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发展脉络
回归的十多年,正是香港资讯科技教育从起步走向高速发展的十多年。为了使香港的年轻一代能与信息时代同步前进,1997年,香港新任特首董建华先生便提出,要在学校广泛应用资讯科技,以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1998年,原香港教育统筹局推出了《与时并进——善用资讯科技学习五年策略》,香港资讯科技教育开始进入系统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是政府为学校提供资讯科技设备、连接互联网、培训教师资讯科技教育能力、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等。
2004年,原香港教育统筹局又推出了《善用资讯科技,开拓教学新世纪》三年发展计划,提出了使用资讯科技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提升学校的电子领导能力、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发展利用资讯科技的教学法以及推动社群支援资讯科技教育等七个目标。
随着资讯科技的发展,香港教育局于2008年推出了《适时适用科技,学教效能兼备》策略文件,致力于减轻教师从课堂规划以及学生评估等核心活动中整合资讯科技的工作量,并继续提高教师运用资讯科技教学的能力,希望在学校层面营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二、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六大推进策略
香港资讯科技教育起步较晚,与周边发达国家及地区(如新加坡、韩国、台湾等)相比,其能“后发制人”,主要得益于六大推进策略。
1.政府注重整体规划,加强经费投入
资讯科技教育的推进,政府的支持是关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资讯科技教育中自始至终充当了整体规划、管理、协调人的角色,推动资讯科技教育自上而下,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既保证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保证了发展的连续性。在2000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教育蓝图”中,也明确将“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作为四个基础教育课改关键项目之一,加快了资讯科技教育在学校层面的推进力度。
1998~2007年,特区政府共投入71.503亿元,推行前两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其中,18.019亿元属于经常开支,并以现金津贴形式发给学校,为学校提供服务,包括为教师及学校领导提供专业发展课程;其余的经费用以推行一些特别的资讯科技教育计划。经费上的巨大投入,既保证了学校能及时更新基础设施,又推动了学校在资讯科技教育上不断地积极创新。尤其是1997年设立的“优质教育基金”,政府拨款50亿元,推出了“先导计划”,为10所先导中小学提供充足的经费,以保障这些学校实施创新资讯科技教育,将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2.学校发挥充分自主性,加大对学校的支援
在推进资讯科技教育的过程中,香港特区政府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让学校成为推动资讯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角。
(1)协助学校制订和推行校本资讯科技教育发展计划
为了将资讯科技成功地融入学与教,政府在第三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中,明确要求学校必须制订一个校本计划,推动文化上的改变和能力上的提高,促进学校领导、教师及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为了协助学校领导制订并推行校本计划,教育局资讯科技教育组计划与本地高等教育院校合作,制订一个校本资讯科技教育发展计划蓝本,供学校参考。政府还举行各种讲座,培训学校领导及教师制订和推行各自的发展计划。
(2)学校在经费使用上享有充分的弹性
政府通过津贴的形式将经费直接拨给学校,保证学校在更新资讯科技设备、购买消耗品、获得技术服务、接入互联网及聘用驻校技术人员等方面的经常开支。学校在使用这些拨款时享有充分的灵活性。这使学校能够发挥创意,购买符合自己要求的设施、资源及服务,避免了公共经费的浪费。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本校资讯科技教育的发展重点。
(3)加强对学校与教师的技术支援
香港教育局一直强调为学校和教师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援。目前,大部分学校已最少有一名驻校技术人员,协助教师解决软、硬件故障。有1128所学校获派额外人力资源,如资讯科技统筹员或额外教师,协助学校推行资讯科技教育。教育局还与香港电脑学会于2005年成立ITehelp热线中心,为学校的资讯科技技术人员、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免费的资讯科技支援服务。为了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技术支援,在第三个资讯科技策略文件中明确提出,将在教育局资讯科技教育组成立一支“中央技术支援组”,协助学校和教师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3.强调教师及学校领导资讯科技能力的提升
资讯科技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及学校领导能力的提升,让他们知道在恰當时候使用恰当的科技进行恰当的工作。香港特区政府在推进资讯科技教育中,非常强调教师及学校领导资讯科技能力的提升。
(1)不断加强教师培训
香港把教师培训作为推进整个资讯科技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第一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中,教育局制订了教师的“资讯素养”架构,分为基本程度、中级程度、中上程度和高级程度四个层次。在第二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中,又对教师“资讯科技专业发展架构”进行了重整,强调技术知识、教学整合、学校资讯科技的管理及领导、使用资讯科技的社会文化意识。在第三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中,教育局又提出了新的教师培训重点,即应用资讯科技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例如以博客推动语文学习、使用“维基”进行协作探究学习。
(2)强调学校领导能力的提升
学校资讯科技教育的推进离不开一个有思想、有抱负,且具备一定资讯素养的领导。在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香港特区政府始终强调学校领导能力的提升。在第二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中,明确将“结合知识时代提升学校领导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并举办了多期专为校长和副校长设置的“电子领导”培训。同时,通过研讨会、同行交流及学校经验分享等形式,为学校领导提供提升资讯科技能力的机会。
4.重视资源建设
数字化资源的缺乏是制约资讯科技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在推进资讯科技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和丰富作为重要任务,从资金到人力都给予大力支持。2000年11月,由香港资讯校园、资讯科技教育资源中心和香港优质教育基金三家机构共同打造的“香港教育城”资源门户网站正式启用。这是一个以中小学教育为主题的教育专网,集合了教育局制作的网上教育资源、各学校和教师提供的资源和出版商制作的教材配套资源。香港教育城的操作采用市场机制,建设与运行逐步推进。在第三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中,香港教育局提出的六大工作之一,即提供一个以课程为本的教学单元资源库,建立合适的数字资源。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通过推行“电子学习金计划”,鼓励学校购买相关的电子及互动学习资源,充实校本资源库。
5.集思广益,加强与专业团队及业界的合作
资讯科技教育的推进非政府一家之力所能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尊重专业团队的意见,并加强与业界的合作。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与高校及资讯科技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
为了促进第一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的顺利实施,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成立了一个有关资讯科技教育的小组委员会,成员包括政府、学校、高等教育院校、资讯科技界的代表以及教育委员,为政府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提供咨询。在推进资讯科技教育的过程中,依靠高校及科研机构对各项计划进行效果评估和研究,以随时调整资讯科技教育的发展战略。2004年,香港教育局委托香港两所大学做了“资讯科技教育计划进度初检研究(2000~2001)”及“1998~2003年资讯科技教育计划进度检视及成效评鉴的整体研究”。后来,又委托香港教育学院对前两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进行了两次检讨,为政府制定第三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政府还让企业成为资讯科技教育的外在推动力。例如在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始终注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培育资源市场。“香港教育城”就是一个联系政府、教育界、企业界及社会服务界的平台,政府协调各方力量,为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信息。此外,香港教育局还推出多个“数字资源奖励计划”,鼓励公私营机构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及软件。
6.重视提升家长的资讯素养
香港家庭的个人电脑普及率很高,学生在家中开展网上自学活动的潜力很大,但很多家长对资讯科技缺乏认识,他们需要更多支援,以便在家中指导子女合法、有道德地使用资讯科技进行学习。在第三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中,香港教育局计划调拨100万元,委托非政府机构开发资源和课程,提升家长的能力,让他们指导子女恰当、明智地使用资讯科技进行学习。
三、几点启示
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推进策略无疑为我们推行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应以循序漸进的方式推动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应该在政府层面的整体规划下,循序渐进,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可以通过建立实验学校以及在学校中培训种子教师,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学校率先推进,通过成功经验分享来逐步推广。
2.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应是“范式转换”
教育信息化最终应实现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与教效能的目标。有了这样的终极目标,我们关注的重点就不应该只是硬件如何优秀、网络如何快速、投放了多少资源,而应该更关心课堂上教学模式是否产生了改变、教师角色是否实现转变、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学与教的效果是否得到了提升。分析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三个策略文件,不难看出香港政府对“以资讯科技促进教与学”始终如一的关注。
3.交给学校充分的自主权
学校无疑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沿阵地,它既可以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动力,也可能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巨大阻力。我们应该还权力于学校,让学校在校本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制订、经费的使用、资源及软件平台的购买及教师培训方案的选择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充分考虑自己的实力,开展最经济、最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才能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真正提升教师及学校领导的信息素养。
4.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及家长形成合力
教师、学生和学校领导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参与者。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家长也成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重要推动者。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形成合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不断创新、不断深入。
5.重视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培育
教育信息化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而是一个受外在信息技术发展影响和推动的巨大工程。政府应该充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培育,在教学平台搭建、信息资源建设、技术维护及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与企业结成长期的伙伴关系,而不是客户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还能通过竞争进行优胜劣汰,培育一些专业化程度高的教育信息化企业,如专门的教育软件平台开发商、资源开发商、电子教材出版商、技术支持商等,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
回归的十多年,正是香港资讯科技教育从起步走向高速发展的十多年。为了使香港的年轻一代能与信息时代同步前进,1997年,香港新任特首董建华先生便提出,要在学校广泛应用资讯科技,以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1998年,原香港教育统筹局推出了《与时并进——善用资讯科技学习五年策略》,香港资讯科技教育开始进入系统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是政府为学校提供资讯科技设备、连接互联网、培训教师资讯科技教育能力、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等。
2004年,原香港教育统筹局又推出了《善用资讯科技,开拓教学新世纪》三年发展计划,提出了使用资讯科技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提升学校的电子领导能力、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发展利用资讯科技的教学法以及推动社群支援资讯科技教育等七个目标。
随着资讯科技的发展,香港教育局于2008年推出了《适时适用科技,学教效能兼备》策略文件,致力于减轻教师从课堂规划以及学生评估等核心活动中整合资讯科技的工作量,并继续提高教师运用资讯科技教学的能力,希望在学校层面营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二、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六大推进策略
香港资讯科技教育起步较晚,与周边发达国家及地区(如新加坡、韩国、台湾等)相比,其能“后发制人”,主要得益于六大推进策略。
1.政府注重整体规划,加强经费投入
资讯科技教育的推进,政府的支持是关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资讯科技教育中自始至终充当了整体规划、管理、协调人的角色,推动资讯科技教育自上而下,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既保证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保证了发展的连续性。在2000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教育蓝图”中,也明确将“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作为四个基础教育课改关键项目之一,加快了资讯科技教育在学校层面的推进力度。
1998~2007年,特区政府共投入71.503亿元,推行前两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其中,18.019亿元属于经常开支,并以现金津贴形式发给学校,为学校提供服务,包括为教师及学校领导提供专业发展课程;其余的经费用以推行一些特别的资讯科技教育计划。经费上的巨大投入,既保证了学校能及时更新基础设施,又推动了学校在资讯科技教育上不断地积极创新。尤其是1997年设立的“优质教育基金”,政府拨款50亿元,推出了“先导计划”,为10所先导中小学提供充足的经费,以保障这些学校实施创新资讯科技教育,将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2.学校发挥充分自主性,加大对学校的支援
在推进资讯科技教育的过程中,香港特区政府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让学校成为推动资讯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角。
(1)协助学校制订和推行校本资讯科技教育发展计划
为了将资讯科技成功地融入学与教,政府在第三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中,明确要求学校必须制订一个校本计划,推动文化上的改变和能力上的提高,促进学校领导、教师及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为了协助学校领导制订并推行校本计划,教育局资讯科技教育组计划与本地高等教育院校合作,制订一个校本资讯科技教育发展计划蓝本,供学校参考。政府还举行各种讲座,培训学校领导及教师制订和推行各自的发展计划。
(2)学校在经费使用上享有充分的弹性
政府通过津贴的形式将经费直接拨给学校,保证学校在更新资讯科技设备、购买消耗品、获得技术服务、接入互联网及聘用驻校技术人员等方面的经常开支。学校在使用这些拨款时享有充分的灵活性。这使学校能够发挥创意,购买符合自己要求的设施、资源及服务,避免了公共经费的浪费。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本校资讯科技教育的发展重点。
(3)加强对学校与教师的技术支援
香港教育局一直强调为学校和教师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援。目前,大部分学校已最少有一名驻校技术人员,协助教师解决软、硬件故障。有1128所学校获派额外人力资源,如资讯科技统筹员或额外教师,协助学校推行资讯科技教育。教育局还与香港电脑学会于2005年成立ITehelp热线中心,为学校的资讯科技技术人员、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免费的资讯科技支援服务。为了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技术支援,在第三个资讯科技策略文件中明确提出,将在教育局资讯科技教育组成立一支“中央技术支援组”,协助学校和教师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3.强调教师及学校领导资讯科技能力的提升
资讯科技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及学校领导能力的提升,让他们知道在恰當时候使用恰当的科技进行恰当的工作。香港特区政府在推进资讯科技教育中,非常强调教师及学校领导资讯科技能力的提升。
(1)不断加强教师培训
香港把教师培训作为推进整个资讯科技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第一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中,教育局制订了教师的“资讯素养”架构,分为基本程度、中级程度、中上程度和高级程度四个层次。在第二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中,又对教师“资讯科技专业发展架构”进行了重整,强调技术知识、教学整合、学校资讯科技的管理及领导、使用资讯科技的社会文化意识。在第三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中,教育局又提出了新的教师培训重点,即应用资讯科技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例如以博客推动语文学习、使用“维基”进行协作探究学习。
(2)强调学校领导能力的提升
学校资讯科技教育的推进离不开一个有思想、有抱负,且具备一定资讯素养的领导。在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香港特区政府始终强调学校领导能力的提升。在第二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中,明确将“结合知识时代提升学校领导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并举办了多期专为校长和副校长设置的“电子领导”培训。同时,通过研讨会、同行交流及学校经验分享等形式,为学校领导提供提升资讯科技能力的机会。
4.重视资源建设
数字化资源的缺乏是制约资讯科技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在推进资讯科技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和丰富作为重要任务,从资金到人力都给予大力支持。2000年11月,由香港资讯校园、资讯科技教育资源中心和香港优质教育基金三家机构共同打造的“香港教育城”资源门户网站正式启用。这是一个以中小学教育为主题的教育专网,集合了教育局制作的网上教育资源、各学校和教师提供的资源和出版商制作的教材配套资源。香港教育城的操作采用市场机制,建设与运行逐步推进。在第三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中,香港教育局提出的六大工作之一,即提供一个以课程为本的教学单元资源库,建立合适的数字资源。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通过推行“电子学习金计划”,鼓励学校购买相关的电子及互动学习资源,充实校本资源库。
5.集思广益,加强与专业团队及业界的合作
资讯科技教育的推进非政府一家之力所能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尊重专业团队的意见,并加强与业界的合作。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与高校及资讯科技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
为了促进第一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的顺利实施,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成立了一个有关资讯科技教育的小组委员会,成员包括政府、学校、高等教育院校、资讯科技界的代表以及教育委员,为政府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提供咨询。在推进资讯科技教育的过程中,依靠高校及科研机构对各项计划进行效果评估和研究,以随时调整资讯科技教育的发展战略。2004年,香港教育局委托香港两所大学做了“资讯科技教育计划进度初检研究(2000~2001)”及“1998~2003年资讯科技教育计划进度检视及成效评鉴的整体研究”。后来,又委托香港教育学院对前两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进行了两次检讨,为政府制定第三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政府还让企业成为资讯科技教育的外在推动力。例如在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始终注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培育资源市场。“香港教育城”就是一个联系政府、教育界、企业界及社会服务界的平台,政府协调各方力量,为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信息。此外,香港教育局还推出多个“数字资源奖励计划”,鼓励公私营机构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及软件。
6.重视提升家长的资讯素养
香港家庭的个人电脑普及率很高,学生在家中开展网上自学活动的潜力很大,但很多家长对资讯科技缺乏认识,他们需要更多支援,以便在家中指导子女合法、有道德地使用资讯科技进行学习。在第三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中,香港教育局计划调拨100万元,委托非政府机构开发资源和课程,提升家长的能力,让他们指导子女恰当、明智地使用资讯科技进行学习。
三、几点启示
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推进策略无疑为我们推行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应以循序漸进的方式推动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应该在政府层面的整体规划下,循序渐进,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可以通过建立实验学校以及在学校中培训种子教师,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学校率先推进,通过成功经验分享来逐步推广。
2.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应是“范式转换”
教育信息化最终应实现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与教效能的目标。有了这样的终极目标,我们关注的重点就不应该只是硬件如何优秀、网络如何快速、投放了多少资源,而应该更关心课堂上教学模式是否产生了改变、教师角色是否实现转变、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学与教的效果是否得到了提升。分析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三个策略文件,不难看出香港政府对“以资讯科技促进教与学”始终如一的关注。
3.交给学校充分的自主权
学校无疑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沿阵地,它既可以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动力,也可能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巨大阻力。我们应该还权力于学校,让学校在校本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制订、经费的使用、资源及软件平台的购买及教师培训方案的选择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充分考虑自己的实力,开展最经济、最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才能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真正提升教师及学校领导的信息素养。
4.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及家长形成合力
教师、学生和学校领导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参与者。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家长也成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重要推动者。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形成合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不断创新、不断深入。
5.重视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培育
教育信息化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而是一个受外在信息技术发展影响和推动的巨大工程。政府应该充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市场的培育,在教学平台搭建、信息资源建设、技术维护及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与企业结成长期的伙伴关系,而不是客户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还能通过竞争进行优胜劣汰,培育一些专业化程度高的教育信息化企业,如专门的教育软件平台开发商、资源开发商、电子教材出版商、技术支持商等,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