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廉者,政之本也。为官清廉与否,关乎国家兴衰、政权得失、个人毁誉。在历史长河中,有一批默默辛劳、造福桑梓的清廉之士,他们的官职不大、名气不大,但他们的为政事迹、高尚品德,却在为官之地世代流传,为后人推崇称道,清代原平廉吏武访畴便是其中之一。
武访畴(1801—1876),字受之,号芝田,是清代陕西与山西文坛官场中的杰出人物,其品行、文采、道德乃至宦途履迹独具个性。
武访畴祖居山西崞县(今原平市)阳武峪内的芦家庄村,清道光中叶迁至本县阳武村,世代耕读传家。其父亲名武烈,是一个乡间秀才,少叔伯,无兄弟,英年早逝。因家境贫寒,仅有茅舍数间、薄田五亩。少年武访畴在母亲的教导下,一边放羊一边攻读,18岁得中秀才,联捷道光辛卯(1831年)恩科举人、道光壬辰(1832年)恩科进士。先后出任陕西清涧、米脂、镇安、渭南、临潼、咸宁、长安等县的知县,以政绩卓著擢孝义同知,此后又知凤翔、汉中、潼州、西安府,官至陕西延榆绥兵备道加盐运使衔。咸丰六年(1856年),武访畴丁母忧归里,决意辞官不仕。之后,他兴办教育,主讲汾州西河书院十余年,其治学之严谨、教诲之纯正为世人称道,有《求益斋文集》《试帖偶存》《宦迹记略》等书籍存世。
武访畴为官足迹遍及陕西半省区域,初任知县时的清涧、镇安、米脂等县,都是当时陕西的贫瘠之地。每赴一任,他都兴利除弊、理喻法制,以修文庙、建书院、开煤禁、练乡勇、筹粮款、救饥荒、恤民众为要。其多次捐献俸银的义举被百姓立碑以记,推为全陕“治行第一”。
武访畴一生始终恪守“廉”的为官理念,做人做官刚正不阿,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
他特别擅长折狱断案,遇到疑难之案都能客观准确地审理,从不主观臆断、自作主张。而且每当与上级或同僚一起商议事务时,他也总是以事实为依据,发表自己对事情的见解,从不附和别人。在西安知府任上时,辖内有一件大的冤案,囚犯受诬陷已经屈服,不久就要秋后问斩。武访畴查得这起案件有冤情,于是便和陕西巡抚王庆云反复争辩、据理力争,案件最后终于平反。经过此事,王庆云由衷地感叹道:“今又得一诤友矣!”后来,王庆云还将这件冤案向上予以禀报,朝廷对武访畴进行了褒奖勉励。
武访畴铁面无私、公私分明,怒惩同乡的一件轶事也在原平广为流传,颇有古之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风范。同乡赵光搢在其属下当知县时,因贪婪财富被乡绅和百姓告发。武访畴对他严厉呵斥,令他尽数退赔。赵光搢分辩说:“你忘记了咱们小时候在乡下过的那日子了吗?我是穷怕了啊!”但武访畴不念乡情,拍着桌子对赵光搢说:“不用说这些了,你就说怎么让我交代乡亲们吧!”赵光搢只好无可奈何地走了。
武访畴的两件小事,彰显了他为官生涯中一生奉守的“廉”之理念。他所作的仿汉乐府五言长诗《廉吏行(并序)》,更是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做官要廉洁的毕生追求:
吏仅以廉著乎,吏而廉,是但能洁己,未必有禆于人也。然吏不以廉著乎,吏而不廉,是尚未能洁己,安望有禆于人也。故欲为循吏,必自廉吏始。虽然为廉吏难矣,为瘠缺之廉吏更难,然吾谓惟缺而瘠,则愈不容以不廉也。清涧为陕右著名瘠缺,甲午春,余莅斯邑。甫下车即以清白自矢,惟是艰窘之状,支持实难。爰作廉吏行以道其真况,并用以自箴。迄今历俸四年,瓜代将及,抚衷自问,惭无善政及人,独廉之一字,颇与初心不谬。虽两袖清风,一肩宿债,而梦寐固怡然自适也。因存之以俟,夫超乎廉之外而不仅以廉著者,更有以教我焉,是则余之厚幸也夫。
读书二十载,骥尾幸追随。
折腰为五斗,奔走抗尘淄。
宦游入关辅,绾章州隶绥。
山城本瘠壤,清苦力难支。
债台无计避,积累棼于丝。
典衣给分润,何敢矜宏施。
飞语任相刺,宅心信匪私。
人言何足恤,但念双重慈。
甘旨却供亿,最作良有司。
录膺六百石,勿忘黄齑时。
懔懔怀明发,辗转费思维。
倘欲效贪吏,惟恐天理亏。
仍欲作廉吏,奚免世俗嗤。
贪吏虽易效,暮夜岂无知。
廉吏纵难作,寸衷尚未欺。
无欺心自乐,梦寐甘如饴。
从此绝辗转,那复更游移。
泠泠清涧水,可以疗吾饥。
皎皎笔峰月,可以照素期。
醝鱼味即美,羔羊节自持。
玉壶一片冰,我心亦如斯。
听狱思无枉,抚字求勿遗。
惟知念民瘼,金贝焉用之。
清风矢刻励,不负祖德贻。
这首诗多用赋笔,平易从容,看不到一点装腔作势和矫揉造作,通篇如叙家事,如诉衷肠,读来十分感人。“折腰为五斗”“人言何足恤”“ 醝鱼味即美”“玉壶一片冰”等多处化典却少有斧凿之痕,自然贴切,浑然入味,不仅体现了武访畴遣词造句之不凡功力,从中更读出了一代廉吏守节如玉、矢志不移、勤政廉政、报国安民的抱负和志节。
武访畴(1801—1876),字受之,号芝田,是清代陕西与山西文坛官场中的杰出人物,其品行、文采、道德乃至宦途履迹独具个性。
武访畴祖居山西崞县(今原平市)阳武峪内的芦家庄村,清道光中叶迁至本县阳武村,世代耕读传家。其父亲名武烈,是一个乡间秀才,少叔伯,无兄弟,英年早逝。因家境贫寒,仅有茅舍数间、薄田五亩。少年武访畴在母亲的教导下,一边放羊一边攻读,18岁得中秀才,联捷道光辛卯(1831年)恩科举人、道光壬辰(1832年)恩科进士。先后出任陕西清涧、米脂、镇安、渭南、临潼、咸宁、长安等县的知县,以政绩卓著擢孝义同知,此后又知凤翔、汉中、潼州、西安府,官至陕西延榆绥兵备道加盐运使衔。咸丰六年(1856年),武访畴丁母忧归里,决意辞官不仕。之后,他兴办教育,主讲汾州西河书院十余年,其治学之严谨、教诲之纯正为世人称道,有《求益斋文集》《试帖偶存》《宦迹记略》等书籍存世。
武访畴为官足迹遍及陕西半省区域,初任知县时的清涧、镇安、米脂等县,都是当时陕西的贫瘠之地。每赴一任,他都兴利除弊、理喻法制,以修文庙、建书院、开煤禁、练乡勇、筹粮款、救饥荒、恤民众为要。其多次捐献俸银的义举被百姓立碑以记,推为全陕“治行第一”。
武访畴一生始终恪守“廉”的为官理念,做人做官刚正不阿,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
他特别擅长折狱断案,遇到疑难之案都能客观准确地审理,从不主观臆断、自作主张。而且每当与上级或同僚一起商议事务时,他也总是以事实为依据,发表自己对事情的见解,从不附和别人。在西安知府任上时,辖内有一件大的冤案,囚犯受诬陷已经屈服,不久就要秋后问斩。武访畴查得这起案件有冤情,于是便和陕西巡抚王庆云反复争辩、据理力争,案件最后终于平反。经过此事,王庆云由衷地感叹道:“今又得一诤友矣!”后来,王庆云还将这件冤案向上予以禀报,朝廷对武访畴进行了褒奖勉励。
武访畴铁面无私、公私分明,怒惩同乡的一件轶事也在原平广为流传,颇有古之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风范。同乡赵光搢在其属下当知县时,因贪婪财富被乡绅和百姓告发。武访畴对他严厉呵斥,令他尽数退赔。赵光搢分辩说:“你忘记了咱们小时候在乡下过的那日子了吗?我是穷怕了啊!”但武访畴不念乡情,拍着桌子对赵光搢说:“不用说这些了,你就说怎么让我交代乡亲们吧!”赵光搢只好无可奈何地走了。
武访畴的两件小事,彰显了他为官生涯中一生奉守的“廉”之理念。他所作的仿汉乐府五言长诗《廉吏行(并序)》,更是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做官要廉洁的毕生追求:
吏仅以廉著乎,吏而廉,是但能洁己,未必有禆于人也。然吏不以廉著乎,吏而不廉,是尚未能洁己,安望有禆于人也。故欲为循吏,必自廉吏始。虽然为廉吏难矣,为瘠缺之廉吏更难,然吾谓惟缺而瘠,则愈不容以不廉也。清涧为陕右著名瘠缺,甲午春,余莅斯邑。甫下车即以清白自矢,惟是艰窘之状,支持实难。爰作廉吏行以道其真况,并用以自箴。迄今历俸四年,瓜代将及,抚衷自问,惭无善政及人,独廉之一字,颇与初心不谬。虽两袖清风,一肩宿债,而梦寐固怡然自适也。因存之以俟,夫超乎廉之外而不仅以廉著者,更有以教我焉,是则余之厚幸也夫。
读书二十载,骥尾幸追随。
折腰为五斗,奔走抗尘淄。
宦游入关辅,绾章州隶绥。
山城本瘠壤,清苦力难支。
债台无计避,积累棼于丝。
典衣给分润,何敢矜宏施。
飞语任相刺,宅心信匪私。
人言何足恤,但念双重慈。
甘旨却供亿,最作良有司。
录膺六百石,勿忘黄齑时。
懔懔怀明发,辗转费思维。
倘欲效贪吏,惟恐天理亏。
仍欲作廉吏,奚免世俗嗤。
贪吏虽易效,暮夜岂无知。
廉吏纵难作,寸衷尚未欺。
无欺心自乐,梦寐甘如饴。
从此绝辗转,那复更游移。
泠泠清涧水,可以疗吾饥。
皎皎笔峰月,可以照素期。
醝鱼味即美,羔羊节自持。
玉壶一片冰,我心亦如斯。
听狱思无枉,抚字求勿遗。
惟知念民瘼,金贝焉用之。
清风矢刻励,不负祖德贻。
这首诗多用赋笔,平易从容,看不到一点装腔作势和矫揉造作,通篇如叙家事,如诉衷肠,读来十分感人。“折腰为五斗”“人言何足恤”“ 醝鱼味即美”“玉壶一片冰”等多处化典却少有斧凿之痕,自然贴切,浑然入味,不仅体现了武访畴遣词造句之不凡功力,从中更读出了一代廉吏守节如玉、矢志不移、勤政廉政、报国安民的抱负和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