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出》是曹禺先生戏剧创作早期所作的一部悲剧,但却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于《雷雨》的戏剧写作手法,在表现人物悲情性的同时不再用那种残酷的方式,反而是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来塑造人物,从而凸显出社会浸泡纸醉金迷下而衍生出的一系列悲剧。随着时代的迁移,越来越多的导演也在《日出》中加入了“闹“的元素,从而让一部悲剧有越来越多喜剧元素的诠释。
关键词:日出;喜剧性;人物;滑稽性
《日出》是曹禺继《雷雨》后完成的第二个悲剧剧本。与《雷雨》所营造的无奈与压抑气氛不同,《日出》所发生的戏剧环境与氛围都相较所有缓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中大多不再是充斥着剑拔弩张的矛盾感,角色的塑造不再是以单一的悲情为主,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透露着希望与光明。虽然从陈白露和小东西的死来看,《日出》依旧是一个悲剧,但是戏中其实还包含着许多喜剧元素及其表现手法。
在大多数人物塑造与性格表现的处理上 ,曹禺都采用了一种滑稽性的手法。这将各个人物身上的各种滑稽可笑的特点更加丰富地表现出来,从而强化剧情后期的讽刺效果。这使得《日出》中大多数的角色在出场时都带有一种很强的喜剧性。无论是酒后失态的张乔治还是自认风趣的顾八奶奶,曹禺在展现其第一面的时候,就已经将重点放在了这个人物劣性上所显露出的喜剧性,并加重了他的滑稽性。亨利·柏格森曾在他的《笑与滑稽》中阐述过人物的喜剧性塑造的特点是在于“它不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而是一种直接的外部观察”并且观众需要“将感情搁置在一边”。比如,张乔治第一次登场便是醉醺醺地从陈白露的卧室中走出,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地与陈白露和方达生交谈。他误回方达生问陈白露“他是谁?这个人是谁?”的话,满嘴酒气却说自己没醉并指责着清醒的方达生一副“喝得糊里糊涂的样子”,再一边碎碎念一边摇摇晃晃地回忆到这的经过。由此,张乔治这个人物中的喜剧性便散发了出来,并且随着他为了追求陈白露从而抛弃自己妻儿的举动,以及当陈白露问其借钱时装傻充愣的表现逐渐显露至完全,将张乔治性格上的虚伪与爱耍小聪明的特点显露无疑。
胡四同样也是戏中极具喜剧性的一个人物,但他身上喜剧性的表现方式与用在张乔治和顾八奶奶身上的不同,他的喜剧性不单是来自一个场景中的行为举止,而是源自于他性格中“自负”所带来的各种滑稽化行为。比如,他在服装上自以为是的时髦,不停修饰外表是矫揉忸怩的姿态。在对人物喜剧化处理的手法上,曹禺与柏格森的某些观点是相同的。他并没有将其与任何主线情绪挂钩,而是将它作为一个插曲展现出来。这使得观众在还未对角色产生感情的时候决定了该人物滑稽可笑的特点。并且这类人物表现出的劣性必须是对他人是无关痛痒,无法造成伤害的,所以这种滑稽性在“极恶”为代表的金八身上是没有体现的。
而《日出》中的喜剧性并非只局限在这些具有劣性的人物身上,还出现一些过于正面的人物身上。方达生是一位刚到城里并读过书的青年,他的身上不由自主地散发出一种初到陌生环境时表现的拘谨以及呆楞。这一点在戏最初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方达生身上的滑稽缺并非是靠自身展现的,而是需要其他人物的衬托。方达生刚到陈白露住所的时候,迟迟在门口没有进去,进屋后还不停地确认家里是否有人。这种拘谨和不自然与之后频繁出入陈白露家中的客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并没有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被逐渐同化,依然表现出格格不入的正直。方达生的喜剧性便体现在他对外部环境“麻木”的反应中。“不管任何人,如果他无意识地我行我素,而不提醒自己与别人接触,那么他就是一个滑稽的人”。而方达生身上的喜剧性也因此带有很强的悲剧性,他身上的良好的品质与单纯的性格一直是被社会教育所推崇的,但却因为放到了那个充斥着金钱崇拜、利益关系、尔虞我诈、虚情假意的环境中显得有些“傻”,甚至是滑稽可笑。这悲剧性不单是表现在他无法将陈白露从那样一个丑陋的环境中拯救出来,还反衬出整个社会风气与人性的悲剧。总之,《日出》中的人物也多多少少带着一些喜剧的人物色彩,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凸显出人物的特性,另一方面也调和了《日出》整部剧的悲情氛围。
而《日出》中的喜剧元素不单是停留在对人物的塑造上,还出现在情节的设计与戏剧结构上。在金八的手下前往陈白露住处搜寻小东西的时候,陈白露故意向潘月亭隐瞒小东西是金八的人,直到临开门前才对他坦白,以至于潘月亭脸上的表情瞬间从傻笑变成了惊讶,然后“逡巡退回”打算拒绝陈白露的要求。这里不论从潘月亭听闻白露坦白后的变脸,还是在金八手下离开后不停地担心抱怨都可以表现出潘月亭的欺軟怕硬和潘月亭与金八之间的地位关系。而在这场戏中,喜剧氛围不仅出现在潘月亭被陈白露逐渐忽悠上钩的过程中,还出现在金八手下被陈白露吓骗成功甚至自扇耳光的情节中。著名喜剧大师陈佩斯曾在采访多次中提及,笑是源自于一种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差势。而这里就是通过被骗人的“无知”来营造喜剧感并且由这种“无知”在剧中人物和全知观众之间产生了“差势”,从而达到了一种引起观众“发笑”的效果。
曹禺在《日出》中人物塑造的处理上,与其说他采用了喜剧的手法更加凸显出人物的劣性营造出一种滑稽感,不如说他用一种滑稽的手法放大了人物身上的劣性,使其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地从让人发笑,到人物性格可笑,嘲笑,以至到人物最终消亡时感到的痛快,但在感到痛快的同时又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悲剧氛围。
参考文献
[1]李蓉蓉.曹禺话剧中存现句的语用考察——以《雷雨》《日出》为例[J].现代语文,2018(06):110-114.
[2]王刘梅.批评对《日出》经典性地位的确立及意义[J].文学教育(下),2018(05):16-17.
[3]笑与滑稽[J].[法]亨利柏格森. 广东人名出版社.四川戏剧. 2010(04)
[4]结构与意义:结构喜剧的观念、情感与对话机制[J].姚睿. 电影艺术. 2013(03)
[5]中国喜剧缺什么[J].崔凯. 戏剧文学. 2011(02)
[6]黑格尔的喜剧论[J].孙云宽. 四川戏剧. 2010(04)
关键词:日出;喜剧性;人物;滑稽性
《日出》是曹禺继《雷雨》后完成的第二个悲剧剧本。与《雷雨》所营造的无奈与压抑气氛不同,《日出》所发生的戏剧环境与氛围都相较所有缓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中大多不再是充斥着剑拔弩张的矛盾感,角色的塑造不再是以单一的悲情为主,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透露着希望与光明。虽然从陈白露和小东西的死来看,《日出》依旧是一个悲剧,但是戏中其实还包含着许多喜剧元素及其表现手法。
在大多数人物塑造与性格表现的处理上 ,曹禺都采用了一种滑稽性的手法。这将各个人物身上的各种滑稽可笑的特点更加丰富地表现出来,从而强化剧情后期的讽刺效果。这使得《日出》中大多数的角色在出场时都带有一种很强的喜剧性。无论是酒后失态的张乔治还是自认风趣的顾八奶奶,曹禺在展现其第一面的时候,就已经将重点放在了这个人物劣性上所显露出的喜剧性,并加重了他的滑稽性。亨利·柏格森曾在他的《笑与滑稽》中阐述过人物的喜剧性塑造的特点是在于“它不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而是一种直接的外部观察”并且观众需要“将感情搁置在一边”。比如,张乔治第一次登场便是醉醺醺地从陈白露的卧室中走出,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地与陈白露和方达生交谈。他误回方达生问陈白露“他是谁?这个人是谁?”的话,满嘴酒气却说自己没醉并指责着清醒的方达生一副“喝得糊里糊涂的样子”,再一边碎碎念一边摇摇晃晃地回忆到这的经过。由此,张乔治这个人物中的喜剧性便散发了出来,并且随着他为了追求陈白露从而抛弃自己妻儿的举动,以及当陈白露问其借钱时装傻充愣的表现逐渐显露至完全,将张乔治性格上的虚伪与爱耍小聪明的特点显露无疑。
胡四同样也是戏中极具喜剧性的一个人物,但他身上喜剧性的表现方式与用在张乔治和顾八奶奶身上的不同,他的喜剧性不单是来自一个场景中的行为举止,而是源自于他性格中“自负”所带来的各种滑稽化行为。比如,他在服装上自以为是的时髦,不停修饰外表是矫揉忸怩的姿态。在对人物喜剧化处理的手法上,曹禺与柏格森的某些观点是相同的。他并没有将其与任何主线情绪挂钩,而是将它作为一个插曲展现出来。这使得观众在还未对角色产生感情的时候决定了该人物滑稽可笑的特点。并且这类人物表现出的劣性必须是对他人是无关痛痒,无法造成伤害的,所以这种滑稽性在“极恶”为代表的金八身上是没有体现的。
而《日出》中的喜剧性并非只局限在这些具有劣性的人物身上,还出现一些过于正面的人物身上。方达生是一位刚到城里并读过书的青年,他的身上不由自主地散发出一种初到陌生环境时表现的拘谨以及呆楞。这一点在戏最初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方达生身上的滑稽缺并非是靠自身展现的,而是需要其他人物的衬托。方达生刚到陈白露住所的时候,迟迟在门口没有进去,进屋后还不停地确认家里是否有人。这种拘谨和不自然与之后频繁出入陈白露家中的客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并没有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被逐渐同化,依然表现出格格不入的正直。方达生的喜剧性便体现在他对外部环境“麻木”的反应中。“不管任何人,如果他无意识地我行我素,而不提醒自己与别人接触,那么他就是一个滑稽的人”。而方达生身上的喜剧性也因此带有很强的悲剧性,他身上的良好的品质与单纯的性格一直是被社会教育所推崇的,但却因为放到了那个充斥着金钱崇拜、利益关系、尔虞我诈、虚情假意的环境中显得有些“傻”,甚至是滑稽可笑。这悲剧性不单是表现在他无法将陈白露从那样一个丑陋的环境中拯救出来,还反衬出整个社会风气与人性的悲剧。总之,《日出》中的人物也多多少少带着一些喜剧的人物色彩,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凸显出人物的特性,另一方面也调和了《日出》整部剧的悲情氛围。
而《日出》中的喜剧元素不单是停留在对人物的塑造上,还出现在情节的设计与戏剧结构上。在金八的手下前往陈白露住处搜寻小东西的时候,陈白露故意向潘月亭隐瞒小东西是金八的人,直到临开门前才对他坦白,以至于潘月亭脸上的表情瞬间从傻笑变成了惊讶,然后“逡巡退回”打算拒绝陈白露的要求。这里不论从潘月亭听闻白露坦白后的变脸,还是在金八手下离开后不停地担心抱怨都可以表现出潘月亭的欺軟怕硬和潘月亭与金八之间的地位关系。而在这场戏中,喜剧氛围不仅出现在潘月亭被陈白露逐渐忽悠上钩的过程中,还出现在金八手下被陈白露吓骗成功甚至自扇耳光的情节中。著名喜剧大师陈佩斯曾在采访多次中提及,笑是源自于一种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差势。而这里就是通过被骗人的“无知”来营造喜剧感并且由这种“无知”在剧中人物和全知观众之间产生了“差势”,从而达到了一种引起观众“发笑”的效果。
曹禺在《日出》中人物塑造的处理上,与其说他采用了喜剧的手法更加凸显出人物的劣性营造出一种滑稽感,不如说他用一种滑稽的手法放大了人物身上的劣性,使其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地从让人发笑,到人物性格可笑,嘲笑,以至到人物最终消亡时感到的痛快,但在感到痛快的同时又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悲剧氛围。
参考文献
[1]李蓉蓉.曹禺话剧中存现句的语用考察——以《雷雨》《日出》为例[J].现代语文,2018(06):110-114.
[2]王刘梅.批评对《日出》经典性地位的确立及意义[J].文学教育(下),2018(05):16-17.
[3]笑与滑稽[J].[法]亨利柏格森. 广东人名出版社.四川戏剧. 2010(04)
[4]结构与意义:结构喜剧的观念、情感与对话机制[J].姚睿. 电影艺术. 2013(03)
[5]中国喜剧缺什么[J].崔凯. 戏剧文学. 2011(02)
[6]黑格尔的喜剧论[J].孙云宽. 四川戏剧.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