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与自身的收益有关,也与国家经济大局直接相联系。一方面,银行的经营效率高低是国家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和最终目的之一;另一方面,银行的高效率经营运转也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地运行。同时,对国有银行效率的研究还有助于银行自身提高效益,有助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本文将通过对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研究意义、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改善的对策方案。
关键词:国有银行;经营管理;管理效率
首先应当表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国有银行”主要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所管控和掌握的其他政策性银行以及中央银行,由于只负责宏观市场调控和经济政策实施,不具有讨论所谓“经营管理效率”的可能,因此不在讨论之列。
与我国另外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百多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其他大量农村商业银行、城镇银行等相比,五大国有银行是我国银行金融行业体系多元化的绝对主体,在负债与资产总额上几乎可以占到一大半。正因为如此,五大国有银行在经营管理环节上的重要性才不言而喻。但是,长期以来国有银行的通病积习已深,尤其是经营管理效率的低下,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应有的优势在一步步消退,能够扩大的收益也逐渐在失去或萎缩。这其中诸多问题的具体表现与背后的影响因素值得我们仔细考量,当然,目的仍然是为了国有银行金融改革的攻坚克难和效益提升,同时也是为了能够使国有金融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要求。
一、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中的问题
(一)资产本身的质量不高使得银行不能高效运转
由于我国本土的国有银行对信用评级的重视不够,导致对客户进行选择时采取的标准并不严格和统一,良莠不齐的客户借贷使得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其中有不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出于保护主义和利益相关的原因或目的施加的压力,所以这一问题的处理稍不谨慎还有可能影响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国有银行与地方发展的关系问题。需要看清的是,借贷信用度不高的客户由于经常不能按照规定时间要求进行还贷,导致银行出现资产质量下降、资金周转不及时的问题,自然拉低了经营管理效率。这一点上,非国有商业银行就可以根据自身对客户的评级体系更加自主地选择对客户的借贷,而国有银行有时就不具有这类灵活度。
(二)资产运营的安全性过度依赖政府信誉而不能向市场的高效率靠拢
国有银行的资产总额较大,并且稳定性高、信誉度好,这与其国有金融企业的背景有直接关系。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通常直接面向市场竞争开展的具体业务相对较少,其安全性也被看做是有较高保障的。但是,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国家所有权和远离市场的经营模式,使得其运营管理上的安全维护过度依靠这样的体制关系,导致不能再市场自动调节下提高效率,创造更高的收益。这也是国有银行在改革过程中要破解的最主要禁锢。当然,这样的问题还要依靠思想意识的解放和体制机制的盘活,复杂性和长期性是必然的。
(三)盈利意识和能力不足导致主动经营的效率低下
一直以来,国有银行面临的生存压力与挑战似乎并没有民营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大,国有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具有官僚式的机关坐班作风。这样的状态久了之后,会出现不知如何参与市场竞争,不愿意主动盈利的心理,当然也不具有相应的能力。反观许多股份银行和民营商行,为了生存和盈利往往绞尽脑汁提高银行金融产品的技术含量,创新营销模式,打造自身美誉度。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和开发构成了其盈利的重要部分,中间业务种类、范围、影响力和市场占有度、竞争力都具有很大潜力和优势。这些都是国有银行不具备的,也就成为造成其效率低下的原因所在。
(四)专业经营管理队伍水平欠缺
人是成事的关键,国有银行对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这成为制约其经营管理效率的一个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国有银行的职位被认为是金饭碗,工作稳定,收入理想,地位体面。这样的印象吸引了不少贪图安逸,缺乏闯劲和竞争力的人來就职。虽然国有银行的招聘政策要求并不低,尤其是对学历等条件的要求;但是,学历有时并不代表能力,往往是有能力者受学历不高的限制不能得到发挥和重用。真正名实相副的人才,又由于国有银行晋升、涨薪机制的僵化而失落离开,造成人才流失。另外,管理层在选人用人的思想上还不够解放,人情关系的安排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上述所有原因使国有银行在“人”的问题上失掉优势,经营管理效率就会逊色许多。
二、国有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办法
(_一)构建严格的征信体系,确保资产质量优化
着力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信用不佳的贷款要注重消除其不良影响,运用清算、拍卖等措施避免对银行资产造成二度伤害。在具体方式方法上,需要继续探索具有实效的手段,但是根本的一点,还是要建立严格有效的征信体系,从客户选择的源头上把好入门关,对于资信状况较差的客户可以谨慎贷款或不予借贷。国家政策要配套,地方政府要协调支持,不能牺牲国有银行资产的实际利益来服务地方发展。在提高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中,高效利用资产的有利办法之一,就是减少和降低信用上的风险。
(二)提高运营管理的安全性
国有银行在运管管理中效率的损耗,有一部分在于对各类风险和安全性维护的代价付出上。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政策转向、改革要求等都逼迫国有银行参与风险博弈,但是在自身资产运营安全维护和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规避的经验上肯定比较欠缺。因此,必须对贷款进行后续监督和管理,尽量避免不良信贷发生。要多方面综合权衡考虑提高安全性的措施,降低风险损耗给经营管理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着力发展中间业务,从盈利层面搞活经营效率
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其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一起通常被看作是三大支柱业务。但是在后面二者中,银行是作为信用参与方的角色加入的。在中间业务里,银行将不再具有信用负担,仅仅作为中间人的身份参与经营,并收取费用,产生利润。这就已经规避掉了不少的风险。而且,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转型中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对金融产品和其他咨询、担保、租赁、代理等业务的需求逐渐产生并增多,这为国有银行创新盈利方式提供了契机。同时,由于国有银行金融观念滞后和同行恶意竞争使其中间业务长期成为附属品甚至赠品,发展中间业务的前景和空间很大。种种迹象证明,从盈利的层面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发展中间业务是一个大的趋势和不错的选择。
(四)扩大人才队伍,提高员工水平
为了提高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需要大量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队伍建设。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不同一般,这其中不仅需要金融人才,还需要对法律法规、市场营销、公共管理、网络科技等知识领域谙熟的专业人才。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国有银行业务水平将会得到提高,经营效率也会得到改善。
三、结论
在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过程中,还要注意其国有企业的基本性质,对相关纪律、规则必须严格遵守,避免滋生其他不良腐蚀因素而对其经营管理造成新的效率损耗。要认识到国有银行在变革中所面临的巨大困难,正确估计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同时通过对信贷的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改变资产运营状况,提高盈利收益水平;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来提升运营效率。还可以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进行学习,创新产品开发体系,丰富金融产品种类,通过扩大竞争优势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当然,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对竞争优势而言也是有利无害的。
关键词:国有银行;经营管理;管理效率
首先应当表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国有银行”主要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所管控和掌握的其他政策性银行以及中央银行,由于只负责宏观市场调控和经济政策实施,不具有讨论所谓“经营管理效率”的可能,因此不在讨论之列。
与我国另外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百多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其他大量农村商业银行、城镇银行等相比,五大国有银行是我国银行金融行业体系多元化的绝对主体,在负债与资产总额上几乎可以占到一大半。正因为如此,五大国有银行在经营管理环节上的重要性才不言而喻。但是,长期以来国有银行的通病积习已深,尤其是经营管理效率的低下,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应有的优势在一步步消退,能够扩大的收益也逐渐在失去或萎缩。这其中诸多问题的具体表现与背后的影响因素值得我们仔细考量,当然,目的仍然是为了国有银行金融改革的攻坚克难和效益提升,同时也是为了能够使国有金融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要求。
一、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中的问题
(一)资产本身的质量不高使得银行不能高效运转
由于我国本土的国有银行对信用评级的重视不够,导致对客户进行选择时采取的标准并不严格和统一,良莠不齐的客户借贷使得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其中有不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出于保护主义和利益相关的原因或目的施加的压力,所以这一问题的处理稍不谨慎还有可能影响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国有银行与地方发展的关系问题。需要看清的是,借贷信用度不高的客户由于经常不能按照规定时间要求进行还贷,导致银行出现资产质量下降、资金周转不及时的问题,自然拉低了经营管理效率。这一点上,非国有商业银行就可以根据自身对客户的评级体系更加自主地选择对客户的借贷,而国有银行有时就不具有这类灵活度。
(二)资产运营的安全性过度依赖政府信誉而不能向市场的高效率靠拢
国有银行的资产总额较大,并且稳定性高、信誉度好,这与其国有金融企业的背景有直接关系。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通常直接面向市场竞争开展的具体业务相对较少,其安全性也被看做是有较高保障的。但是,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国家所有权和远离市场的经营模式,使得其运营管理上的安全维护过度依靠这样的体制关系,导致不能再市场自动调节下提高效率,创造更高的收益。这也是国有银行在改革过程中要破解的最主要禁锢。当然,这样的问题还要依靠思想意识的解放和体制机制的盘活,复杂性和长期性是必然的。
(三)盈利意识和能力不足导致主动经营的效率低下
一直以来,国有银行面临的生存压力与挑战似乎并没有民营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大,国有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具有官僚式的机关坐班作风。这样的状态久了之后,会出现不知如何参与市场竞争,不愿意主动盈利的心理,当然也不具有相应的能力。反观许多股份银行和民营商行,为了生存和盈利往往绞尽脑汁提高银行金融产品的技术含量,创新营销模式,打造自身美誉度。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和开发构成了其盈利的重要部分,中间业务种类、范围、影响力和市场占有度、竞争力都具有很大潜力和优势。这些都是国有银行不具备的,也就成为造成其效率低下的原因所在。
(四)专业经营管理队伍水平欠缺
人是成事的关键,国有银行对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这成为制约其经营管理效率的一个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国有银行的职位被认为是金饭碗,工作稳定,收入理想,地位体面。这样的印象吸引了不少贪图安逸,缺乏闯劲和竞争力的人來就职。虽然国有银行的招聘政策要求并不低,尤其是对学历等条件的要求;但是,学历有时并不代表能力,往往是有能力者受学历不高的限制不能得到发挥和重用。真正名实相副的人才,又由于国有银行晋升、涨薪机制的僵化而失落离开,造成人才流失。另外,管理层在选人用人的思想上还不够解放,人情关系的安排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上述所有原因使国有银行在“人”的问题上失掉优势,经营管理效率就会逊色许多。
二、国有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办法
(_一)构建严格的征信体系,确保资产质量优化
着力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信用不佳的贷款要注重消除其不良影响,运用清算、拍卖等措施避免对银行资产造成二度伤害。在具体方式方法上,需要继续探索具有实效的手段,但是根本的一点,还是要建立严格有效的征信体系,从客户选择的源头上把好入门关,对于资信状况较差的客户可以谨慎贷款或不予借贷。国家政策要配套,地方政府要协调支持,不能牺牲国有银行资产的实际利益来服务地方发展。在提高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中,高效利用资产的有利办法之一,就是减少和降低信用上的风险。
(二)提高运营管理的安全性
国有银行在运管管理中效率的损耗,有一部分在于对各类风险和安全性维护的代价付出上。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政策转向、改革要求等都逼迫国有银行参与风险博弈,但是在自身资产运营安全维护和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规避的经验上肯定比较欠缺。因此,必须对贷款进行后续监督和管理,尽量避免不良信贷发生。要多方面综合权衡考虑提高安全性的措施,降低风险损耗给经营管理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着力发展中间业务,从盈利层面搞活经营效率
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其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一起通常被看作是三大支柱业务。但是在后面二者中,银行是作为信用参与方的角色加入的。在中间业务里,银行将不再具有信用负担,仅仅作为中间人的身份参与经营,并收取费用,产生利润。这就已经规避掉了不少的风险。而且,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转型中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对金融产品和其他咨询、担保、租赁、代理等业务的需求逐渐产生并增多,这为国有银行创新盈利方式提供了契机。同时,由于国有银行金融观念滞后和同行恶意竞争使其中间业务长期成为附属品甚至赠品,发展中间业务的前景和空间很大。种种迹象证明,从盈利的层面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发展中间业务是一个大的趋势和不错的选择。
(四)扩大人才队伍,提高员工水平
为了提高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需要大量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队伍建设。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不同一般,这其中不仅需要金融人才,还需要对法律法规、市场营销、公共管理、网络科技等知识领域谙熟的专业人才。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国有银行业务水平将会得到提高,经营效率也会得到改善。
三、结论
在国有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过程中,还要注意其国有企业的基本性质,对相关纪律、规则必须严格遵守,避免滋生其他不良腐蚀因素而对其经营管理造成新的效率损耗。要认识到国有银行在变革中所面临的巨大困难,正确估计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同时通过对信贷的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改变资产运营状况,提高盈利收益水平;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来提升运营效率。还可以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进行学习,创新产品开发体系,丰富金融产品种类,通过扩大竞争优势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当然,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对竞争优势而言也是有利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