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新教育中,创新人格的培养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学校教育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把思维还给学生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素质教育在美国——创新教育到底能不能教》,其中讲了一个中国移民小学生在国外学绘画和在中国学绘画的差别。在中国学绘画仅仅是一个由眼睛到手的过程,5岁的小孩能将原作克隆得惟妙惟肖,而在美国学绘画是给一个命题,小孩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中国的小孩子由于没有“心”的参与,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因此,他的眼睛里有画,心里没有画。
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语文教学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语言——这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语文老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发展其个性;在教学中关注并努力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使教学具有人性化;要坚持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以适应学习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语文教师自身也要有独立个性,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重视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不致被学习所限制,被铃声所规定的学校生活“磨灭了各自的差异性”,才能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
二、利用语文文本资料,促进个性的形成
同其他教学一样,语文教学是一个丰富、复杂、交互动态的过程。与其他教学不同的是,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智力、情感、人际交往需要更多地参与其中,在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需要,发挥其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满怀乐趣和兴趣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体验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并改造语文知识,赋予语文以个性化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范畴,而是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也是其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生命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三、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
首先,教师应抓住语文的情感力量和语言艺术的特点,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教学,营造比较宽松的语文教学氛围,让学生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其次,要沟通师生情感。教师要热爱、尊重、关心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充分肯定,对他们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热情地帮助、指点,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学习;三要改变座位排列方式。适当采用马蹄形的排列、前后座位组成“蜂窝组”、全班围圈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教学活动,为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多种空间形态;四是以激励性评价为动力。教师要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探索、创新、发现行为和活动,即使是那些学习成绩不佳、问题回答不出甚至出错的同学,老师也要肯定其努力,不应轻易地批评、挖苦,使学生在鼓励中、在老师的赏识中发展语文素养。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确立生命意识,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生命体,都应得到公平地对待,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带着乐观的性格、温和的性情和幽默感这些个人气质积极投入参与到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应注意不在学生之间公开进行横向比较,以及给予学生过多的协助与保护。这些行为都不知不觉地降低了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给学生以负面体验。教师应注重赞赏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他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进步了,体验学习的愉快和生活的乐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造性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创造的前提是个性的自由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儿童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方式,对儿童个性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把思维还给学生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素质教育在美国——创新教育到底能不能教》,其中讲了一个中国移民小学生在国外学绘画和在中国学绘画的差别。在中国学绘画仅仅是一个由眼睛到手的过程,5岁的小孩能将原作克隆得惟妙惟肖,而在美国学绘画是给一个命题,小孩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中国的小孩子由于没有“心”的参与,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因此,他的眼睛里有画,心里没有画。
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语文教学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语言——这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语文老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发展其个性;在教学中关注并努力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使教学具有人性化;要坚持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以适应学习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语文教师自身也要有独立个性,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重视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不致被学习所限制,被铃声所规定的学校生活“磨灭了各自的差异性”,才能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
二、利用语文文本资料,促进个性的形成
同其他教学一样,语文教学是一个丰富、复杂、交互动态的过程。与其他教学不同的是,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智力、情感、人际交往需要更多地参与其中,在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需要,发挥其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满怀乐趣和兴趣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体验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并改造语文知识,赋予语文以个性化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范畴,而是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也是其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生命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三、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
首先,教师应抓住语文的情感力量和语言艺术的特点,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教学,营造比较宽松的语文教学氛围,让学生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其次,要沟通师生情感。教师要热爱、尊重、关心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充分肯定,对他们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热情地帮助、指点,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学习;三要改变座位排列方式。适当采用马蹄形的排列、前后座位组成“蜂窝组”、全班围圈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教学活动,为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多种空间形态;四是以激励性评价为动力。教师要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探索、创新、发现行为和活动,即使是那些学习成绩不佳、问题回答不出甚至出错的同学,老师也要肯定其努力,不应轻易地批评、挖苦,使学生在鼓励中、在老师的赏识中发展语文素养。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确立生命意识,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生命体,都应得到公平地对待,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带着乐观的性格、温和的性情和幽默感这些个人气质积极投入参与到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应注意不在学生之间公开进行横向比较,以及给予学生过多的协助与保护。这些行为都不知不觉地降低了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给学生以负面体验。教师应注重赞赏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他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进步了,体验学习的愉快和生活的乐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造性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创造的前提是个性的自由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儿童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方式,对儿童个性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