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尾虫比较精子学的研究及其在系统分类学上的重要意义

来源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sihuifu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8科、16属和20种原尾虫的精子,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和比较,发现其精子极富多样性,主要可分成具鞭毛的长形精子和无鞭毛的短形精子两大类,精子的演化趋势一类是顶体构造渐趋复杂,轴丝双微管的数目渐趋增多;另一类是精子的形状逐渐短缩,结构逐渐简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确认夕蚖的精子是已知原尾虫各属中最为原始的,古蚖等属的精子是最为特化的类型,除根据精子的衍征制成系统演化树外,还就精子的形态讨论了原尾虫的系统分类地位。
其他文献
在卫星遥感数据预处理中,图像地理坐标是基于卫星观测视线向量的变换和景基准点地理坐标的计算而确定的。本文介绍了景基准点地理坐标的计算原理和运行系统工程计算的实现方案。
期刊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应用激光荧光技术进行植被遥感的若干基本向题。其中包括原理、荧光探测的植物生理学基础、植物荧光光谱特征的意义及激光诱导荧光遥感方法的应用前景等。
期刊
用337nm氮分子激光照射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得到每一种类植物的激光诱导荧光特征光谱。利用峰的波长,荧光强度的差异可以将木本阔叶树、针叶树,草本双子叶及单子叶植物加以区分。685与740以及440与550nm的荧光强度比值均可以作为植物区分的两种参数。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监测植物要选择合适的生长期和季节,单子叶植物应选拔节期,双子叶植物应选营养生长期,而木本植物则应选在春末夏初。研究表明,激光诱导荧
期刊
对我国不同土壤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在可见光波段的荧光峰一般在450nm左右,其相对荧光强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水分含量以及土壤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还表明.测试环境的差异,并不改变土壤的荧光光谱特征,仅影响它的相对荧光强度;不同的植被覆盖度会明显引起土壤荧光光谱的相应变化。这些结果展示出了激光荧光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类型和某些性状探测的可能性。应用红光波段是识别植被和土壤的最佳荧光波
期刊
本文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植物叶片在不同形态、不同状态下的荧光光谱特征以及它们对荧光光谱的影响。文章涉及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植物在离体形态和活体形态下的荧光光谱特征;(2)叶片正面与反面的荧光光谱特征;(3)植物不同器官对荧光光谱的影响;(4)叶片放置时间对荧光光谱的影响;(5)叶片经不同处理时对荧光光谱的影响等。其目的是为激光荧光技术用于植被遥感的实施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人类感官的延伸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发射的"飞毛腿"导弹一升空,它那排气的火舌就被美国部署在太空执行"国防支援计划"的卫星"看到"。据报道,卫星可以在一分钟内把收集到的图像信息通过地球站传给驻沙特阿拉伯的美军指挥官。卫星之所以长了"千里眼",就是因为它利
期刊
1 前言土壤水分变化和蒸散是影响地表水循环的两个重要过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蒸散是一种缓变量。因此,人们相信它不受土壤水分年季大变幅的影响,而且只要在所考虑的一种气候条件下,它在地表的分布是十分均匀的。另一方面,径流是流域内所有水循环的总和,土壤水分和蒸散都是空间变量,它们反映流域空间特性较径流更加明显。流域水循环与入射大气能量通量、流域产流量、径流的变化一致。为了理解这一变化,我们必须先弄清
期刊
对人眼安全的二极管激光测距仪将夺走微波测速枪1000万美元车辆测速枪市场的一部分,并在许多领域找到别的用途。亚特兰大激光公司生产Atlas 1000手持式激光测距系统,包括测距仪、数据处理系统、以英里/小时显示速度的平视显示仪和叠加在目标可见图像上的瞄准刻线。固定设置测距仪可用作测速枪,激光系统在静止环境中比微波测速枪具有巨大优势。微波测速枪光束发散8°~15°,采用多普勒探测测定速度。其缺点是,
期刊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处理自己和群众关系问题的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理解和坚持这一路线,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顺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党的工人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必须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必须"从群众中
期刊
与高等植物不同,Mg~(2+)诱导刺松藻类囊体膜Chla荧光F_(687)增高与其诱导膜表面电荷密度减小无平行相关性,用Ca~(2+)提去膜表面的30和31kD多肽(Q_B蛋白),对Mg~(2+)诱导上述两种效应无明显的影响,但用胰酶消化进一步除去膜表面的23和24kD多肽后,Mg~(2+)诱导F_(687)增高的效应随之消失,而诱导膜表面电荷密度变化的性质不变,这些结果证明,刺松藻类囊体膜表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