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发灶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a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肿瘤(CU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46例于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常规检查未能发现肿瘤原发灶而进一步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查找肿瘤原发灶的转移性肿瘤患者的资料。PET/CT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病理活检和(或)临床综合诊断、临床随访对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

46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找到原发肿瘤33例,均经过病理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13例未发现原发病灶。18F-FDG PET/CT对不明肿瘤原发灶的检出率为71.7%(33/46),其中阳性患者中淋巴瘤3例、胃癌2例、食管癌4例、卵巢癌3例、肺癌14例、肝癌2例、尿路上皮癌1例、鼻咽癌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降结肠癌1例。转移方式主要有淋巴结转移32例、骨转移20例、肝转移13例、肺转移9例、胸膜腹膜转移5例、肾上腺转移3例、脑转移4例、皮下转移3例、心包膜转移1例。

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CUP的检出率显著优于一般常规检查,对临床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一种能够建立免疫嵌合现象的带血管髂骨移植动物模型。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采用SD大鼠进行实验。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受者为10只雌性SD大鼠,对其实施改良的带血管髂骨移植手术,供者为10只雄性SD大鼠;阳性对照组为4只无处理雄性SD大鼠,阴性对照组为4只无处理雌性SD大鼠。术后第28天PCR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ex determining
青光眼是一组以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视神经纤维层丢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研究证明,青光眼患者在RGCs、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大脑枕叶视皮质整个视觉通路上均出现了病理改变,青光眼是整个视觉通路在多层次、多因素损害的基础上出现的复杂综合症群。从视觉通路多级神经元水平更深入地研究青光眼视觉通路损害的特征,及时发现青光眼患者整个视觉通路的早期微小变化,重新认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类以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继发性青光眼,其致盲率高,治疗棘手,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包括视网膜缺血的治疗、药物控制眼压和手术降低眼压3个方面。虽然NVG有许多手术治疗方法,但多存在并发症,远期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AGVI)因其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少,术后眼压控制稳定,是NVG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为纤维增生、
难治性青光眼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主要方法,因其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等优点,青光眼引流装置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近几年大量临床应用与青光眼微创手术的创新发展,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本文总结分析了青光眼外引流装置(Molteno、Schocket、Baerveldt、国产HAD房水引流物、Krupin、Ahmed、Jose
青光眼是全球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由于其发病相对隐匿,若不急性发作,不易被发现,故其致盲率相当高。90%以上的青光眼患者并不了解此病,提高人们对青光眼的知晓度,有利于青光眼患者更早地发现疾病,避免不可挽回的视觉损失。提高人们对青光眼的知晓度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挽救青光眼患者残存视功能的有效途径。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青光眼知晓度做了一定的研究。本文从青光眼知晓度的现状、获得青光眼知识的途径、影
青光眼是全球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以最终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逐渐凋亡及其轴突丢失为主要特征。目前,降低眼压是控制青光眼发展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用于该疗法,这与青光眼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不只是由眼压升高引起有关。针对青光眼发病的多因素,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新疗法的重点应放在预防或延缓RGCs的凋亡、修复损伤的轴突上,因此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Rh
帕金森病(PD)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是一大难题,放射性核素显像能够为PD的鉴别诊断提供分子水平和代谢水平的信息,有助于PD与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和特发性震颤(ET)等疾病的鉴别。笔者就放射性核素显像在PD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分化型甲状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低恶性肿瘤,通过"外科手术+131I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三部曲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治疗效果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逐渐转化为低分化或失分化的难治性甲状腺癌,只能通过增敏和(或)再分化治疗来增加甲状腺癌细胞摄取131I的能力,以期提高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对上述治疗手段无效的难治性甲状腺癌,靶向药物治疗技术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治疗前景。笔者
心肌灌注显像(MPI)在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价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可协助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危险度分层,但两者有各自的局限性和不足。将两者联合应用可以相互弥补不足,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行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时,需进行衰减矫正CT(CTAC)扫描,若采用心电门控的呼气末屏气螺旋CT扫描,则在用于MPI衰减矫正的同时又可用于CACS测定,实现
99Tcm-MDP可通过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的方式与骨组织内羟基磷灰石晶体结合,从而特异性地显示骨骼影像,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然而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骨外软组织摄取,骨外摄取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多数研究认为与软组织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转移性钙化等)、局部血流变化及伪影有关,也可能与放射性显像剂与某些成分结合形成大分子有关。了解骨外摄取的原因便可通过骨扫描为临床提示其他系统可能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