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亲情的父亲和报复金钱的儿子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家子孙小明,拼命花钱甚至拿“钱”喂狗。父亲孙树君,已为富翁却仍拼命挣钱。然而,相信金钱可以摆平一切的孙树君,却摆不平儿子,因为儿子仇恨金钱。
  2007年2月初,在沈阳同仁心理疾病矫正中心心理咨询师张峻铭的帮助下,10多天的时间里,我分别采访了孙树君孙小明父子和孙小明的老师,真实地了解了这对父子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内心感受。
  一个热爱钱到了痴迷的程度,一个仇恨钱到了疯狂的程度。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深爱着对方。经过梳理,我把这个家庭这对父子因金钱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呈现在大家面前。
  
  爱妻离去,穷光蛋拼命赚钱成富翁
  
  1988年,孙树君苏丽娟在沈阳市湖西饭店举办了婚礼。这一年,孙树君26岁,苏丽娟25岁。孙树君是个言行一致的好男人,当时在一家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工作,还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苏丽娟相貌出众,在一所中学当老师。1990年春,儿子小明的降生,给他们甜美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
  苏丽娟在家休产假期间,与同学联系多起来。1991年年初,苏丽娟第一次跟丈夫谈起了下海和挣钱:“高中同学李艳,她的老公下海,现在已经非常有钱了。看着她的穿戴,感觉我就是讨饭的。还有安辉,老公也有钱了……她们的老公都是平常人,却发了财。你什么也不差,我们凭什么过穷日子,我要过得比他们都富,凭什么让他们趾高气扬的,我要比他们都强。”
  孙树君事事顺着爱妻,这一次他反对了:“我觉得生活很好。我俩工资都还说得过去,工作又稳定,没必要跟别人争面子而下海吧。况且,我热爱我的工作,更热爱写作。将来,我还想成为大作家。”
  这次谈话不欢而散。随后的两年里,夫妻多次争吵,都是为了钱和下海的事。1991年夏,苏丽娟一点不顾丈夫的面子:“现在,我想穿几万元一件的裘皮大衣,你买得起吗?你这个死要面子的穷光蛋。你写的字能值大衣的几缕毛?”孙树君的心在流血,而苏丽娟全然不顾,她仍热衷于跟那些有钱的同学来往,连看几眼儿子的时间都没有。孙树君心里痛苦,却不想表露出来,他盼望着爱妻回心转意,因为他相信他们是相爱的,爱妻是被虚荣闹的,等过了虚荣的年龄自然一切就好了。他这样替自己解着心宽。
  可是,事情的进展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着。1992年9月24日傍晚,苏丽娟回到家,对孙树君说:“树君,我们离婚吧。下个月我跟一个大老板去南方,他有几百万元呀!我不能跟一个穷光蛋过日子,我不想做个连衣服都买不起的女人。如果你不离,我也会走,那样你就连个男人都不是了。你去和你的理想在一起生活吧。”
  他们离婚了,儿子小明归孙树君抚养。这时,小明不到3岁,因为妈妈总不在家,妈妈走了他也不想。他跟爷爷奶奶和爸爸在一起习惯了。
  1992年9月28日办理了离婚手续,9月29日孙树君就办理了辞职手续。现在,他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挣钱:“有一天让苏丽娟看看,我成为富翁的样子。一定让他看看我成为富翁的样子。”
  一个大学生、一个有铁饭碗的青年人、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因为爱妻的背叛和离去,发誓要挣钱成为富翁。孙树君开始在沈阳市青年公园外的早市上摆地摊卖衣服,下午和晚上在路边卖水果。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觉,他在拼命。小明经常几个月几个月见不到父亲一面,因为他回家时小明早睡觉了,早晨天不亮又走了。这样打拼了5年,他在五爱服装市场有了自己的档口,还有了自己的公司,这时他也是百万富翁了。
  到了1999年,孙树君已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厂和各大商场的服装柜台、拥有了自己的商贸公司,成为沈阳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他开始相信没有金钱摆不平的事。这时他做了一件非常痛快的事。
  孙树君派人去南方调查,找到了已经被抛弃的苏丽娟。孙树君来到深圳,在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里,拿出签完字的50万元支票,高高在上地说着:“你现在落破成这个样子,真可怜!不过,你只要说一句话,这50万就是你的。你现在说,当初是你瞎了眼,狗眼看人低。”苏丽娟哭着说了,孙树君扔下钱,扬长而去。他已经不可怜苏丽娟了,他只想再一次证明,有钱能使鬼推磨。
  
  钱买亲情,爱子拼命花钱又恨透金钱
  
  孙树君离婚后就把儿子交给父母照顾,全身心投入到了挣钱中。被爱妻抛弃的耻辱已成为巨大的魔力,让他心痛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对金钱的渴望。他的头脑中,除了金钱,几乎一无所有。包括对父母的爱、对儿子的爱,都认为可以用钱来代替。
  他没有时间照顾儿子,就花钱给儿子买许多玩具和好吃的。他没时间看望父母,就给父母买最贵重的营养品、买大房子、雇保姆。在他看来金钱是最好的爱和亲情。
  2002年,孙树君的父母先后病逝,孙树君把儿子小明送进了沈阳市最好的私立学校。这所私立学校是典型的贵族学校,来这里读书的孩子,家长都是大富翁。小明的父亲孙树君不是这里最有钱的家长,但小明绝对是这里花钱最多的学生。
  可是,已经13岁读初一的小明,从记事起就对金钱有一种特殊的仇恨。因为每当他要求爸爸陪他玩时,爸爸的回答都是“得挣钱,没时间”。 小明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么愿意挣钱,只是听爷爷说,因为爸爸穷妈妈才离去,爸爸发誓要拼命挣钱,挣的钱一定要比那个抢走妈妈的男人多。小明不想妈妈,因为他都记不起妈妈的样子。他想爸爸!每次看到同学跟他们的爸爸在一起,就忌妒得受不了。每当这时,小明就拿金钱撒气,拼命花钱。
  记得二年级那个夏天的傍晚,他买了200元的小食品,跑到青年公园,找了几条野狗,看着野狗们吃爸爸的“钱”,他非常解气:“让你挣钱,我把你的钱喂狗,我把你的钱喂狗!”
  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小明身上没有太多的钱,因为爷爷奶奶限制他花钱。他深爱着爷爷奶奶,也不想更多地惹他们生气。现在,爷爷奶奶不在了,他被送进了贵族学校,开始了真正的花钱行动。这时的孙树君,满脑子装的都是钱,他想让儿子从小就知道钱的用处有多大,就大把大把地给儿子钱。
  小明在贵族学校的首次花钱亮相就让所有同学大吃一惊。这是在他来学校半个月仍未见父亲一面的情况下做出的第一个花钱决定。2003年10月底的一个周五下午,小明在一个一流海鲜大酒店,请同学吃饭消费竟达23000元。事后,小明说:“钱是什么?钱是王八蛋!”他的心在哭,这时,他只是想看看爸爸,跟爸爸说会儿话,可是,爸爸宁愿花几万元钱,也不来陪他一会。
  从这以后,小明开始变着花样花钱。学校里所有的富家子弟都被他比下去了,因他不仅敢花钱,还会花钱,花钱的招数奇多。连老师都无奈地说:“小明呀,你将来自己开个创意策划公司,肯定发大财。”
  
  儿子惹祸,为见父亲一面真是费尽心机
  
  这时的孙树君,事业蒸蒸日上,财源滚滚而来。大家都劝他再娶个妻子,可他坚决不娶,理由非常简单:女人没有靠得住的,她们只看重金钱。他开始疯狂地报复女人,一个接一个的漂亮女人来到他身边,他大把大把花钱,想尽办法侮辱她们。这些靠出卖青春的女人们甘愿受辱,只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
  孙树君不是不爱儿子,小明是他唯一的骨肉,怎么能不爱呢?不过,他的爱全部用金钱来替代了。他认为最深的爱就是给最多的金钱。
  小明仇恨金钱,越恨越拼命花钱。到了2006年春,他已经花钱花厌烦了。这时,他开始花钱惹祸,因为他突然发现一个大秘密,只要惹大祸,就能见到爸爸。
  这是2006年3月初,刚刚开学。一天傍晚,小明到校外买吃的东西,遇上两个比他大的少年抢他的东西。小明把东西送给他们,然后叉腰说道:“哥们,你要是明天还敢来,我就找人打扁你!”两个少年白他一眼,其中瘦高个说道:“小子,敢在这儿耍横,这儿是我的地盘,没有人敢帮你。”
  第二天傍晚,小明的身后站了20多个少年,都是当地人。而对方只有两个少年。小明得意地告诉“敌人”:“哥们,这些人跟你没仇,有的还是你的哥们。但他们跟钱更亲,打你一拳我给100元,打伤一处我给1000元,你准备好了吧。开始吧。”
  结果可想而知,两个少年被打得浑身是伤,小明付了17800元钱后,被派出所抓了起来。
  小明被抓,他的父亲孙树君说什么也不敢不来。孙树君来派出所见儿子,又花钱摆平挨打少年的父母,才把小明“保”了出来。这样,小明看到了爸爸,还和爸爸在饭店吃了顿饭,他简直是心花怒放。他的心突然开了窍,既然闯祸就能见到爸爸,那就经常闯祸吧。反正闯了多大祸,爸爸也有钱摆平。
  除了变着花样地花钱外,小明又多了个爱好——变着花样惹祸,当然这惹祸也是花钱惹祸。
  2006年9月,小明已经读初三了,可他还不紧张,因为他没认为学习好有什么用。只要爸爸在,他就不会没有钱花。以后长大了,他只想过平常的日子,因为金钱带给他的都是痛苦的回忆。
  小时候,他也问过爸爸:“挣那么多的钱干什么?我不要钱,我要爸爸!”可爸爸每一次都告诉他:“人活着不能没有钱,没有钱,你的一切都不是你的。因为有钱人想要你的什么你就得把什么给他。”那时,他天真地问爸爸:“我就想要爸爸陪着我,难道爸爸会丢吗?”这时他的爸爸低着头:“你的妈妈就被爸爸弄丢了,就因为爸爸没有钱呀!”那时的小明不懂,因为妈妈跟他没有关系。现在,小明已经16岁了,他还是弄不明白,爸爸有了花不完的钱,他还拼命挣钱干什么?金钱抢走了他唯一的亲人,他要向金钱报复,也要向爸爸报复。每当他仇恨金钱的时候,也是他最想见爸爸的时候,这时他就要想办法惹祸。
  2006年12月中旬,沈阳同仁心理疾病矫正中心心理咨询师张峻铭来到小明所在学校搞调查,得知小明的一些情况。对中学生心理颇有研究的张峻铭马上意识到孙小明有严重的心理疾病。通过几次接触,小明终于开口讲了自己的情况。这时张峻铭又明白了,小明的父亲孙树君有更重的心理疾病。这父子的心理疾病是相关联的,都是因金钱引发的重度强迫症。如果不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是不可能治好其中一个人的。通过特殊的方式,张峻铭终于说服了孙树君接受治疗。
  到2007年2月初,孙树君孙小明父子已经接受张峻铭的心理治疗一个半月了,他们的心理疾病症状在慢慢减轻。张峻铭告诉我,再有半年,孙家父子就可以从对金钱的狂热和对金钱的仇恨中解脱出来。(注:根据国家心理疾病治疗的有关规定,不得披露病人的真实姓名等,故本文除心理咨询师张峻铭外,均为化名。作者声明:拒绝转载、转发、上网。)责编/小苑ylymay@126.com
其他文献
身边总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身处婚姻之中却又游离在婚姻的约束之外,过着伪单身生活,面对油盐酱醋、相夫教子等“贤妻良母份内事”无法进入状态。她们,有个专属封号“晾家妇女”。“晾家妇女”的出现自有各种各样成因,按照成因的不同,划分出以下几类“晾家女”:  第一类是先天性“晾”女。这种“晾”女一般都是独生女,家庭条件优越,被父母宠惯了。在家的时候什么家务事都不用管,结婚之后更是难以完成贤妻良母的角色转换,
期刊
现在社会上离婚人群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挣脱围城又成为了单身男女,进而又不可避免地走进了第二次婚姻。重入围城,我们谨小慎微,担忧害怕,唯恐到手的感情连同婚姻被大打折扣。    1,走过哭泣的天空,我以为找到了幸福  主诉:亚男    我的第一次婚姻开始得很早,因为当初的少不更事,固执地以为嫁给他会是一辈子的事情。想来当时太天真了,一辈子多长啊,长得连我现在都不知道一辈子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当知道他
期刊
敏一直在踌躇,究竟是退还是留?10年了,虽然应该拥有的东西都有了:儿子、别墅、车子、票子……他给她的东西,都是赠送方式,完全属于她自己拥有。但没有名分,并且越来越缥缈。  是啊,美好的事物人人都喜欢。当初,初出校门的敏被优秀、成功的男人吸引,说不清道不明就……竟然跟了他整整10年。  当初还商量“等等吧”,如今她一提起,他就沉默不语,好久才说,“能够给你的东西,我都给你了。我没有其他办法了。”她生
期刊
漂亮伴娘婚礼上遭猥亵    刘小薇今年27岁,身材高挑、青春靓丽,大学毕业后,和男友一起回到了男友的家乡河南济源市,男友进入市直机关当公务员,刘小薇则在一家大酒店上班。凭大学的专业特长和漂亮优雅的气质,刘小薇不久就晋升为大堂经理。2005年国庆节,刘小薇和男友结婚,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2005年12月中旬,酒店女服务员董婷走进刘小薇的办公室,递上一份婚礼请柬,之后说出自己的苦恼,说马上要结婚了,
期刊
玲子的情感经历:  经过两年漫长的恋爱之路,就在亲友们都以为他们将要瓜熟蒂落、顺理成章地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玲子却出人意料地退出了这场爱情的马拉松。  两年前,玲子和明的认识始于那次老乡聚会,10几个年轻的同乡乱哄哄的,所以当时她对他也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得知他的名字那是半个月后的事了。玲子在一家商场上班,半个月后,商场新招了一批员工,明竟然也在里面,那时明刚从学校毕业。也许是天意,明还被分派到了玲
期刊
策划/马冲冲 执行/韩 妮 程小荮    导语部分——  郑渊洁博客语录 :( http://blog.sina.com.cn/u/473abae601000862)  几乎所有证件都有有效期,比如驾驶证、会计证、律师证、记者证、护照、身份证。唯独结婚证没有有效期。终身制证件严格说不是证件。假设我们给结婚证增加了有效期,到期双方自愿续约,我们的离婚率将大幅下降,甚至杜绝。没有有效期的证件使得证件持
期刊
在去张家界的火车上,一群老太太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群美丽的老太太,她们穿着做工精细合体、色彩明快淡雅的衣服,满头银发蓬松有型,皮肤白里透红,脸上化着自然的淡妆,说话轻言细语,见人就笑眉笑眼的,透着温和、慈祥和亲切。  看到我一个人坐在那儿,一位老太太笑着走了过来,亲切地拉着我的手,叽叽咕咕地说了起来。从她那连比带划的谈话中,我只听懂了两个字:韩国。原来是一群韩国老太太到张家界来旅游。  看到这群
期刊
不知你有没有为此伤过脑筋,在男朋友或老公生日时不知送什么礼物给他们?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什么也没有的男人吧,你根本不会爱上他,而什么都有的男人吧,你又有送礼物的烦恼。领带、钱夹、衬衣这些都送过了,再送也没有了新意,他什么也不缺,他真正缺的你又送不起。如果你把他一直想要的名牌跑车买来送他,他当然喜不自禁,问题是这样的礼物不是每个女人都能送得起。  男人就不会有此烦恼了,光是首饰、时装、香水、皮包就
期刊
如何解读爱情    男人心有点花也不等于所有的男人都花心,就算有点花的男人也特别珍视爱情,不等于有点花心的人都不珍视爱情。也确实有男人并不珍视什么爱情,甚至有的男人认为性就是爱情。结婚,一个独立的经济单元和性的单元,这就是爱情。爱情在正常情况下首先发生在异性之间,这是第一条件。发生在异性之间可以有性的行为,但不一定有爱情,爱情是这种自然现象、自然选择的一种升华,升华到情,得发展到情的阶段。但有爱又
期刊
2006年12月1日上午,湖北省十堰市一位年仅24岁的女教师来到当地晚报编辑部,求助媒体为她的女儿寻找一位“代理爸爸”。消息播出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当天,她的手机被打爆了,报社的电话成了热线。两个多月来,市内外竟有3000多人应聘,她每天收到的信息达100多条,应接不暇。   丈夫尸骨未寒,妻子为何急着为女儿寻找“代理爸爸”,她的行为能够被人们理解吗?她的愿望能实现吗?    丈夫临终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