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崇高信念和高尚品德从事着平凡而神圣的教育事业,被誉为人民教师的“万世师表”。陶先生始终认为“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他对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业务能力的素质要求,以及培养老师的途径和方法,有着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因此学校积极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的理念,加强守纪、敬业、善爱的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求真”、“奉献”的师德师风环境。
一、以陶为师,创新教师培训形式,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一)“自我探索”体验式心理辅导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人求真”是教师的职能,“学做真人”是教师的使命,基于陶行知“求真”教育的追求理念,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自我探索”活动。比如从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人际关系、内省、身体运动、自然等多个方面对教师个人进行体验式心理辅导,帮助老师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教师真实而深刻地认识到个体的差异和潜质,联系到教师这份职业,真切体悟到作为教师绝对不能专制地、片面地认定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实施适切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潜质,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二)“你荐我读”知识和精神补给
陶行知先生坚持“活的教师要拿活的书籍去教,不能只靠从前几本书,不去买活的新书”,他主张教师探觅新知,要能经常去买并且读有新知识的书。基于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你荐我读”活动, 推荐读书内容不限,可以是教育教学类的,也可以是科学类、生活类、文学类等等,旨在静心读书、分享感悟中陶冶教师的情操,丰富教师的文化内涵,校园内需要保持这样一种与书、与人的心灵对话,是一种教师职业素养的正能量传递,潜移默化地提升老师们的人文素养。
(三)“班主任语录”真情面对面
“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尝试将期末班主任小结中的经典话语摘录下来,编印成《**小学班主任语录摘选》,在培训会上发给所有老师们分享,交流班主任语录背后的班级特色管理,比如:建立班级博客、情系家校沟通、爱心家庭作业、班级辩论会、积分奖励制等等,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朗读、聆听和分享中深深地被自己和身边的同事所感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关注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意義深远而重大。“班主任语录真情面对面”深入到每个参训教师的心,在身体力行中获得了自我教育和提升。
二、以陶为师,分享教师教育案例,积累校园育人故事
第一阶段:讲述真情故事
经常有老师会抱怨班级里有特殊的孩子,有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情况复杂的、家庭成员不完整的、孩子自身智力或非智力条件暂时有缺憾的、家长素质低不配合的、因某件事情造成心理需要疏导的等等。其实每个班级都会有类似这些情况的孩子,特殊原因各有各的不同,但面对特殊孩子的教育都是特别让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劳力劳心的。从消极的角度看,运气太差,遇到了这么难教的孩子;但是从积极的角度看,相互遇见本身就是一种缘。学校选择日常教育中的一些真实案例,邀请老师真情讲述。
第二阶段:撰写教育案例
教育拒绝空谈,从事教育,需要科学理念,更要将正确理念在实践中具体化。在真情讲述之后, 提出教师不仅要动手解决教育问题,还要勤思考多动笔,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鼓励教师动笔记录身边的教育点滴,具体要求两个:一是篇幅可以短小,字数一般在几百字;二是教育内容细微,情感细腻,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基于这样的语篇短小、内容细微的特征,于是便诞生了 “校园微案例”,目的就是帮助老师们养成及时记录和把握好教育的“累积效应”特质的好习惯,引导老师们把学生的差异特点真实记录下来,对异人异步提高进行有效研究,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第三阶段:分享教育故事
教育是一种慢工,一种细活,一种熏染,一种陶冶,教育工作其实就是一个或起眼或不起眼的累积效应逐渐显现的过程。期末将老师们的教育案例进行了整理,编辑成册,如:班级管理类、家校联系类、课外阅读类、心理沟通类、爱心行动类,“小事情”能释放出“大能量”, “微故事”中蕴含着“真教育”,在分享彼此的教育故事中再次点燃了老师们的教育热爱和教育智慧。
三、以陶为师,实施多元互动评价,促进师生沟通和尊重
“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来参与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师生互动的评价更能了解双方的需要,更能获得双方的认可,也更能使教与学双方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坚持每月开展一期“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评选活动,以此作为学校对教师多元评价的切入点,从孩子们的视角和需要出发,积极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育人环境。每月在每个班随机抽取2个学号的学生,请学生在调查表中写上最喜欢的老师名字,并写出一件最能打动自己、最能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或事例。学生们对这样的调查活动很感兴趣,认为这是充分为学生提供勇于发表自己观点、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而老师看到自己的照片和被学生喜爱的评语出现在校园的橱窗里时,内心也充满了欣喜和鼓舞。在每月“孩子们喜欢的老师”的评选过程中,师生彼此得到了很好的沟通和尊重。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特的正在发展中的人,如何开展育人工作,这其实就是在检验老师们的师德、师才、师能,检验的标准有很多,但其中一项不可忽视,那就是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评价。
学校将继续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深入探索学校师德建设,关注师生的成长,使学校一直成为师生心灵、兴趣、人格、爱好和尊严的精神家园。
一、以陶为师,创新教师培训形式,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一)“自我探索”体验式心理辅导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人求真”是教师的职能,“学做真人”是教师的使命,基于陶行知“求真”教育的追求理念,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自我探索”活动。比如从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人际关系、内省、身体运动、自然等多个方面对教师个人进行体验式心理辅导,帮助老师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教师真实而深刻地认识到个体的差异和潜质,联系到教师这份职业,真切体悟到作为教师绝对不能专制地、片面地认定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实施适切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潜质,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二)“你荐我读”知识和精神补给
陶行知先生坚持“活的教师要拿活的书籍去教,不能只靠从前几本书,不去买活的新书”,他主张教师探觅新知,要能经常去买并且读有新知识的书。基于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你荐我读”活动, 推荐读书内容不限,可以是教育教学类的,也可以是科学类、生活类、文学类等等,旨在静心读书、分享感悟中陶冶教师的情操,丰富教师的文化内涵,校园内需要保持这样一种与书、与人的心灵对话,是一种教师职业素养的正能量传递,潜移默化地提升老师们的人文素养。
(三)“班主任语录”真情面对面
“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尝试将期末班主任小结中的经典话语摘录下来,编印成《**小学班主任语录摘选》,在培训会上发给所有老师们分享,交流班主任语录背后的班级特色管理,比如:建立班级博客、情系家校沟通、爱心家庭作业、班级辩论会、积分奖励制等等,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朗读、聆听和分享中深深地被自己和身边的同事所感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关注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意義深远而重大。“班主任语录真情面对面”深入到每个参训教师的心,在身体力行中获得了自我教育和提升。
二、以陶为师,分享教师教育案例,积累校园育人故事
第一阶段:讲述真情故事
经常有老师会抱怨班级里有特殊的孩子,有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情况复杂的、家庭成员不完整的、孩子自身智力或非智力条件暂时有缺憾的、家长素质低不配合的、因某件事情造成心理需要疏导的等等。其实每个班级都会有类似这些情况的孩子,特殊原因各有各的不同,但面对特殊孩子的教育都是特别让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劳力劳心的。从消极的角度看,运气太差,遇到了这么难教的孩子;但是从积极的角度看,相互遇见本身就是一种缘。学校选择日常教育中的一些真实案例,邀请老师真情讲述。
第二阶段:撰写教育案例
教育拒绝空谈,从事教育,需要科学理念,更要将正确理念在实践中具体化。在真情讲述之后, 提出教师不仅要动手解决教育问题,还要勤思考多动笔,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鼓励教师动笔记录身边的教育点滴,具体要求两个:一是篇幅可以短小,字数一般在几百字;二是教育内容细微,情感细腻,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基于这样的语篇短小、内容细微的特征,于是便诞生了 “校园微案例”,目的就是帮助老师们养成及时记录和把握好教育的“累积效应”特质的好习惯,引导老师们把学生的差异特点真实记录下来,对异人异步提高进行有效研究,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第三阶段:分享教育故事
教育是一种慢工,一种细活,一种熏染,一种陶冶,教育工作其实就是一个或起眼或不起眼的累积效应逐渐显现的过程。期末将老师们的教育案例进行了整理,编辑成册,如:班级管理类、家校联系类、课外阅读类、心理沟通类、爱心行动类,“小事情”能释放出“大能量”, “微故事”中蕴含着“真教育”,在分享彼此的教育故事中再次点燃了老师们的教育热爱和教育智慧。
三、以陶为师,实施多元互动评价,促进师生沟通和尊重
“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来参与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师生互动的评价更能了解双方的需要,更能获得双方的认可,也更能使教与学双方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坚持每月开展一期“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评选活动,以此作为学校对教师多元评价的切入点,从孩子们的视角和需要出发,积极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育人环境。每月在每个班随机抽取2个学号的学生,请学生在调查表中写上最喜欢的老师名字,并写出一件最能打动自己、最能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或事例。学生们对这样的调查活动很感兴趣,认为这是充分为学生提供勇于发表自己观点、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而老师看到自己的照片和被学生喜爱的评语出现在校园的橱窗里时,内心也充满了欣喜和鼓舞。在每月“孩子们喜欢的老师”的评选过程中,师生彼此得到了很好的沟通和尊重。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特的正在发展中的人,如何开展育人工作,这其实就是在检验老师们的师德、师才、师能,检验的标准有很多,但其中一项不可忽视,那就是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评价。
学校将继续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深入探索学校师德建设,关注师生的成长,使学校一直成为师生心灵、兴趣、人格、爱好和尊严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