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但由于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在观念、能力、实践智慧、价值取向方面存在欠缺,在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方面陷入了困境之中。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应具备生成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和智慧,并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让自己摆脱困境。
关键词生成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生成性课程资源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是指在真实的、复杂的、多变的课堂教学“场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生成有利于教育主体发展的各种资源。它是基于学生头脑中的“困难的、迷惑的、不确定的、易变的、扰人的、令人难堪的”信息而产生的,这类信息的条理化和外显化,便产生了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是在知识生成过程中产生,并进一步推动知识生成的“动力资源”。[1] 如师生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感受、创意、方式、方法、态度、价值观等都是宝贵的生成性课程资源。作为教学活动展开的“生长点”或“脚手架”,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师生知识的生成与建构。
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实困境
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新课程确立的许多理念也有助于课堂生成,但在实践过程中,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陷入了困境之中。
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观念淡漠
新课程改革催生了新的课程资源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强调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凸显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必须突破(但不是完全否定)“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2]这就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点——“生成”。但是,长期以来,教师、教材和课堂三中心在复杂的教学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许多教师把教材看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师生交往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经验、感受、智慧、问题、困惑等素材性课程资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瓶颈。
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能力的欠缺
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中创造出的各种活动形式及其所生成的各种信息,是充满无限生机的课程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教师缺少课程资源的合法决策权力,因而也就缺少相应的能力,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偶发的、鲜活的、意想不到的课程資源时,有些教师不能及时的抓住教育契机,更不能及时的、能动的调整教学过程,致使在具体教学情境生成的宝贵的资源白白的浪费掉。
(三)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过程中教师实践智慧的缺失
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师预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多么巧妙、细致周到,课堂中的偶发因素或突如其来的变化总是会突破教师设置的原有框架,并按照自己的“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师生的互动和交流。[3]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教学实践者却不能当机立断,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混乱或者不协调的局面。
(四)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模糊
教师作为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可在某种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下筛选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经验、内在需要、学习任务对生成性课程资源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取舍。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模糊不清,致使课堂教学中为了生成而生成,缺少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中的“唯生成性”行为,表面上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生成”理念,实质上严重脱离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实践智慧的养成。
三、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对策
(一)确立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支配教学行动。秉承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拥有什么样的视角,而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一个人所看到的教育图景。新课程要实现向生成性教学的转变,首先就要使教师对生成性教学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它的产生背景、进步意义、教育旨趣、生成特点等。只有认为它是必须的、进步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教师才可能从情感上接受它,也只有从情感上接受才可能使它最终变为教师自己的东西。教师一旦拥有生成性教学的观点和理念,就会从生成的视角观察课堂,发现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活”资源,并会进行积极挖掘和充分利用。
(二) 教师必须具备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能力
尽管生成性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充满了诱人的魅力,但它独特的性质决定了对它的驾驭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学尝试与经验积累。所以,如果想要成功地利用好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适应生成性教学的能力。
第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面对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场景,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哪些有价值,哪些没价值,有什么价值,与预设目标有何种关联,应该如何切入等,都需要教师迅速、果断地判断。
第二,要具有复杂思维能力和信息重组的能力。
传统教学使教师适应了控制化、程式化的预设性教学,养成了简单思维的习惯。当他们突然面对许多“活”资源时,便有应接不暇之感。而且,并非所有有意义的原始资源拿来就可以用,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预设目标发生关联,还要与其它的资源结合、重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复杂思维能力和信息重组能力。
第三,要具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
不可预测的生成性,使课堂走向具有太多的可能性。教师要在现场立即做出抉择和判断,未必每一个抉择都是最合理有效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元认知能力,能及时对教学进程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反思,并做出积极的调整,从而有效监控课堂教学,促使其朝向预设的目标发展。
(三)运用教学实践智慧巧妙的处理生成性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智慧、困惑、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的,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提出来挑战。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大量节外生枝、奇思妙想的情况时,教师的教学智慧就在于及时的抓住教育契机,巧妙的处理这些生成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智慧表现在润物细无声之处。
(四)明确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
教育本质是人的发展,在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上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欲望,并最终达成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知识观选择生成性课程资源。仅仅为了生成或者无意义生成只是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在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判断,从而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袆.教学生成的运行机制研究——以数学学科教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07(1)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3].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孙宇,1984年1月出生,毕业于潍坊学院经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历,现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任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
关键词生成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生成性课程资源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是指在真实的、复杂的、多变的课堂教学“场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生成有利于教育主体发展的各种资源。它是基于学生头脑中的“困难的、迷惑的、不确定的、易变的、扰人的、令人难堪的”信息而产生的,这类信息的条理化和外显化,便产生了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是在知识生成过程中产生,并进一步推动知识生成的“动力资源”。[1] 如师生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感受、创意、方式、方法、态度、价值观等都是宝贵的生成性课程资源。作为教学活动展开的“生长点”或“脚手架”,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师生知识的生成与建构。
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实困境
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新课程确立的许多理念也有助于课堂生成,但在实践过程中,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陷入了困境之中。
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观念淡漠
新课程改革催生了新的课程资源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强调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凸显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必须突破(但不是完全否定)“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2]这就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点——“生成”。但是,长期以来,教师、教材和课堂三中心在复杂的教学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许多教师把教材看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师生交往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经验、感受、智慧、问题、困惑等素材性课程资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瓶颈。
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能力的欠缺
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中创造出的各种活动形式及其所生成的各种信息,是充满无限生机的课程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教师缺少课程资源的合法决策权力,因而也就缺少相应的能力,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偶发的、鲜活的、意想不到的课程資源时,有些教师不能及时的抓住教育契机,更不能及时的、能动的调整教学过程,致使在具体教学情境生成的宝贵的资源白白的浪费掉。
(三)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过程中教师实践智慧的缺失
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师预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多么巧妙、细致周到,课堂中的偶发因素或突如其来的变化总是会突破教师设置的原有框架,并按照自己的“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师生的互动和交流。[3]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教学实践者却不能当机立断,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混乱或者不协调的局面。
(四)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模糊
教师作为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可在某种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下筛选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经验、内在需要、学习任务对生成性课程资源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取舍。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模糊不清,致使课堂教学中为了生成而生成,缺少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中的“唯生成性”行为,表面上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生成”理念,实质上严重脱离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实践智慧的养成。
三、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对策
(一)确立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支配教学行动。秉承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拥有什么样的视角,而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一个人所看到的教育图景。新课程要实现向生成性教学的转变,首先就要使教师对生成性教学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它的产生背景、进步意义、教育旨趣、生成特点等。只有认为它是必须的、进步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教师才可能从情感上接受它,也只有从情感上接受才可能使它最终变为教师自己的东西。教师一旦拥有生成性教学的观点和理念,就会从生成的视角观察课堂,发现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活”资源,并会进行积极挖掘和充分利用。
(二) 教师必须具备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能力
尽管生成性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充满了诱人的魅力,但它独特的性质决定了对它的驾驭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学尝试与经验积累。所以,如果想要成功地利用好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适应生成性教学的能力。
第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面对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场景,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哪些有价值,哪些没价值,有什么价值,与预设目标有何种关联,应该如何切入等,都需要教师迅速、果断地判断。
第二,要具有复杂思维能力和信息重组的能力。
传统教学使教师适应了控制化、程式化的预设性教学,养成了简单思维的习惯。当他们突然面对许多“活”资源时,便有应接不暇之感。而且,并非所有有意义的原始资源拿来就可以用,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预设目标发生关联,还要与其它的资源结合、重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复杂思维能力和信息重组能力。
第三,要具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
不可预测的生成性,使课堂走向具有太多的可能性。教师要在现场立即做出抉择和判断,未必每一个抉择都是最合理有效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元认知能力,能及时对教学进程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反思,并做出积极的调整,从而有效监控课堂教学,促使其朝向预设的目标发展。
(三)运用教学实践智慧巧妙的处理生成性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智慧、困惑、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的,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提出来挑战。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大量节外生枝、奇思妙想的情况时,教师的教学智慧就在于及时的抓住教育契机,巧妙的处理这些生成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智慧表现在润物细无声之处。
(四)明确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
教育本质是人的发展,在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上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欲望,并最终达成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知识观选择生成性课程资源。仅仅为了生成或者无意义生成只是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在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判断,从而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袆.教学生成的运行机制研究——以数学学科教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07(1)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3].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孙宇,1984年1月出生,毕业于潍坊学院经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历,现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任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