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意产业在国内方兴未艾,对创意产业如何发展、产业链如何打建,作者以波特理论为基点,探讨了集群创新对创意园深层次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波特集群理论 创意园 价值链
1 集群式创新的概念
“集群”在空间经济学、区位经济学、地理经济学中用得比较多,按照波特的定义,“集群是指特定的领域里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它包括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和其它竞争重要的主体。波特认为:“集群包含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和其它竞争重要的主体。例如,它们包括专业化投入品如配件、机器和服务等的供给商和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给者。集群通常向下游延伸到营销网络和顾客,并且平行扩张到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以及通过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品联系起来的业内公司。最后,很多集群包括政府和其他机构—如大学、标准评估机构、智囊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贸易机构一它们提出专业的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集群可以提高生产率,由集群衍生的集群优势有利于交流信息、减少交易费用,使产品成本最小化。
“集群式创新”是指运用集群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对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通过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产生创新聚集,从而获得创新优势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这种组织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纯层级两种组织之间,它比市场组织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借助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创新协作关系。
2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及存在的现实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后工业化时期信息经济蓬勃发展的条件下,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以产业服务为主体,以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实质上有二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创意、一个是产业。创意自古就有,但产业问题一直没有明晰,笔者认为其核心就是构筑产业的“价值链”及产业延伸。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新生的产业类别,如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和文物、工艺品、时装设计、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软件、电视广播、游戏与网络游戏动漫、数字艺术、手机增值文化产品,也包括内涵已完全变化的数字电影及数字电视设计,它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活动领域的内容,也有传统三产中的一般服务业,更有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服务活动的内容,它透过创意开拓艺术、知识、休阑、体验、娱乐新的产业增长模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涵养新一代消费群体。“它通过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即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的细分,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它是在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又不同于文化产业的新的产业形态。
从产业运作模式上看,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动态化,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高端方式,更加远离过去的计划经济方式,更多地依靠市场和消费自身的推动,同时又不断地设计市场、策划市场、涵养市场、激发市场。也就是说,在当下的全球化消费时代,市场的全球性,传播的全球性,需求的精神化、心理化、个性化、消费的时尚化、浪潮化,使得创意作为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固化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常规结构、常规模式、常规营销、常规消费,取而代之以不断变动的创意策划、创意设计、创意营销、创意消费。它在不断关注市场中,创造消费惯例、涵养消费人群、引导消费时尚潮流。它不断在创意中寻找热点、利润和机会,以一种动态的平衡模式替代或提升过去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因此,它高度依赖策划、依赖人才、依赖变化,“眼睛”每时每刻盯着市场哪怕微小的变动,捕捉机会、放大机会、展开新一轮竞争。它的活力在于每个企业都有机会也有风险,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竞争也要面对失败,每个企业都要殚精竭虑面对生存挑战。由于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创意产品的易复制性、流动性及易逝性,科技文化严酷的挑战性,创意产业无疑是高风险产业。因此,对创意产业的投资是一种高风险投资。
从产业的规模上看,创意企业往往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很多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且资产构成中知识产权占相当比重,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也难以实现创意产业化。
从产业的组织结构上看,创意产业的结构十分强调创意群体的团队组合,它不同于过去艺术作品如绘画完全由画家个人独自完成的情形。当代创意产品必须由创意策划、技术制作、传播操作、管理协调、商品销售等多方合作才能最终完成,它是各方协同联合的产物,而创意产品消费者的培育、涵养、组织(歌友会、影迷会、社区团体、俱乐部)则非此类创意企业所完全控制的。
从创意产品的技术更新及研发能力上看,由于此类企业规模小、技术基础薄弱,而很多产品要求不同技能、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合成,企业自身资金也难以使其技术更新在一个合理的经济规模内实现,造成创新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3 对文化创意产业实施集群式创新的意义
3.1站在垒球产业一体化的视野看,基于生产资料上下游的供应链纵向集群和基于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供应链横向集群是必然趋势。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而消费结构逐步引导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样就会引导着整个产业顺应消费的发展实现产业转移与升级。同时不同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要素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行业是资本密集型,有些是智慧与创意密集型,有些是技术密集型的,有些是劳动密集型的,这种要素成本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它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八十年代初,“珠三角”收入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乏力,劳动要素十分充分,技术要素比较短缺,资本要素更是稀缺了,这时候劳动密集型行业自然而然就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发展,形成了一批人力要素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然而,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制造业与服务产业的国际、地区之间转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越来越具有空间可分性特征的产业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国内一二三线地区大规模重组,相互交织成竖看一条线、横看一张网的商业环境,且每一个环节或节点上都有彼此熟悉和互相适应的伙伴,这种现象就是“集群生存”。
“价值链”正是由“集群生存”衍生,由各个关联公司以群居生存方式迁移、交织的互为一体的商业链。这个“链”的每一环节都是由互为垒球协议伙伴和追随客户的企业组成,这些企 业长期合作,彼此商务模式、价值观、商业目的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相互之间可以开放地谈判、协调成本和战略等重大问题,并在长期的合作中互赢,推动经济全球化并在其中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最大获利。
近30年来,尤其1992年以来,对产业国际转移的积极吸纳造就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成长,并不断提升产业吸纳的结构水平,提高了那些处于生命周期较早阶段的产品和在价值链中处于较高端位置的吸纳比重。同时,由于成本的变化导致产业分布再分配,第二、第三产业分工愈加明显。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亦是如此:上海、香港周边区域等大的产业集群集中的地区,中低端实体生产技术逐步向二三线地区转移,中心城市重点发展研发、文化创意、服务业、金融业、包括其他如旅游业等行业,逐渐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并随着能级的提升,其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强大。
3.2站在创意产业本身看,产业组织呈现集群化、网络化,企业组织呈现扁平化、个性化,创意产品呈现交融化、创新化。
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指个体设计师、艺术家灵感突发,而是知识和社会文化传播构成与产业发展形态及社会运作方式的创新。
由于创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经济及技术基础较脆弱,若在空间布局上又是彼此孤立和分离,那对于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应对、对研发成本的控制、对新产品的引入都将产生较大的阻碍。反之,若能将产业类别相似的创意企业物理集聚并实施集群式创新,这样,既不损失单个独立的创意企业所具备的创新行为优势,又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研发投入增加所创造的新财富,从而达到创新活力和创新规模经济性的有机结合。同时,由于产业地理集聚形成的价值链及集群创新形成的技术、资金、市场、客户、劳动力等资源共享平台,无形中又降低了入驻企业的运营成本。
4 如何对文化创意企业实施集群式创新
4.1对产业类别相似的创意企业实施物理集聚,形成创意产业园。
对创意产业组织实施集群化、网络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就不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更是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形成集群化的产业环境。其特征是生活与工作结合、文化精神产品和消费的结合,同时具有多样性的宽松环境和独特的本地特征,且与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便单个企业是非常小的微型企业,如个人工作室,但由于这类企业以集群的方式分布,则具有集群效应的特征:如经济的外部性、完整的产业形态、技术创新优势、集群式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等。
4.2对园区推行集群式创新的动态循环过程管理模式。
集群式创新的动态循环过程是指由群体目标导引、信息流驱动、组织文化维护,并经过交流、竞争、合作、分享、评价五个基本阶段的动态循环累进过程。
推行集群式创新的动态循环过程管理模式,使创意园区内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信息沟通和人员接触,在信息交流和学习过程中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发现创新机会,确认创新目标;洞察到创新机会并确认了创新目标的企业,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将其具体化为创新项目,然后进行合作伙伴的寻找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与能力要求匹配的创意组织;接下来就是确定合作模式,整合资源,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创意组织确定的新目标已按计划完成,参与各方最终分享此创新成果并按参与要素进行分配;创新项目完成以后,参与各方对合作进行评价,总结过程中的经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过程中应改进的地方,最后创新项目组解体,集群式创新进入下一轮动态循环累进过程。
4.3建立跨区域、国际化的互动合作发展平台。
对创意企业实施集群化后,在园区建立包括生产、交易和知识产权保护/转让在内的基础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培育平台、技术支持/更新平台、艺术增值/服务平台和人才资源平台等。城市相关主管机构需要为园区所需要的内容创意提供特别支持,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的固有格局,提供技术设备资源共享的孵化器。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企业技术创新虚拟实验室,同时,研究建设虚拟通用平台,研究用于虚拟环境的技术通用开发工具,帮助创意企业完成知识网络化工作,提高企业对技术创新机会的追踪和识别能力。
5 文化创意企业实施集群式创新的注意事项
5.1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新驱动在先,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在后,故此类产业集聚同别的产业集聚大相径庭。对于创意园区的建设应注意避免一哄而上,跑马圈地的习惯性做法,乃至“房地产开发化”的发展,控制和放缓园区建设的规模及数量,追求园区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技术和高附加值。尤其是起步阶段,在文化创意企业集聚本身先天不足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更有必要进行深入考察,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不能简单地复制或克隆,更不能复制或克隆集群化发展中出现的弊病和缺陷。否则,将重蹈低水平大规模产业建设的覆辙。
5.2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有关法律的不完善,对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在文化创意集聚区内进行“扫盲”非常必要。创意产品具有创意研发设计投入高、复制成本低的特点,倘若知识产权保障不足,创意企业的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外泄、恶性模仿,会严重妨碍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产业的持续发展,是企业在实施集群式创新时应非常关注的事项。
5.3加强文化创意集聚区内企业集群学习能力的培育,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集群学习,有利于集群创新行为的产生和创新成果的取得;通过集群学习,创意企业可以分享创新的成果,使各自的价值创新功能大大提高;通过集群学习,可以提高集群内创意企业思维方式、意识行为,以期建立良好的集群创新文化,形成有利于企业与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5.4文化创意企业实施集群式创新关键因素在于人才,目前,创意园区最缺乏的是包括策划、营销、设计、管理方面以及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如何培养、引进和使用这方面的人才,如何打破常规、拓宽思路,形成创意人才自由生长的宽松环境和适宜土壤,迄今尚未形成令人满意的方法、平台和机制。同时,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权威性专业机构完成与创意产业高级人才相关的信息、推荐、鉴别、审查、评估工作。这些问题不解决,产业集聚区最终会沦为“房地产开发化”,没有新创意、缺乏一流人才,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质名存实亡。
关键词:波特集群理论 创意园 价值链
1 集群式创新的概念
“集群”在空间经济学、区位经济学、地理经济学中用得比较多,按照波特的定义,“集群是指特定的领域里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它包括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和其它竞争重要的主体。波特认为:“集群包含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和其它竞争重要的主体。例如,它们包括专业化投入品如配件、机器和服务等的供给商和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给者。集群通常向下游延伸到营销网络和顾客,并且平行扩张到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以及通过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品联系起来的业内公司。最后,很多集群包括政府和其他机构—如大学、标准评估机构、智囊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贸易机构一它们提出专业的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集群可以提高生产率,由集群衍生的集群优势有利于交流信息、减少交易费用,使产品成本最小化。
“集群式创新”是指运用集群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对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通过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产生创新聚集,从而获得创新优势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这种组织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纯层级两种组织之间,它比市场组织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借助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创新协作关系。
2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及存在的现实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后工业化时期信息经济蓬勃发展的条件下,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以产业服务为主体,以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实质上有二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创意、一个是产业。创意自古就有,但产业问题一直没有明晰,笔者认为其核心就是构筑产业的“价值链”及产业延伸。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新生的产业类别,如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和文物、工艺品、时装设计、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软件、电视广播、游戏与网络游戏动漫、数字艺术、手机增值文化产品,也包括内涵已完全变化的数字电影及数字电视设计,它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活动领域的内容,也有传统三产中的一般服务业,更有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服务活动的内容,它透过创意开拓艺术、知识、休阑、体验、娱乐新的产业增长模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涵养新一代消费群体。“它通过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即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的细分,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它是在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又不同于文化产业的新的产业形态。
从产业运作模式上看,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动态化,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高端方式,更加远离过去的计划经济方式,更多地依靠市场和消费自身的推动,同时又不断地设计市场、策划市场、涵养市场、激发市场。也就是说,在当下的全球化消费时代,市场的全球性,传播的全球性,需求的精神化、心理化、个性化、消费的时尚化、浪潮化,使得创意作为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固化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常规结构、常规模式、常规营销、常规消费,取而代之以不断变动的创意策划、创意设计、创意营销、创意消费。它在不断关注市场中,创造消费惯例、涵养消费人群、引导消费时尚潮流。它不断在创意中寻找热点、利润和机会,以一种动态的平衡模式替代或提升过去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因此,它高度依赖策划、依赖人才、依赖变化,“眼睛”每时每刻盯着市场哪怕微小的变动,捕捉机会、放大机会、展开新一轮竞争。它的活力在于每个企业都有机会也有风险,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竞争也要面对失败,每个企业都要殚精竭虑面对生存挑战。由于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创意产品的易复制性、流动性及易逝性,科技文化严酷的挑战性,创意产业无疑是高风险产业。因此,对创意产业的投资是一种高风险投资。
从产业的规模上看,创意企业往往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很多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且资产构成中知识产权占相当比重,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也难以实现创意产业化。
从产业的组织结构上看,创意产业的结构十分强调创意群体的团队组合,它不同于过去艺术作品如绘画完全由画家个人独自完成的情形。当代创意产品必须由创意策划、技术制作、传播操作、管理协调、商品销售等多方合作才能最终完成,它是各方协同联合的产物,而创意产品消费者的培育、涵养、组织(歌友会、影迷会、社区团体、俱乐部)则非此类创意企业所完全控制的。
从创意产品的技术更新及研发能力上看,由于此类企业规模小、技术基础薄弱,而很多产品要求不同技能、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合成,企业自身资金也难以使其技术更新在一个合理的经济规模内实现,造成创新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3 对文化创意产业实施集群式创新的意义
3.1站在垒球产业一体化的视野看,基于生产资料上下游的供应链纵向集群和基于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供应链横向集群是必然趋势。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而消费结构逐步引导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样就会引导着整个产业顺应消费的发展实现产业转移与升级。同时不同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要素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行业是资本密集型,有些是智慧与创意密集型,有些是技术密集型的,有些是劳动密集型的,这种要素成本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它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八十年代初,“珠三角”收入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乏力,劳动要素十分充分,技术要素比较短缺,资本要素更是稀缺了,这时候劳动密集型行业自然而然就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发展,形成了一批人力要素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然而,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制造业与服务产业的国际、地区之间转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越来越具有空间可分性特征的产业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国内一二三线地区大规模重组,相互交织成竖看一条线、横看一张网的商业环境,且每一个环节或节点上都有彼此熟悉和互相适应的伙伴,这种现象就是“集群生存”。
“价值链”正是由“集群生存”衍生,由各个关联公司以群居生存方式迁移、交织的互为一体的商业链。这个“链”的每一环节都是由互为垒球协议伙伴和追随客户的企业组成,这些企 业长期合作,彼此商务模式、价值观、商业目的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相互之间可以开放地谈判、协调成本和战略等重大问题,并在长期的合作中互赢,推动经济全球化并在其中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最大获利。
近30年来,尤其1992年以来,对产业国际转移的积极吸纳造就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成长,并不断提升产业吸纳的结构水平,提高了那些处于生命周期较早阶段的产品和在价值链中处于较高端位置的吸纳比重。同时,由于成本的变化导致产业分布再分配,第二、第三产业分工愈加明显。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亦是如此:上海、香港周边区域等大的产业集群集中的地区,中低端实体生产技术逐步向二三线地区转移,中心城市重点发展研发、文化创意、服务业、金融业、包括其他如旅游业等行业,逐渐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并随着能级的提升,其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强大。
3.2站在创意产业本身看,产业组织呈现集群化、网络化,企业组织呈现扁平化、个性化,创意产品呈现交融化、创新化。
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指个体设计师、艺术家灵感突发,而是知识和社会文化传播构成与产业发展形态及社会运作方式的创新。
由于创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经济及技术基础较脆弱,若在空间布局上又是彼此孤立和分离,那对于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应对、对研发成本的控制、对新产品的引入都将产生较大的阻碍。反之,若能将产业类别相似的创意企业物理集聚并实施集群式创新,这样,既不损失单个独立的创意企业所具备的创新行为优势,又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研发投入增加所创造的新财富,从而达到创新活力和创新规模经济性的有机结合。同时,由于产业地理集聚形成的价值链及集群创新形成的技术、资金、市场、客户、劳动力等资源共享平台,无形中又降低了入驻企业的运营成本。
4 如何对文化创意企业实施集群式创新
4.1对产业类别相似的创意企业实施物理集聚,形成创意产业园。
对创意产业组织实施集群化、网络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就不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更是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形成集群化的产业环境。其特征是生活与工作结合、文化精神产品和消费的结合,同时具有多样性的宽松环境和独特的本地特征,且与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便单个企业是非常小的微型企业,如个人工作室,但由于这类企业以集群的方式分布,则具有集群效应的特征:如经济的外部性、完整的产业形态、技术创新优势、集群式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等。
4.2对园区推行集群式创新的动态循环过程管理模式。
集群式创新的动态循环过程是指由群体目标导引、信息流驱动、组织文化维护,并经过交流、竞争、合作、分享、评价五个基本阶段的动态循环累进过程。
推行集群式创新的动态循环过程管理模式,使创意园区内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信息沟通和人员接触,在信息交流和学习过程中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发现创新机会,确认创新目标;洞察到创新机会并确认了创新目标的企业,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将其具体化为创新项目,然后进行合作伙伴的寻找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与能力要求匹配的创意组织;接下来就是确定合作模式,整合资源,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创意组织确定的新目标已按计划完成,参与各方最终分享此创新成果并按参与要素进行分配;创新项目完成以后,参与各方对合作进行评价,总结过程中的经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过程中应改进的地方,最后创新项目组解体,集群式创新进入下一轮动态循环累进过程。
4.3建立跨区域、国际化的互动合作发展平台。
对创意企业实施集群化后,在园区建立包括生产、交易和知识产权保护/转让在内的基础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培育平台、技术支持/更新平台、艺术增值/服务平台和人才资源平台等。城市相关主管机构需要为园区所需要的内容创意提供特别支持,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的固有格局,提供技术设备资源共享的孵化器。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企业技术创新虚拟实验室,同时,研究建设虚拟通用平台,研究用于虚拟环境的技术通用开发工具,帮助创意企业完成知识网络化工作,提高企业对技术创新机会的追踪和识别能力。
5 文化创意企业实施集群式创新的注意事项
5.1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新驱动在先,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在后,故此类产业集聚同别的产业集聚大相径庭。对于创意园区的建设应注意避免一哄而上,跑马圈地的习惯性做法,乃至“房地产开发化”的发展,控制和放缓园区建设的规模及数量,追求园区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技术和高附加值。尤其是起步阶段,在文化创意企业集聚本身先天不足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更有必要进行深入考察,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不能简单地复制或克隆,更不能复制或克隆集群化发展中出现的弊病和缺陷。否则,将重蹈低水平大规模产业建设的覆辙。
5.2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有关法律的不完善,对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在文化创意集聚区内进行“扫盲”非常必要。创意产品具有创意研发设计投入高、复制成本低的特点,倘若知识产权保障不足,创意企业的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外泄、恶性模仿,会严重妨碍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产业的持续发展,是企业在实施集群式创新时应非常关注的事项。
5.3加强文化创意集聚区内企业集群学习能力的培育,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集群学习,有利于集群创新行为的产生和创新成果的取得;通过集群学习,创意企业可以分享创新的成果,使各自的价值创新功能大大提高;通过集群学习,可以提高集群内创意企业思维方式、意识行为,以期建立良好的集群创新文化,形成有利于企业与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5.4文化创意企业实施集群式创新关键因素在于人才,目前,创意园区最缺乏的是包括策划、营销、设计、管理方面以及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如何培养、引进和使用这方面的人才,如何打破常规、拓宽思路,形成创意人才自由生长的宽松环境和适宜土壤,迄今尚未形成令人满意的方法、平台和机制。同时,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权威性专业机构完成与创意产业高级人才相关的信息、推荐、鉴别、审查、评估工作。这些问题不解决,产业集聚区最终会沦为“房地产开发化”,没有新创意、缺乏一流人才,创意产业集聚区实质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