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是中国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即所谓“大成至圣先师”。“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是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合古圣先贤之能大成的最上境界。“至圣”则是说孔子是“圣之至”,即最高的圣人。
为什么用圣人代表文化的最高境界呢?繁体的圣字写作“聖”,左边是耳右边是口。从耳,呈声,即善用耳,又会用口,耳聪口敏,通达事理。故《说文解字》里讲:圣,通也。而孔子也确实是“通家”,以他教学的内容看,就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各类学问和技能。其中既有射、御等技术类的科目,也有书、数等知识类的科目,还有礼、乐等偏重艺术类的内容。尤其对于乐,孔子可谓情有独钟,而且造诣很高。他不但能演奏多种乐器,弹琴、击磬、鼓瑟、吹笙可谓样样皆能,更有学者认为孔子还是最早的音乐教材《乐经》的编著者。
孔子对音乐的喜爱到了痴迷的地步。《论语·述而》篇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说:孔子到了齐国,欣赏韶乐,沉浸在音乐的美妙境界中,竟然三个月不知肉味。感叹说:没想到音乐的快乐能达到如此程度!《史记子匕子世家》对这件事的记载与此略有差异,说孔子与齐国太师讨论音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也就是说孔子不但听闻了韶音,而且还学习了。今山东济阳县有孔子闻韶台遗址,为元代所建,相传就是孔子在齐闻韶处。
韶,同绍,有继承的意思。韶乐,史称舜乐,相传是舜帝所作的音乐。舜作韶乐,有人认为是在接受尧的禅让后,用以表达歌颂并继承尧帝的美德。夏商周三代非常重视韶乐,凡举行国家大典必奏韶乐。那么,韶乐是怎么传入齐国的呢?一种说法是,周朝建立后,姜太公以首功受封于齐,将韶乐传入齐国。另一种说法是,舜的后裔有遂国,为齐所灭,齐国随之拥有了韶乐。总之,作为上古雅乐中“高大上”的代表,韶乐是孔子的最爱。
孔子不但喜欢听还喜欢唱,而且听到好歌后能“过耳不忘”。《论语·述而》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就是说每当孔子听到别人唱优美动听的歌曲时,都必定请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和着他一起唱,可见他对音乐的爱好和天赋。
孔子不但喜欢唱还喜欢弹奏,而且能弹奏得比老师的境界还高。《孔子家语·辨乐解第三十五)}记载——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日:“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数也。”有间,日:“已习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日:“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日:“孔子有所谬然思焉,有所睪然高望而远眺”。日:“丘迨得其为人矣。近黮而黑,颀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子避席叶拱而对日:“君子,圣人也,其传日《文王操》。”
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习一首琴曲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对孔子说,“我虽然是以击磬做的乐官,但我还是擅长于弹琴。如今,你已学会了这首琴曲,可以进一步学点别的了。”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学到它弹奏的技巧啊。”
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学会技巧了,可以再学点新的了。”孔子回答说:“可我还没有了解曲子表达的情趣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对孔子说:“你了解了它的情趣,现在可以进一步再学点别的了。”但孔子回答说:“我还不晓得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啊!”
再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孔子穆然深思,有志向高远登高远望的神态。”孔子说:“我已经知道它是谁了,他长得有点黑,身材修长,眼光远大,心胸宽广能包容天下。若不是周文王谁又能这样呢!”师襄子听了,立刻离开坐席来到夫子面前,两手交叉于胸前为礼恭敬地说:“君子,真是无所不通的圣人啊,这首传世琴曲的名字正是《文王操》啊。”
这段精彩的记述,形象地刻画出夫子学琴的专注、求精和颖悟,而它对两千载之下的我们有什么启迪呢?
为什么用圣人代表文化的最高境界呢?繁体的圣字写作“聖”,左边是耳右边是口。从耳,呈声,即善用耳,又会用口,耳聪口敏,通达事理。故《说文解字》里讲:圣,通也。而孔子也确实是“通家”,以他教学的内容看,就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各类学问和技能。其中既有射、御等技术类的科目,也有书、数等知识类的科目,还有礼、乐等偏重艺术类的内容。尤其对于乐,孔子可谓情有独钟,而且造诣很高。他不但能演奏多种乐器,弹琴、击磬、鼓瑟、吹笙可谓样样皆能,更有学者认为孔子还是最早的音乐教材《乐经》的编著者。
孔子对音乐的喜爱到了痴迷的地步。《论语·述而》篇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说:孔子到了齐国,欣赏韶乐,沉浸在音乐的美妙境界中,竟然三个月不知肉味。感叹说:没想到音乐的快乐能达到如此程度!《史记子匕子世家》对这件事的记载与此略有差异,说孔子与齐国太师讨论音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也就是说孔子不但听闻了韶音,而且还学习了。今山东济阳县有孔子闻韶台遗址,为元代所建,相传就是孔子在齐闻韶处。
韶,同绍,有继承的意思。韶乐,史称舜乐,相传是舜帝所作的音乐。舜作韶乐,有人认为是在接受尧的禅让后,用以表达歌颂并继承尧帝的美德。夏商周三代非常重视韶乐,凡举行国家大典必奏韶乐。那么,韶乐是怎么传入齐国的呢?一种说法是,周朝建立后,姜太公以首功受封于齐,将韶乐传入齐国。另一种说法是,舜的后裔有遂国,为齐所灭,齐国随之拥有了韶乐。总之,作为上古雅乐中“高大上”的代表,韶乐是孔子的最爱。
孔子不但喜欢听还喜欢唱,而且听到好歌后能“过耳不忘”。《论语·述而》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就是说每当孔子听到别人唱优美动听的歌曲时,都必定请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和着他一起唱,可见他对音乐的爱好和天赋。
孔子不但喜欢唱还喜欢弹奏,而且能弹奏得比老师的境界还高。《孔子家语·辨乐解第三十五)}记载——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日:“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数也。”有间,日:“已习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日:“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日:“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日:“孔子有所谬然思焉,有所睪然高望而远眺”。日:“丘迨得其为人矣。近黮而黑,颀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子避席叶拱而对日:“君子,圣人也,其传日《文王操》。”
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习一首琴曲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对孔子说,“我虽然是以击磬做的乐官,但我还是擅长于弹琴。如今,你已学会了这首琴曲,可以进一步学点别的了。”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学到它弹奏的技巧啊。”
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学会技巧了,可以再学点新的了。”孔子回答说:“可我还没有了解曲子表达的情趣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对孔子说:“你了解了它的情趣,现在可以进一步再学点别的了。”但孔子回答说:“我还不晓得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啊!”
再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孔子穆然深思,有志向高远登高远望的神态。”孔子说:“我已经知道它是谁了,他长得有点黑,身材修长,眼光远大,心胸宽广能包容天下。若不是周文王谁又能这样呢!”师襄子听了,立刻离开坐席来到夫子面前,两手交叉于胸前为礼恭敬地说:“君子,真是无所不通的圣人啊,这首传世琴曲的名字正是《文王操》啊。”
这段精彩的记述,形象地刻画出夫子学琴的专注、求精和颖悟,而它对两千载之下的我们有什么启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