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华夏民族上下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历史瑰宝,它是一件无价之宝,需要中华儿女自主的去继承和弘扬。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基本生活已经得到保障,物质需求满足以后开始对精神境界追求完美,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能够弥补自己幼年时的缺憾,将成才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想让孩子能够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本文的主要内容便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探究。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融合
引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代家长的一大夙愿,他们竭尽所能想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教育,这也就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快步发展。为了能够使所有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大多数的幼儿园都实施了一定的变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家长的需求,但是通过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幼儿园的教育建设工作有着极为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就落在了幼儿的肩上。
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缘由
1.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继承和发扬
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存在的意义也在于创造文化。在我国当下的社会发展中已经面临着太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无人继承而导致的失传了,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是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但是也使得部分人们开始忘本,这种情况无疑是悲痛的,而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则需要从幼儿的教育工作着手。
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往往能够影响物质的发展,传统文化以它独有的意识形态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能够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还能将传统文化继承于幼儿并发扬于幼儿,代代相传,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会使得人们拥有超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丰富幼儿教育资源
幼儿时期的教育工作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承载着帮助幼儿树立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教育任务。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大多在于启蒙和开化,教学课程的设立也以培养幼儿生活技能与生活经验为主要目的,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资源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而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相融合可以使幼儿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欣赏美的能力,也能够通过对民间传统艺术、音乐、舞蹈等的融入来丰富幼儿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民族情感与民族意识的形成做出启蒙教育。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方法
1.蒙以养正
“蒙以养正”的意思就是说正确的教育应该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实施,这四个字出自《易·蒙》,这句话主要突出了再幼儿教育时期选择合理、适用的教育方法尤为重要,能够在保护幼儿不受外界侵害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生来便是良善的,因为新生的孩童是没有是非认知能力的,一个幼儿的是非观、价值观是借助周围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环境后天形成的,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形容的便是对还未开蒙的幼儿来说环境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样,民族色彩鲜明,如一些民间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以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过家家”的游戏为例,幼儿在进行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引导幼儿对传统文化中家庭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如爸爸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什么以及爸爸的姐姐叫什么的家庭关系的学习,还能够在戏剧化的表演中提高自身情绪的掌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的能力。
2.提倡早教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古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早教的重要性,意识到幼儿开蒙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意义,《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开篇的几句无疑不在突出学习环境与正确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启发人们生来都是好的,而善恶之别的区分则在于后天的学习环境,想要不使孩子走上歧路,就需要专心致志的去引导孩子走上正轨。而此段的早教并非是现代的早教,绝对不是让年幼的孩子承担繁重的课业,而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启蒙教育,是幼儿能够从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3.开展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多种类型决定了在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学的融合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重阳节、中秋节以及端午节等,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就可以在每年的传统节日中展开综合的庆祝活动,使幼儿在欢快中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二十四节气的存在也曾被誉为使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幼儿老师可以通过节气歌、谚语、童谣以及故事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教学,根据时令与节气来展开各具特色的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从而提升传统文化对幼儿的积极影响。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虽然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思想也逐渐开放,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还是不能被随意丢弃的。而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整合则是当前幼儿教育事业的一大趋势,为我国现代幼儿教育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中国广大幼儿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学仁,贾晓静.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廊坊市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调查研究[J].才智,2017,23(28):154-155.
[2]李蓝天.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7,16(08):284-285.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融合
引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代家长的一大夙愿,他们竭尽所能想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教育,这也就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快步发展。为了能够使所有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大多数的幼儿园都实施了一定的变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家长的需求,但是通过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幼儿园的教育建设工作有着极为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就落在了幼儿的肩上。
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缘由
1.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继承和发扬
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存在的意义也在于创造文化。在我国当下的社会发展中已经面临着太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无人继承而导致的失传了,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是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但是也使得部分人们开始忘本,这种情况无疑是悲痛的,而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则需要从幼儿的教育工作着手。
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往往能够影响物质的发展,传统文化以它独有的意识形态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能够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还能将传统文化继承于幼儿并发扬于幼儿,代代相传,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会使得人们拥有超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丰富幼儿教育资源
幼儿时期的教育工作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承载着帮助幼儿树立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教育任务。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大多在于启蒙和开化,教学课程的设立也以培养幼儿生活技能与生活经验为主要目的,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资源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而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相融合可以使幼儿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欣赏美的能力,也能够通过对民间传统艺术、音乐、舞蹈等的融入来丰富幼儿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民族情感与民族意识的形成做出启蒙教育。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方法
1.蒙以养正
“蒙以养正”的意思就是说正确的教育应该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实施,这四个字出自《易·蒙》,这句话主要突出了再幼儿教育时期选择合理、适用的教育方法尤为重要,能够在保护幼儿不受外界侵害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生来便是良善的,因为新生的孩童是没有是非认知能力的,一个幼儿的是非观、价值观是借助周围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环境后天形成的,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形容的便是对还未开蒙的幼儿来说环境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样,民族色彩鲜明,如一些民间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以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过家家”的游戏为例,幼儿在进行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引导幼儿对传统文化中家庭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如爸爸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什么以及爸爸的姐姐叫什么的家庭关系的学习,还能够在戏剧化的表演中提高自身情绪的掌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的能力。
2.提倡早教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古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早教的重要性,意识到幼儿开蒙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意义,《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开篇的几句无疑不在突出学习环境与正确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启发人们生来都是好的,而善恶之别的区分则在于后天的学习环境,想要不使孩子走上歧路,就需要专心致志的去引导孩子走上正轨。而此段的早教并非是现代的早教,绝对不是让年幼的孩子承担繁重的课业,而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启蒙教育,是幼儿能够从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3.开展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多种类型决定了在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学的融合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重阳节、中秋节以及端午节等,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就可以在每年的传统节日中展开综合的庆祝活动,使幼儿在欢快中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二十四节气的存在也曾被誉为使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幼儿老师可以通过节气歌、谚语、童谣以及故事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教学,根据时令与节气来展开各具特色的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从而提升传统文化对幼儿的积极影响。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虽然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思想也逐渐开放,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还是不能被随意丢弃的。而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整合则是当前幼儿教育事业的一大趋势,为我国现代幼儿教育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中国广大幼儿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学仁,贾晓静.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廊坊市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调查研究[J].才智,2017,23(28):154-155.
[2]李蓝天.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7,16(08):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