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英语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编排也注重了听说训练,新教材不再以语法为纲,而以意念功能为纲来编写教材,英语教学由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
可是这一转化使得小学英语教师越来越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对于语言的结构则强调让学生通过大量操练去感悟,去“自然”习得,语言形式的对错往往被忽略。教师不明确讲,学生当然也不会去重视,大量“差不多”的用词、语序、时态等语法错误,堆积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上的“漏洞”,长此以往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而阻碍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其实课标反对的是过分重视对语法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恰当的语法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语言语用能力的培养。这一观点也是通过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得来的。想当初我接触了交际法后,就急切希望让学生能进行对话交流,我经常试图将语法隐藏起来,让他们去感悟。学生在运用过程中自然会错误不断,而当我针对运用中的错误现象“见缝插针”地进行语法分析讲解时,又出现了一种令人尴尬的场面: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学生和我都提不起兴致了。针对出现的这种情况,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我没有把握语法教学的“度”,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往往以语法知识讲解为中心。,采取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而缺乏情景和交际的教学,不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难以形成充分运用语法的内涵表意功能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于是我就开始探索、实践、总结最后发现:
1、阶段侧重,结合语境
上面也提到了,新教材一改过去以语法为纲,而以意念功能为纲来编写教材,课本里语法现象分散,即使有些相对集中,但也不系统,语法配套练习题又相对少而简单。学生对语法现象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这些感性材料非常容易忘记,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往往无法落实。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就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分阶段有侧重地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语法知识网络。但根据学生的认知兴趣规律,同时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也证明,如果把语法从课文中也就是语境中抽出来大讲特讲,学生不但形不成语法知识网络,还会把学习兴趣给磨掉。因此,每一阶段语法的学习不能脱离语境。据此我根据每个语法项目出现的语境确定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为例,因为这一语法项目在课本上出现的特别集中,我就设计了“对比你和你的好朋友”的比赛,以比赛为平台,引导他们尽可能多的说出比较句型,因为是复习知识障碍少,又有比赛的激励性作用,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这一语法现象,水到渠成自然而又清晰。而且通过总结也提高了他们自己分析处理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对语法学习的信心。
2、精练精讲,灵活运用
如对形容词副词的用法复习时,通过第一步的“阶段侧重”学生们都迫不及待要一试身手了,但他们毕竟还小,如果让他们没完没了地大量做题,他们就会厌倦。我顺应他们的需求,根据《英语阶段过关》一书中提供的形容词副词从词形变换再到文中灵活运用的精巧练习,让他们不断尝试。由于不再搞“题海大战”,而且他们的练习也有的放矢,练习和讲解的都是他们所熟悉的知识,减少了他们的学习障碍,激发了他们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讲解时也要灵活掌握,教学内容对他们已经熟悉的不再一遍遍重复,只讲他们容易出错的,只讲他们模糊不清的,这样对他们才有吸引力。如果老师感到有些知识他们已知但非常重要需要强调,就要花费心思用其他形式进一步落实,只有这样课堂才会保持永久的魅力。在“阶段侧重,精练精讲”后,也就是说在学生形成清晰的语法知识网络后,要让这些知识活起来,就要把它们放在语篇语境中进行练习,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其实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而要贯穿于每个阶段中,即使在“阶段侧重,精练精讲”中也要有所体现,可见语法的运用讲解要灵活。要想把语法理解运用的灵活到位,适量的阅读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经过一系列的语法专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习信心也增强了。
3、综合提高,目标达成
语法复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复习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传递信息并进行交流。所以在进行完以上步骤后,一定要进行综合运用练习,这一环节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完形填空。阅读、写作、对话、表演、讨论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语法教学应为“四会”服务,教初学者英语,应该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来培养这四方面的能力(即“四会”),同时也要适当地讲些语法,做些语法练习,因为必要的语法知识对“四会”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毕竟是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学生学英语和儿童学本族语的客观条件大不相同,不能完全靠耳濡目染、自然吸收的办法。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可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辨别正误,理解语言现象,正确使用语言,打好学习语言的基础。
可是这一转化使得小学英语教师越来越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对于语言的结构则强调让学生通过大量操练去感悟,去“自然”习得,语言形式的对错往往被忽略。教师不明确讲,学生当然也不会去重视,大量“差不多”的用词、语序、时态等语法错误,堆积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上的“漏洞”,长此以往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而阻碍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其实课标反对的是过分重视对语法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恰当的语法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语言语用能力的培养。这一观点也是通过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得来的。想当初我接触了交际法后,就急切希望让学生能进行对话交流,我经常试图将语法隐藏起来,让他们去感悟。学生在运用过程中自然会错误不断,而当我针对运用中的错误现象“见缝插针”地进行语法分析讲解时,又出现了一种令人尴尬的场面: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学生和我都提不起兴致了。针对出现的这种情况,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我没有把握语法教学的“度”,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往往以语法知识讲解为中心。,采取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而缺乏情景和交际的教学,不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难以形成充分运用语法的内涵表意功能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于是我就开始探索、实践、总结最后发现:
1、阶段侧重,结合语境
上面也提到了,新教材一改过去以语法为纲,而以意念功能为纲来编写教材,课本里语法现象分散,即使有些相对集中,但也不系统,语法配套练习题又相对少而简单。学生对语法现象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这些感性材料非常容易忘记,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往往无法落实。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就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分阶段有侧重地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语法知识网络。但根据学生的认知兴趣规律,同时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也证明,如果把语法从课文中也就是语境中抽出来大讲特讲,学生不但形不成语法知识网络,还会把学习兴趣给磨掉。因此,每一阶段语法的学习不能脱离语境。据此我根据每个语法项目出现的语境确定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为例,因为这一语法项目在课本上出现的特别集中,我就设计了“对比你和你的好朋友”的比赛,以比赛为平台,引导他们尽可能多的说出比较句型,因为是复习知识障碍少,又有比赛的激励性作用,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这一语法现象,水到渠成自然而又清晰。而且通过总结也提高了他们自己分析处理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对语法学习的信心。
2、精练精讲,灵活运用
如对形容词副词的用法复习时,通过第一步的“阶段侧重”学生们都迫不及待要一试身手了,但他们毕竟还小,如果让他们没完没了地大量做题,他们就会厌倦。我顺应他们的需求,根据《英语阶段过关》一书中提供的形容词副词从词形变换再到文中灵活运用的精巧练习,让他们不断尝试。由于不再搞“题海大战”,而且他们的练习也有的放矢,练习和讲解的都是他们所熟悉的知识,减少了他们的学习障碍,激发了他们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讲解时也要灵活掌握,教学内容对他们已经熟悉的不再一遍遍重复,只讲他们容易出错的,只讲他们模糊不清的,这样对他们才有吸引力。如果老师感到有些知识他们已知但非常重要需要强调,就要花费心思用其他形式进一步落实,只有这样课堂才会保持永久的魅力。在“阶段侧重,精练精讲”后,也就是说在学生形成清晰的语法知识网络后,要让这些知识活起来,就要把它们放在语篇语境中进行练习,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其实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而要贯穿于每个阶段中,即使在“阶段侧重,精练精讲”中也要有所体现,可见语法的运用讲解要灵活。要想把语法理解运用的灵活到位,适量的阅读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经过一系列的语法专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习信心也增强了。
3、综合提高,目标达成
语法复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复习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传递信息并进行交流。所以在进行完以上步骤后,一定要进行综合运用练习,这一环节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完形填空。阅读、写作、对话、表演、讨论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语法教学应为“四会”服务,教初学者英语,应该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来培养这四方面的能力(即“四会”),同时也要适当地讲些语法,做些语法练习,因为必要的语法知识对“四会”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毕竟是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学生学英语和儿童学本族语的客观条件大不相同,不能完全靠耳濡目染、自然吸收的办法。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可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辨别正误,理解语言现象,正确使用语言,打好学习语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