会远远走在内地高校的前面……让大学腾飞的支点应该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是一流的师资、去行政化的管理……近一个世纪前梅贻琦就明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这些“大师”应当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人而非权力的附庸和校园的装点。诚如是,中国大学方有望冲击世界一流高校阵营。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
就像国际上认可度比较高的QS版大学排行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就很值得我们的高教界琢磨。在这份榜单上,北大、清华获得高分的地方,一是“同行评价”,这是一个非常主观化的标准,主要是由声誉决定的,是“牌子分”;另一项为“雇主评价”,在这方面,北大、清华具有垄断优势。因为这两所学校是国家在“举全国之力”进行投资,其他院校根本无法与之攀比,最优秀生源都集中在这两所学校,毕业生自然也就鹤立鸡群,易于获得较高的雇主评价。再看香港高校,一流的生源往往留学海外,而剩下的学生却有四五所比北大、清华好或至少相当的院校可供选择。香港的大学从生源上看,恐怕还不及内地普通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在职场竞争,自然也不具有北大、清华学生那样的垄断优势。所以在“同行评价”“雇主评价”这两项上,香港高校往往难敌北大、清华。而北大、清华得低分的地方,多是一些硬性指标。比如:教授、学生的比例甚低,这说明学校没有在教学上、在学生身上作过多的投入;再就是反映学术实力的论文的引用率也很低,在这方面北大竟然排在亚洲大学的70多位,还不如印尼、菲律宾的一些高校;还有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如国外教师、留学生、国际交换学生等等)也非常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一所高校的学术水平的提升,影响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的吸纳。当然这些都是“外人”的评价,更有说服力的还是学校自己的简介。简介是一所大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的窗口,从中我们更容易了解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学术风气。北大、清华的简介,一上来就大谈校园坐落于清代的园林中,在颐和园和圆明园附近,然后就是吹嘘自己的设施、规模,几乎与一所疗养院的广告无异,你几乎看不出学校的教育理念;而香港城市大学的简介,则充满朝气和学校特色。比如她明确提出了“全面发展”和“国际视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哲学”、“应用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学生背景的多元化”等等。很明显,香港城市大学追求的不是“世界一流”,不是标榜自己处在“基础科学的前沿”,而是立足于全球化的高科技竞争和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把普通的学生训练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人才。香港城市大学的简介可谓“卑之无甚高论”,但其办学成就国内名校中却是鲜有能望其项背者。这种脚踏实地的崛起,给好高骛远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甚至定好了“进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的时间表的中国高校实实在在地上了一课。
让大学腾飞的支点不是规模,上个世纪末的盲目合并与扩招所带来的副作用已显而易见;也不单是新校区的扩建和各种设施的更新,要不当年临时拼凑起来的西南联大不可能成为教育史上的丰碑;更不是靠投资时倾一国之力、招生时优先掐尖,要不弹丸之地的香港台湾的高等教育就不会远远走在内地高校的前面……让大学腾飞的支点应该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是一流的师资、去行政化的管理……近一个世纪前梅贻琦就明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这些“大师”应当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人而非权力的附庸和校园的装点。诚如是,中国大学方有望冲击世界一流高校阵营。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