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设现代化工程训练中心要树立全新的理念,要搭建以掌握常规技能为主的基础训练平台,学科工程技术为主的专业训练平台,以满足学生发展为主的综合训练平台,以发明创造能力为主的创新训练平台,建设开放性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关键词] 工程训练中心 创新能力 大工程背景
21世纪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创造型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出这种既懂技术,又能“动手”,既重效益,又善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工程训练中心是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培养具有较强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高等院校优先考虑的发展目标之一。如何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充分发挥它在21世纪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成为高等工科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就此谈几点思考。
一、国内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和发展状况
目前,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都将工程训练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研究型大学工程训练的主要模式,在校学生是以“大工程背景下的工程训练教育”为主,目的是实现高等工程教育由科学向工程的“回归”,毕业后,在工厂有1年的实习期。德国非常重视工程技术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要参加工程训练12个月左右,才有资格接受高等工程教育,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的工程训练强调在社会的企业中进行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法国理工院校的工程训练教育重点主要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师,一半时间在学校进行工程概念的教育,一半时间在工业企业实习。英国在大学内设立工业中心,让学生在“仿真工厂”进行工业训练。
我国大学的工程训练中心,主要是从原来的校办工厂中分离出来的,实现了从工厂教学向教学工厂的转换。绝大多数为机电组合模式,由金工、电工和电子实习组成,课程限于金工、电工和电子实习范畴,缺乏大工程背景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为实习而实习,导致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提高。随着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大学生在校办工厂的实习已满足不了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近几年,国内众多高校建立了机电一体模式的工程训练中心,其特点是打破机与电限制,突出了基础工程学科机电一体的技术内涵,实现了学科交叉和融合。但在运行中,与社会联系不紧密。同时,经费捉襟见肘,大多数限于机电专业使用,而且创新能力的训练不够,大量设备仪器利用率有限,随着时间的发展,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由于维护得不到经费的保障,更新设备根本难以达到,随着科学技术更新步伐加快,无法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
二、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理念
建设现代化工程训练中心应该树立以下全新的理念:
1.积极贯彻国家素质教育方针,把工程训练中心建成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和富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校内实践性教学实体,是学校整个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各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2.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要实现完整的育人工程。工程训练实践内容可覆盖机械、电子、电工、信息、自动控制、工业管理等学科,在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不断增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实践内容。
3.工程训练中心要摒弃“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的传统观念,建成以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一体化为核心,以综合性、实践性为特点的工程训练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比较宽阔的大工程背景,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科学的作风,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4.工程训练中心同时也应是大学生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放实验基地,不仅要为理工科的学生服务,还要逐步为人文和管理学科的学生服务。
三、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需要搭建的平台
从当前的实际可能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需要来看,应注意建设好以下几个平台:
1.建设以掌握常规技能为主的基础训练平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金工实习”的地位怎么定位?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把它从原来为主的地位放到现在基础的地位比较科学。理工科特别是工科的大学生,如果对车、铣、刨、磨、钳、锻、焊、铸这些基本工种的生产工具的性能和技术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是绝对不行的。忽视这些基础工艺的了解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是十分有害的,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各种设备的性能及操作。通过这些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对各种设备和工艺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初步建立起生产设备工艺方法、生产效率、加工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一般地说,综合型大学要从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局出发,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训练设施有较多的投入,一些基础的通用性强的设备和技术训练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
2.建设以学科工程技术为主的专业训练平台。工程训练项目要依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在与相关的专业、学科充分沟通和对学生需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优化工程训练项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实行“自助餐”式的实践训练模式。训练中心提供机械加工、材料成型、数控加工、电子、电工、陶艺、建模、快速成型、激光、物流、水处理等几十个训练模块,以满足各个学院、相应专业和学生的不同要求。训练目的是在掌握一般通用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技术训练,以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根据生产规模、成本控制等经济性方面的要求,合理地选用生产设备和加工方法。在这种训练中,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技术素质训练,即技术思路、技术实施能力、对新科技的敏锐性和接受能力。
3.建设以满足学生发展为主的综合训练平台。现代大学工程训练仅仅满足完成学校规定的时间教学计划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从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的要求,还应该主动开展体现机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管理、工艺)结合,以选修课、暑期学校和各种学习班的为主要形式,进行电子设计、机器人训练与制作,数控综合加工、陶艺制作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放飞学生的想象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成为面向理、工、文、医、管的新型工程素质、技能培训、启迪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的综合训练基地。
4.建设以发明创造能力为主的创新训练平台。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还应成为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创新训练平台。一是要不断为大学生实现高新技术学习和训练计划提供条件,这是时代的要求,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综合型大学完善自己的要求;二是要积极为大学生完成发明创造项目提供条件,把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设备全方位的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到工程训练中心完成自己的发明制作;三是要主动为大学生的各种科技竞赛提供条件,这是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工程训练中心应当在技术指导、器材保障等诸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工程训练中心应当经常组队或代表学校组队参加科技含量较高、在全国有比较大影响的大学科技竞赛和创新比赛活动,既是对提高大学生发明创新能力的支持,也是对自己的检验、锻炼和提高。
四、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需要开放性
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校内外利益相关者。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开放性,即与工程训练中心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进行有效的信息、物质等资源的流动,能够有效针对上述“工程训练中心”的特点,为“中心”建设发展获得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实现与利益关系者“多赢”中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1.与校内相关院系紧密联系与合作,“中心”训练的相关学科技术素质和学科工程素质以学科知识素质和在学院课程实验等基础上开展,“中心”教师开发新实验和科技作品以相关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科研新成果为依托。
2.与校外相关利益关系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一方面,掌握学校主要服务面向的企业对高级技术人才工程素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能力、开发新实验等。另一方面,同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先进设备和软件,改善工程训练条件,保证“中心”具备能够反映甚至超过当代制造业水平的先进设备和软件,学生在中心里有机会学习、操作最新的机械设备和应用先进软件,了解现代制造技术、设备、软件的发展动向,培养较高的现代工程素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现代的生产环境,等等。
3.在保质保量完成校内工程训练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挖掘潜力,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优质工程训练服务和完成技术攻关项目,为“中心”自我发展提供资源以及为提升“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实现“中心”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加快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刻不容缓。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搭建好建设平台,加大投入,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探索,才能建设出高水平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才能为新世纪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05,(1):4-8.
[2]胡成,武萍.构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3):101-103.
[关键词] 工程训练中心 创新能力 大工程背景
21世纪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创造型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出这种既懂技术,又能“动手”,既重效益,又善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工程训练中心是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培养具有较强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高等院校优先考虑的发展目标之一。如何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充分发挥它在21世纪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成为高等工科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就此谈几点思考。
一、国内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和发展状况
目前,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都将工程训练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研究型大学工程训练的主要模式,在校学生是以“大工程背景下的工程训练教育”为主,目的是实现高等工程教育由科学向工程的“回归”,毕业后,在工厂有1年的实习期。德国非常重视工程技术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要参加工程训练12个月左右,才有资格接受高等工程教育,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的工程训练强调在社会的企业中进行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法国理工院校的工程训练教育重点主要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师,一半时间在学校进行工程概念的教育,一半时间在工业企业实习。英国在大学内设立工业中心,让学生在“仿真工厂”进行工业训练。
我国大学的工程训练中心,主要是从原来的校办工厂中分离出来的,实现了从工厂教学向教学工厂的转换。绝大多数为机电组合模式,由金工、电工和电子实习组成,课程限于金工、电工和电子实习范畴,缺乏大工程背景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为实习而实习,导致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提高。随着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大学生在校办工厂的实习已满足不了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近几年,国内众多高校建立了机电一体模式的工程训练中心,其特点是打破机与电限制,突出了基础工程学科机电一体的技术内涵,实现了学科交叉和融合。但在运行中,与社会联系不紧密。同时,经费捉襟见肘,大多数限于机电专业使用,而且创新能力的训练不够,大量设备仪器利用率有限,随着时间的发展,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由于维护得不到经费的保障,更新设备根本难以达到,随着科学技术更新步伐加快,无法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
二、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理念
建设现代化工程训练中心应该树立以下全新的理念:
1.积极贯彻国家素质教育方针,把工程训练中心建成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和富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校内实践性教学实体,是学校整个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各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2.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要实现完整的育人工程。工程训练实践内容可覆盖机械、电子、电工、信息、自动控制、工业管理等学科,在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不断增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实践内容。
3.工程训练中心要摒弃“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的传统观念,建成以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一体化为核心,以综合性、实践性为特点的工程训练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比较宽阔的大工程背景,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科学的作风,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4.工程训练中心同时也应是大学生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放实验基地,不仅要为理工科的学生服务,还要逐步为人文和管理学科的学生服务。
三、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需要搭建的平台
从当前的实际可能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需要来看,应注意建设好以下几个平台:
1.建设以掌握常规技能为主的基础训练平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金工实习”的地位怎么定位?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把它从原来为主的地位放到现在基础的地位比较科学。理工科特别是工科的大学生,如果对车、铣、刨、磨、钳、锻、焊、铸这些基本工种的生产工具的性能和技术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是绝对不行的。忽视这些基础工艺的了解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是十分有害的,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各种设备的性能及操作。通过这些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对各种设备和工艺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初步建立起生产设备工艺方法、生产效率、加工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一般地说,综合型大学要从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局出发,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训练设施有较多的投入,一些基础的通用性强的设备和技术训练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
2.建设以学科工程技术为主的专业训练平台。工程训练项目要依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在与相关的专业、学科充分沟通和对学生需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优化工程训练项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实行“自助餐”式的实践训练模式。训练中心提供机械加工、材料成型、数控加工、电子、电工、陶艺、建模、快速成型、激光、物流、水处理等几十个训练模块,以满足各个学院、相应专业和学生的不同要求。训练目的是在掌握一般通用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技术训练,以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根据生产规模、成本控制等经济性方面的要求,合理地选用生产设备和加工方法。在这种训练中,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技术素质训练,即技术思路、技术实施能力、对新科技的敏锐性和接受能力。
3.建设以满足学生发展为主的综合训练平台。现代大学工程训练仅仅满足完成学校规定的时间教学计划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从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的要求,还应该主动开展体现机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管理、工艺)结合,以选修课、暑期学校和各种学习班的为主要形式,进行电子设计、机器人训练与制作,数控综合加工、陶艺制作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放飞学生的想象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成为面向理、工、文、医、管的新型工程素质、技能培训、启迪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的综合训练基地。
4.建设以发明创造能力为主的创新训练平台。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还应成为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创新训练平台。一是要不断为大学生实现高新技术学习和训练计划提供条件,这是时代的要求,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综合型大学完善自己的要求;二是要积极为大学生完成发明创造项目提供条件,把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设备全方位的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到工程训练中心完成自己的发明制作;三是要主动为大学生的各种科技竞赛提供条件,这是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工程训练中心应当在技术指导、器材保障等诸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工程训练中心应当经常组队或代表学校组队参加科技含量较高、在全国有比较大影响的大学科技竞赛和创新比赛活动,既是对提高大学生发明创新能力的支持,也是对自己的检验、锻炼和提高。
四、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需要开放性
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校内外利益相关者。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开放性,即与工程训练中心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进行有效的信息、物质等资源的流动,能够有效针对上述“工程训练中心”的特点,为“中心”建设发展获得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实现与利益关系者“多赢”中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1.与校内相关院系紧密联系与合作,“中心”训练的相关学科技术素质和学科工程素质以学科知识素质和在学院课程实验等基础上开展,“中心”教师开发新实验和科技作品以相关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科研新成果为依托。
2.与校外相关利益关系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一方面,掌握学校主要服务面向的企业对高级技术人才工程素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能力、开发新实验等。另一方面,同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先进设备和软件,改善工程训练条件,保证“中心”具备能够反映甚至超过当代制造业水平的先进设备和软件,学生在中心里有机会学习、操作最新的机械设备和应用先进软件,了解现代制造技术、设备、软件的发展动向,培养较高的现代工程素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现代的生产环境,等等。
3.在保质保量完成校内工程训练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挖掘潜力,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优质工程训练服务和完成技术攻关项目,为“中心”自我发展提供资源以及为提升“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实现“中心”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加快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刻不容缓。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搭建好建设平台,加大投入,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探索,才能建设出高水平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才能为新世纪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05,(1):4-8.
[2]胡成,武萍.构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