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并努力探索,抓好散文教学,从而提高这一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散文 课堂教学 激趣 赏析 授法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47-02
既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具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在一线进行语文教学的我们就不得不思考,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怎样的散文教学才有效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散文教学的实践简略谈谈我对散文教学的五点思考。
散文的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好散文知识体例,教给学生有关散文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散文的特点(选材、情感、结构、表达等);散文的一般分类(如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说理性散文);散文的线索的多样性等。还应告诉学生从“整体感知——细部探究” 两个层面去培养自己阅读散文的能力。
提高散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散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学素养,实现新课标对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主要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因此,对散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显然是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这些年散文教学的总结,我认为,我们可以抓住“激趣——理线——赏析——借鉴——授法”这五个步骤来建构我们的散文课堂教学。
一、激趣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应尽可能地创设富有文化气息的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的情感中去,让学生能在课堂开始就融入到散文优美的意境中,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这所谓美境,既可以是一首动听的歌曲,也可以是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既可以是一两个美丽的画面,也可以是鸿篇巨制的画卷;既可以是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故事,也可以是一段生活的体验。甚至可以是一个笑话,一个小小的疑问。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观舞记》这篇散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热烈奔放的印度舞蹈,并伴随舞蹈节奏配合画面即兴朗诵了一首诗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变得高昂,场面也变得更加热烈。为接下来师生间的互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又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用了这样一组句子作为开课前的一段真情告白“都说,你是一座山,沉稳而内敛;你是一片海,博大而宽广。然而,年少无知的我,却常常笑话你迂腐老套。如今,你的背影却时时在我眼前,让我感动又自责。”话音刚落,我发现学生的神情中多了些严肃庄重,于是顺势引入了《背影》的教学。
在拓展教学课外文言文《捕蛇者说》之前,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苦的印度少年,为求得为父治病的药费,把自己伪装成一具尸体,抹上一种蟒蛇最喜欢的油膏,躺倒在蟒蛇洞口,等待蟒蛇来吞食。想趁蟒蛇吞食之际,杀掉蟒蛇,卖掉蟒皮救活父亲。然而,意外发生了。几天后,父亲的尸体也涂上了油膏,被抬到了那个洞口。学生听完故事后,眼里尽是悲伤和同情。他们被少年和父亲的不幸打动了。在这样的气氛中再来学习《捕蛇者说》,来体会蒋氏那句“又安敢毒也”的悲伤和无奈就容易多了。
散文教学氛围的烘托,要特别注意的是,情境的内容一定要与文本相关,而且具有趣味性和助学性,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理线
散文选材自由,结构灵活,不受时空限制,纵横捭阖,所以“形散”。但散文的立意是非常明确集中的,这就是所谓的“神不散”。如何让这“自由散漫”的“形”和“神”有机结合呢?那就要靠线索,用线索组织材料,结构文章。线索可以反映作者的思路,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使文章的各个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散文教学必须把握线索,理清思路。这样才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构思艺术和文章的主旨。
在散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呢?我作了一定的探索。同样以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下边几个问题的理解去把握这篇散文的行文线索:1.阅读全文,找找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2.每一次父亲的背影牵动了“我”怎样的情感?3.父亲的背影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在解答这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后,自然就找到了线索,把握了结构。
当然,散文结构的把握方式还很多。如情感贯通法、异物钩连法等。教学中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探讨去发现,这是我们阅读散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散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
三、赏析
散文赏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另外撰文论述,在此不多作阐述。
四、借鉴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原则,散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优美的散文为例子,帮助学生吸取思想的精髓,借鉴模仿立意谋篇、选材组材、结构安排、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为此,教师要善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做到读写结合。
在教学中,遇到值得赏析借鉴的语句,教师在引导分析后,就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仿写。如《巴东三峡》写山高峻:“偶尔看见一只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作者用鸟拼命飞来烘托山峰高峻。我就当堂指导学生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进行仿写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除语句仿写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文中所学写作技巧作一些片断练习。指导散文写作一定要运用好范文,因为散文门类繁多,且又各具特色,几乎每篇散文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如教学完《春》后,时值秋天,我就指导学生仿照“盼春——绘春——赞春”的结构来写秋;教完《秋天的怀念》后,我指导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学习本文围绕母亲的本质特征——含辛茹苦、默默奉献、情深似海、慈爱伟大、坚韧顽强,以时间为序,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表现出来的写作方法,刻画我的母亲。教学完《紫藤萝瀑布》后,我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写借物抒情的散文。 通过不断的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指导学生写作借物喻人类散文可以遵循的几个规律:
(一)借物喻人,取材广泛(如蜡烛、粉笔、梅、兰、竹等喻人写成赞歌);
(二)取其神似,喻之适宜(神似:就是共同特征,如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共同特点:平凡普通、顽强不屈、力求上进);
(三)写物在前,喻人在后;
(四)详写于物,以物衬人;
(五)由物及人,过渡自然(要有过渡句或过渡段)。学生掌握这些规律后,下笔就轻松了。
五、授法
散文的学习有自身的规律,也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我在多年的散文教学中常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散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主问题探究法
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散文进行认真的钻研,善于从散文中去发现一个点,去寻找一条线,看它在写法和表达上的作用。例如《小石潭记》一文,课题中的几个字在全文中都有落实:文中“全石”、“卷石”就是在写石潭,“犬牙差互”是暗写石岸,“影布石上”是写水的清,“凄神寒骨”是写心情。教学中可以抓住文题中的任何一个字,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来自由赏析。
由此可见在散文教学中牢牢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对散文进行整体把握,有利于课堂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实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二)美文诵读法
散文不仅美在情思,还美在语言。美文需要美读,正确的朗读是视觉、听觉与情感、思维的全方位投入。它容易使学生从优美的韵味和流动的气脉中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一篇文章读好了,鉴赏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如果文章的基调是明快的、乐观的,要读出明快、跳跃的节奏来。如朗读《春》的最后一部分——赞春,就应该用热情、欢快、赞叹的语调来读。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如朗读《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对于语言优美,感情含蓄的,语调应轻柔、舒缓。如朗读屠格涅夫的《树林和草原》的开篇就应读出漫步般的悠然、随意。对于慷慨悲壮的,要读出深沉肃穆,沉痛的语调。如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就应该既读出慷慨悲壮又应读出不忍和牵挂。通过朗读可以体现文章的语言美、绘画美、情趣美。朗读可使教学进入特定的情景中,与文本一同黯然泪下,一同神采飞扬。
(三)勾连比较法
可把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如《春》《荷塘月色》中思想感情的比较;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如《济南的冬天》与《春》中的写作技法进行比较,不同作家相同题材的作品,如把《生命 生命》(杏林子)与《生命 生命》(克伦 沃森)就思想内容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美点。
(四)合作讨论法
鉴赏应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可越俎代疱。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加深理解,澄清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的精神。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第一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速(缓)、语调(柔和)、语气(亲切),体会表达的感情(喜欢热爱)。然后自选最喜欢、最感兴趣的语段、语句阅读、背诵。第二步:比较阅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小组合作讨论其异同。第三步:济南知多少?收集信息,展开交流。第四步: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到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第五步:领悟作者的写景方法描写校园四季和家乡四季。这一设计我认为很好的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思想,而且以上三种方法都用上了。
总之,散文教学过程毕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遵循散文文体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建构适合初中学生认知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课堂教学,而牢牢抓住“激趣——理线——赏析——借鉴——授法”这五点就会使我们的散文教学能在周密而又有特色的预设中生成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杜慧慧.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出国与就业,2001(19)
[2] 钱 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3] 戴思明.语文散文教学杂谈[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关键词】散文 课堂教学 激趣 赏析 授法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47-02
既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具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在一线进行语文教学的我们就不得不思考,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怎样的散文教学才有效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散文教学的实践简略谈谈我对散文教学的五点思考。
散文的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好散文知识体例,教给学生有关散文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散文的特点(选材、情感、结构、表达等);散文的一般分类(如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说理性散文);散文的线索的多样性等。还应告诉学生从“整体感知——细部探究” 两个层面去培养自己阅读散文的能力。
提高散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散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学素养,实现新课标对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主要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因此,对散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显然是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这些年散文教学的总结,我认为,我们可以抓住“激趣——理线——赏析——借鉴——授法”这五个步骤来建构我们的散文课堂教学。
一、激趣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应尽可能地创设富有文化气息的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的情感中去,让学生能在课堂开始就融入到散文优美的意境中,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这所谓美境,既可以是一首动听的歌曲,也可以是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既可以是一两个美丽的画面,也可以是鸿篇巨制的画卷;既可以是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故事,也可以是一段生活的体验。甚至可以是一个笑话,一个小小的疑问。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观舞记》这篇散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热烈奔放的印度舞蹈,并伴随舞蹈节奏配合画面即兴朗诵了一首诗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变得高昂,场面也变得更加热烈。为接下来师生间的互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又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用了这样一组句子作为开课前的一段真情告白“都说,你是一座山,沉稳而内敛;你是一片海,博大而宽广。然而,年少无知的我,却常常笑话你迂腐老套。如今,你的背影却时时在我眼前,让我感动又自责。”话音刚落,我发现学生的神情中多了些严肃庄重,于是顺势引入了《背影》的教学。
在拓展教学课外文言文《捕蛇者说》之前,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苦的印度少年,为求得为父治病的药费,把自己伪装成一具尸体,抹上一种蟒蛇最喜欢的油膏,躺倒在蟒蛇洞口,等待蟒蛇来吞食。想趁蟒蛇吞食之际,杀掉蟒蛇,卖掉蟒皮救活父亲。然而,意外发生了。几天后,父亲的尸体也涂上了油膏,被抬到了那个洞口。学生听完故事后,眼里尽是悲伤和同情。他们被少年和父亲的不幸打动了。在这样的气氛中再来学习《捕蛇者说》,来体会蒋氏那句“又安敢毒也”的悲伤和无奈就容易多了。
散文教学氛围的烘托,要特别注意的是,情境的内容一定要与文本相关,而且具有趣味性和助学性,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理线
散文选材自由,结构灵活,不受时空限制,纵横捭阖,所以“形散”。但散文的立意是非常明确集中的,这就是所谓的“神不散”。如何让这“自由散漫”的“形”和“神”有机结合呢?那就要靠线索,用线索组织材料,结构文章。线索可以反映作者的思路,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使文章的各个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散文教学必须把握线索,理清思路。这样才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构思艺术和文章的主旨。
在散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呢?我作了一定的探索。同样以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下边几个问题的理解去把握这篇散文的行文线索:1.阅读全文,找找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2.每一次父亲的背影牵动了“我”怎样的情感?3.父亲的背影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在解答这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后,自然就找到了线索,把握了结构。
当然,散文结构的把握方式还很多。如情感贯通法、异物钩连法等。教学中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探讨去发现,这是我们阅读散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散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
三、赏析
散文赏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另外撰文论述,在此不多作阐述。
四、借鉴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原则,散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优美的散文为例子,帮助学生吸取思想的精髓,借鉴模仿立意谋篇、选材组材、结构安排、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为此,教师要善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做到读写结合。
在教学中,遇到值得赏析借鉴的语句,教师在引导分析后,就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仿写。如《巴东三峡》写山高峻:“偶尔看见一只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作者用鸟拼命飞来烘托山峰高峻。我就当堂指导学生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进行仿写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除语句仿写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文中所学写作技巧作一些片断练习。指导散文写作一定要运用好范文,因为散文门类繁多,且又各具特色,几乎每篇散文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如教学完《春》后,时值秋天,我就指导学生仿照“盼春——绘春——赞春”的结构来写秋;教完《秋天的怀念》后,我指导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学习本文围绕母亲的本质特征——含辛茹苦、默默奉献、情深似海、慈爱伟大、坚韧顽强,以时间为序,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表现出来的写作方法,刻画我的母亲。教学完《紫藤萝瀑布》后,我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写借物抒情的散文。 通过不断的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指导学生写作借物喻人类散文可以遵循的几个规律:
(一)借物喻人,取材广泛(如蜡烛、粉笔、梅、兰、竹等喻人写成赞歌);
(二)取其神似,喻之适宜(神似:就是共同特征,如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共同特点:平凡普通、顽强不屈、力求上进);
(三)写物在前,喻人在后;
(四)详写于物,以物衬人;
(五)由物及人,过渡自然(要有过渡句或过渡段)。学生掌握这些规律后,下笔就轻松了。
五、授法
散文的学习有自身的规律,也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我在多年的散文教学中常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散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主问题探究法
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散文进行认真的钻研,善于从散文中去发现一个点,去寻找一条线,看它在写法和表达上的作用。例如《小石潭记》一文,课题中的几个字在全文中都有落实:文中“全石”、“卷石”就是在写石潭,“犬牙差互”是暗写石岸,“影布石上”是写水的清,“凄神寒骨”是写心情。教学中可以抓住文题中的任何一个字,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来自由赏析。
由此可见在散文教学中牢牢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对散文进行整体把握,有利于课堂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实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二)美文诵读法
散文不仅美在情思,还美在语言。美文需要美读,正确的朗读是视觉、听觉与情感、思维的全方位投入。它容易使学生从优美的韵味和流动的气脉中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一篇文章读好了,鉴赏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如果文章的基调是明快的、乐观的,要读出明快、跳跃的节奏来。如朗读《春》的最后一部分——赞春,就应该用热情、欢快、赞叹的语调来读。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语言的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如朗读《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对于语言优美,感情含蓄的,语调应轻柔、舒缓。如朗读屠格涅夫的《树林和草原》的开篇就应读出漫步般的悠然、随意。对于慷慨悲壮的,要读出深沉肃穆,沉痛的语调。如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就应该既读出慷慨悲壮又应读出不忍和牵挂。通过朗读可以体现文章的语言美、绘画美、情趣美。朗读可使教学进入特定的情景中,与文本一同黯然泪下,一同神采飞扬。
(三)勾连比较法
可把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如《春》《荷塘月色》中思想感情的比较;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如《济南的冬天》与《春》中的写作技法进行比较,不同作家相同题材的作品,如把《生命 生命》(杏林子)与《生命 生命》(克伦 沃森)就思想内容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美点。
(四)合作讨论法
鉴赏应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可越俎代疱。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加深理解,澄清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的精神。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第一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速(缓)、语调(柔和)、语气(亲切),体会表达的感情(喜欢热爱)。然后自选最喜欢、最感兴趣的语段、语句阅读、背诵。第二步:比较阅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小组合作讨论其异同。第三步:济南知多少?收集信息,展开交流。第四步: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到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第五步:领悟作者的写景方法描写校园四季和家乡四季。这一设计我认为很好的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思想,而且以上三种方法都用上了。
总之,散文教学过程毕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遵循散文文体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建构适合初中学生认知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课堂教学,而牢牢抓住“激趣——理线——赏析——借鉴——授法”这五点就会使我们的散文教学能在周密而又有特色的预设中生成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杜慧慧.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出国与就业,2001(19)
[2] 钱 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3] 戴思明.语文散文教学杂谈[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