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多发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ender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53岁.右眼球突出3年,2005年8月10日以"右眼眶多发占位病变"收入院.入院检查:视力右眼1.0,右眼睑饱满,眼球轻度外下移位,眼球突出度右眼14 mm、左眼8 mm、眶距91 mm,右眼球外转、外上转受限,眶压T+2,球后阻力T+z,眼眶内下方触及表面光滑的占位病变可压入眶深部,无压痛,屈光间质清晰,眼底未见异常,指测眼压Tn;左眼视力1.0,检查内外眼未见异常。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期刊导向策划、报道重点的要求以及《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对专题号问题的讨论精神,结合近年来专题号编辑运作实践以及国内目前眼底病临床、基础研究的热点和编辑部稿源情况,我刊2007年的报道重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2)视网膜移植及于细胞研究;
期刊
例1 患儿男,4岁.因右眼不能视物3年余,眼球突出2个月,于2002年7月12日入院.3年前患儿右眼不能视物,伴眼红、白瞳,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白内障、青光眼",行右眼小梁切除术.2个月前患儿出现右眼疼痛、流泪、前突,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1.0。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MuelLer细胞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用下增殖活性的变化,以及这种改变对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BREC)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新生大鼠Mueller细胞和BREC,两类细胞均用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鉴定。将培养的BREC分4组观察:第1组未添加任何细胞上清液;第2组添加正常Mueller细胞上清液;第3组添加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用后
期刊
《中华眼底病杂志》网站:眼底病论坛(www.coretina.com)现已改版开通。从现在起,向杂志和第二届亚太玻璃体视网膜会议暨第十二次全国眼底病学术讨论会投稿均可通过该网站进行;为此,本刊同时新增加一个Email地址:coretina@163.com,原cjoofd@yahoo.com.cn仍可继续使用,而cjoofd@mail.sc.cninfo.net因容量太小则停止使用。由此给广大读者、
期刊
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先写出其中文全称,再括号写出其缩略语,但缩略语之前不再要求写出英文全称。缩略语应尽量少用,1篇文章内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文题中不能使用缩略语。
期刊
期刊
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Doheny眼科研究所何世坤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赵明威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陈有信教授合作主编、中同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基础理论与临床》一书已由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出版。
期刊
非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病因复杂,自然预后差异较大,临床上对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当前对其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激光光凝、局部或全身抗炎药物、黄斑下手术取出CNV、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等.然而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引入,不同方法在不同时期内临床应用的广泛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根据CNV的病因、自然预后以及患者自身的特定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期刊
慢性高血糖所致机体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及不断积累是导致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重要原因。Treins等发现AGEs活化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刺激VEGF的表达,可能对DR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药川芎嗪治疗DR已有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但它对DR的疗效是否通过对HIF-1α的表达产生影响而起作用,尚未见有关报道。我们通过研究川芎嗪对AGEs诱导人视网膜色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