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时间返回南京寻求支援
南京方面在第一时间就获知了西安事变的消息。国民党政治高层在巨大的震惊中,表现不一。当天下午,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表现得特别积极。他在自己的寓所邀请南京的国民党党、政、军首脑交换意见。戴季陶、居正、吴稚晖、朱培德、叶楚伧等人认为张学良此举是劫持统帅,主张实行武力讨伐;而馮玉祥、孙科、李烈钧等人则为蒋介石的安全担忧,主张寻觅和平解决的途径。当天晚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会上仍然是两种意见。由于主张武力讨伐的居多数,两会决定立即调遣军队,组织东西两路集团军,准备发动对西安的进攻。
宋美龄13日晨回到南京后,获悉何应钦等人主张武力讨伐,极为愤怒。她认为,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应当以镇定的态度慎重行事,不能采取急遽的步骤。她还认为,张学良等人确实有不平的情绪,而他们说的都有相当的理由。可惜宋美龄的这些认识,在当时国民党领导集团中赞同者不多。为了蒋介石的安全,力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宋美龄四处游说,她向党政军要人陈说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的重要性。她强调除了蒋介石外,没有别人可以领导全国;如果不能用和平方法解决事变,一旦酿成空前的内战,那么就给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她要求各方面“检束与忍耐,勿使和平绝望”,在“推进讨伐军事之前,先尽力求委员长之出险”。但是何应钦、戴季陶等人回答她:若不立即对西安进行攻击,则中央的声望将完全扫地。有的人甚至揶揄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妇人之见,只知道营救自己的丈夫”。“是个人的生命重要,还是国家的生存重要?”
为了获得支持,宋美龄想到了中央军校齐集一批国民党将领,于是她以航空建设会秘书长的身份向军校学生发表演讲,要求军校学生“于未明事实真相前,切勿遽加断定”。她提醒大家:主张讨伐是“别有用心”,我们要“遇事镇定,勿尚感情”。她在演讲中反复强调“谈判之途径,自当勿令壅塞”。
派出端纳探察各方的情势
宋美龄在上海时就与孔祥熙商定,派端纳尽快去西安探察情况。回到南京后,宋美龄立即拍发电报给张学良,告诉他将派端纳去西安。为了争取时间,她不顾何应钦等人的阻挠,未等张学良回电,就让端纳先行前往洛阳,并派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同行,充当翻译和助手。端纳带去了宋美龄给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两封信。在给张学良的信中宋美龄说:你们“此举将使国家前途受到严重之打击。余深信其卤莽灭裂之举动,初断送国脉陷害领袖之恶意,应及时自拔,勿贻噬脐之悔。”
当天夜晚,宋美龄接到张学良的电报,邀请端纳去西安,她立即电告端纳。12月14日清晨,端纳由洛陽飞越华山抵达西安。他会见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了解到西安事变的真相和二人的意图。当天下午5时,端纳在张学良陪同下看望了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递交了宋美龄的亲笔信。蒋介石对端纳的到来感到十分欣慰。当他从信中读到宋美龄正在努力营救自己、还准备亲自来到西安时,泪如泉涌。蒋介石也对宋美龄信中说的“南京的情形是戏中有戏”深感忧虑。这时端纳劝慰说:“张将军对您并无加害之意,只要您答应他们的主张,他们还是忠心地拥戴您做领袖。”端纳的到来和宋美龄的信,让蒋介石内心倍受温暖。他后来还接受端纳的劝说,从新城大楼迁移到张学良公馆附近、设备条件比较好的金家巷高桂滋公馆。
12月15日,张学良在端纳的陪同下,向蒋介石介绍了向南京提出的八项主张。蒋介石说自己是个领袖,绝不会在这种胁迫情况下考虑任何条件的。张学良很激动,要蒋介石别固执,蒋则一再说:下级要服从上级,上级不能同下级谈判。
同端纳一起来西安的黄仁霖,没有被允许见蒋介石。但黄坚持要见一面,说:“没有见到他怎么知道他还活着?回去又如何向蒋夫人报告?”后来,黄被允许从门上一个小孔望一下蒋介石。蒋介石听说黄仁霖也来了西安,则坚持要见黄,想让黄带一封亲笔信给宋美龄。张学良考虑再三,决定答应蒋的要求,但告诉黄不准交谈和谈到有关蒋的任何事情。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交给黄仁霖,并再三地朗读这封信,要黄记住,以便万一张学良扣留此信,黄可以回到南京口述。蒋在信中说:“余决为国牺牲,望勿为余有所顾虑。余决不愧对余妻,亦决不愧为总理之信徒。余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必以清白之体还我天地父母也。对于家事,他无所言,惟经国、纬国两儿,余之子亦即余妻之子,望视如己出,以慰余灵。但余妻切勿来陕。”后来,张学良派他的友人爱尔德将这封信带到南京,当面交给宋美龄。
宋美龄通过端纳了解到张、杨的真实意图,又得知蒋介石起居的详情,还接到张学良邀请孔祥熙和自己访问西安,心里总算安慰些。她告诉端纳,因为孔祥熙代理行政院长职,要控制南京局势,决定自己和宋子文一同去西安。
要蒋介石下令停止进攻
但是南京的一些国民党领导人反对宋美龄与宋子文去西安。他们说,即使蒋介石现在未死,也难幸免,不要再去作不必要的牺牲,不应再去给张、杨添一个要挟蒋介石的筹码,自愿去做人质,只会扩大事态。何应钦还加紧部署进攻西安,下令陕、甘、宁、绥、豫地区的中央军作战略性移动,开赴潼关等地,对西安取包围态势。宋美龄认为,倘若中央军进攻西安,而张、杨的部队发生哗变,那么张就会失去保护蒋介石的能力。如果轰炸西安,必置蒋于死地。她认为,蒋介石的生还远比殉国的价值来得大,因而她“决死为和平奋斗,以期其成”。她还把何应钦在南京的举措电告端纳,要端纳告诉蒋介石设法制止。
12月16日,端纳由洛阳再至西安,向蒋介石报告了南京的情况和宋美龄的要求。蒋介石原本想以军事进攻要挟张、杨,迫使他们尽快送他回南京,因此只同意停战三天。听了端纳的介绍,蒋介石认为不能再用武力逼迫张学良了。经过商量,张学良同意派蒋鼎文于17日携蒋介石致何应钦的亲笔信去南京。蒋的信是这样写的:
“敬之吾兄:闻昨日空军在渭南轰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观察,中正于本星期六日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日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为要。顺颂戎祉。中正手启,十二月十七日。” 端纳先将此消息电告宋美龄,宋美龄即告何应钦。但何等宣称政府拒绝在现状下进行任何谈判,在蒋介石回京以前,蒋的任何命令与信件都不能接受,因为不能断定是否出于蒋介石本意。及至18日蒋鼎文回到南京,何应钦读到蒋介石的亲笔信,又听了蒋鼎文的口头说明,这才不得不下令停止军事行动三天。
在16日的电话里,宋美龄催促端纳速回南京,端纳则表示要继续留在西安,说“或有其他办法”。这一天,宋美龄又接到爱尔德送来的亲笔信,还听了爱尔德的詳细介绍,这才知道蒋介石受了伤,杨虎城控制西安局势,机场被封锁,黄仁霖被扣留。她还听爱尔德说,张学良的波音飞机尚在西安,倘若南京攻击西安,张学良很有可能挟蒋搭此飞机离陕他去。
宋美龄这时感到充满希望,但又担心事情会突然恶变。假如蒋介石坚持要南京向西安开战的话,一场大战就迫在眉睫了,而南京也不乏持这种主张的人。到那时蒋介石即使不死,也会被张学良挟去新疆或共产党的阵地。她下定决心,要竭尽全力来阻止这场战争。
亲赴西安“上梁盖顶”
主战派竭力阻挠,他们以政府代表不能与叛变者谈判为由,反对宋美龄和宋子文前往。经过争论,南京的党政军首脑们坚持宋美龄留在南京,并答应暂不进攻西安;宋子文则以私人代表身份前去探询情况。19日下午,宋子文飞抵洛阳。第二天上午,在端纳陪同下飞抵西安,会见了张学良。
这时,张学良与杨虎城已经与17日从肤施(今延安) 来到西安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经过两天磋商,取得了和平解决事变的一致认识,并且商妥了六项条件。张学良在会见宋子文时,谈了西安三方面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要宋子文劝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并表示如果蒋介石同意一致抗日,将仍拥护蒋为全国领袖。
宋子文在张学良陪同下,见到了蒋介石。蒋没有想到宋子文会来,一时情绪激动。宋子文把宋美龄的亲笔信递给蒋。宋美龄在信中写道:“如子文三日内不回京,则必来与君共生死!”12月21日下午,端纳和宋子文先后返抵南京,向宋美龄详细报告了西安的情况和西安三方面的要求条件。端纳还说,张学良确实有这样的计划:南京进攻一开始,他就挟蒋介石乘飞机离陕他行。宋美龄深深感到,这真是关键的时刻:如果蒋介石不获生还,则国家分裂立见,内战大规模爆发。她果断地决定第二天同宋子文和端纳一同飞去西安。她不顾“上当受骗”、“自投罗网”、“感情用事”等种种嘲讽,认为:“譬如造屋,端纳已奠其基,子文已树柱壁,如今只留上梁盖顶完成之工作,乃无可旁贷之责任矣!”
12月22日下午,宋美龄偕同宋子文、端纳从南京乘专机起飞北上,還带了她的随身女仆和厨师。行前,戴笠得悉,要求随同前往。宋美龄和宋子文顾忌他是军统头目,西安又有共产党人在,所以去了会“添麻烦”,没有同意戴笠的要求。戴笠没有办法,只好化装成工作人员躲在飞机的厕所里,等专机起飞后才从厕所里走了出来。宋美龄看到戴笠后,哭笑不得地说,那就作为一个随员吧,但不能胡来。
专机飞临洛阳上空,宋美龄俯视机场,看到一排排的轰炸机列阵待发,不觉心头紧缩。下机后,她说服当地中央军驻军和空军将领:没有得到委员长的命令,切勿派机飞近西安。
专机飞近西安上空,宋美龄的心情渐趋紧张。她把自己的手枪交给端纳,坚决要求他在军队发生哗变而无法控制时,开枪把她打死,万勿迟疑。端纳笑着接过手枪,说:“我答应你,不过恐怕派不上用场!”下午4时,专机在西安机场降落,张学良亲自登机迎接宋美龄。宋美龄试探着对张说,请不要令你的部属搜查我的行装,怕弄乱了不易整理。张学良说:“夫人何言,余安敢出此。”戴笠虽经化装,还是被张学良认了出来,后来把他带到自己公馆的地下室住下。张学良对戴笠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你。”接着杨虎城亦赶来迎接,握手言谈。随后,宋美龄一行被迎进张学良公馆。
宋美龄稍事休息后,即步入蒋介石的卧室。蒋惊喜交集,说:“余妻真来耶?君入虎穴矣!”他“感动悲咽,不可言状”。蒋问宋为何来西安,宋平静地回答说,我是来看你的。蒋说,虽然我要你无论如何不要前来西安,但我感觉到是无法阻止你来的。今天早晨读 《圣经》,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停留在这段文字上:耶和华现在要做一件新事,那就是他要使一个女人保护一个男人。
蒋介石在向宋美龄述说了被扣押的经过后,表示自己的人格已经受到极大侮辱,在被扣押期间绝不作出任何许诺。他还要宋也不要签订某种文件、答应任何条件。宋美龄介绍了事变后全国各方面的反应,说了“全国民众忧疑惶急向所未见,即平日反对其政策者亦抱同感,祈祷其出险者遍布全球,稚龄学童号哭如丧考妣,兵士闻其不讳之误传,竟有自杀者”。她劝“此后君不应轻言殉国矣,君之责任乃在完成革命以救国,君更应宝贵君之生命”。这番话说得蒋介石“感情冲动,不能自持”。
经过一番商议,蒋介石表示:一是他自己不能与下级谈判,可以由宋子文、宋美龄出面进行谈判;二是商定的条件,他以领袖的人格作保证,而不作任何书面签字。他还说了可以答应的条件是:一、改组南京政府;二、三个月后开救国会议;三、改组国民党;四、同意联俄联共。
代表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当天晚上,宋美龄与张学良会面。张学良叙述了发动“兵谏”的起由,说自己绝无伤害蒋介石的意思,而且一不要钱,二不要地盘,只要蒋同意抗日,签不签文件都可以。宋听了大为感动,发现自己原来以为西安方面要钱、要地盘的想法错了。她责怪张此次行事太莽撞,希望尽快收拾“危局”,并送蒋回京。张说,他也愿意早日解决,但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他告诉宋:杨虎城和他的部属怕放了蒋对他们不利,要求有保证才能释放。他表示在晚上的会上,将尽力说服大家。宋说,那我在这里等你回音。如果有要与我面谈的,可以叫他们来见我;有蒋介石不愿见的,我也愿意代见。
经旅途劳顿,又不断地唇枪舌战,宋美龄感到十分疲累,但仍强打精神,坐等张学良的回音。时针已指向11时,她忍不住打了个电话催问,答说尚在开会。一直等到凌晨2点,张开完会来见宋美龄说:杨虎城及其他将领不肯释放蒋介石回南京,他们说许多年轻将领表示,除非蒋介石答应八项要求,并且签字。他们不相信蒋介石的口头承诺。宋美龄听后深感问题棘手。 12月23日上午,宋子文代表蒋介石与西安方面的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开始正式谈判。谈判在张学良住所的西楼二层举行。一开始,周恩来提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六项主张。宋子文听后表示:个人同意这些主张,答应转达给蒋。下午,双方就组织过渡政府、撤兵、释放爱国领袖、放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这天,宋美龄会见了周恩来,二人长谈了两个小时。周恩来首先向宋美龄说明中共没有参与“兵谏”,并阐明中共对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接着,周恩来从中国革命所经历的困难和曲折谈起,说明“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希望团结抗日。1935年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后又变“抗日反蒋”为“逼蒋抗日”,但蒋介石对团结抗日的要求始終不予理会。现在是改变政策的好机会,希望他们兄妹劝蒋回心转意,这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宋美龄对周恩来洞察国内外局势、具有精明强干的风度,由衷佩服,她说:既然中共有诚意,应该在政府领导下共同努力。周恩来回答她说,只要蒋介石同意抗日,中共拥护他为全国领袖。并且表示,除蒋介石外,全国没有第二个合适的人。周恩来又向宋美龄谈到国防和经济上的问题,对唯武器论和抗日长期准备作了分析和评论。宋美龄要求周恩来劝说杨虎城早日释蒋回南京,周应允。
24日上午,双方谈判继续进行,宋美龄也参加了。她在谈判中明确表示赞成停止内战,说:“我等皆为黄帝裔胄,断不应自相残杀,凡内政问题,皆应在政治上求解决,不应擅用武力。”她和宋子文对谈及的问题,也都作了明确的承诺。谈判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了十项内容。宋子文还要求西安三方为他抗日反亲日派作后盾,并说只要蒋下令撤兵,就放他回南京。张学良表示同意,杨虎城和周恩来表示需要再作考虑。
这天,蒋介石对张学良表示了下列几点:“(子) 下令东路军退出潼关以东,中央军决离开西北。(丑) 委托孔、宋为行政院正副院长,责孔、宋与张商组府名单,蒋决令何应钦出洋,朱绍良及中央人员离开陕甘。(寅) 蒋允回京后释爱国七领袖。(卯) 联红容共。蒋主张为对外,现在红军、苏区仍不变,经过张暗中接济红军,俟抗战起,再联合行动,改番号。(辰) 蒋意开国民大会。(巳) 他主张联俄联英美。”
24日晚,宋美龄和宋子文陪同周恩来见了蔣介石。蒋介石躺在床上,见周恩来进屋,作出勉强在床上坐起来的样子,请周坐下。周恩来说:“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点点头叹了口气后,摆出当年黄埔军校校长的架子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回答他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周恩来接着问蒋介石为什么不肯停止内战?宋美龄接过来说,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蒋介石一心想早日回南京,便对周恩来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由宋子文、宋美龄全权代表自己与周恩来解决一切;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去谈判。他还保证:“决不打内战了,我一定要抗日。”说完这些后,蒋显得很疲劳的样子,指着宋子文和宋美龄说:“你们可以同恩来多谈一谈。”周说:“蒋先生休息吧,我们今后有机会再谈。”蒋连声说:“好,好。”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见至此结束,它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基础。
力劝张学良在圣诞前释放蒋介石
在西安方面,除张学良个人外,三方面都主张蒋介石必须有所保证才能将其释放。无论是杨虎城和十七路军将领,还是东北军的将领,都担心蒋介石不守信用而且会采取报复行动。研究政治方面重要问题的设计委员会全体成员曾经在23日开会,讨论释放蒋介石的条件。提出:(一)中央军撤出潼关,解除对西安的军事威胁。(二)释放爱国领袖“七君子”,取信于民。(三) 作出保证,如秘密签署协定,或写个书面东西、或向全国作一次广播等等,总之没有保证,蒋介石不能走。这一条是上下一致的意见。
张学良是主张尽快释放蒋介石回南京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了,万一有个闪失,他如何向全国交代!而且他对放蒋有自己的见解。23日下午,他听了设计委员会召集人高崇民汇报的三个条件,很是着急,怕惹出大乱子。24日下午,他召开设计委员会全体会议,告诉大家谈判已经圆满结束,蒋介石很快要走,他还要亲自送到南京。大家问谈判中答应的条件究竟有什么保证没有?张不以为然,说一定要蒋介石作出保证是行不通的。他说:“蒋现在关在我们这里,他说的话,何应饮不见得肯听。我们逼蒋下命令,如结果无效,怎么办?即使生效了,当然得放他,他不是心甘情愿的,要存心报复或反悔重来,怎么办?所以说你们的意见行不通。只要他原则上承认我们的条件就让他走,签字不签字没有什么关系,签了字要撕毁,还不是一样地撕毁。”
东北军系统的人更担心张学良的安全。有人问:“副司令说要亲自送他到南京是什么意思?”张学良胸有成竹地说:“是的,我打算亲自送他到南京。我这一着是抓他的心,比你们想的高。这次事变对他是个很大的打击,所以要给他撑面子,恢复领袖威信,好见人,好说话,好做事。亲自送他去,也有讨债的意思,使他答成我们的事不能反悔。此外,也可以压一压南京亲日派的气焰,使他们不好讲什么怪话。总之,人情要做到家,合作得彻底。你们要听我的话。”张学良还进一步说:“我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蒋扣下?为的是国家统一,一致对外。假如不把他放回去,国内会有更大的内乱,我就是天下的罪人,我就自杀。”“我们有本领请神,就有本事送神,不要搬石头打自己的脚。只要与国家有利,就是牺牲我张学良,甚至牺牲东北军也在所不惜。”他的这番话,使得参加会议的人再也不好说什么了。
宋美龄焦急地等待张学良的回音,她知道事情的复杂和艰巨。当她听说张学良和设计委员会成员的辩论情况时不由得赞叹:“所可喜者,双方辩论虽甚激昂,始终绝未提及金钱与权位问题。历来叛变军人所斤斤不能去怀之主题,此次竟未有一人置怀,由此足见彼等此举有异于历来之叛变。”她要求张学良早日释放蒋介石,并提出最好圣诞节回到南京,因为她和蒋介石都是笃信基督的虔诚教徒。张学良担心这么短时间里说服不了别人,曾经提出一个出走方案:宋美龄和端纳先赴洛阳,他设法秘密陪同蒋介石化装出城,到了东北军的营地,再派车送至洛阳。宋美龄听了后不同意,她说蒋介石经不起颠簸,也不愿化装潜逃,何况自己也不愿离开蒋介石一步。她还强硬地表示:若不能公开同机离陕,则必同留此地殉难。她又说:南京诸人进攻之心甚切,而期限是有限的。
张学良此后在说服部属时比较急躁,情绪激动,还表示自己将采取适当断然之行动。准备放蒋的消息一传出,西安内部引起很大的震动。25日一清早,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一些高级将领和幕僚联名写信给宋子文,强硬地表示:商定的条件必须有人签字,中央军必须先退到潼关以东,否则即使张、杨两将军答应了,我们也誓死反对。宋子文把这封信拿给蒋介石和宋美龄看,他们都大吃一惊。宋子文去见张学良,要张想办法,说越快越好。张学良也感到情况严重,决定悄悄地送蒋介石走,以免发生意外。
张学良打定了主意,先通知蒋介石、宋美龄整理行装。他把自己的一个小提包交给端纳,悄悄地对端纳说:“请你假称这是你的提包。我要同你们坐飞机去南京。”宋美龄兴奋不已,很快就把行李收拾好。她还对张学良说,希望在日落之前飞达南京,这就必须11时半之前起飞。
张学良要准备的事情太多了,而且都得悄悄进行,而最大的难题是要说服大家放蒋走。时针不停地走动,宋美龄从上午9时等起,一分一秒地在盼着张学良的到来。宋美龄兴奋的心情越来越被紧张和焦切所替代,失望的阴影随之笼罩心头。中午,宋子文去新城大楼找杨虎城,杨仍然坚持没有保证不能放蒋走。12:30分,张学良告诉宋美龄:飞机已经准备好,但什么时候能走还没有定。关键是杨虎城。张学良一面告诉宋美龄立即准备出发,一面打电话请杨虎城来,对他说:“现在不走不行啦!夜长梦多,不知道会出什么大乱子。我今天决心亲自送蒋走。我想在几天内就可以回来的,请你多偏劳几天。假如万一我不回来,东北军今后即完全归你指挥。”这时,宋美龄已陪着蒋介石出来准备上汽车,张学良低声对杨说:“现在就放他。”杨虎城本来不同意没有保证就放蒋,更不同意张亲自送,可是他一向尊重张学良,又不知周恩来是否已经同意了张送蒋走的事,当着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面又不好争执,就这样和张一起去了飞机场。蒋、宋、张共乘一车;宋子文、端纳和杨虎城共乘一车。张、杨失去了在车上再作商议的最后机会。
张学良和杨虎城送蒋介石和宋美龄等人到机场,已经快4点了。蒋介石、宋美龄登上了专机。张学良也登上了自己的飞机。当时的时间是下午4点钟。至此,坐在蒋介石身边的宋美龄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选自《党史纵横》2016年第10期)
南京方面在第一时间就获知了西安事变的消息。国民党政治高层在巨大的震惊中,表现不一。当天下午,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表现得特别积极。他在自己的寓所邀请南京的国民党党、政、军首脑交换意见。戴季陶、居正、吴稚晖、朱培德、叶楚伧等人认为张学良此举是劫持统帅,主张实行武力讨伐;而馮玉祥、孙科、李烈钧等人则为蒋介石的安全担忧,主张寻觅和平解决的途径。当天晚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会上仍然是两种意见。由于主张武力讨伐的居多数,两会决定立即调遣军队,组织东西两路集团军,准备发动对西安的进攻。
宋美龄13日晨回到南京后,获悉何应钦等人主张武力讨伐,极为愤怒。她认为,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应当以镇定的态度慎重行事,不能采取急遽的步骤。她还认为,张学良等人确实有不平的情绪,而他们说的都有相当的理由。可惜宋美龄的这些认识,在当时国民党领导集团中赞同者不多。为了蒋介石的安全,力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宋美龄四处游说,她向党政军要人陈说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的重要性。她强调除了蒋介石外,没有别人可以领导全国;如果不能用和平方法解决事变,一旦酿成空前的内战,那么就给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她要求各方面“检束与忍耐,勿使和平绝望”,在“推进讨伐军事之前,先尽力求委员长之出险”。但是何应钦、戴季陶等人回答她:若不立即对西安进行攻击,则中央的声望将完全扫地。有的人甚至揶揄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妇人之见,只知道营救自己的丈夫”。“是个人的生命重要,还是国家的生存重要?”
为了获得支持,宋美龄想到了中央军校齐集一批国民党将领,于是她以航空建设会秘书长的身份向军校学生发表演讲,要求军校学生“于未明事实真相前,切勿遽加断定”。她提醒大家:主张讨伐是“别有用心”,我们要“遇事镇定,勿尚感情”。她在演讲中反复强调“谈判之途径,自当勿令壅塞”。
派出端纳探察各方的情势
宋美龄在上海时就与孔祥熙商定,派端纳尽快去西安探察情况。回到南京后,宋美龄立即拍发电报给张学良,告诉他将派端纳去西安。为了争取时间,她不顾何应钦等人的阻挠,未等张学良回电,就让端纳先行前往洛阳,并派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同行,充当翻译和助手。端纳带去了宋美龄给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两封信。在给张学良的信中宋美龄说:你们“此举将使国家前途受到严重之打击。余深信其卤莽灭裂之举动,初断送国脉陷害领袖之恶意,应及时自拔,勿贻噬脐之悔。”
当天夜晚,宋美龄接到张学良的电报,邀请端纳去西安,她立即电告端纳。12月14日清晨,端纳由洛陽飞越华山抵达西安。他会见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了解到西安事变的真相和二人的意图。当天下午5时,端纳在张学良陪同下看望了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递交了宋美龄的亲笔信。蒋介石对端纳的到来感到十分欣慰。当他从信中读到宋美龄正在努力营救自己、还准备亲自来到西安时,泪如泉涌。蒋介石也对宋美龄信中说的“南京的情形是戏中有戏”深感忧虑。这时端纳劝慰说:“张将军对您并无加害之意,只要您答应他们的主张,他们还是忠心地拥戴您做领袖。”端纳的到来和宋美龄的信,让蒋介石内心倍受温暖。他后来还接受端纳的劝说,从新城大楼迁移到张学良公馆附近、设备条件比较好的金家巷高桂滋公馆。
12月15日,张学良在端纳的陪同下,向蒋介石介绍了向南京提出的八项主张。蒋介石说自己是个领袖,绝不会在这种胁迫情况下考虑任何条件的。张学良很激动,要蒋介石别固执,蒋则一再说:下级要服从上级,上级不能同下级谈判。
同端纳一起来西安的黄仁霖,没有被允许见蒋介石。但黄坚持要见一面,说:“没有见到他怎么知道他还活着?回去又如何向蒋夫人报告?”后来,黄被允许从门上一个小孔望一下蒋介石。蒋介石听说黄仁霖也来了西安,则坚持要见黄,想让黄带一封亲笔信给宋美龄。张学良考虑再三,决定答应蒋的要求,但告诉黄不准交谈和谈到有关蒋的任何事情。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交给黄仁霖,并再三地朗读这封信,要黄记住,以便万一张学良扣留此信,黄可以回到南京口述。蒋在信中说:“余决为国牺牲,望勿为余有所顾虑。余决不愧对余妻,亦决不愧为总理之信徒。余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必以清白之体还我天地父母也。对于家事,他无所言,惟经国、纬国两儿,余之子亦即余妻之子,望视如己出,以慰余灵。但余妻切勿来陕。”后来,张学良派他的友人爱尔德将这封信带到南京,当面交给宋美龄。
宋美龄通过端纳了解到张、杨的真实意图,又得知蒋介石起居的详情,还接到张学良邀请孔祥熙和自己访问西安,心里总算安慰些。她告诉端纳,因为孔祥熙代理行政院长职,要控制南京局势,决定自己和宋子文一同去西安。
要蒋介石下令停止进攻
但是南京的一些国民党领导人反对宋美龄与宋子文去西安。他们说,即使蒋介石现在未死,也难幸免,不要再去作不必要的牺牲,不应再去给张、杨添一个要挟蒋介石的筹码,自愿去做人质,只会扩大事态。何应钦还加紧部署进攻西安,下令陕、甘、宁、绥、豫地区的中央军作战略性移动,开赴潼关等地,对西安取包围态势。宋美龄认为,倘若中央军进攻西安,而张、杨的部队发生哗变,那么张就会失去保护蒋介石的能力。如果轰炸西安,必置蒋于死地。她认为,蒋介石的生还远比殉国的价值来得大,因而她“决死为和平奋斗,以期其成”。她还把何应钦在南京的举措电告端纳,要端纳告诉蒋介石设法制止。
12月16日,端纳由洛阳再至西安,向蒋介石报告了南京的情况和宋美龄的要求。蒋介石原本想以军事进攻要挟张、杨,迫使他们尽快送他回南京,因此只同意停战三天。听了端纳的介绍,蒋介石认为不能再用武力逼迫张学良了。经过商量,张学良同意派蒋鼎文于17日携蒋介石致何应钦的亲笔信去南京。蒋的信是这样写的:
“敬之吾兄:闻昨日空军在渭南轰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观察,中正于本星期六日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日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为要。顺颂戎祉。中正手启,十二月十七日。” 端纳先将此消息电告宋美龄,宋美龄即告何应钦。但何等宣称政府拒绝在现状下进行任何谈判,在蒋介石回京以前,蒋的任何命令与信件都不能接受,因为不能断定是否出于蒋介石本意。及至18日蒋鼎文回到南京,何应钦读到蒋介石的亲笔信,又听了蒋鼎文的口头说明,这才不得不下令停止军事行动三天。
在16日的电话里,宋美龄催促端纳速回南京,端纳则表示要继续留在西安,说“或有其他办法”。这一天,宋美龄又接到爱尔德送来的亲笔信,还听了爱尔德的詳细介绍,这才知道蒋介石受了伤,杨虎城控制西安局势,机场被封锁,黄仁霖被扣留。她还听爱尔德说,张学良的波音飞机尚在西安,倘若南京攻击西安,张学良很有可能挟蒋搭此飞机离陕他去。
宋美龄这时感到充满希望,但又担心事情会突然恶变。假如蒋介石坚持要南京向西安开战的话,一场大战就迫在眉睫了,而南京也不乏持这种主张的人。到那时蒋介石即使不死,也会被张学良挟去新疆或共产党的阵地。她下定决心,要竭尽全力来阻止这场战争。
亲赴西安“上梁盖顶”
主战派竭力阻挠,他们以政府代表不能与叛变者谈判为由,反对宋美龄和宋子文前往。经过争论,南京的党政军首脑们坚持宋美龄留在南京,并答应暂不进攻西安;宋子文则以私人代表身份前去探询情况。19日下午,宋子文飞抵洛阳。第二天上午,在端纳陪同下飞抵西安,会见了张学良。
这时,张学良与杨虎城已经与17日从肤施(今延安) 来到西安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经过两天磋商,取得了和平解决事变的一致认识,并且商妥了六项条件。张学良在会见宋子文时,谈了西安三方面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要宋子文劝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并表示如果蒋介石同意一致抗日,将仍拥护蒋为全国领袖。
宋子文在张学良陪同下,见到了蒋介石。蒋没有想到宋子文会来,一时情绪激动。宋子文把宋美龄的亲笔信递给蒋。宋美龄在信中写道:“如子文三日内不回京,则必来与君共生死!”12月21日下午,端纳和宋子文先后返抵南京,向宋美龄详细报告了西安的情况和西安三方面的要求条件。端纳还说,张学良确实有这样的计划:南京进攻一开始,他就挟蒋介石乘飞机离陕他行。宋美龄深深感到,这真是关键的时刻:如果蒋介石不获生还,则国家分裂立见,内战大规模爆发。她果断地决定第二天同宋子文和端纳一同飞去西安。她不顾“上当受骗”、“自投罗网”、“感情用事”等种种嘲讽,认为:“譬如造屋,端纳已奠其基,子文已树柱壁,如今只留上梁盖顶完成之工作,乃无可旁贷之责任矣!”
12月22日下午,宋美龄偕同宋子文、端纳从南京乘专机起飞北上,還带了她的随身女仆和厨师。行前,戴笠得悉,要求随同前往。宋美龄和宋子文顾忌他是军统头目,西安又有共产党人在,所以去了会“添麻烦”,没有同意戴笠的要求。戴笠没有办法,只好化装成工作人员躲在飞机的厕所里,等专机起飞后才从厕所里走了出来。宋美龄看到戴笠后,哭笑不得地说,那就作为一个随员吧,但不能胡来。
专机飞临洛阳上空,宋美龄俯视机场,看到一排排的轰炸机列阵待发,不觉心头紧缩。下机后,她说服当地中央军驻军和空军将领:没有得到委员长的命令,切勿派机飞近西安。
专机飞近西安上空,宋美龄的心情渐趋紧张。她把自己的手枪交给端纳,坚决要求他在军队发生哗变而无法控制时,开枪把她打死,万勿迟疑。端纳笑着接过手枪,说:“我答应你,不过恐怕派不上用场!”下午4时,专机在西安机场降落,张学良亲自登机迎接宋美龄。宋美龄试探着对张说,请不要令你的部属搜查我的行装,怕弄乱了不易整理。张学良说:“夫人何言,余安敢出此。”戴笠虽经化装,还是被张学良认了出来,后来把他带到自己公馆的地下室住下。张学良对戴笠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你。”接着杨虎城亦赶来迎接,握手言谈。随后,宋美龄一行被迎进张学良公馆。
宋美龄稍事休息后,即步入蒋介石的卧室。蒋惊喜交集,说:“余妻真来耶?君入虎穴矣!”他“感动悲咽,不可言状”。蒋问宋为何来西安,宋平静地回答说,我是来看你的。蒋说,虽然我要你无论如何不要前来西安,但我感觉到是无法阻止你来的。今天早晨读 《圣经》,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停留在这段文字上:耶和华现在要做一件新事,那就是他要使一个女人保护一个男人。
蒋介石在向宋美龄述说了被扣押的经过后,表示自己的人格已经受到极大侮辱,在被扣押期间绝不作出任何许诺。他还要宋也不要签订某种文件、答应任何条件。宋美龄介绍了事变后全国各方面的反应,说了“全国民众忧疑惶急向所未见,即平日反对其政策者亦抱同感,祈祷其出险者遍布全球,稚龄学童号哭如丧考妣,兵士闻其不讳之误传,竟有自杀者”。她劝“此后君不应轻言殉国矣,君之责任乃在完成革命以救国,君更应宝贵君之生命”。这番话说得蒋介石“感情冲动,不能自持”。
经过一番商议,蒋介石表示:一是他自己不能与下级谈判,可以由宋子文、宋美龄出面进行谈判;二是商定的条件,他以领袖的人格作保证,而不作任何书面签字。他还说了可以答应的条件是:一、改组南京政府;二、三个月后开救国会议;三、改组国民党;四、同意联俄联共。
代表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当天晚上,宋美龄与张学良会面。张学良叙述了发动“兵谏”的起由,说自己绝无伤害蒋介石的意思,而且一不要钱,二不要地盘,只要蒋同意抗日,签不签文件都可以。宋听了大为感动,发现自己原来以为西安方面要钱、要地盘的想法错了。她责怪张此次行事太莽撞,希望尽快收拾“危局”,并送蒋回京。张说,他也愿意早日解决,但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他告诉宋:杨虎城和他的部属怕放了蒋对他们不利,要求有保证才能释放。他表示在晚上的会上,将尽力说服大家。宋说,那我在这里等你回音。如果有要与我面谈的,可以叫他们来见我;有蒋介石不愿见的,我也愿意代见。
经旅途劳顿,又不断地唇枪舌战,宋美龄感到十分疲累,但仍强打精神,坐等张学良的回音。时针已指向11时,她忍不住打了个电话催问,答说尚在开会。一直等到凌晨2点,张开完会来见宋美龄说:杨虎城及其他将领不肯释放蒋介石回南京,他们说许多年轻将领表示,除非蒋介石答应八项要求,并且签字。他们不相信蒋介石的口头承诺。宋美龄听后深感问题棘手。 12月23日上午,宋子文代表蒋介石与西安方面的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开始正式谈判。谈判在张学良住所的西楼二层举行。一开始,周恩来提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六项主张。宋子文听后表示:个人同意这些主张,答应转达给蒋。下午,双方就组织过渡政府、撤兵、释放爱国领袖、放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这天,宋美龄会见了周恩来,二人长谈了两个小时。周恩来首先向宋美龄说明中共没有参与“兵谏”,并阐明中共对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接着,周恩来从中国革命所经历的困难和曲折谈起,说明“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希望团结抗日。1935年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后又变“抗日反蒋”为“逼蒋抗日”,但蒋介石对团结抗日的要求始終不予理会。现在是改变政策的好机会,希望他们兄妹劝蒋回心转意,这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宋美龄对周恩来洞察国内外局势、具有精明强干的风度,由衷佩服,她说:既然中共有诚意,应该在政府领导下共同努力。周恩来回答她说,只要蒋介石同意抗日,中共拥护他为全国领袖。并且表示,除蒋介石外,全国没有第二个合适的人。周恩来又向宋美龄谈到国防和经济上的问题,对唯武器论和抗日长期准备作了分析和评论。宋美龄要求周恩来劝说杨虎城早日释蒋回南京,周应允。
24日上午,双方谈判继续进行,宋美龄也参加了。她在谈判中明确表示赞成停止内战,说:“我等皆为黄帝裔胄,断不应自相残杀,凡内政问题,皆应在政治上求解决,不应擅用武力。”她和宋子文对谈及的问题,也都作了明确的承诺。谈判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了十项内容。宋子文还要求西安三方为他抗日反亲日派作后盾,并说只要蒋下令撤兵,就放他回南京。张学良表示同意,杨虎城和周恩来表示需要再作考虑。
这天,蒋介石对张学良表示了下列几点:“(子) 下令东路军退出潼关以东,中央军决离开西北。(丑) 委托孔、宋为行政院正副院长,责孔、宋与张商组府名单,蒋决令何应钦出洋,朱绍良及中央人员离开陕甘。(寅) 蒋允回京后释爱国七领袖。(卯) 联红容共。蒋主张为对外,现在红军、苏区仍不变,经过张暗中接济红军,俟抗战起,再联合行动,改番号。(辰) 蒋意开国民大会。(巳) 他主张联俄联英美。”
24日晚,宋美龄和宋子文陪同周恩来见了蔣介石。蒋介石躺在床上,见周恩来进屋,作出勉强在床上坐起来的样子,请周坐下。周恩来说:“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点点头叹了口气后,摆出当年黄埔军校校长的架子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回答他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周恩来接着问蒋介石为什么不肯停止内战?宋美龄接过来说,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蒋介石一心想早日回南京,便对周恩来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由宋子文、宋美龄全权代表自己与周恩来解决一切;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去谈判。他还保证:“决不打内战了,我一定要抗日。”说完这些后,蒋显得很疲劳的样子,指着宋子文和宋美龄说:“你们可以同恩来多谈一谈。”周说:“蒋先生休息吧,我们今后有机会再谈。”蒋连声说:“好,好。”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见至此结束,它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基础。
力劝张学良在圣诞前释放蒋介石
在西安方面,除张学良个人外,三方面都主张蒋介石必须有所保证才能将其释放。无论是杨虎城和十七路军将领,还是东北军的将领,都担心蒋介石不守信用而且会采取报复行动。研究政治方面重要问题的设计委员会全体成员曾经在23日开会,讨论释放蒋介石的条件。提出:(一)中央军撤出潼关,解除对西安的军事威胁。(二)释放爱国领袖“七君子”,取信于民。(三) 作出保证,如秘密签署协定,或写个书面东西、或向全国作一次广播等等,总之没有保证,蒋介石不能走。这一条是上下一致的意见。
张学良是主张尽快释放蒋介石回南京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了,万一有个闪失,他如何向全国交代!而且他对放蒋有自己的见解。23日下午,他听了设计委员会召集人高崇民汇报的三个条件,很是着急,怕惹出大乱子。24日下午,他召开设计委员会全体会议,告诉大家谈判已经圆满结束,蒋介石很快要走,他还要亲自送到南京。大家问谈判中答应的条件究竟有什么保证没有?张不以为然,说一定要蒋介石作出保证是行不通的。他说:“蒋现在关在我们这里,他说的话,何应饮不见得肯听。我们逼蒋下命令,如结果无效,怎么办?即使生效了,当然得放他,他不是心甘情愿的,要存心报复或反悔重来,怎么办?所以说你们的意见行不通。只要他原则上承认我们的条件就让他走,签字不签字没有什么关系,签了字要撕毁,还不是一样地撕毁。”
东北军系统的人更担心张学良的安全。有人问:“副司令说要亲自送他到南京是什么意思?”张学良胸有成竹地说:“是的,我打算亲自送他到南京。我这一着是抓他的心,比你们想的高。这次事变对他是个很大的打击,所以要给他撑面子,恢复领袖威信,好见人,好说话,好做事。亲自送他去,也有讨债的意思,使他答成我们的事不能反悔。此外,也可以压一压南京亲日派的气焰,使他们不好讲什么怪话。总之,人情要做到家,合作得彻底。你们要听我的话。”张学良还进一步说:“我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蒋扣下?为的是国家统一,一致对外。假如不把他放回去,国内会有更大的内乱,我就是天下的罪人,我就自杀。”“我们有本领请神,就有本事送神,不要搬石头打自己的脚。只要与国家有利,就是牺牲我张学良,甚至牺牲东北军也在所不惜。”他的这番话,使得参加会议的人再也不好说什么了。
宋美龄焦急地等待张学良的回音,她知道事情的复杂和艰巨。当她听说张学良和设计委员会成员的辩论情况时不由得赞叹:“所可喜者,双方辩论虽甚激昂,始终绝未提及金钱与权位问题。历来叛变军人所斤斤不能去怀之主题,此次竟未有一人置怀,由此足见彼等此举有异于历来之叛变。”她要求张学良早日释放蒋介石,并提出最好圣诞节回到南京,因为她和蒋介石都是笃信基督的虔诚教徒。张学良担心这么短时间里说服不了别人,曾经提出一个出走方案:宋美龄和端纳先赴洛阳,他设法秘密陪同蒋介石化装出城,到了东北军的营地,再派车送至洛阳。宋美龄听了后不同意,她说蒋介石经不起颠簸,也不愿化装潜逃,何况自己也不愿离开蒋介石一步。她还强硬地表示:若不能公开同机离陕,则必同留此地殉难。她又说:南京诸人进攻之心甚切,而期限是有限的。
张学良此后在说服部属时比较急躁,情绪激动,还表示自己将采取适当断然之行动。准备放蒋的消息一传出,西安内部引起很大的震动。25日一清早,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一些高级将领和幕僚联名写信给宋子文,强硬地表示:商定的条件必须有人签字,中央军必须先退到潼关以东,否则即使张、杨两将军答应了,我们也誓死反对。宋子文把这封信拿给蒋介石和宋美龄看,他们都大吃一惊。宋子文去见张学良,要张想办法,说越快越好。张学良也感到情况严重,决定悄悄地送蒋介石走,以免发生意外。
张学良打定了主意,先通知蒋介石、宋美龄整理行装。他把自己的一个小提包交给端纳,悄悄地对端纳说:“请你假称这是你的提包。我要同你们坐飞机去南京。”宋美龄兴奋不已,很快就把行李收拾好。她还对张学良说,希望在日落之前飞达南京,这就必须11时半之前起飞。
张学良要准备的事情太多了,而且都得悄悄进行,而最大的难题是要说服大家放蒋走。时针不停地走动,宋美龄从上午9时等起,一分一秒地在盼着张学良的到来。宋美龄兴奋的心情越来越被紧张和焦切所替代,失望的阴影随之笼罩心头。中午,宋子文去新城大楼找杨虎城,杨仍然坚持没有保证不能放蒋走。12:30分,张学良告诉宋美龄:飞机已经准备好,但什么时候能走还没有定。关键是杨虎城。张学良一面告诉宋美龄立即准备出发,一面打电话请杨虎城来,对他说:“现在不走不行啦!夜长梦多,不知道会出什么大乱子。我今天决心亲自送蒋走。我想在几天内就可以回来的,请你多偏劳几天。假如万一我不回来,东北军今后即完全归你指挥。”这时,宋美龄已陪着蒋介石出来准备上汽车,张学良低声对杨说:“现在就放他。”杨虎城本来不同意没有保证就放蒋,更不同意张亲自送,可是他一向尊重张学良,又不知周恩来是否已经同意了张送蒋走的事,当着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面又不好争执,就这样和张一起去了飞机场。蒋、宋、张共乘一车;宋子文、端纳和杨虎城共乘一车。张、杨失去了在车上再作商议的最后机会。
张学良和杨虎城送蒋介石和宋美龄等人到机场,已经快4点了。蒋介石、宋美龄登上了专机。张学良也登上了自己的飞机。当时的时间是下午4点钟。至此,坐在蒋介石身边的宋美龄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选自《党史纵横》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