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之极归平淡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okliuqiok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集书画、文学、诗词、金石、篆刻艺术形式于一体,从论茶延伸到哲学、历史、伦理、文化等领域,这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装饰层次,更将深蕴的文化内涵透在壶艺之中,从而提升了壶器的整体品味。紫砂“封侯壶”以自然界的景物为题材,将作品的自然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封侯壶;紫砂;造型;自然艺术
  紫砂艺术作品崇尚师法自然,陶艺人遵循自然肌理,强调造型和细节,并将其符号、图文等融入紫砂壶的设计中[1]。一把好的紫砂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地沉淀,最终变得“润如古玉、光可鉴人”,给把玩者、使用者带来无法想象的韵意。紫砂壶的成型为手工操作,而当代的各种装饰工艺,特别是展现出了多种书法的诗词歌赋、花鸟山水及图案人物等等,使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与壶艺融为一体,更增添了壶外传神的韵味,使人饮茶之余,恍然产生陶情冶性的美感[2]。现以这款紫砂“封侯壶”为例(见图1),谈谈壶器的造型及其艺术特征。
  1 紫砂“封侯壶”的造型
  紫砂“封侯壶”采用紫泥身筒为主体,通体作树桩造型,壶流、壶把呈枝干状,与器身连成一体,是一件实用与玩赏俱佳的茗壶。枝叶、树瘿、蔓藤刻划细致,以一坐猴作盖钮,形态粗犷,没有辍笔,然动物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是一处耐人寻味的装饰。“猴与侯”、“蜂与封”谐音,壶名因此而来。壶壁近壶把上端堆塑一枝向壶腹攀伸的枫叶。紫砂“封侯壶”的造型独特,设色逼真,惟妙惟肖,意趣盎然,自成独立的艺术风格。紫砂“封侯壶”采用大自然的紫砂泥作为基础,吸收了各种工艺手法,在文化上兼收并蓄,从别人司空见惯的自然景物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并以丰富的形象呈现出来,尤其是将大自然中的自然意象巧妙地运用到紫砂壶的设计中,使人对壶的实体之美产生空间虚境的联想之美,从而使丰富而深远的作品意蕴极富生命力。
  2 紫砂“封侯壶”的自然艺术特征
  紫砂“封侯壶”的艺术创意既体现了独一无二的珍贵性,又闪烁着艺术创造的光辉。只有把紫砂壶变成有艺术生命的雕塑,才富有生机与活力。让自然之美结合艺术之美,并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这是紫砂“封侯壶”的特征。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美的形象,并通过作品美的形象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紫砂“封侯壶”的美好形象背后是深刻的文化立意,有文化底蕴的紫砂壶才有生命力,紫砂壶的制作是陶艺人艺术感悟以后的艺术创造,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陶艺人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并能够将自己的创作灵感体现在紫砂壶的造型上。精神价值是紫砂“封侯壶”追求的思想灵魂,通过不断地思索和探求,领悟到技是紫砂壶制作工艺的基础,艺则是紫砂壶的精神基础。如果陶艺人没有精湛的技法,作品也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如果陶艺人没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其作品也会流于模仿[3]。因此,在紫砂“封侯壶”的造型、装饰中注入了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使得壶器作品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且,正是这些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才使得作品的美感更加立体,使人品之有味、赏之更美。 “猴”与“侯”同音双关,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级,这里泛指达官权贵。紫砂“封侯壶”以坐猴为壶钮造型,寓意功名指日可待。
  3 结 论
  紫砂“封侯壶”虽然没有艳丽的色彩,但是能够旗开得胜,突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作品还采用了简洁而明晰的色彩展示质朴本色,造型生动,使人一望便觉书卷气扑面而来,这种强烈的文化内涵也是其打动人心的主要原因。
  参 考 文 獻
  [1]罗文华.趣谈中国茶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徐秀棠,山谷.宜兴紫砂珍品[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3]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龙泉的“正聪青瓷研究所”,坐落于龙泉青瓷大师园区内,是三层楼建筑,里面有毛大师作品的展示厅、工作室,也有拉坯、修坯、上釉、烧制车间。在距一楼门口不远处,有一台高大的液化气窑炉,毛大师的很多艺术精品就是在这个炉子里烧制出来的。  在二楼的一处角落,有个修毛坯的地方,毛正聪正坐在小凳子上,一丝不苟地修坯。轮盘飞转,一条条泥屑在刮刀下打着卷地落在台面上。不时地,他根据造型需要,更换手上的刀具,一件件艺术
期刊
初期涉足紫砂的人一般多是从传统壶入手,至少两三年的基本功训练,再三五年传统壶的临摹,直到有一天,能够把各种造型的规则、制作的技巧都烂熟于心,把紫砂的泥性、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并能让紫砂泥在自己的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变成心中的那把紫砂壶,那么算是完成了制壶历程的第一个阶段。紫砂艺人未来的创作成就很大程度上与其对基本功掌握的扎实程度有着莫大的关系。  人常说壶如其人,看一个人的作品,就仿佛能看到做壶的人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艺术性是建立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其比起一般的艺术形式更具魅力。紫砂壶全靠素面素心呈现出来,壶体的每个细节具有鲜明的特色,制作的线条流畅,于虚实对比中凸现立体感。近代紫砂名家汪宝根制作的紫砂“上桃合菱壶”巧得造化之工,值得鉴赏。  关键词 上桃合菱壶;紫砂壶;汪宝根;近代  汪宝根是近代著名的紫砂艺人,宜兴蜀山人,生于1890年,卒于1954年,他是民国时期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中的一
期刊
摘 要 紫玉金砂泥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泥料需要匠人的“心静”,而紫玉金砂壶往往壶身采用留白的艺术手段,用“空”代表“满”,留白的壶面同样也能感到“静”。充满静谧之意的紫玉金砂壶是带有一份“禅气”的,这种禅气源自匠人对于生活的体悟,还来源于匠人千锤百炼的技术修炼,有禅气的壶往往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气韵”,本文所介绍的“婵瑜壶”就是采用紫玉金砂泥料制成的一把独具气韵的紫砂壶。  关键词 紫玉金砂、婵瑜壶、
期刊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每一种文化在向外延伸、传播的同时,都有着这样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那就是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中国文化指明了道路,布局规划了战略性的发展,同时也赋予了文化以创新的内涵,要求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的全过程。文化的强盛关乎民族的兴衰,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唯有我们中国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不息,关键便在于中国有伟大的文化。而文化想要不断的强大,就必须进行良好的传承,而想要避免衰落就必须进行
期刊
宜兴紫砂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极具代表中华民族特性的陶瓷艺术瑰宝,其所蕴含的艺术特性博大而宽广,同时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的潇洒自如、精妙与不拘一格的特点,正是因为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让流传千年的紫砂壶极具猎猎招展的气势和动人心魄的魅力。  紫砂“阴阳太极八卦壶”(见图1)兼具紫砂壶之厚重与道教文化“八卦”的灵性,将道教极具特色的“阴阳太极八卦”标志融入传统的紫砂壶设计之中,太极图即“
期刊
摘 要 大自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并非偶然,而是历经岁月洗礼后人们选择的结果。从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到风云天际,这些物象经陶艺人的精选与艺术加工之后都可以入题。这款紫砂“云峦三友壶”以云峦、山川、河流为题材,表现了大自然景物的相互衬托之美。  关键词 紫砂;云峦三友壶;自然艺术;审美  自然艺术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特殊的一笔,在艺术审美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人们在欣赏自然艺术的时候具有特殊性,不仅在于技法
期刊
时至今日,紫砂壶经过历代前贤的创作发展,已经成为兼具使用功能和自身美学特质的工艺品,这使得其区别于纯粹的无使用功能的艺术品与仅具有使用功能的实用品,具有自身的特殊情致。一款成功的紫砂壶型新品,必有其特殊的情致,且涵泳其中,出入其里,以形展示于外。  在此,试以新作“福在眼前壶”(见图1)为例撰文与大家分享创作体会。一方面介绍下设计的文化构思,其“福文化”与“泉文化”的巧妙结合,自以为在紫砂界尚属首
期刊
摘 要 在造型千姿百态的紫砂壶中,仿生的紫砂壶器开创了自然为题材的艺术境界。紫砂“蜀麓之舟壶”以海浪之中的轻舟作为题材,铸造了迎风喜浪渡大洋之势,寓意深刻。  关键词 蜀麓之舟壶;紫砂;造型;寓意  紫砂茶壶作为实用的日常器皿,其初始功能只是单纯的茶器,而在满足了其使用功能之后,制作者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尽量地使它完美一些,于是,紫砂茶壶从单纯的实用器皿变成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造型艺术品,而历
期刊
摘 要 紫砂艺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并且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紫砂泥料的多情、柔软赋予了紫砂器具独特的形象艺术。每一个作品,靠着作者的直觉与双手的触感去创造。一件紫砂作品的创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制壶艺人用上好的泥料,精心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制作出壶器与精神两者皆优的紫砂壶具。  关键词 威震八方壶;紫砂;神韵;艺术特征  有个成语叫“画龙点睛”,这个点睛之笔就是艺术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