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公路和道路的不断发展变化,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货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对路面的性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改性沥青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是掺加了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造价高,对路基和路面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谨控制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
关键词: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F526文献标识码: A
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它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抗低温能力;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和抗滑能力;能有效地减少沥青的老化;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等。改性沥青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道路的养护费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改性沥青在高等级公路、城镇道路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配合比设计
改性沥青的配合比设计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在进行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配合比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混和料的拌合和击实温度应根据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沥青胶结料的粘温关系曲线进行确定,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时的拌合、击实温度应与拌合厂拌合温度、现场碾压温度一致,确保结构内部形成其结构特有的“石挤石”的骨架嵌挤结构。
(2)通过调整沥青用量,依据马歇尔试验空隙率(W)沥青饱和度(VFA)等指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确保骨料骨架间隙由沥青玛蹄脂合理填充。
(3)以车辙动稳定度试验结果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参考马歇尔试脸的稳定度和流值指标评价结构的合理性,利用谢抡堡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残留稳定度试验综合评价结构和沥青用量是否合理。
(4)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应符合两项指标要求:一是测定的48h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应小于80%;二是测定的劈裂强度比不应小于80%。必要时采取抗剥落措施。
1.2机械设备、施工机具的准备
首先,根据拌和机和摊铺机生产能力以及运距计算车辆数,保证摊铺机摊铺时前面常保存有4~5辆待卸车,运输车辆采用大吨位运输车,保证运力满足要求。其次,运输前对车辆性能进行检修,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运输车,防止运料过程中车辆出现故障。另一方面,运输车辆的车厢应清扫干净,并洗刷油水混合物,严禁有泥沙或其它杂物残留车厢;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在车厢侧板和底部涂1:3的柴油水混合液。再有,除沥青摊铺机外,碾压设备至少有一台8~10t的钢轮压路机,一台10~12t的振动压路机、一台16t胶轮压路机,否则即使不停的循回碾压,仍难以满足路面的碾压要求。
二、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合料拌和工艺
拌和厂地额地面要硬化,细集料加顶棚;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间歇式拌和楼每盘生产周期不宜小于45s,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根据纤维的品种和形状的不同,可选择采用适当的方式与拌和周期同步添加,纤维不加热,在拌和过程中必须充分分散,与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颗粒纤维宜采用专用设备自动上料,纤维应在粗集料投入的同时加入,经5~8s的干拌,再投入矿粉,总的干拌时间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增加5~10s;当工程量很小,且缺乏机械添加纤维设备,只能由人工添加时,颗粒纤维可将每拌一锅所需的数量换算成体积由人工量取直接投入拌和锅中拌和;絮状纤维可预先分装成塑料小包,按照每拌一锅所需的数量,添加一包或两包,包装纤维用的塑料袋应能在拌和过程中遇热熔化;拌和SMA混合料的拌和机应有良好的密闭性,防止纤维、石粉飞扬,影响添加数量。
2.2混合料的运输
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运输车的标准载重不宜小于15吨、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运料车应用篷布覆盖,夏季运输时间短于0.5h时,也可不盖。但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任何情况都必须覆盖。
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开始摊铺时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宜少于5辆;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辅机前l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辅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挡,靠摊辅机推动前进;为了解决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本规范作了一系列规定。对运料车的轮胎要求干净是首次列入,这在国外似乎是常识,但我国许多工程往往很成问题,必须下功夫改进。
2.3混合料的摊铺
严格控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摊铺温度不行低于1400C初压温度必须大于1200C终压温度大于900C,环境温度低于50C 时,开始压实温度应取最高值,压实后温度不低于1000C,铺摊后应用热滚筒压实,为防止滚筒表面粘结,可涂刷防粘液。施工中的平整度控制应严格防止混合料产生离析,自卸车在装料时要按规定的次数进行移动,规范中要求移动一次装一斗车料。改性沥青混合料储仓卸料口也不宜距自卸车太高,以免粗集料离析。
摊铺机应均匀、连续、不间断摊铺,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变换速度与中途停顿是造成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摊铺机前洒落的混合料要及时清理,人工在摊铺好的路上进行修补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效果。
摊铺机随机人员维持摊铺机工作面洁净,随时清除杂物,并随时回收,铲净散落在路上的混合料,随时修铺边缘或接缝的缺陷。检测调整摊铺厚度,确保合格的压实厚度,并在初压中即以3m直尺检测,及时找平补齐,达到路面平整,接缝严密的要求。
摊铺时一般不留施工縫,需留时,应留成斜搓并拍实,继续施工时应先把搓面清理干净,然后覆盖热沥青混凝土进行预热,预热后将覆盖层除去,涂一层热沥青或沥青稀胶泥后继续施工,分层施工时,上下层的垂直施工缝要错而水平施工,缝间也应涂一层热沥青或沥青稀胶泥。
2.4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沥青上面层质量的重要原则,在保持碾压温度并在不出现推移的前提下尽可能早压,碾压按"紧跟、慢压、高频、低幅" 的原则进行。碾压必须均衡、连续进行,防止温度变化导致压实度变化,影响压实度和平整度。碾压应从路边缘向内30~40㎝处开始,以防止沥青混合料挤出,同时允许外侧边缘沥青冷却产生稳定的剪切区,以利于压实。
2.5接缝施工处理
由于SMA混合料具有更多的粗集料与劲度更大的结合料,因而在SMA铺筑面设置接缝比在密级配混合料中更加困难。SMA上面层的纵向接缝应与规定的车道线相一致,不同层次纵向接缝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15cm,横向接缝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m。接缝处摊铺混合料时应调整好预留高度,以保证接缝处的平整度。为保证获得平整密实的接缝,碾压工艺非常重要,接缝处应优先碾压和趁热高温时碾压,如有可能,横向接缝应采用横向碾压。
结束语
随着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改性沥青混合料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严格科学的管理,从原材料把关开始,对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压实等工艺上进行层层把关,这样才能铺筑出优良的路面工程。
参考文献
[1]张煜明,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山西建筑,2009(30)
[2]卢建学,浅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科技信息,2010(03)
[3]朱永,赵福刚,SBS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科技信息,2009(13)
关键词: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F526文献标识码: A
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它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抗低温能力;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和抗滑能力;能有效地减少沥青的老化;增强路面的承载能力等。改性沥青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道路的养护费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改性沥青在高等级公路、城镇道路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配合比设计
改性沥青的配合比设计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在进行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配合比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混和料的拌合和击实温度应根据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沥青胶结料的粘温关系曲线进行确定,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时的拌合、击实温度应与拌合厂拌合温度、现场碾压温度一致,确保结构内部形成其结构特有的“石挤石”的骨架嵌挤结构。
(2)通过调整沥青用量,依据马歇尔试验空隙率(W)沥青饱和度(VFA)等指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确保骨料骨架间隙由沥青玛蹄脂合理填充。
(3)以车辙动稳定度试验结果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参考马歇尔试脸的稳定度和流值指标评价结构的合理性,利用谢抡堡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残留稳定度试验综合评价结构和沥青用量是否合理。
(4)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应符合两项指标要求:一是测定的48h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应小于80%;二是测定的劈裂强度比不应小于80%。必要时采取抗剥落措施。
1.2机械设备、施工机具的准备
首先,根据拌和机和摊铺机生产能力以及运距计算车辆数,保证摊铺机摊铺时前面常保存有4~5辆待卸车,运输车辆采用大吨位运输车,保证运力满足要求。其次,运输前对车辆性能进行检修,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运输车,防止运料过程中车辆出现故障。另一方面,运输车辆的车厢应清扫干净,并洗刷油水混合物,严禁有泥沙或其它杂物残留车厢;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在车厢侧板和底部涂1:3的柴油水混合液。再有,除沥青摊铺机外,碾压设备至少有一台8~10t的钢轮压路机,一台10~12t的振动压路机、一台16t胶轮压路机,否则即使不停的循回碾压,仍难以满足路面的碾压要求。
二、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合料拌和工艺
拌和厂地额地面要硬化,细集料加顶棚;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间歇式拌和楼每盘生产周期不宜小于45s,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根据纤维的品种和形状的不同,可选择采用适当的方式与拌和周期同步添加,纤维不加热,在拌和过程中必须充分分散,与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颗粒纤维宜采用专用设备自动上料,纤维应在粗集料投入的同时加入,经5~8s的干拌,再投入矿粉,总的干拌时间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增加5~10s;当工程量很小,且缺乏机械添加纤维设备,只能由人工添加时,颗粒纤维可将每拌一锅所需的数量换算成体积由人工量取直接投入拌和锅中拌和;絮状纤维可预先分装成塑料小包,按照每拌一锅所需的数量,添加一包或两包,包装纤维用的塑料袋应能在拌和过程中遇热熔化;拌和SMA混合料的拌和机应有良好的密闭性,防止纤维、石粉飞扬,影响添加数量。
2.2混合料的运输
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运输车的标准载重不宜小于15吨、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运料车应用篷布覆盖,夏季运输时间短于0.5h时,也可不盖。但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任何情况都必须覆盖。
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开始摊铺时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宜少于5辆;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辅机前l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辅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挡,靠摊辅机推动前进;为了解决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本规范作了一系列规定。对运料车的轮胎要求干净是首次列入,这在国外似乎是常识,但我国许多工程往往很成问题,必须下功夫改进。
2.3混合料的摊铺
严格控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摊铺温度不行低于1400C初压温度必须大于1200C终压温度大于900C,环境温度低于50C 时,开始压实温度应取最高值,压实后温度不低于1000C,铺摊后应用热滚筒压实,为防止滚筒表面粘结,可涂刷防粘液。施工中的平整度控制应严格防止混合料产生离析,自卸车在装料时要按规定的次数进行移动,规范中要求移动一次装一斗车料。改性沥青混合料储仓卸料口也不宜距自卸车太高,以免粗集料离析。
摊铺机应均匀、连续、不间断摊铺,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变换速度与中途停顿是造成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摊铺机前洒落的混合料要及时清理,人工在摊铺好的路上进行修补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效果。
摊铺机随机人员维持摊铺机工作面洁净,随时清除杂物,并随时回收,铲净散落在路上的混合料,随时修铺边缘或接缝的缺陷。检测调整摊铺厚度,确保合格的压实厚度,并在初压中即以3m直尺检测,及时找平补齐,达到路面平整,接缝严密的要求。
摊铺时一般不留施工縫,需留时,应留成斜搓并拍实,继续施工时应先把搓面清理干净,然后覆盖热沥青混凝土进行预热,预热后将覆盖层除去,涂一层热沥青或沥青稀胶泥后继续施工,分层施工时,上下层的垂直施工缝要错而水平施工,缝间也应涂一层热沥青或沥青稀胶泥。
2.4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沥青上面层质量的重要原则,在保持碾压温度并在不出现推移的前提下尽可能早压,碾压按"紧跟、慢压、高频、低幅" 的原则进行。碾压必须均衡、连续进行,防止温度变化导致压实度变化,影响压实度和平整度。碾压应从路边缘向内30~40㎝处开始,以防止沥青混合料挤出,同时允许外侧边缘沥青冷却产生稳定的剪切区,以利于压实。
2.5接缝施工处理
由于SMA混合料具有更多的粗集料与劲度更大的结合料,因而在SMA铺筑面设置接缝比在密级配混合料中更加困难。SMA上面层的纵向接缝应与规定的车道线相一致,不同层次纵向接缝之间的距离应不少于15cm,横向接缝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m。接缝处摊铺混合料时应调整好预留高度,以保证接缝处的平整度。为保证获得平整密实的接缝,碾压工艺非常重要,接缝处应优先碾压和趁热高温时碾压,如有可能,横向接缝应采用横向碾压。
结束语
随着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改性沥青混合料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严格科学的管理,从原材料把关开始,对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压实等工艺上进行层层把关,这样才能铺筑出优良的路面工程。
参考文献
[1]张煜明,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山西建筑,2009(30)
[2]卢建学,浅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科技信息,2010(03)
[3]朱永,赵福刚,SBS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科技信息,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