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者的代际差异,除了文化产品,以及下文探讨员工的世代,没有创业者那样鲜明,也很难找代表人物,只能说某些特性随着代际呈递增或递减的趋势。
典型的中国消费者,首先是价格敏感的。这是由长期图钉型的收入结构决定的,与世代不直接相关,有关的是老一代过惯苦日子,可以理解。顾客是上帝,由此塑造了商业生态。
中国制造无论内贸外贸,成功模式无它:降价,冲量。商家们扎堆成巨大的集贸市场,其中最闻名遐迩的是义乌。这能带来其它一些规模经济,但重要的一条还是方便货比三家。迈克尔·波特定义三种竞争战略:成本优势、差异化和缝隙市场。很少有中国企业采取差异化策略,总是会增加成本。以中国之大,缝隙市场也很大,还是成本优势战略。
“新经济”也是如此。互联网理论上是差异化的,《长尾理论》曾风行一时,在中国也有众多粉丝,但迄今为止的实践,电商只是把价格战发挥到极致,把实体店的节庆活动发挥到极致,即大促,把网络上戏传的光棍节变成购物节,双11之后又有双12。
当然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也是有代价的,只是不像价格那么直观。美国的战时经济也经历过短缺,但大致还是按阶层和世代相对平缓地释放需求,另一面企业的产能增长有限,也对市场有较强的控制,包括放水的节奏,经典案例有摩尔定律。国内企业两者皆无,几代人几乎同时入市,此消彼长,需求曲线立崖似地上升。
和电商大促一样,造成商业系统的大起大落。国货当自残。2003年前后,国产手机曾一度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某领先厂商创下一年盈利10亿,第二年亏损10亿的纪录。近年大促前都是快递员离职的高峰,尽管老板们想了各种办法,还有快递员穿尿不湿。
消费者换个角度,是劳动力商品,也长期陷入“低成本优势”,反过来又强化价格敏感。但终究挡不住人力成本节节攀升,特别是“民工荒”。包括人力在内的整体成本上升,反映在价格上,敏感的消费就会萎缩。这会变成一个死循环。
其次,传统仍然根深蒂固,催生出一些奇特也巨大的市场。比如奢侈品,内地豪客横扫全球奢侈品专柜。给一些物种带来劫难,催生著名的公益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还有保健品、礼品经济,两者高度重合。也渗透到新经济。各代数码产品国内厂商都推出过礼品版,从PDA、手机到平板电脑。媒体生动描述了网游中的“人民币玩家”。
有段子说道,国际奢侈品牌的在华策略:对有钱有品味的提供定制服务,对有钱没品味的提供限量版,对没钱有品味的提供小众设计师,对没钱没品味的提供密麻LOGO的“百年传承手工品牌”。
虽说存在即合理,道不同不相为谋,很大一批的高净值人群,在这种文化中“钱多人傻速来”,对那种文化消费就不感冒,或精明地不是地方,针对这一阶层的业务,特别是后发的本土业者,发展就受限。
这两种取向传导到企业,造成严重的精神分裂,直观反映在营销上,呈现为两个极端。要么简单粗暴,循环播放,要么学4A高大上的国际范,言必称硅谷、乔帮主,但实际做的和前者没有区别。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如今几乎所有快消品的产能都已经过剩,供应全世界也已经过剩。如今冰箱都能制冷,彩电都有影儿,PC都能定制,互联网思维,谁都不太懂。3D化后最近重播的《侏罗纪公园》主题:生命总会找到出路。可以寄希望于小伙伴们吗?
1998年一位中国官员和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探讨,当时中国有9亿人属于第一次浪潮,有2.5到3亿人属于第二次浪潮,只有1000万人进入第三次浪潮。中国政策层面对的问题,就是这种比例的变化。这也是中国商业界的命题。这种人口比例的变化也包含世代的变化。又过去了十几年,比例已经大大改变。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过半,截至2013年6月底,网民数量达到5.91亿。
2013年4月胡润发布报告,中国600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约有280万人,比上年增加4%。平均年龄38岁,半数集中在31-45岁,43%拥有硕士以上或EMBA学历,获取信息的渠道以网络为主。亿资产以上有6.45万人,平均年龄40岁,约半数在45岁以上。
人天性为白板,兼有向上和向下的潜力。做文化产品、互联网产品相应也有两种取向。目前我们看到以向下者居多,和低成本优势异曲同工。以装,和中二为卖点,永远有受众,总有新出生长大的人加入,但过了这个阶段,看穿,就会退出,由粉转黑。
我们小的时候,每晚六点半看动画片,七点准时新闻联播,第二天早操的时候,站在队伍里,交流昨晚的动画片。同一个年龄段,在同一个时间,看同一个动画片。这就是为什么文艺媒体能创造“生于70年代”的概念。网络世代不再有这样的经验,他们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分化成很多小众。
网络一代消费者的自组织同时也是渠道和媒介。据说某组合鸟巢演唱会,出票最多的,不是哪一家票务代理公司或网站,而是该组合百度贴吧的吧主。一个人卖了将近900万。
最近网上有人吐槽:上次出了权志龙事件,我的反应是:权志龙是谁啊?之前好多人说李敏镐要上春晚了!我的反应是:李敏镐是谁啊?播完春晚后又有好多人在微博上吵,说李敏镐根本没有金秀贤帅!我的反应是:金秀贤又是谁啊!
广告人都知道一句话:我知道我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不知道是哪一半。只浪费了一半已经普大喜奔了好吗?传统营销是开地图炮(网游术语,无差别攻击本机周边一定距离内所有单位),你即使不是潜在用户,也会被扫射到。而这种新营销,信息不会溢出自组织,你不加入,就不会被打扰。
典型的中国消费者,首先是价格敏感的。这是由长期图钉型的收入结构决定的,与世代不直接相关,有关的是老一代过惯苦日子,可以理解。顾客是上帝,由此塑造了商业生态。
中国制造无论内贸外贸,成功模式无它:降价,冲量。商家们扎堆成巨大的集贸市场,其中最闻名遐迩的是义乌。这能带来其它一些规模经济,但重要的一条还是方便货比三家。迈克尔·波特定义三种竞争战略:成本优势、差异化和缝隙市场。很少有中国企业采取差异化策略,总是会增加成本。以中国之大,缝隙市场也很大,还是成本优势战略。
“新经济”也是如此。互联网理论上是差异化的,《长尾理论》曾风行一时,在中国也有众多粉丝,但迄今为止的实践,电商只是把价格战发挥到极致,把实体店的节庆活动发挥到极致,即大促,把网络上戏传的光棍节变成购物节,双11之后又有双12。
当然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也是有代价的,只是不像价格那么直观。美国的战时经济也经历过短缺,但大致还是按阶层和世代相对平缓地释放需求,另一面企业的产能增长有限,也对市场有较强的控制,包括放水的节奏,经典案例有摩尔定律。国内企业两者皆无,几代人几乎同时入市,此消彼长,需求曲线立崖似地上升。
和电商大促一样,造成商业系统的大起大落。国货当自残。2003年前后,国产手机曾一度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某领先厂商创下一年盈利10亿,第二年亏损10亿的纪录。近年大促前都是快递员离职的高峰,尽管老板们想了各种办法,还有快递员穿尿不湿。
消费者换个角度,是劳动力商品,也长期陷入“低成本优势”,反过来又强化价格敏感。但终究挡不住人力成本节节攀升,特别是“民工荒”。包括人力在内的整体成本上升,反映在价格上,敏感的消费就会萎缩。这会变成一个死循环。
其次,传统仍然根深蒂固,催生出一些奇特也巨大的市场。比如奢侈品,内地豪客横扫全球奢侈品专柜。给一些物种带来劫难,催生著名的公益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还有保健品、礼品经济,两者高度重合。也渗透到新经济。各代数码产品国内厂商都推出过礼品版,从PDA、手机到平板电脑。媒体生动描述了网游中的“人民币玩家”。
有段子说道,国际奢侈品牌的在华策略:对有钱有品味的提供定制服务,对有钱没品味的提供限量版,对没钱有品味的提供小众设计师,对没钱没品味的提供密麻LOGO的“百年传承手工品牌”。
虽说存在即合理,道不同不相为谋,很大一批的高净值人群,在这种文化中“钱多人傻速来”,对那种文化消费就不感冒,或精明地不是地方,针对这一阶层的业务,特别是后发的本土业者,发展就受限。
这两种取向传导到企业,造成严重的精神分裂,直观反映在营销上,呈现为两个极端。要么简单粗暴,循环播放,要么学4A高大上的国际范,言必称硅谷、乔帮主,但实际做的和前者没有区别。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如今几乎所有快消品的产能都已经过剩,供应全世界也已经过剩。如今冰箱都能制冷,彩电都有影儿,PC都能定制,互联网思维,谁都不太懂。3D化后最近重播的《侏罗纪公园》主题:生命总会找到出路。可以寄希望于小伙伴们吗?
1998年一位中国官员和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探讨,当时中国有9亿人属于第一次浪潮,有2.5到3亿人属于第二次浪潮,只有1000万人进入第三次浪潮。中国政策层面对的问题,就是这种比例的变化。这也是中国商业界的命题。这种人口比例的变化也包含世代的变化。又过去了十几年,比例已经大大改变。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过半,截至2013年6月底,网民数量达到5.91亿。
2013年4月胡润发布报告,中国600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约有280万人,比上年增加4%。平均年龄38岁,半数集中在31-45岁,43%拥有硕士以上或EMBA学历,获取信息的渠道以网络为主。亿资产以上有6.45万人,平均年龄40岁,约半数在45岁以上。
人天性为白板,兼有向上和向下的潜力。做文化产品、互联网产品相应也有两种取向。目前我们看到以向下者居多,和低成本优势异曲同工。以装,和中二为卖点,永远有受众,总有新出生长大的人加入,但过了这个阶段,看穿,就会退出,由粉转黑。
我们小的时候,每晚六点半看动画片,七点准时新闻联播,第二天早操的时候,站在队伍里,交流昨晚的动画片。同一个年龄段,在同一个时间,看同一个动画片。这就是为什么文艺媒体能创造“生于70年代”的概念。网络世代不再有这样的经验,他们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分化成很多小众。
网络一代消费者的自组织同时也是渠道和媒介。据说某组合鸟巢演唱会,出票最多的,不是哪一家票务代理公司或网站,而是该组合百度贴吧的吧主。一个人卖了将近900万。
最近网上有人吐槽:上次出了权志龙事件,我的反应是:权志龙是谁啊?之前好多人说李敏镐要上春晚了!我的反应是:李敏镐是谁啊?播完春晚后又有好多人在微博上吵,说李敏镐根本没有金秀贤帅!我的反应是:金秀贤又是谁啊!
广告人都知道一句话:我知道我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不知道是哪一半。只浪费了一半已经普大喜奔了好吗?传统营销是开地图炮(网游术语,无差别攻击本机周边一定距离内所有单位),你即使不是潜在用户,也会被扫射到。而这种新营销,信息不会溢出自组织,你不加入,就不会被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