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助力科学普及,“1+1>2”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gr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歌手华晨宇在综艺节目《歌手·当打之年》中向观众科普“中国风音阶”时,关于雅乐音阶中“降so”和“升fa”的说法在网上引发争议。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刘畅发微博直指华晨宇“乐理不精通”。事后,华晨宇在微博回应乐理争议,虚心接受指正。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公民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科普人员日益增多,科普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元。
  在我国,面向公众的科普由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承担,相对于学校的科学课程教育、科普活动,前者常被认为是“体制内”科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负责人郝京华认为:“学校科学教育是整个科普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与学校的教育应该是互相支撑的关系。如果把教育和科普分开,管科普的人不懂课程设计,管教学的人缺乏科学素养,那很多科普资源就会浪费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青少年是科学普及的重点人群、基础人群,对于当下青少年而言,科学教育存在哪些误区?科普需要普及什么?怎样做科普?
  科学教育不只是教知识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对此,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曾在公开演讲时说:“尽管中国近代逐渐开始重视科学,但是中国的教育体系至今也只传授科学知识,不进行科学教育。关于科学的目的、精神和方法这三个要素,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面几乎从来都不涉及,这是中国民众科学素养偏低、中国社会普遍缺乏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迫切需要加强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原因。”
  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延伸到小学一年级。
  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教学实践中暴露出哪些问题呢?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2018年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表明:
  “学生科学学业能力上,科学理解能力相对较强,但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
  “科学课中,学生参与动手实验、实践调查的机会较少。八年级学生,在本学期物理课上做过 3 次及以上动手实验的比例为 38.7%,从来没有做过动手实验的比例为 23.8%;生物课上做过3次及以上动手实验的比例为19.3%,从来没有做过动手实验的比例为47.1%;参加过地理实践活动(包括外出考察、实践或调查)的比例只有20.9%。”
  “科学教师开展探究教学的能力有待提升。监测表明,教师探究式教学水平与学生科学成绩有密切关系。”
  郝京华指出:“科学知识不等同于科学素养。”她告诉记者,科学素养有多个维度,除了科学知识,还包含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兴趣、工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由传递知识向科学探究转变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认知和了解,但在实践层面仍然存在误区。郝京华说:“很多科学教师误认为‘科学探究’很容易,一堂课就能完成。实际上,这种科学探究大多有形无神,比如探究力的大小影响因素、植物生长萌發的条件……此类探究的路径是清晰的、结果是可预知的,即‘良构探究’——无论学生探究的过程如何,教师总会告诉学生实验结果,这种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
  “真正的探究应该像科学家从事研究一样,可能有失败、有沮丧,也可能将实验推倒重来,甚至完全不能证明假设。科学教育,应该增加这样真正的探究活动。”
  在郝京华看来,“学习科学探究并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科学家,而是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眼光看世界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实证和逻辑推理。”
  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主编,郝京华曾多次呼吁:“科学教育要形成合力。”她认为,校外的科技场馆、研学基地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补充才能相得益彰。“孩子们去科技馆要避免走马观花,只游不学,应带着思考去体验科技项目,把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科幻作品及戏剧舞台中的“科普”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科普提供了契机,也让更多的人在科普中受益。
  2019年,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一度占据票房高位。同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印发《第39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篇目》,该片名列其中。
  “读科幻作品让我主动地学习、吸收最新的科技发现与成果,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深入理解科学精神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科幻作家陈楸帆谈及科幻作品对他的影响时表示。
  陈楸帆在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看科幻作品,父亲从单位里常给他带回一些科普杂志,比如《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画报》。他先后读过凡尔纳《神秘岛》、威尔斯《时间机器》、柯南道尔《失落的世界》等一系列作品,“感觉像进入了一个特别神奇的世界”。16岁,他在《科幻世界》上第一次发表了短篇小说《诱饵》,并获得少年凡尔纳奖项,从此走上了科幻创作之路。
  陈楸帆认为,当下,科幻小说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思维范式,对青少年来说这种思维范式将帮助他们在科技主导的未来掌握认知上的先机。“科幻小说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对于未来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认知坐标系,让他有信心去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变化,甚至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发展方向。孩子们能够从《侏罗纪公园》中获取遗传学知识,从《星际穿越》中了解黑洞的神奇,从《海底两万里》中激发对海洋世界与生物的热情……普及中国前沿科技成果、在教育领域推进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整个社会的创造力。通过科幻小说、影视等形态的优秀内容创作有利于点燃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对于科学技术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
  几年前,戏剧导演叶逊谦开始尝试把科普融入戏剧创作。2019年,他领衔创作了以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为知识根基的科普剧《六号房间》。该剧以“碳元素”为切入口,通过拟人化的表达,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象为“72个房客”,展现这些化学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辅以多媒体呈现,不少孩子看完该剧非常兴奋。
  叶逊谦说:“科普要有趣、有料、有温度,才易于青少年接受。把硬核的、枯燥的、干巴巴的科学知识融入戏剧场景中,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能引发青少年更多思考。科普背后,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哲思,可以启发学生对世界的思考——科技既能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摧毁人类。”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林群曾表示:“科普不需要专家承认,科普需要受众承认,由他们来判断好还是不好,他们能接受就成功了,他们不能接受,专家讲得再好也没用处。”
  随着各地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公民利用各类科普设施获取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机会明显增多。科普需要普及什么?张双南认为,“科学教育和普及不但要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授科学的三要素:第一,科学的目的,即发现各种规律。比如说为了发现天体运行的规律,我们有了牛顿力学,有了万有引力理论。第二,科学的精神是质疑、独立和唯一。第三,科学的方法是逻辑化、定量化和实证化。”
其他文献
空中课堂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挑战,需要根据网络环境特点进行授课,然而,吸引学生留在电脑前、手机前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以实践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课在網络中如何开展?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积累了自己的经验。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题材,学校的综合实践课主题是《我是防疫小编剧》。学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个人护理等知识,然后运用知识编写剧本。  上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有角色的代
期刊
2020年的春天,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宅家抗疫的老师、学生开启空中课堂,进行线上交流与学习。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的老师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积极转变,接受挑战。  语文课,节气知识融入线上教学,“网络小主播”提升语感。线上语文教学,依托“节气”实行农历课程,通过空中课堂,从立春开始,走近与节气节日相关的课程。观察物候的变化,查找农事资料,栽培一粒小种子,驯养一个小动
期刊
庚子年春,新冠疫情全国蔓延,可爱的老师们化身“主播”,开始线上教学工作。为了丰富学生居家学习生活,我校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别样的特色课程,让居家学习有声有色。  德育课程。学校组织了“我以我行爱祖国”升旗课程、“中国加油”少先队主题课程、“同心战疫”等德育系列课程,引导孩子们做具有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的读书人。  心理课程。学校聘请心理咨询师为全体师生、家长每周安排一次心理课程。“发现情绪的小秘密”“
期刊
疫情突然来袭,给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带来了变化的动力。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基于校情与学生实际,聚焦学生发展,推出“ARFG”小学生居家线上学习行动方案,为“停课不停学”小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了有效解决案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A-assignment,学习任务。学校组织专家团队研制居家学习方案和学科居家学习指南,发动优秀教师依据方案与指南制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导单。  
期刊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程,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也是生命教育的契机。为了抓住这个成长机遇,做好延迟开学期间的各项工作,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五小学变被动为主动,从学科视角、实践体验出发,把疫情防控当作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疫+”课程,引导学生和家长科学防疫,安全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学校的“疫+”课程分两个阶段,2月主题为“四悦加油站”,主要包括 “疫+学习”“疫+阅读”“疫+锻炼”“疫+劳动”四大板块;
期刊
有人预测,今年的高考将出现“医学专业填报热”。除了疫情的发生让青少年看到医学的重要性、被白衣天使的“逆行精神”所鼓舞外,医学科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专家,通过为公众科普“硬核”防疫知识,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也为医学行业吸引和培养了大量“粉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家对科普工
期刊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教育信息化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和动能,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化资源,为儿童个性化教育和教师因人施教奠定基础,是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沿和趋势。疫情之下,一些幼儿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让线上互动充满趣味性;也有部分教师遇到了难题,教学能力面临着新考验。后疫情时代,幼儿园信息化教学遭遇了哪些瓶颈?如何遵循幼儿成长规律,用信息技术助推
期刊
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不该缺席我们的生活。在身边、在远方,一日三餐里、天文地理间,无不蕴含着科学的智慧,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发现和认识世界。近期广受关注的一些“大事小情”里,有哪些值得我们了解和掌握的“科普干货”?各领域专家这么说——  如何为孩子选择兼具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口罩?儿童口罩佩戴时间和更换频率是多少?什么场景下需佩戴口罩?  儿童口罩要符合《儿童口罩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
期刊
余党绪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者,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编写参与者。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以“思辨读写”及“公共说理”的倡导与探索而知名。出版《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说理与思辨》等著作。  2019年秋季学期,由教育部统编的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其中新添“整本书阅读”单元,学生须阅读整本《乡土中国》和《红楼梦》
期刊
山西省孝义市金晖小学严格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通过“钉钉+学乐云”方式开设网络直播课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同时积极探索特殊时期学生爱国主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心理健康、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的校本课程实施路径,开发了“全景看疫,‘疫’起成长”主题校本课程和网络主题实践课程,帮助学生线上、线下共同成长。  “全景看疫,‘疫’起成长”课程包含语文、数学、科学、英语、艺术、生命与健康六个维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