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编导课程实践于少儿舞蹈编创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拟通过对舞蹈编导课程的相关概念与特征予以论述,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在少儿舞蹈编创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编导课程在少儿舞蹈编创中的应用对策及措施,以期为少儿舞蹈编创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舞蹈编创;少儿舞蹈;编导课程
  1 舞蹈编导课程概括
  舞蹈编导课程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专业教学课程,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课程中既要强调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还提出还通过实践训练的方式来着力强化学生的舞蹈编导能力。当前在高等院校的舞蹈编导课程中,正逐渐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化的基本发展特征。通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舞蹈编导课程,学生不仅能够能够及时建立自身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而且还能够通过提高编导能力的方式,实现自身舞蹈作品质量的显著提升。
  2 当前少儿舞蹈在编创中的问题
  少儿舞蹈编创是专为少儿所设置编排的舞蹈编创,它对于提高编舞者的编创水平、强化舞蹈少儿的艺术素质与身体协调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在少儿舞蹈编创中,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具体体现为以下两方面内容。
  首先,当前的少儿舞蹈编创在自身的核心价值问题上存在迷失。随着文化事业在教育体系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编舞者在编排少儿舞蹈时,往往会不自禁地以专业舞蹈编排方式作为其主要借鉴。编舞者一旦以专业舞蹈的编创要求来要求进行少儿舞蹈的编创,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到独立性、自主性匮乏的困境当中。
  其次,当前少儿舞蹈编创明显受到竞技比赛的影响。当前随着舞蹈竞技的触角已经伸及到少儿舞蹈领域,在儿童舞蹈竞技中,为了达到优胜的目的,许多编舞者往往会增加一些舞蹈技巧的内容,这样实际上就大大增加了少儿自身的表演担负,不利于完成整部作品。
  3 编导课程在少儿舞蹈编创中的实践应用
  3.1 积极探索应用新型教学方式
  编导课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其他教学方式等。而在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要实现编导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应用,首要在于实现其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发展。这里主要选择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两种学习方法。
  首先,尝试在少儿舞蹈编创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即指通过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与鼓励,帮助学生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理想学习目标。通过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则依据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相应的编创练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编创并不作出直接的评价,而是采用与学生进行共同交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对话,从而取长补短,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更为直观、客观的评价。例如,在编排关于《三只小猪》童话故事为主题的少儿舞蹈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予以有效启发,引导他们从童话故事本身与少儿的动作特征等两方面着手。从童话故事方面,依据故事中三只小猪在盖房子时的具体动作,例如搬草、拾砖等,设计相应的舞蹈动作;从少儿自身的动作特点方面,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把他们平时的一些动作加入舞蹈设计中。比如,加入扭屁股的动作,将三只小猪见面打招呼的方法用扭屁股的动作来呈现,就能够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其次,尝试在少儿舞蹈编创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编排、资料查找等活动,实现学生个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更多要求学生在编创作品时,应当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编创的内容与形式予以不同解读,在得出个人独特感悟与体验的基础上,创作出最能够表现个人观点与思维活动的舞蹈作品。
  3.2 科学选择少儿舞蹈音乐
  在少儿舞蹈中,舞蹈语言与音乐表现是两个基础性元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总是离不开恰到好处的舞蹈音乐。因此,在少儿舞蹈的编创中,合理选用科学的音乐作品也就成为编创者所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一般来说,在舞蹈音乐的选择过程中,编创者往往是基于自身对于舞蹈与音乐作品的理解,从已有的音乐作品素材中进行整理、搜集、再加工等处理。突出强调舞蹈音乐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在舞蹈编创过程中追求听觉和谐型的重要价值。笔者以为,在少儿舞蹈音乐的选择上,首先应当选择具有一定感染力的音乐作品。感染性强烈的作品,不仅能够为少儿舞蹈的编排锦上添花,而且还能够帮助少儿在舞蹈过程中配合以音乐的旋律、节奏,实现自身舞蹈动作的理想化呈现。例如,在少儿舞蹈《小小斗牛士》中,为了呼应“斗牛士”这一主题,可以尝试以《西班牙斗牛士》这一作品作为其舞蹈音乐。该音乐具有明显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让人倍感欢快、热烈之情,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跟随者音乐身体进行自由地舞动,甚至在台下观看的观众也会随之产生一种身体律动的冲动和快感;其次应当选择具有明显对比效果的音乐作品。在一些音乐作品中,有着较为明显的节奏与情绪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所营造出的强烈对比,实际上也产生了一种艺术性叙事的美感。例如,在少儿舞蹈《放牛娃》的编排中,编排者所使用的舞蹈音乐在节奏上,与放牛娃的故事情节发展达到了高度的呼应。从一开始的放牛,到之后的牧童睡着,再到醒来发现牛丢了,最后找到了牛,在四处情节转折指出,音乐作品的旋律都出现明显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苗燕.舞动童心——对舞蹈普及教育中少儿舞蹈创作的思考[J].新一代(下半月),2011(10):240,246.
  [2]陈丹丹.论少儿舞蹈编创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4(11):141-141.
  [3]林东国,探寻少儿舞蹈编创的继承与创新[J].魅力中国,2011(9):259-259.
  [4]穆保燕.浅新少儿舞蹈“童心”与“童趣”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1(1):41-43.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