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播音学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规律与有声语言表达技巧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新闻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播音主持艺术以有声语言作为主要手段,常被简单、片面地理解为“口耳之学”,“重播轻听”、“重表达轻感受”的现象普遍存在。“口耳之学”的提法强调了听觉训练在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播音主持艺术教学的科学性、丰富播音主持艺术教学课堂。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教学 听力训练 作用
引言
播音主持艺术因其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近年来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研究随着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发展不断深入,在不断借鉴新闻学、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播音教育学逐步构建着自己的理论框架。播音主持艺术教学授课方式独特,大课教学讲理论,小课教学练实践,这是几代播音教育家共同探索得到的宝贵经验。本文结合语音学、播音学的理论对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听力训练的作用进行探讨。
1、听力训练是语言习得及声音反馈规律的反映
儿童先要听懂了话才能学会说话(林焘,王理嘉,1992,人的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先听后说,一些专家甚至把听觉器官放在发音器官之列,听觉对发音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是有声语言传播样态,通过听觉训练从而实现模仿是播音主持艺术教学的重要训练方法。另外,根据声音反馈理论(林焘,王理嘉,1992),人的听觉对人的语言有着调检的作用,只有在听觉参与的情况下,人的语言才能得以校正而保证准确。播音主持艺术以有声语言及副语言为传播手段,以大众电子传媒为传播平台,其影响力不言而喻。作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者的播音员、主持人要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亦即播音员主持人要具备相当的语言功力,而调检力(张颂)是语言功力的重要方面,听力训练是获得调检力的重要途径。
2、听力训练有助于获取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模仿的范本
学习以模仿为起步阶段,对于播音主持艺术的学习也是如此。模仿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规范语言和经典播音主持作品的表达方式是播音主持学习起步阶段不可或缺的手段。听力训练能够帮助学习者获取有声语言的模仿范本,在大脑中形成较为持续、稳定的有声语言声音形式,从而达到在模仿中学习,在模仿中进步的目的。“这类模仿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思维过程。从形式开始模仿的同时,也就潜移默化的接受被模仿者的神韵。”作为新闻属性和艺术属性相结合的播音主持艺术学科,模仿是把握语言神韵的重要步骤。
3、听力训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听觉经验,帮助实现广义备稿
张颂教授指出“广义备稿,是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系党、政府和人民的桥梁纽带,必须具备相当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要保证政治过硬、文化合格就必须牢固树立时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这种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时刻落实着“广义备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历史的、客观的价值判断和播音专业评价标准对经典播音主持作品进行辨听赏析的同时,也是在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丰富的知识文化营养。经典作品本身所承载的丰富信息和历史情感,是作为准新闻工作者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难得的专业学习资料。通过对经典的聆听与感受,培养学生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具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新闻事业、对专业的热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闻事业储备人才。
4、听力训练是丰富播音主持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目前播音主持艺术教学普遍采用的是大课教学与小课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即在大课上集中、系统地讲解理论知识,在小课上落实大课所教授的内容。大课采取的是较为传统的一位老师对众多学生的课堂讲授方式:小课则是针对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采取一位老师对几位学生的“口口相传”的“近距离”传授方式。大课涉及理论知识较多,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互动性,专业小课安排四课时连堂上。以学生动口训练,教师听评指导为主,或伴以学生互评及教师示范。四节连堂的授课及不停的发声训练会使课堂节奏趋于固定,学生容易因信息重复而产生懈怠的情绪,加之小课组学生人数多在十人以上,老师在听评指正一位同学时,其他同学则会显得参与程度不够。在课堂上加入听力训练,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口、耳、心并用,从而达到调节情绪、控制课堂节奏的目的。另外,艺术学科的教学,艺术氛围的营造对教学十分有利,一定量的、精选的音响能够较好的营造出课堂的艺术氛围,用情绪的波澜化解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出现的“审美疲劳”。
5、听力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听的通道”,培养学生“听的品质”
有人把播音员主持人看作“传声筒”,其实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必须为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必须发出积极向上、和谐动听的中国之声。播音员、主持人是大众媒介人物,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发出的是时代的声音。与此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的宣传策略也在发生着改变。“三贴近”成为了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当遵循的原则。依据人际化的传播策略,根据电视节目主持人从诞生到深受到广大受众认可与喜爱的现象,大众传播中的人际化因素越来越多,主持人与嘉宾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与听众、观众会面的机会越来越多、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主持人在演播室与参与节目的嘉宾、观众沟通时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实现有效反馈的第一步。“说好必须想好,想好必须听好:在两人共同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对搭档话语的客观刺激,节目主持人必须听进去、记得住、搞明白,才能有准确的思考,才能有精彩的回答。听知绝对是思维和表达的基础。”听力训练能够有所侧重的帮助学生学会听话,从而及时做出相对应的、有效的反应。与此同时,倾听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主持人的专业是“说话”,很多学生把专业好理解成了“滔滔不绝”,于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无病呻吟”、“插科打诨”、“废话、空话一大堆”等现象,不能很好地把握有效信息。其实,就如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道理,话也不在多,要说到点子上才行。主持人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乐于倾听,这是听力品质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教学 听力训练 作用
引言
播音主持艺术因其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近年来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研究随着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发展不断深入,在不断借鉴新闻学、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播音教育学逐步构建着自己的理论框架。播音主持艺术教学授课方式独特,大课教学讲理论,小课教学练实践,这是几代播音教育家共同探索得到的宝贵经验。本文结合语音学、播音学的理论对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听力训练的作用进行探讨。
1、听力训练是语言习得及声音反馈规律的反映
儿童先要听懂了话才能学会说话(林焘,王理嘉,1992,人的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先听后说,一些专家甚至把听觉器官放在发音器官之列,听觉对发音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是有声语言传播样态,通过听觉训练从而实现模仿是播音主持艺术教学的重要训练方法。另外,根据声音反馈理论(林焘,王理嘉,1992),人的听觉对人的语言有着调检的作用,只有在听觉参与的情况下,人的语言才能得以校正而保证准确。播音主持艺术以有声语言及副语言为传播手段,以大众电子传媒为传播平台,其影响力不言而喻。作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者的播音员、主持人要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亦即播音员主持人要具备相当的语言功力,而调检力(张颂)是语言功力的重要方面,听力训练是获得调检力的重要途径。
2、听力训练有助于获取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模仿的范本
学习以模仿为起步阶段,对于播音主持艺术的学习也是如此。模仿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规范语言和经典播音主持作品的表达方式是播音主持学习起步阶段不可或缺的手段。听力训练能够帮助学习者获取有声语言的模仿范本,在大脑中形成较为持续、稳定的有声语言声音形式,从而达到在模仿中学习,在模仿中进步的目的。“这类模仿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思维过程。从形式开始模仿的同时,也就潜移默化的接受被模仿者的神韵。”作为新闻属性和艺术属性相结合的播音主持艺术学科,模仿是把握语言神韵的重要步骤。
3、听力训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听觉经验,帮助实现广义备稿
张颂教授指出“广义备稿,是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联系党、政府和人民的桥梁纽带,必须具备相当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要保证政治过硬、文化合格就必须牢固树立时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这种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时刻落实着“广义备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历史的、客观的价值判断和播音专业评价标准对经典播音主持作品进行辨听赏析的同时,也是在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丰富的知识文化营养。经典作品本身所承载的丰富信息和历史情感,是作为准新闻工作者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难得的专业学习资料。通过对经典的聆听与感受,培养学生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具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新闻事业、对专业的热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闻事业储备人才。
4、听力训练是丰富播音主持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目前播音主持艺术教学普遍采用的是大课教学与小课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即在大课上集中、系统地讲解理论知识,在小课上落实大课所教授的内容。大课采取的是较为传统的一位老师对众多学生的课堂讲授方式:小课则是针对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采取一位老师对几位学生的“口口相传”的“近距离”传授方式。大课涉及理论知识较多,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互动性,专业小课安排四课时连堂上。以学生动口训练,教师听评指导为主,或伴以学生互评及教师示范。四节连堂的授课及不停的发声训练会使课堂节奏趋于固定,学生容易因信息重复而产生懈怠的情绪,加之小课组学生人数多在十人以上,老师在听评指正一位同学时,其他同学则会显得参与程度不够。在课堂上加入听力训练,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口、耳、心并用,从而达到调节情绪、控制课堂节奏的目的。另外,艺术学科的教学,艺术氛围的营造对教学十分有利,一定量的、精选的音响能够较好的营造出课堂的艺术氛围,用情绪的波澜化解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出现的“审美疲劳”。
5、听力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听的通道”,培养学生“听的品质”
有人把播音员主持人看作“传声筒”,其实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必须为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必须发出积极向上、和谐动听的中国之声。播音员、主持人是大众媒介人物,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发出的是时代的声音。与此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的宣传策略也在发生着改变。“三贴近”成为了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当遵循的原则。依据人际化的传播策略,根据电视节目主持人从诞生到深受到广大受众认可与喜爱的现象,大众传播中的人际化因素越来越多,主持人与嘉宾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与听众、观众会面的机会越来越多、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主持人在演播室与参与节目的嘉宾、观众沟通时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实现有效反馈的第一步。“说好必须想好,想好必须听好:在两人共同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对搭档话语的客观刺激,节目主持人必须听进去、记得住、搞明白,才能有准确的思考,才能有精彩的回答。听知绝对是思维和表达的基础。”听力训练能够有所侧重的帮助学生学会听话,从而及时做出相对应的、有效的反应。与此同时,倾听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主持人的专业是“说话”,很多学生把专业好理解成了“滔滔不绝”,于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无病呻吟”、“插科打诨”、“废话、空话一大堆”等现象,不能很好地把握有效信息。其实,就如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道理,话也不在多,要说到点子上才行。主持人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乐于倾听,这是听力品质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