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职业教育与湖南省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英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湖南借鉴。开展二者之间的对比研究对于发展湖南职业教育,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振兴湖南经济乃至实施我国中部崛起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国 湖南省 职业教育 对比 意义
[作者简介]胡和平(1954- ),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文艺学、高等职业教育;肖丽(1954- ),女,湖南涟源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湖南 株洲412000)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69-0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于2005~200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了访问学习,在此期间对英国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认为,英国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对于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英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法国、德国等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才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采取了包括推行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建立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英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英国政府又陆续发布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与培训》政府教育白皮书以及“国家教育和培训目标”等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法规,把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以期振兴英国的经济。湖南省的职业教育起步也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政府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一届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2006年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颁布了《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使湖南的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这一系列举措,给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湖南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二、英国职业教育与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可比性分析
首先,英国与湖南省的国土资源与人力资源基础接近。英国有5839万人口,国土面积24.25万平方公里。湖南省总人口为6697.7万(2004年末统计资料),国土面积21万多平方公里。但两者的经济发达程度相差悬殊,英国2004年的GDP总量是21330亿美元,湖南省2004年GDP为5641.9亿元人民币,湖南的GDP约为英国的1/30。本文中我们主要比较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作为、人才模式、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而不是比较教育设施与设备。
其次,湖南省与英国职业教育比较有着便利的语言文化以及友好交流的基础。湖南与英国的教育交往已经起步,如英国剑桥大学BEC(商务英语)、雅思考试分别在湖南设立了考点。2001年,英国政府在长沙举办“英国教育展”。2005年,由英中贸易协会、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萨墨塞特郡商会联合主办,湖南省贸促会协办的湖南·英国教育培训交流在长沙举行。
再次,湖南省有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底蕴与后来居上的湖南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湖湘文化的精髓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心忧天下。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长沙人贺长龄就致力于职业教育,他兴办了慈幼教育,教授的职业技术主要是种桑、养蚕、纺织以及棉花栽培等有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方面的技术。曾国藩与李鸿章等人创建江南制造局,在局内附设专门学校,学习西方技艺,同时,派幼童出国留学。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军工工业学校——福州船政学堂。由于有这样一批湖湘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湖南的职业教育尽管起步晚,但发展很快。正是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精神,使我们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与技术。
三、湖南省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湖南的职业教育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全国现有重点中职学校1504所,湖南省76所,名列第五位。湖南省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有59所,高等专科学校有9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10所。湖南的职业教育与湖南的经济(湖南GDP总值在全国排名第12位,人均GDP在全国排名第17位)比较而言是相对领先的。也就是说,尽管湖南是我国中部一个欠发达省份,但有着良好的教育发展现状。湖南省政府提出了“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跨越。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湖南将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使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支撑和保障教育发展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形成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體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到2010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力求达到70%;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其中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75%;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175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7%;新增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达13年以上。建成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技师学院和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到2015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争取达到80%,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其中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达15年以上。
《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明确规定,到2010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含中专)的在校人数应该大体相当,但事实上职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在萎缩。1998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人数54.12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2.86%,1999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比上年下降2万多,2000年,湖南省对岳阳、常德、怀化3个市的农村职业教育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农村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比例已从1997年的49.07%下降到2000年的40.15%。2001年,全省中职学校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37.64%,2002年进一步下跌至35.65%。至于办学条件与办学经费,职业学校离规定的要求更是相差甚远。2000年,湖南省对11所农村中职学校进行调查,发现生均专业教学设备为1369元,与正常标准相差254元。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仅占42%。由此可见,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规定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英国职业教育发展对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消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文凭差别
为了有效地增加青少年的受教育年限,提高教育质量,2001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提出了14~19岁教育阶段的概念。它们认为,14~19岁是人生观及知识、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2001年,英国教育与就业大臣大卫·布鲁凯特(David Blunkett)在经济协会年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随着就业性质和经济行为的变化,拥有灵活的技能和技术的劳动者必须能够保持相应的变化。这对于经济的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2000年6月,英国教育与就业部颁布《国家技能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2002年4月,教育与技能部发布《14~19岁,更多机会、更高水准》的咨询报告,提出延长义务教育时间、推进职业教育、提高社会劳动力素质的具体方案,职业教育被摆在14~19岁教育阶段的重要位置。一是在国家课程中增加职业类课程的比重。继续在必修课中保留科学和技术两个科目,在其他学科中渗透技术和技能教育,增加职业指导内容。二是建立职业和普通教育的混合考试机制。鼓励学生在14~16岁选择职业方向。三是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公民责权、职业性方面的学习以及广泛的课外活动。四是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限。
我国按照国际惯例,单列职业教育,形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个序列。这种序列划分,在确立职业教育本体地位的同时也把职业教育纳入了“另册”。由于社会(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及普通教育的投入)和职业教育自身(职业教育的生源是最差的)的原因,职业教育遭受歧视,从而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彰显。这种轻视职业教育的直接结果是职业教育招生困难与就业困难的矛盾愈演愈烈,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重普教而轻职教”。因此,政府应从证书上取消二者的差别,统一学历,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合二为一,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只是专业上的区别而不是教育类别上的区分,二者资源共享,文凭一致,从根本上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二)创新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和办学体制,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
如何发挥中等教育升学与就业准备的双重功能,历来是个棘手的问题。从建立文法中学和技术中学的双轨制,到推行兼顾升学与就业的综合中学,再到实施中学后就业培训计划,英国从未放弃对中等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的探索。其中,证书制度的变革是其中重要一环。1994年德林报告(Dearing Report)提出,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后有三条出路:直接就业者参加国家职业资格(NVQ)考试、学术升学导向者参加高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A Level)、职业升学导向者参加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MVQ)考试。根据英国政府1991颁布的《21世纪的教育和训练》白皮书规定,这三类证书在国家资格框架内相互融通。其中,1992年专为16~19岁青年设置的GNVQ最有特色。它介于普通教育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之间,采用单元课程与单元学分累积制的方式,使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通过中介性课程过渡成为可能,构建了普教与职业课程一体化的技术平台。GNVQ一经实施就得到中等学校的广泛欢迎。1992~1999年有189000学生注册,涉及2000所学校。2002年6月,有66000多人参加了中级GNVQ课程的学习,有14500多人参加初级GNVQ课程的学习。2006年开始,逐步以职业课程《普通教育证书》取代初、中级GNVQ,这标志着英国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与劳动就业的结合问题,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仍然定位在专科层次和职业培训上。这种短期的教育培训形式在客观上必定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對市场的依附性很强,缺乏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科学性。职业技术学院在设备、师资、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提并论,其生源质量也是最差的。职业教育“先天”就不足,后天又缺乏“营养”,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生自灭”。既然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并重的一种教育形式,二者之间应该能够相互融通。为此,我们可以实行优秀高职专科学生免试或保送省内高校读本科甚至硕士,给职教生提供深造的机会,逐步建立起职业教育自身的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同时,普通高校的在读学生也可以转为职业教育专业或接受职业培训。
(三)改革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体制问题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最近30年来,英国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矛盾重重、几经变换。1991年教育科学部更名为教育部;1995年教育部与就业部合并,更名为教育与就业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两部合并从宏观管理层面上解决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矛盾。此前,英国教育部和就业部在职业教育的管理上职能相互交叉、相互制约。英国于1986年成立了由就业部领导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负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政府明文规定,职业资格与普通教育文凭互通,这无疑侵犯了教育部的利益。后来发生了两个部门对培训和资格证书及其授予权的争夺战。两部合并后,1997年原教育部所属的学校课程及评估委员会与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合并,争夺战也由此而告终。此举不仅得到了本国工商界和学术界的赞同,而且也为世界各国解决教育与就业的管理提供了借鉴。同时,两部合并为职业教育成为与普通教育等值的教育提供了可能,成为职业教育历史上重要的篇章。2001年6月,教育与就业部又更名为教育与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新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将提高全体劳动力技能水平作为政策的核心,突出了对技术教育的重视。新机构成立两年多来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说明了这一点。
湖南省的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上与全国一样,高等职业院校并没有归入高教部门,而是单设了职、成教处,没有真正纳入高校行列。省政府与相关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更多的是审批与命名,其他方面则过问较少。从理论上说,职业教育关系到国家千千万万的第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与造就,它的回报率是最高的,也是最需要大力投入的,只有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最好的师资才能培训最优秀的人才,但实际情况却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远远不如先进企业的生产设备。其实,在教育资金筹措上,省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例如设立职业教育的专项税收或资金,就可以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地方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就能解决职教生的就业问题;职业教育并入普通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就可以做到普通高校与职业教育资源共享。
(四)发展教育事业的自身诉求与教育产业的双重动力
按照经济规律,资本的投入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据世界有关机构调查,全世界赚钱的行业中,教育培训排在中上的位置。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12.3%,在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指标更是高达20%。在英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剑桥、牛津这样的城市就是靠大学支撑的。每一个中国学生自费到英国读大学(预科两年、大学三年)约花费100~200万元人民币。留学生交纳的不仅仅是高昂学费,还有生活费、住宿费及其他费用,这些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大约有60000多名中国学生在英国接受全日制教育。2006年赴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签证发放数量比2005年增加了21%。英国的海外留学生中,中国学生占到将近15%,绝大多数是自费留学。除了学历教育外,英国政府还大力兴办专为非英语国家幼儿提供全日制教育的寄宿学校,以及与之相衔接适合各年龄段的各类学校。据英国官方统计,仅英语教学这一产业每年即可为国家创汇10亿英镑。英国还在全球设立英语水平等级考试与培训,如英国文化委员会设立的雅思考试和剑桥大学设立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这两种考试也形成了一种产业。2006年,有140000名中国学生参加了雅思考试。中国加入WTO后,教育作为一种跨国服务行业,已经向世界开放。目前,有82所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约占全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一半)正致力于在中国开展教育交流活动。英国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两所中外合作高等院校,即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
发展湖南的教育事业应该是湖南经济发展的自身诉求。湖南地处中部,属于经济“塌陷地带”,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7位,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19人,比全国平均人口密度高出1倍多。同时,湖南省农村人口4320.02万人,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人口大省。如何把这样一个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舒尔茨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明确指出,人力资本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湖南要实现经济上的后来居上,必须在职业教育投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强省的目标。“十一五”是中部崛起的关键时期。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在2008年全省GDP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0年人均GDP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十一五”期间湖南经济发展速度必须达到GDP年均增长10%以上。这就是说,湖南要实现经济振兴,必须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本省教育资本,同时也能吸引外国资金。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开发与利用我国文化资源也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兴办教育、招收外国留学生无疑是一条传播中华文明与提高教育收益的双赢之路。但时至今日,湖南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还没有招收国外学生,造成职业教育招生只在国内抢生源而不能到国外去争取一席之地,其根本原因是政府政策的制约。
实际上,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职业教育与培训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有资料显示,中国培训教育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并保持迅猛的发展速度。IT培训、英语培训和少儿教育已成为目前教育培训的三大支柱。2005年,整个IT教育和培训服务市场销售额达到41.49亿元,并仍然保持着年增长率30%以上的发展势头。当前,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0年,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将会达到300亿元人民币。汉语培训更是一个有待开发而又潜力无限的市场。如果说英语培训主要是国内市场,汉语培训则是国外市场。2006年9月,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企业。同样,湖南省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近年来的成功运作,也为职业教育的产业化提供了范例。据报道,湖南省以78亿人民币的巨资打造的湖南职业教育基地已于2005年在益阳动工,这预示着湖南省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春天正在来临。
[参考文献]
[1]汤大莎.近代湖南职业教育的兴盛及特点[J].企业家天地,2007(2).
[2]张彬.从浙江看中国教育近代化[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3]张作功.湖南农村职成教育发展的若干经验与设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4(22).
[关键词]英国 湖南省 职业教育 对比 意义
[作者简介]胡和平(1954- ),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文艺学、高等职业教育;肖丽(1954- ),女,湖南涟源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湖南 株洲412000)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69-0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于2005~200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了访问学习,在此期间对英国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认为,英国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对于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英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法国、德国等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才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采取了包括推行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建立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英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英国政府又陆续发布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与培训》政府教育白皮书以及“国家教育和培训目标”等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法规,把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以期振兴英国的经济。湖南省的职业教育起步也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政府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一届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2006年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颁布了《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使湖南的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这一系列举措,给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湖南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二、英国职业教育与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可比性分析
首先,英国与湖南省的国土资源与人力资源基础接近。英国有5839万人口,国土面积24.25万平方公里。湖南省总人口为6697.7万(2004年末统计资料),国土面积21万多平方公里。但两者的经济发达程度相差悬殊,英国2004年的GDP总量是21330亿美元,湖南省2004年GDP为5641.9亿元人民币,湖南的GDP约为英国的1/30。本文中我们主要比较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作为、人才模式、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而不是比较教育设施与设备。
其次,湖南省与英国职业教育比较有着便利的语言文化以及友好交流的基础。湖南与英国的教育交往已经起步,如英国剑桥大学BEC(商务英语)、雅思考试分别在湖南设立了考点。2001年,英国政府在长沙举办“英国教育展”。2005年,由英中贸易协会、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萨墨塞特郡商会联合主办,湖南省贸促会协办的湖南·英国教育培训交流在长沙举行。
再次,湖南省有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底蕴与后来居上的湖南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湖湘文化的精髓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心忧天下。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长沙人贺长龄就致力于职业教育,他兴办了慈幼教育,教授的职业技术主要是种桑、养蚕、纺织以及棉花栽培等有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方面的技术。曾国藩与李鸿章等人创建江南制造局,在局内附设专门学校,学习西方技艺,同时,派幼童出国留学。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军工工业学校——福州船政学堂。由于有这样一批湖湘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湖南的职业教育尽管起步晚,但发展很快。正是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精神,使我们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与技术。
三、湖南省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湖南的职业教育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全国现有重点中职学校1504所,湖南省76所,名列第五位。湖南省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有59所,高等专科学校有9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10所。湖南的职业教育与湖南的经济(湖南GDP总值在全国排名第12位,人均GDP在全国排名第17位)比较而言是相对领先的。也就是说,尽管湖南是我国中部一个欠发达省份,但有着良好的教育发展现状。湖南省政府提出了“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跨越。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湖南将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使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支撑和保障教育发展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形成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體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到2010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力求达到70%;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其中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75%;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175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7%;新增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达13年以上。建成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技师学院和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到2015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争取达到80%,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其中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达15年以上。
《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明确规定,到2010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含中专)的在校人数应该大体相当,但事实上职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在萎缩。1998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人数54.12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2.86%,1999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比上年下降2万多,2000年,湖南省对岳阳、常德、怀化3个市的农村职业教育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农村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比例已从1997年的49.07%下降到2000年的40.15%。2001年,全省中职学校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37.64%,2002年进一步下跌至35.65%。至于办学条件与办学经费,职业学校离规定的要求更是相差甚远。2000年,湖南省对11所农村中职学校进行调查,发现生均专业教学设备为1369元,与正常标准相差254元。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仅占42%。由此可见,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规定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英国职业教育发展对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消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文凭差别
为了有效地增加青少年的受教育年限,提高教育质量,2001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提出了14~19岁教育阶段的概念。它们认为,14~19岁是人生观及知识、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2001年,英国教育与就业大臣大卫·布鲁凯特(David Blunkett)在经济协会年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随着就业性质和经济行为的变化,拥有灵活的技能和技术的劳动者必须能够保持相应的变化。这对于经济的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2000年6月,英国教育与就业部颁布《国家技能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2002年4月,教育与技能部发布《14~19岁,更多机会、更高水准》的咨询报告,提出延长义务教育时间、推进职业教育、提高社会劳动力素质的具体方案,职业教育被摆在14~19岁教育阶段的重要位置。一是在国家课程中增加职业类课程的比重。继续在必修课中保留科学和技术两个科目,在其他学科中渗透技术和技能教育,增加职业指导内容。二是建立职业和普通教育的混合考试机制。鼓励学生在14~16岁选择职业方向。三是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公民责权、职业性方面的学习以及广泛的课外活动。四是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限。
我国按照国际惯例,单列职业教育,形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个序列。这种序列划分,在确立职业教育本体地位的同时也把职业教育纳入了“另册”。由于社会(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及普通教育的投入)和职业教育自身(职业教育的生源是最差的)的原因,职业教育遭受歧视,从而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彰显。这种轻视职业教育的直接结果是职业教育招生困难与就业困难的矛盾愈演愈烈,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重普教而轻职教”。因此,政府应从证书上取消二者的差别,统一学历,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合二为一,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只是专业上的区别而不是教育类别上的区分,二者资源共享,文凭一致,从根本上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二)创新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和办学体制,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
如何发挥中等教育升学与就业准备的双重功能,历来是个棘手的问题。从建立文法中学和技术中学的双轨制,到推行兼顾升学与就业的综合中学,再到实施中学后就业培训计划,英国从未放弃对中等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的探索。其中,证书制度的变革是其中重要一环。1994年德林报告(Dearing Report)提出,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后有三条出路:直接就业者参加国家职业资格(NVQ)考试、学术升学导向者参加高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A Level)、职业升学导向者参加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MVQ)考试。根据英国政府1991颁布的《21世纪的教育和训练》白皮书规定,这三类证书在国家资格框架内相互融通。其中,1992年专为16~19岁青年设置的GNVQ最有特色。它介于普通教育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之间,采用单元课程与单元学分累积制的方式,使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通过中介性课程过渡成为可能,构建了普教与职业课程一体化的技术平台。GNVQ一经实施就得到中等学校的广泛欢迎。1992~1999年有189000学生注册,涉及2000所学校。2002年6月,有66000多人参加了中级GNVQ课程的学习,有14500多人参加初级GNVQ课程的学习。2006年开始,逐步以职业课程《普通教育证书》取代初、中级GNVQ,这标志着英国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与劳动就业的结合问题,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仍然定位在专科层次和职业培训上。这种短期的教育培训形式在客观上必定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對市场的依附性很强,缺乏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科学性。职业技术学院在设备、师资、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提并论,其生源质量也是最差的。职业教育“先天”就不足,后天又缺乏“营养”,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生自灭”。既然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并重的一种教育形式,二者之间应该能够相互融通。为此,我们可以实行优秀高职专科学生免试或保送省内高校读本科甚至硕士,给职教生提供深造的机会,逐步建立起职业教育自身的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同时,普通高校的在读学生也可以转为职业教育专业或接受职业培训。
(三)改革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体制问题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最近30年来,英国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矛盾重重、几经变换。1991年教育科学部更名为教育部;1995年教育部与就业部合并,更名为教育与就业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两部合并从宏观管理层面上解决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矛盾。此前,英国教育部和就业部在职业教育的管理上职能相互交叉、相互制约。英国于1986年成立了由就业部领导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负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政府明文规定,职业资格与普通教育文凭互通,这无疑侵犯了教育部的利益。后来发生了两个部门对培训和资格证书及其授予权的争夺战。两部合并后,1997年原教育部所属的学校课程及评估委员会与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合并,争夺战也由此而告终。此举不仅得到了本国工商界和学术界的赞同,而且也为世界各国解决教育与就业的管理提供了借鉴。同时,两部合并为职业教育成为与普通教育等值的教育提供了可能,成为职业教育历史上重要的篇章。2001年6月,教育与就业部又更名为教育与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新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将提高全体劳动力技能水平作为政策的核心,突出了对技术教育的重视。新机构成立两年多来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说明了这一点。
湖南省的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上与全国一样,高等职业院校并没有归入高教部门,而是单设了职、成教处,没有真正纳入高校行列。省政府与相关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更多的是审批与命名,其他方面则过问较少。从理论上说,职业教育关系到国家千千万万的第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与造就,它的回报率是最高的,也是最需要大力投入的,只有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最好的师资才能培训最优秀的人才,但实际情况却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远远不如先进企业的生产设备。其实,在教育资金筹措上,省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例如设立职业教育的专项税收或资金,就可以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地方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就能解决职教生的就业问题;职业教育并入普通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就可以做到普通高校与职业教育资源共享。
(四)发展教育事业的自身诉求与教育产业的双重动力
按照经济规律,资本的投入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据世界有关机构调查,全世界赚钱的行业中,教育培训排在中上的位置。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12.3%,在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指标更是高达20%。在英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剑桥、牛津这样的城市就是靠大学支撑的。每一个中国学生自费到英国读大学(预科两年、大学三年)约花费100~200万元人民币。留学生交纳的不仅仅是高昂学费,还有生活费、住宿费及其他费用,这些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大约有60000多名中国学生在英国接受全日制教育。2006年赴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签证发放数量比2005年增加了21%。英国的海外留学生中,中国学生占到将近15%,绝大多数是自费留学。除了学历教育外,英国政府还大力兴办专为非英语国家幼儿提供全日制教育的寄宿学校,以及与之相衔接适合各年龄段的各类学校。据英国官方统计,仅英语教学这一产业每年即可为国家创汇10亿英镑。英国还在全球设立英语水平等级考试与培训,如英国文化委员会设立的雅思考试和剑桥大学设立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这两种考试也形成了一种产业。2006年,有140000名中国学生参加了雅思考试。中国加入WTO后,教育作为一种跨国服务行业,已经向世界开放。目前,有82所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约占全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一半)正致力于在中国开展教育交流活动。英国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两所中外合作高等院校,即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
发展湖南的教育事业应该是湖南经济发展的自身诉求。湖南地处中部,属于经济“塌陷地带”,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7位,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19人,比全国平均人口密度高出1倍多。同时,湖南省农村人口4320.02万人,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人口大省。如何把这样一个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舒尔茨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明确指出,人力资本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湖南要实现经济上的后来居上,必须在职业教育投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强省的目标。“十一五”是中部崛起的关键时期。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在2008年全省GDP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0年人均GDP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十一五”期间湖南经济发展速度必须达到GDP年均增长10%以上。这就是说,湖南要实现经济振兴,必须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本省教育资本,同时也能吸引外国资金。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开发与利用我国文化资源也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兴办教育、招收外国留学生无疑是一条传播中华文明与提高教育收益的双赢之路。但时至今日,湖南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还没有招收国外学生,造成职业教育招生只在国内抢生源而不能到国外去争取一席之地,其根本原因是政府政策的制约。
实际上,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职业教育与培训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有资料显示,中国培训教育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并保持迅猛的发展速度。IT培训、英语培训和少儿教育已成为目前教育培训的三大支柱。2005年,整个IT教育和培训服务市场销售额达到41.49亿元,并仍然保持着年增长率30%以上的发展势头。当前,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0年,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将会达到300亿元人民币。汉语培训更是一个有待开发而又潜力无限的市场。如果说英语培训主要是国内市场,汉语培训则是国外市场。2006年9月,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企业。同样,湖南省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近年来的成功运作,也为职业教育的产业化提供了范例。据报道,湖南省以78亿人民币的巨资打造的湖南职业教育基地已于2005年在益阳动工,这预示着湖南省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春天正在来临。
[参考文献]
[1]汤大莎.近代湖南职业教育的兴盛及特点[J].企业家天地,2007(2).
[2]张彬.从浙江看中国教育近代化[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3]张作功.湖南农村职成教育发展的若干经验与设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