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负性心理情况和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心理测定,了解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其中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和躯体化的分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的比值,其他几项分值比较相似。通过心理护理后,这四项负性心理反应分值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前期的分值,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躯体化等负性心理,针对这些负性心理,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负性心理;护理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者是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疾病。目前大多数的恶性血液病是比较难治的疾病,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威胁比较大,患者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影响。这些负性心理对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会加速病情的发展和恶化[1]。因此,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负性心理和心理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段位7-62岁,平均年龄为(43.15 ±1.24)岁。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3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6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霍奇金病3例。初發37例,复治23例。
1.2方法
其一,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首先采用封闭式的问卷形式,并以自填式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使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测定,并对其负性心理进行分析。另外,通过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效果。
其二,心理护理。首先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细心的观察,针对患者情绪不稳定、感情比较脆弱、甚至有轻生想法的患者需要着重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对患者需要热情、面带微笑,需要有耐心,认真倾听患者的想法和意见。使患者感受到真诚和温暖,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痛苦。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更加信任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对每个患者进行观察评估,将患者主要归类为焦虑恐惧型、逆反抵抗型、敏感怀疑型等几种类型。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背景、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方法等情况,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并告知患者有关健康教育的措施和预后情况,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接受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局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其中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和躯体化的分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的比值,其他几项分值比较相似。通过心理护理后,这四项负性心理反应分值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前期的分值,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值和国内常模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值和国美常模的比较
观察项目 恶性血液病患者(n=60) 国内常模(n=1324)
护理前 护理后
躯体化 1.57±0.78 1.37±0.26 1.35±0.24
人际关系 1.71±0.67 1.70±0.56 1.68±0.45
抑郁 1.91±0.57 1.69±0.31 1.62±0.21
焦虑 1.68±0.54 1.46±0.32 1.41±0.12
偏执 1.45±0.53 1.41±0.48 1.39±0.34
恐惧 1.48±0.47 1.32±0.34 1.27±0.22
注:躯体化、焦虑、恐惧、抑郁四项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前后对比,P值<0.05。
3.讨论
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反应和恶性血液病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负性心理反应能够降低患者身体机能的免疫力,减弱免疫系统对恶性细胞的识别和监控作用,容易导致细胞突变,并使得突变的细胞增多。根据研究表明,大多数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对该病不够了解,认为恶性血液病就是绝症,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的负性心理。患者在承受病情带来的身体痛苦时,还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经过双重的打击容易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速恶化[3]。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和效果。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功能,能够促进病情的良性转归。另外,针对不同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负性心理和心理护理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心理护理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其中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和躯体化的分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的比值,其他几项分值比较相似。通过心理护理后,这四项负性心理反应分值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前期的分值,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较好的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的影响,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因此,我们认为有效的心理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恶性血液病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躯体化等负性心理,针对这些负性心理,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霞.血液透析患者性格特征的相关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10,10(4):44-46
[2]李建勇.现代血液病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负性心理;护理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者是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疾病。目前大多数的恶性血液病是比较难治的疾病,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威胁比较大,患者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影响。这些负性心理对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会加速病情的发展和恶化[1]。因此,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负性心理和心理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段位7-62岁,平均年龄为(43.15 ±1.24)岁。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3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6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霍奇金病3例。初發37例,复治23例。
1.2方法
其一,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首先采用封闭式的问卷形式,并以自填式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使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测定,并对其负性心理进行分析。另外,通过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效果。
其二,心理护理。首先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细心的观察,针对患者情绪不稳定、感情比较脆弱、甚至有轻生想法的患者需要着重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对患者需要热情、面带微笑,需要有耐心,认真倾听患者的想法和意见。使患者感受到真诚和温暖,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痛苦。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更加信任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对每个患者进行观察评估,将患者主要归类为焦虑恐惧型、逆反抵抗型、敏感怀疑型等几种类型。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背景、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方法等情况,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并告知患者有关健康教育的措施和预后情况,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接受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局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其中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和躯体化的分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的比值,其他几项分值比较相似。通过心理护理后,这四项负性心理反应分值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前期的分值,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值和国内常模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值和国美常模的比较
观察项目 恶性血液病患者(n=60) 国内常模(n=1324)
护理前 护理后
躯体化 1.57±0.78 1.37±0.26 1.35±0.24
人际关系 1.71±0.67 1.70±0.56 1.68±0.45
抑郁 1.91±0.57 1.69±0.31 1.62±0.21
焦虑 1.68±0.54 1.46±0.32 1.41±0.12
偏执 1.45±0.53 1.41±0.48 1.39±0.34
恐惧 1.48±0.47 1.32±0.34 1.27±0.22
注:躯体化、焦虑、恐惧、抑郁四项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前后对比,P值<0.05。
3.讨论
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反应和恶性血液病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负性心理反应能够降低患者身体机能的免疫力,减弱免疫系统对恶性细胞的识别和监控作用,容易导致细胞突变,并使得突变的细胞增多。根据研究表明,大多数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对该病不够了解,认为恶性血液病就是绝症,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的负性心理。患者在承受病情带来的身体痛苦时,还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经过双重的打击容易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速恶化[3]。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和效果。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功能,能够促进病情的良性转归。另外,针对不同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负性心理和心理护理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心理护理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其中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和躯体化的分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的比值,其他几项分值比较相似。通过心理护理后,这四项负性心理反应分值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前期的分值,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较好的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的影响,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因此,我们认为有效的心理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恶性血液病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躯体化等负性心理,针对这些负性心理,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霞.血液透析患者性格特征的相关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10,10(4):44-46
[2]李建勇.现代血液病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