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策到法律:论承包地“三权”运行的框架选择

来源 :农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y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形势下中央为破解承包地流转、利用的困境,提出“三权分置”政策,但由于土地改革的渐进性和现实中各地区的差异性,政策中“三权”难以与法律中的权利衔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地改革的推进.鉴于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成功经验,应当从“三权分置”的现实需求出发,梳理土地经营权的生成路径选择,以回应“三权分置”政策的价值追求,并实现政策中权利与法律权利的对应与衔接.此外,应将“三权”置于土地经营法律关系运行中加以分析,构建承包地“三权”动态运行的法律框架,以推动承包地“三权分置”由政策向法律转化.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普及,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进一步融合,产生了新的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促进了农村的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但在智慧农业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分析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提出当前智慧农业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成本高的问题,最后探索了智慧农业发展中降低成本的有关措施.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研发现,当前河南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迅速,但整体上产业融合水平不高,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以产业融合视角,提出河南省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发展对策:促进旅游产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延长旅游业价值链,改善新形式旅游业层级;科学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探索性发展,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乡村特色休闲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础,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有效促进了我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特色休闲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不足、项目化发展成本高以及融合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本文从提高特色休闲农业与旅游融合的角度给出对策建议,探索乡村特色休闲农业与旅游深入融合发展方式.
农村社区营造是在国家和市场之外寻求到的一种自我驱动发展模式,不仅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相契合,而且也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相符合.另外,农村社区营造所蕴含的“人、文、地、景、产”五个核心要素与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二十字方针”也具有内在耦合性.因此,遵循农村社区营造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依据乡村工业发展导向型农村、新业态发展导向型农村和农业发展导向型农村的异质性特征分别为它们探寻合适的社区营造路径,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基于此,才能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