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读者需求创作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fl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在2018年1月18日我就开始琢磨写这部长篇小说了。当时头脑里只有一把铜哨,是一把子弹壳做的哨子,也就是这天的晚上,我静静地在家里写创作提纲。
  这时,我想起了故乡,想到了老宅后面那条熟悉的河流。我从来不知道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只记得小时候在里面游泳、逮鱼、摸虾、踩河蚌。有时会到河边去捏蜻蜓,到树林里粘知了。我会和小伙伴一起玩“推磨虫”“磕头虫”等各种各样的虫子。即使是到了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们也有玩的。比如,在雪地里支起一个箩筐,在支的木棍上拴根绳子捕麻雀;有时候也试着去捉野兔,但大多数时候无功而返,非常羡慕那些扛着猎枪拎着野兔回来的大人。想到这里,我有了创作的冲动,下决心写一部自己满意、让小朋友喜欢的作品。
  不断纠偏修正,才会让作品离成功越来越近。此前,我没有写过儿童文学作品,于是边写边调整创作思路。先写了三章,分别是“鬼子来了”“抢救新四军伤员”“斑点鸽领航”,大约有一万多字,请七八个不同年龄的孩子看,又请了两位小学老师以及作文培训班的老师看,他们反馈了一大堆意见和建议,基本上比较一致,大概的意思是“写抗日战争,孩子又不能直接参加战争,估计不会好看”。力学小学的一位老师建议,“现在的孩子阅读书目很多,需要增加趣味性,才能吸引孩子。”
  打开孩子的阅读密码,让小朋友喜欢看我这本书,这才是我创作追求的终极目标。我的做法是用悬念吊住读者欲望,看了第一章,就想看第二章,于是我设置了“水怪”。仅有这个“水怪”还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要写童趣。我小时候有现存的故事:捉蜻蜓,拴根线当风筝飞;玩“推磨虫”,把它当驴子一样推磨……
  于是,我一口气写下了“阳光下的阴影”“恐怖的‘水怪’”“‘推磨虫’的魔力”“小男人大媳妇”“是谁选逃跑的”“惊魂芦苇荡”等九个章节,文字量占全文的三分之一。然后才把“鬼子来了”那三章接上去,再往下写。

  通过精彩的语言来塑人物是《铜哨声声》的一个特色。在最初小朋友提的意见中,他们认为,不知道作品中的石头、桃子长什么样,想请我把他们描写出来。我知道,我是写儿童文学的,不是写作文,不能一个个直接写作品中人物具体长相,我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的描写及故事的叙述,让小读者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画像,经过二度创作,他们会更加喜欢里面的人物。聪明的石头、漂亮的桃子、调皮的狗蛋、泼辣的贵香、精明的胡小七、真诚的富贵等一群个性鲜明、纯真无邪的孩子便从书中走了出来,成为了小读者的朋友。
  在《铜哨声声》中,我还成功塑造了几个“灰色人物”形象。比如,维桥镇的财主高满堂,他为了得到石头家和相邻农户的良田,与管家精心策划了“水怪”事件,逼着他们心甘情愿地卖地。按我们习惯思维,其必然是站在日伪一方,我将笔峰一转,让他成为暗地里帮助新四军做事的人,与日军斗智斗勇。书中“高小斧头”的原型来自我的家乡。我听父亲说过,我们家有个亲戚姓高,人长得帅,会武功,使用斧头,家里租子收不上来,他拎着斧头上门,斧头往门上一砍,不出三天,家家都不得不把租金或者粮食送上门来。人人怕他,他因此得来一个外号叫“高小斧头”。我就把他作为书中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来写,在读者的眼中他是个无法无天的富家纨绔子弟。故事的发展出乎所有人意料,他为了追求去延安滞留在家中的新四军文艺女兵林玉,甘愿弃家出走,因“大狸猫”作梗,他俩双双被俘成了“国军”,后来国军与我军交战,他俩再次成为俘虏,变身为解放军军乐队的战士。
  小少爷富贵,如果按照一般小说安排,似乎也应该是一个与贫民百姓隔山隔水的富家“小崽子”,但我将其与石头、胡小七、狗蛋等少年放到同一围度,让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悲欢,真诚地相处。小富贵有胆子较小、心理较脆弱的毛病,但其人性“善”的一面同样得以彰显。他壮着胆子和石头、狗蛋一起捉“水怪”;为帮助石头疗伤,把捡来的被流弹打中的野兔送给其补养身体……这些蕴含人性、人情的细节刻画,使得这位富家少爷摆脱了“套路化”,给读者以更多的思考。
  作家吴其盛在评论中写道: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大多习惯于非此即彼式的“黑白”归类,以至凡打开著作,便能清晰地看到以出生、阵营、潮流、风尚、恩怨等为划线的“好人”“坏人”归类,人物往往也多在框定好的“类别圈”内活动。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几乎都童话般地生产符号化、脸谱化人物,以致让孩子在真正踏入五彩斑斓、变化万端的社会后,面对很多事情无所适从。
  其实,梳理生活万象、人海苍茫,有时很难对一个人做简单的好坏之分。好人也有不好的时候,坏人也有不坏的地方。这种状况时常并存,摆脱人为的政治、道德绑架,文学作品如果更多地关注模糊地带的人物状态和人性景象,或许可以获取到更加丰富、更加神采焕发的层级归属和艺术真容,也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给阅读者以有趣、有益的审美提示和享受。
  写儿童文学有许多“禁忌”,创作就像是“带着镣铐跳舞”。因为生活围度的原因,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语言的表达等方方面面与成人是有区别的,創作时总有施展不开拳脚的感受。比如孩子的语言,必须是来自孩子的思维,如果作品中讲了与他的认知不相符的话,做了与他的生活经历不相符的事,就会贻笑大方。我创作的时候小心翼翼,把自己当成孩子去思考,去琢磨他们会怎么讲话。比如狗蛋用自己心爱的东西换来放飞胡小七家鸽子的机会,狗蛋每次放飞它的时候会喂鸽子两粒芝麻,鸽子便飞得更带劲,后来只要是狗蛋手一伸,鸽子就会落在他的手上,让主人胡小七心生嫉妒,不让他再接近鸽子。有一次,这只鸽子帮狗蛋“领航”,它安然地降落,钻进鸽子窝,“咕咕”叫了两声。胡小七朝它看了一下,骂了句:“没良心的东西,你差点不姓胡,姓狗了。”儿童文学不能涉及到与性相关的词语,不能讲“脏话”,连小主人公的名字也有讲究,现在书上的“狗蛋”原来我用的是“骚狗”,后来有人说不妥,我就改成了“鸭狗”,编辑觉得还是有点灰色,最后改成了“狗蛋”。这样严苛的要求,逼着我把《铜哨声声》写成了一部纯美干净的小说。
  责任编辑:朱广金
其他文献
他关门的瞬间,窗户被照亮了,  这是四月,雨季,偶尔有雷电,  他在两地间奔波,语言频繁地转换。  他暗感到冷,季节最后的蓝色正被  消耗殆尽,空气里一道微弱的裂痕,  安全的,没有被察觉到。磨损的痕迹  更清晰了,路灯下,他身上灰暗的  刻度,投射出长长的影子,再晚一些,  他将穿越车站,折叠时间,追赶  最后一班列车,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  让他立刻衰老了一岁。远处的行车  打来灯光,片刻便照
期刊
有一个穿着休闲式西装的人正走在繁茂的法国梧桐树底下。这些茂盛的法国梧桐应该是在它们生长的第五年被连根拔起并装上卡车输送至此的,在它们生长的第七年,一批开着小型卡车的园林工人用歇斯底里的电锯将它们的树冠齐整地削去,只留下一根光秃秃的树茎顶着纹路清晰的年轮矗立在学校的行道两旁,偶尔有喜鹊和一种不知名的蓝背长尾鸟会在这些年轮上发动小规模的战争。鸟类基本上都不会在没有树冠遮蔽的树上筑巢,因而当年有幸亲眼目
期刊
傅元峰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于坚  中国著名诗人 1.纯粹的青春  傅元峰(以下简称“傅”):于老师,您觉得《青春》办得如何?为什么乐意把自己的作品投给《青春》?  于坚(以下简称“于”):这是我青年时代就比较向往的一个刊物。我上世纪80年代就在上面发表了作品,相当荣幸。青春一直坚持着一种纯粹的文学品位,在今日文坛不可多得。对于我,发表不重要,谁发表非常重要。  傅:我们先来聊聊家
期刊
又一次离开郑州,送行的雨  简练、迅猛。三年来,  我的身体,只留下  两个地理名词的  相互磨损。新安,瘦成了  地图上的一粒光斑。我告訴朋友  昨晚我梦到一处流动的森林,  我没有抓紧它  回忆就喜剧性地朝我倾斜  我像一小块安静燃烧的封闭陆地  我渴望被某个人从外部打开  然后,将乌云远远地甩在身后  玉米地和山丘狡猾地隐退,陷入  落日的素描  “没有人能在狭小的善意里漫不经心”  请及时
期刊
她有时梦见海浪  远处的船只  在大火中下沉  她不愿说三道四  爱上沉默  一种随和的方式  她融入宁静的生活  变得安全  安全到失去感觉  她只有二十岁  却感到自己在迅速老去  习惯撑起雨伞  回到曾住过黑暗的街区  她有时想去海边  獨自一人  红灯在眼前闪烁不停
期刊
停泊在虚空中的  敌军舰艇,从梦中游泳馆的屋顶  上方,巡视一圈,  随即远离。诸多男孩中  幸存的那个,用他窄小的透明  輪廓,吸引我缄默地  游入水的景深。一如既往,保持拙劣的  蛙式泳姿,与经过反复消毒而浸没身体的  恒温水配合,以实现  对你远逝蓝色怀抱的  无限复制。苍鹤般轻盈地  摇曳、升起、  腾挪,仿佛已悄然远离  喧嚣城市和多雾草地的  全部瞬间。预感一艘终将杀掉我的巨舰,  会
期刊
放弃实质的东西  喜欢虚幻,以及扁平的身體  有光,它的生存方式  是模仿事物的形体,平静或运动  它都有通晓细节的感官  没有光,则会凭空消失  你以为它和你相似,但你却无法  了解它真实的内心  通常,它习惯沉默  像在思考,更好的去处  也不被注视,会随光线变化  将自己拉长或缩短,若感到不安时  就会进入其它影子里  ——为了活着,黑暗中  它也曾尝试,站起来  打开自己,与这个世界融合
期刊
在村庄落雪的夜晚里,  并不是所有人都早早睡去,  一间低矮的房子里,他靠着一盏灯,  把目光投射得很远很远,  山川湿滑,而目光不宜久留,  他必须靠着雪,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想起白天添酒时乖巧的小妹,  井旁盘旋的草绳,  还有林中瑟瑟发抖的花鹿,  你目光所及之处都在雪地里悄然無痕,  村庄的雪落得有多深,人们睡得就有多沉。  年轻时追过的花鹿已经眼神浑沌,  那条井绳即使断裂打结也会被
期刊
牧猪记  春天适合放牧  不养羊,不养牛  就养一只花色斑驳的小猪  不放猪圈,不围栅栏  放在有青草,有鲜花的地方  放在茂密无边的森林  他会有一身紧实的肉  因为他随时随地奔跑跳跃  有时候,他会撞到大树,  有时候甚至把自己的鼻子撞疼  这些都不要紧  只要不要冲撞了放羊的小孩  和砍柴的老人  森林有其它的动物,当然也有狼  遇到狼群的时候,他不会害怕  他记得几千年前他曾是龙的祖宗  
期刊
对面走南闯北的姑娘二十二岁  她的孩子将在今年学会说话  “那你做奶奶就是四十来岁”  “也不一定,如果他三十多岁才结婚的话”  她说一句话,要咂一下嘴  仿佛人生阅历可以通过咂嘴的次数  与轻重来体现  戴眼镜的十岁小孩与破旧的脏皮鞋是两个极端  对死亡的遗惧与对爱人的思念是两个极端  而我,处于两个极端之间  承受着双份的分裂感  后来,我躺在中层卧铺上  两个省份的树、泥土和空气从我头顶接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