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课堂教学的成功必然离不开老师的启发以及语言的吸引力、艺术性和感染力。当然也包括课堂导入语,即开场白。
一、新课导入语的重要性
一节课犹如一篇文章,应有一个良好的开头。好的导入语会对一节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入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导致抑制影响。而每当上课伊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或是参与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具有感染力、艺术性有趣味的新课导入,定能为之精神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也就随之产生。这样也就能为接下来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有了好的教学氛围,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而,地理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组织好新课的导入。
二、新课导入的要求
1、趣味性。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兴奋剂。因此,地理教师的导入设计应本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的原则。
2、针对性。导入语的设计无论怎样生动有趣,都不能忽视有针对性这一点。如果教师洋洋洒洒、漂漂亮亮作了一通开场白却跟该课教学内容不着边际,学生很容易浮想联翩,找不着北,教师也就很难收住学生心思,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也就很可能显得牵强附会,僵硬无力。如此的导入只是华而不实,只是“作秀”。
3、新颖性。课本上已附有的少量较生动有趣的“读一读”、“想一想”等,学生可能都早读过不止一遍了,如果教师仅是就此照本宣科,势必给人一种弹老调之感,缺乏新意。因此,教师应动脑筋如何化“新瓶装旧酒”的艺术使之新颖生动。教师应动脑筋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多从图书、网络等资料中找寻宝贵资料尤其是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突出“新”。
4、直观性。随着中考、高考试题中地图考察内容份量的加重,地理教师尤其要明确一点“无图不成地理”、“无图不上地理”,新课导入往往离不开直观的教具的演示,如地球仪、地图、照片等实体,既一目了然,又形象直观,能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思维活动的有机统一与配合。
5、艺术性。三尺讲台同时也是三尺舞台,教师的开场白就是舞台上的闪亮登场,应该力求艺术的完美,力求攫住观众(即学生)的心,使他们能随着你的一颦一笑、一字一句、一姿一势而动情动容,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思考。教师的表演也正好凸现自己的魅力,展现自己匠心独运的风格形成浓郁的亲和氛围。
6、教育性。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地理的人文性,每课都应具有一定的情感目标。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崇尚科学、保护生态等情感取向。
7、幽默性。喜剧大师侯宝林认为幽默是一种高尚的情趣恰当运用幽默能把普遍现象喜剧化把矛盾问题轻松化。教师语言、个性的幽默性往往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教师用一种稍显夸张的语气“歪曲”化用毛泽东的《送瘟神》中的“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八万里”,造成一种“不可思议”的氛围,然后很自然地引入地球的自转。
三、新课导入方法
1、故事法。初一、二的学生年龄不大,对故事很感兴趣。用相关的故事导入法很能摄住学生心思,激发他们的求知愿望。如讲《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节,教师讲述1966年阿波罗登月的故事,引出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宇宙中观察到地球的形状而发的感叹、玩笑等能大大活跃课堂气氛。
2、表演法。目前很多集知识、娱乐为一体的电视栏目如央视的“开心辞典”、“幸运52”,浙江卫视的“超能E世纪”、“大挑战”栏目,学生颇为喜欢。教师可模仿主持人,设计或直接借用相关题目。
3、质疑法。“学则须疑”,“非疑无以广识”。给学生出一些貌似难题的问题,既能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维,更能自然引入新课的教学。如讲中国区域地理,教师讲述“假若在新疆办制糖厂,当务之急是培训技术人才,问派人到什么地方去学制糖技术?是东北吉林还是广州、深圳?”经过质疑、讨论,学生得出东北吉林的答案,课堂气氛亲切而热烈。
4、图像法。图像直观、鲜明、富有美感,很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及思维活动。地理教师可利用教材上或自己绘制在小黑板上的图像、图表,引入新课教学。如在讲《世界的人口问题》一节时,先出示小黑板上绘制的目前世界人口增长表,让学生观察,再计算一小时世界将增加多少人口,学生兴趣大增,且在情感上有了关注人口问题的忧患意识。
5、讨论法。教师的角色不应是古板的传授书本知识的“传教士”,而应该是启发、引导的导演者。课堂上教师选择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小组讨论成果。在一种和谐、愉悦、竞争的氛围中拉开一切课的序幕,为上好整节课蓄足了势。
6、猜谜法。教师平常可通过多渠道地收集一些地理方面的谜语,新课导入时恰当地出些谜语,必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愿望,起到启动学生智慧、开动大脑积极思维的作用。
7、横向联系法。新课程结构已明确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地理教学当然也不应该仅为学地理而讲地理,而且也不可能脱离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因而地理教学中应多横向联系多门学科,调动学生多元思维。比如联系当今世界政治焦点等热门话题,联系美术知识学习绘制地图等。
8、电教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更是离不开直观而形象生动的图片与动态演示,这些必然借助幻灯、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定量定型的实物显示,学生在听觉、视觉同时启动中,主动学习意识会显著加强。
9、对联引用法。教学中巧妙引用与该课相关的对联可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为突出主题起到抛砖引玉、架桥铺路的作用。如学习中国地理《中国的铁路交通》一节中引一对联“京广线纵贯南北,陇海路横穿东西”横批“四通八达”……融知识性、文采性与慷慨豪迈的爱国主义激情于一体。
10、诗词、歌诀导入法。恰当引用古诗词或歌谣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从而在一种宽松、生动的环境中愉快学习。引“看山云里钻,看地在河边,对面能说话,握手走半天。”说明我国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貌景观。
当然,地理新课的引入方式和策略是灵活而多样的,远远不止以上列出的方法。而且各种方法也并不是各成体系,很多时候也是相互穿插、相辅相成的。同时,每节课的导入又往往因课文的内容、学生的情况而有所不同,没有定规。只要教师引得恰当,引得完美,引得自然,能充分展现该课的特色,充分调动师生互动,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就是漂亮的导入,就是成功的导入。
(作者单位:614000四川省乐山一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一、新课导入语的重要性
一节课犹如一篇文章,应有一个良好的开头。好的导入语会对一节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入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导致抑制影响。而每当上课伊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或是参与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具有感染力、艺术性有趣味的新课导入,定能为之精神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也就随之产生。这样也就能为接下来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有了好的教学氛围,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而,地理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组织好新课的导入。
二、新课导入的要求
1、趣味性。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兴奋剂。因此,地理教师的导入设计应本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的原则。
2、针对性。导入语的设计无论怎样生动有趣,都不能忽视有针对性这一点。如果教师洋洋洒洒、漂漂亮亮作了一通开场白却跟该课教学内容不着边际,学生很容易浮想联翩,找不着北,教师也就很难收住学生心思,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也就很可能显得牵强附会,僵硬无力。如此的导入只是华而不实,只是“作秀”。
3、新颖性。课本上已附有的少量较生动有趣的“读一读”、“想一想”等,学生可能都早读过不止一遍了,如果教师仅是就此照本宣科,势必给人一种弹老调之感,缺乏新意。因此,教师应动脑筋如何化“新瓶装旧酒”的艺术使之新颖生动。教师应动脑筋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多从图书、网络等资料中找寻宝贵资料尤其是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突出“新”。
4、直观性。随着中考、高考试题中地图考察内容份量的加重,地理教师尤其要明确一点“无图不成地理”、“无图不上地理”,新课导入往往离不开直观的教具的演示,如地球仪、地图、照片等实体,既一目了然,又形象直观,能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思维活动的有机统一与配合。
5、艺术性。三尺讲台同时也是三尺舞台,教师的开场白就是舞台上的闪亮登场,应该力求艺术的完美,力求攫住观众(即学生)的心,使他们能随着你的一颦一笑、一字一句、一姿一势而动情动容,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思考。教师的表演也正好凸现自己的魅力,展现自己匠心独运的风格形成浓郁的亲和氛围。
6、教育性。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地理的人文性,每课都应具有一定的情感目标。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崇尚科学、保护生态等情感取向。
7、幽默性。喜剧大师侯宝林认为幽默是一种高尚的情趣恰当运用幽默能把普遍现象喜剧化把矛盾问题轻松化。教师语言、个性的幽默性往往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教师用一种稍显夸张的语气“歪曲”化用毛泽东的《送瘟神》中的“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八万里”,造成一种“不可思议”的氛围,然后很自然地引入地球的自转。
三、新课导入方法
1、故事法。初一、二的学生年龄不大,对故事很感兴趣。用相关的故事导入法很能摄住学生心思,激发他们的求知愿望。如讲《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节,教师讲述1966年阿波罗登月的故事,引出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宇宙中观察到地球的形状而发的感叹、玩笑等能大大活跃课堂气氛。
2、表演法。目前很多集知识、娱乐为一体的电视栏目如央视的“开心辞典”、“幸运52”,浙江卫视的“超能E世纪”、“大挑战”栏目,学生颇为喜欢。教师可模仿主持人,设计或直接借用相关题目。
3、质疑法。“学则须疑”,“非疑无以广识”。给学生出一些貌似难题的问题,既能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维,更能自然引入新课的教学。如讲中国区域地理,教师讲述“假若在新疆办制糖厂,当务之急是培训技术人才,问派人到什么地方去学制糖技术?是东北吉林还是广州、深圳?”经过质疑、讨论,学生得出东北吉林的答案,课堂气氛亲切而热烈。
4、图像法。图像直观、鲜明、富有美感,很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及思维活动。地理教师可利用教材上或自己绘制在小黑板上的图像、图表,引入新课教学。如在讲《世界的人口问题》一节时,先出示小黑板上绘制的目前世界人口增长表,让学生观察,再计算一小时世界将增加多少人口,学生兴趣大增,且在情感上有了关注人口问题的忧患意识。
5、讨论法。教师的角色不应是古板的传授书本知识的“传教士”,而应该是启发、引导的导演者。课堂上教师选择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小组讨论成果。在一种和谐、愉悦、竞争的氛围中拉开一切课的序幕,为上好整节课蓄足了势。
6、猜谜法。教师平常可通过多渠道地收集一些地理方面的谜语,新课导入时恰当地出些谜语,必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愿望,起到启动学生智慧、开动大脑积极思维的作用。
7、横向联系法。新课程结构已明确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地理教学当然也不应该仅为学地理而讲地理,而且也不可能脱离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因而地理教学中应多横向联系多门学科,调动学生多元思维。比如联系当今世界政治焦点等热门话题,联系美术知识学习绘制地图等。
8、电教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更是离不开直观而形象生动的图片与动态演示,这些必然借助幻灯、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定量定型的实物显示,学生在听觉、视觉同时启动中,主动学习意识会显著加强。
9、对联引用法。教学中巧妙引用与该课相关的对联可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为突出主题起到抛砖引玉、架桥铺路的作用。如学习中国地理《中国的铁路交通》一节中引一对联“京广线纵贯南北,陇海路横穿东西”横批“四通八达”……融知识性、文采性与慷慨豪迈的爱国主义激情于一体。
10、诗词、歌诀导入法。恰当引用古诗词或歌谣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从而在一种宽松、生动的环境中愉快学习。引“看山云里钻,看地在河边,对面能说话,握手走半天。”说明我国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貌景观。
当然,地理新课的引入方式和策略是灵活而多样的,远远不止以上列出的方法。而且各种方法也并不是各成体系,很多时候也是相互穿插、相辅相成的。同时,每节课的导入又往往因课文的内容、学生的情况而有所不同,没有定规。只要教师引得恰当,引得完美,引得自然,能充分展现该课的特色,充分调动师生互动,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就是漂亮的导入,就是成功的导入。
(作者单位:614000四川省乐山一中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