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9年12月2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等中外科学家宣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这是该省报道的首个大规模早白垩世恐龙足迹点。这些恐龙足迹数量多、保存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 2018年夏,化石爱好者朱利在达连河镇红星村路边新修开的剖面上发现了疑似古生物的足迹。邢立达团队随后确认了这些印记为足迹化石并展开考察工作。 据统计,依兰恐龙足迹群由5条行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2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等中外科学家宣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这是该省报道的首个大规模早白垩世恐龙足迹点。这些恐龙足迹数量多、保存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
2018年夏,化石爱好者朱利在达连河镇红星村路边新修开的剖面上发现了疑似古生物的足迹。邢立达团队随后确认了这些印记为足迹化石并展开考察工作。
据统计,依兰恐龙足迹群由5条行迹共计70个足迹组成,包括平行的蜥脚类恐龙行迹、三趾型鸟脚类行迹、延长的三趾型兽脚类行迹。蜥脚类足迹的后脚长度约为49厘米。由于右脚和左脚的步长明显不同,可能为跛行或异常的步态。
鸟脚类足迹以趾迹为主,第三趾最发达,第二趾、第四趾的爪迹几乎呈三角形,且前缘圆钝。三趾型兽脚类的爪痕平行,被暂时归为游泳迹。兽脚类游泳迹和其他恐龙的步行行迹的组合,表明它们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形成的。
研究人員称,依兰恐龙足迹群补充了黑龙江早白垩世的恐龙化石记录,也体现出该地区恐龙生物群的多样性。
其他文献
他是勇敢的“逆行者”,是湖南支援武汉的首位医务人员;他在武汉奋战72天,和全国专家一起,创造了全国支援湖北医疗队员4.2万余人无一人感染的“中国奇迹”;他是全国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第一人”,23年来,为国家培养2万多名专业人才……许多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吴安华。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南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吴安华荣获“全国抗击新
信息浩瀚的互联网上,搜索“陈清如”,能得到的信息却不多。他的名字,只在科研成果、工程实践、会议报告、早几年博士生的招生简章中,偶尔闪现。 但如果要写陈清如的故事,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几年前,有人要编写《陈清如传》,跑到他家里和办公室选资料,一选就是40箱,最后找了搬家公司,用一辆卡车才运走。 车载斗量的资料背后,是陈清如在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声。已经92岁高龄的陈清如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
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了“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海上发射优势多 海上发射模式是除火箭陆上发射场发射、特种大型飞机平台空中发射之外,又一种新颖且高效的发射方式。火箭为何要进行海上发射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行政
1月10日的人民大会堂,格外星光璀璨,一年一度的科技界盛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如约而至。 此次获奖的“大明星”,有的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它们服务于国计民生,将颠覆和超越进行到底,用智慧点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一同感受科技带来的魅力之光。 改进半导体照明 让光源高光效长寿命 传统照明光源存在电光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如果
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文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文件确定,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
一条新品种的鱼“游”上餐桌需要多长时间? 一辆汽车减重10%后,百公里油耗能降低多少? 一栋超高层大型建筑突遇火灾,消防员能使用什么样的消防车救援? 一位患有癌症的病人做化疗后饱受副作用折磨,有什么方法能够减轻副作用,缩短治疗周期?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我省的重点实验室里都能找到。 回溯历史,湖南省第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批准建设,1995年正式运行。30余
《茶叶感官评审方法》国家标准开始实施 日前,记者从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与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系联合举办的“茶叶感官审评结果比对及质量评价”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国内首部《茶叶感官评审方法》国家标准已从近期开始实施。自此,各类名茶评比,将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规范。 与会的许多茶叶专家认为,该标准的出台,打破了以往茶叶感官评审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障碍,克服了名茶评审中的随意性,对推动中国茶产业的发
144.79米!我国获青藏高原湖泊最长岩芯 8月3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首次在青藏高原纳木错中心湖区近百米水下成功获取144.79米岩芯,钻探深度达153.44米,超过此前我国高原湖泊的最大钻探深度(114.9米),此次钻取的岩芯有望重建近15万年连续气候环境记录。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负责人朱立平研究员表示,本次144.79米巖芯的成功获取,为实施国际大陆科学钻
根据《自然·气候变化》近日公开的一份气候科学报告,在当前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趋势下,世界上一半的海滩——其中许多位于人口密集地区——或将于本世纪末消失。 欧盟委员会下设联合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米查里斯·沃斯多卡斯等人分析了一个卫星图像数据库,图像显示了1984年至2015年的海岸线变化。研究团队根据历史趋势,预测了在两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场景下未来的海岸线动态。他们确定了物理(地质)或人为因素驱动下的
鲈鳗是一种生活在淡水里的鱼类,它身上能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从而保证自己身体的湿润,这样就可以在陆地上做短距离的迁移或捕食。 鲈鳗的营养价值极高,被人们称为“水中人參”,捕捉鲈鳗的人自然很多,但却极难捉到。因为鲈鳗嗅觉敏锐,一旦发现险情便迅速撤离。渔民在长期的捕渔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极好的捕捉办法。鲈鳗经常爬到岸上吃草,在它经过的地方,身上的黏液会留下一条痕迹,下次再上岸时,鲈鳗还会继续走这条旧路。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