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采自苏州地区的梧桐种子进行不同采种时间、不同催芽方法、播种时间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苏州地区适合于11月采收梧桐种子,通过高温90 ℃处理20 s与低温0 ℃处理20 s交替变温处理,12 d内发芽率达70%,此方法可以为梧桐实生种苗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梧桐;种子;变温处理;发芽率;影响因素;江苏苏州
中图分类号 S79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75-01
Abstract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collecting time,germination method and sowing time of Firmiana simplex seed which collected from Suzhou area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harvest stage for Firmiana simplex seed in Suzhou area was in November. Germinating by varied temperature treatment (20 s at 90 ℃,20 s at 0 ℃),the germination rate was 70% in 12 d.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seedling production of Firmiana simplex.
Key words Firmiana simplex;seed;varied temperature treatment;germination rate;influencing factor;Suzhou Jiangsu
梧桐(Firmiana simplex),落叶乔木,高达10~20 m;树皮绿色,光滑;树干通直,树皮青翠;叶大,冠形优美;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长江流域广泛应用;深根性,萌芽力强,是优良的行道树、庭荫树,在苏州地区应用广泛[1]。梧桐繁殖方法主要通过播种繁殖,但播种后出苗不整齐,发芽率不高[2-4]。针对此问题,在苏州地区比较不同催芽方法对梧桐种子萌发的影响,对如何提高发芽率、发芽势进行了探索,为苏州乡土树种种苗生产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梧桐种子采自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孤植梧桐,采种时间分别为2012年11月14日和12月20日,千粒重分别为145.13、144.33 g。采种后去杂,并摊晾2 d后装入采种袋,放入洁净、常温的木柜中备用。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浸种方法对梧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0.3%高锰酸钾浸种10 min(A1)、20 min(A2)、30 min(A3)、40 min(A4),温水浸种(B),变温浸种(C),以清水浸种作对照(CK)。每个处理30粒种子,重复3次。处理A1、A2、A3、A4的种子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用清水洗净,放入清水中浸泡24 h;处理B的种子放入40 ℃温水,自然冷却后浸种24 h;处理C的种子放入90 ℃热水中20 s,再放入0 ℃冷水中20 s,2次重复后,放入清水中浸泡24 h;CK的种子用清水浸泡24 h。各处理种子放入25 ℃恒温箱催芽,每天定时观察出芽情况,30 d后统计发芽率。
1.2.2 不同播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设3个播种时间处理:11月、12月和翌年1月。2013年1月分别对采自2012年11月和12月的梧桐种子进行变温处理并播种,每个处理100粒种子,30 d后统计发芽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浸种方法对梧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11月采收的种子发芽率均高于12月采收的。用0.3%高锰酸钾溶液作不同时间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加,处理40 min后,2个采收时间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54.4%和41.1%,均高于CK与40 ℃温水浸种,但低于变温浸种的种子发芽率。对于11月采收的种子,变温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3.2%,0.3%高锰酸钾溶液处理40 min后与CK种子发芽率相近,分别为54.4%和53.3%。采自12月的种子,用变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同样最高,达53.3%,但用0.3%高锰酸钾溶液处理40 min后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CK,为41.1%,CK为10.0%。
2.2 不同浸种方法对梧桐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于种子发芽12 d时统计各处理的发芽率,作为种子发芽势比较指标。
由图1、图2可知,不同时间采收的种子经过处理后,发芽势最高的是11月采收的种子,经过变温浸种处理后,12 d内发芽势达到70%;12月采收的种子经变温浸种处理后发芽势最高只有38%。但变温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均高于其他处理与CK。
2.3 不同播种时间对梧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对采收种子进行冬季常温干燥储存后再进行变温处理种子,发芽率统计结果见表2。11月和12月采收的梧桐种子,冬季常温下干燥储存至翌年1月,采用变温处理方法,其发芽率分别为51.0%与14.0%,而采收当月用变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3.2%和53.3%。CK的种子发芽率也有明显变化,其中11月采收的种子当月播种发芽率最高,达53.3%,而储存至翌年1月仅为12.7%。
3 结论与讨论
在种苗生产过程中,种子的质量是关键,通常种子的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常用指标,本试验对不同时间采收的种子采用不同浸种方法,获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数据。通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梧桐种子在苏州地区采种最佳时间为11月中旬,采后立即采用变温处理的方法催芽,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83.2%,在处理后12 d时发芽势最高可达到70%,出芽整齐度高,远远高于其他处理方法。梧桐种皮致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5],而变温处理是降低这一影响的有效方法,且变温处理相对简单、方便,更易在实践中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梧桐的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4):38-39.
[2] 陈西仓.梧桐的繁育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7):33-34.
[3] 秦晓彦,刘桂芹,王学军.北方梧桐育苗技术[J].北方园艺,2007(2):129.
[4] 王吉贵,孔德仓,贾宗凯.梧桐温室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1(1):21.
[5] 王成霖.梧桐种子休眠类型和萌发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学院学报,1989(2):128-132.
关键词 梧桐;种子;变温处理;发芽率;影响因素;江苏苏州
中图分类号 S79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75-01
Abstract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collecting time,germination method and sowing time of Firmiana simplex seed which collected from Suzhou area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harvest stage for Firmiana simplex seed in Suzhou area was in November. Germinating by varied temperature treatment (20 s at 90 ℃,20 s at 0 ℃),the germination rate was 70% in 12 d.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seedling production of Firmiana simplex.
Key words Firmiana simplex;seed;varied temperature treatment;germination rate;influencing factor;Suzhou Jiangsu
梧桐(Firmiana simplex),落叶乔木,高达10~20 m;树皮绿色,光滑;树干通直,树皮青翠;叶大,冠形优美;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长江流域广泛应用;深根性,萌芽力强,是优良的行道树、庭荫树,在苏州地区应用广泛[1]。梧桐繁殖方法主要通过播种繁殖,但播种后出苗不整齐,发芽率不高[2-4]。针对此问题,在苏州地区比较不同催芽方法对梧桐种子萌发的影响,对如何提高发芽率、发芽势进行了探索,为苏州乡土树种种苗生产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梧桐种子采自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孤植梧桐,采种时间分别为2012年11月14日和12月20日,千粒重分别为145.13、144.33 g。采种后去杂,并摊晾2 d后装入采种袋,放入洁净、常温的木柜中备用。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浸种方法对梧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0.3%高锰酸钾浸种10 min(A1)、20 min(A2)、30 min(A3)、40 min(A4),温水浸种(B),变温浸种(C),以清水浸种作对照(CK)。每个处理30粒种子,重复3次。处理A1、A2、A3、A4的种子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用清水洗净,放入清水中浸泡24 h;处理B的种子放入40 ℃温水,自然冷却后浸种24 h;处理C的种子放入90 ℃热水中20 s,再放入0 ℃冷水中20 s,2次重复后,放入清水中浸泡24 h;CK的种子用清水浸泡24 h。各处理种子放入25 ℃恒温箱催芽,每天定时观察出芽情况,30 d后统计发芽率。
1.2.2 不同播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设3个播种时间处理:11月、12月和翌年1月。2013年1月分别对采自2012年11月和12月的梧桐种子进行变温处理并播种,每个处理100粒种子,30 d后统计发芽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浸种方法对梧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11月采收的种子发芽率均高于12月采收的。用0.3%高锰酸钾溶液作不同时间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加,处理40 min后,2个采收时间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54.4%和41.1%,均高于CK与40 ℃温水浸种,但低于变温浸种的种子发芽率。对于11月采收的种子,变温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3.2%,0.3%高锰酸钾溶液处理40 min后与CK种子发芽率相近,分别为54.4%和53.3%。采自12月的种子,用变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同样最高,达53.3%,但用0.3%高锰酸钾溶液处理40 min后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CK,为41.1%,CK为10.0%。
2.2 不同浸种方法对梧桐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于种子发芽12 d时统计各处理的发芽率,作为种子发芽势比较指标。
由图1、图2可知,不同时间采收的种子经过处理后,发芽势最高的是11月采收的种子,经过变温浸种处理后,12 d内发芽势达到70%;12月采收的种子经变温浸种处理后发芽势最高只有38%。但变温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均高于其他处理与CK。
2.3 不同播种时间对梧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对采收种子进行冬季常温干燥储存后再进行变温处理种子,发芽率统计结果见表2。11月和12月采收的梧桐种子,冬季常温下干燥储存至翌年1月,采用变温处理方法,其发芽率分别为51.0%与14.0%,而采收当月用变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3.2%和53.3%。CK的种子发芽率也有明显变化,其中11月采收的种子当月播种发芽率最高,达53.3%,而储存至翌年1月仅为12.7%。
3 结论与讨论
在种苗生产过程中,种子的质量是关键,通常种子的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常用指标,本试验对不同时间采收的种子采用不同浸种方法,获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数据。通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梧桐种子在苏州地区采种最佳时间为11月中旬,采后立即采用变温处理的方法催芽,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83.2%,在处理后12 d时发芽势最高可达到70%,出芽整齐度高,远远高于其他处理方法。梧桐种皮致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5],而变温处理是降低这一影响的有效方法,且变温处理相对简单、方便,更易在实践中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梧桐的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4):38-39.
[2] 陈西仓.梧桐的繁育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7):33-34.
[3] 秦晓彦,刘桂芹,王学军.北方梧桐育苗技术[J].北方园艺,2007(2):129.
[4] 王吉贵,孔德仓,贾宗凯.梧桐温室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1(1):21.
[5] 王成霖.梧桐种子休眠类型和萌发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学院学报,1989(2):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