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视域下的道德教育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现实基础,生活世界中蕴含着超越主客两分思维的生成性思维。当前我国的德育实践面临着“人的失落和不在场”的诸多困境,德育内容符合化,德育方法偏执,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发生了严重的脱节。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基于对自身存在合法性危机的反思,是当前德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倾向,也是我国高校德育走出“哑语”和“无人”困境的根本解决路径。
  关键词: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一、“生活世界”概念的解读
  “生活世界”的概念,最早是由西方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提出,他在1936年的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中首次阐明了这一概念。
  20世纪30 年代,胡塞尔在其晚年的著作《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对“ 生活世界”进行了系统论述。胡塞尔认为, 生活世界是一个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实在、经验、直观的世界,是日常的、伸手可及的、非抽象的存在。[1]
  胡塞尔把回归生活世界作为根本出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重拾意义与价值问题,进而解决欧洲科学危机、文化危机,欧洲科学也只有以生活世界为根基才能渡过难关。
  正是基于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实践思维方式”转换了西方传统思辨形而上学的“本体思维方式”,深化了“生活世界”的内涵,从而使得哲学回归到了生活的道路。他们认为:生活世界究其本质来说就是人的现实生活,是人所处的现实的世界,人的实践活动是其现实基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高度统一就是生活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生活世界”不是僵死的、凝固的科学世界,反之,它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是一个动态的人文世界,在这个人文世界里到处都是、富有感性色彩的现实生活场景。
  二、我国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疏离
  生活世界是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舞台, 它在形式上似乎表现为平凡、琐碎, 但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却泛化地存在其中, 是德育的根基和深厚的土壤。因此说生活世界里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然而当今的高校德育大都倾向于传授抽象、僵化的理论知识,学生的主观感受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从而忽视了动态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发生了严重的脱节。
  1.德育内容符合化,德育主体性缺乏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具,德育成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工具。这种工具性的价值取向仅仅将个体看成社会发展的工具,无视甚至否定了个体的内在价值需求。道德教育在“知识中心主义”的支配下与生活发生了严重脱节,在“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荡然无存,这必然导致了大批量毫无个性可言的标准模具的产生,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
  2.德育方式偏执,德育实效低下。
  目前,在我国灌输教育为手段的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被当做教育对象,被当做“美德袋”,任凭教育者不分层次、不分对象地用道德规则条目和思想政治条款等将其填充,这种机械说教的灌输方式,通过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形成“听话”人格 ,拒绝差异,打击个性,在当前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不利于品德素质健全发展。这样的德育是低效的,也是失败的。
  3.道德教育专职化,德育责任相互推诿。
  长期以来,学校作为传授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以及价值观念的特殊社会组织,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学生的道德教育职责,道德教育似乎也因此成为了学校的专属,然而,随着人们对道德认知理论的认识趋于完善,家庭、社会环境对人才塑造培养的作用凸显,于是出现了社会、家庭依靠学校、埋怨学校教育的不力,学校责怪社会风气不良、家庭管教不当等等相互责怪的扯皮现象。
  三、道德教育应回归生活世界
  生活是德育出发的地方,也是德育的最终落脚点。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现实基础,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德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倾向,当前道德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功能,从而走出当代道德教育的困境。
  1. 重树高校德育的“泛个体生活性”,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利益诉求被严重忽视,学生个体的道德需要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现状导致的结果是道德教育成为“无人”的教育,因此,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重数高校德育的“泛个体生活性”是其首要目标。
  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一方面,就是要使教育者从学校压抑、禁锢的环境中走出来,以自我个性品德的发展作为主线,不断激发主体内的内在精神需要,真正调动起他们作为自身道德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将其培养成为积极思考、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能力的道德发展主体;另一方面,也要转变高校的教育思维模式,而不再把某种信仰、价值当做教条,应努力把被动、盲目的道德知识灌输转向主动、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行为过程。
  2. 倡导师生主体间性交往,要求建立平等,双向的影响方式
  胡塞尔认为,现存的世界是一个充实着他人主体性行为的世界,或者,也可称之为是一个存在于“ 交互主体性”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惟有在主体间进行相互交流,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世界。[2]
  在道德教育的交往活动中,传统意义上具有绝对权威地位的教师不再是主导教育活动的指挥者,反之,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道德教育主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教师产生影响,二者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3.高校德育源于生活,更要超越生活
  道德来源于生活,德育为了更好地生活。只有在生活世界中,才能探索出主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只有在生活世界中,德育的进行才有现实的土壤。
  但是德育回归生活世界, 并不是完全的肯定或否定。道德教育不等同与生活世界,亦不是无条件地迎合生活世界, 更不是抛弃道德教育的生活世界。
  真正的道德教育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唯有立足客观实在,直面现实生活世界, 从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发展的角度出发,才能充分挖掘生活世界的丰富的内涵,进行深刻的道德教育。(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2][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3]李红,黄海平.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时代意义的理性审视[J].学术论坛,2007,(2)
  [4]肖川.道德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
  [5]王晓丽、刘社欣. 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8.
  [6]彭建华.德育回归生活:德育困境的突破[J].内蒙古大学学刊,2008,(4)
  [7]李红,黄海平.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时代意义的理性审视[J].学术论坛,2007,(2)
其他文献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就是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它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工程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从而商讨出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样有利于提高工
据市场人士分析,在近期大量低廉的进口大豆到港的冲击下,我国大豆市场将面临巨大压力。 据悉,在2月16日~3月22日的5个星期中,已经有182.4万吨的美国大豆装船运往中国,这些大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它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制约企业经济发展。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关键因素。但目前
对于中国建筑企业,特别是老国有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着体制、人员多、包袱重等问题,面对残酷市场竞争,国有建筑企业改制是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一个良好契机.然而从目前建筑企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通过对大气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以及对大气造成污染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以便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优化市政排水管网设计的意义;接着讨论了我国市政排水管网的现状及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排水管网的优化策略。
市政工程属于政府部门的公共活动内容,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通常而言,市政工程多属于大型项目,无论是在资金投入方面还是工程影响范围方面均较大。工程测量是保障工程质量
本文从立足于应用,结合交通运输信息化现状,对油耗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应用的设想进行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运营机动车船油耗监管方式,以期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
本文认为边坡绿化的施工工艺的产生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进一步发展园林边坡工艺,发挥其保护环境,净化空气,恢复生态平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