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古代汉语中,句式表达形式丰富多样,判断句是很常见的一种句式。文章以《列女传》为研究对象分析本书中判断句的使用情况。根据判断句的句法特征,主要将其分为简单判断句和复杂判断句。
关键词:《列女传》;简单判断句;复杂判断句;
《列女传》是先秦时期一部极为重要的语类文献和历史资料之汇编,代表了西汉时代语言面貌的经典著作。本文以《列女传》为研究对象,分析判断句的主要类型、特征,以揭示汉代时期汉语判断句的具体情况。根据判断句的句法特征,主要分为简单判断句和复杂判断句两大类型。
一、简单判断句
简单判断句是指那些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运用语法手段或者只运用了一种语法手段。
(一)带有语气词的判断句
《列女传》中带有语气词的判断句有单用的、套用的,其中主要的形式有四种:
1.……者,……也。
判断句的主语谓语间不用判断词“是”,用语气助词“者”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同时引出谓语。句尾借助语气词“也”帮助表示判断和加强肯定语气。例如:
(1)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 《有虞二妃》
(2)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 《周宣姜后》
2.……,……也。
这种句式是仅在句尾借助语气词“也”来表示判断。例如:
(3)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 《周氏三母》
(4)孔文子之妻,孔悝之母也。 《卫二乱女》
3.……者,……。
这种句式是用语气词“者”字分隔主语和谓语,放在主语后面帮助表示名词性成分,来舒缓语气,隔开主语和谓语。《列女传》文中主要有212例,例如:
(5)太任者,文王之母。 《周氏三母》
(6)妾闻子少而慢者,母之罪。 《赵佛肹母》
4.……者也。
这种句式是在句尾用连用两个语气词“者也”帮助表示判断。《列女传》中一共有54例。例如:
(7)阿谷处女,阿谷之隧浣者也。 《阿谷处女》
(8)崇玩好、严威令,是逆民之明者也。 《齐伤槐女》
以上四种形式《列女传》文中都比较多见,且出现频率极高。
(二)用副词加强语气的判断句
上古汉语语法中,还有一部分判断句是借助语气副词来表述的。一种是表达肯定、一种是表达否定语气的判断句。
1.表示肯定语气的判断句
《列女传》在判断句中用“乃、诚、则、必”等词,来加强表达肯定判断语气。
1.1句中有副词“乃”的,例如:
(9)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 《鲁漆室女》
(10)弟曰:“乃我杀之。” 《齐义继母》
1.2句中有副词“诚”的,例如:
(11)子诚不习于礼,不达于人事。 《鲁公乘姒》
(12)对曰:“诚受之于下。” 《齐田稷母》
1.3句中有副词“则”的,例如:
(13)太姒生有十男,长伯邑考,次则武王发,次则周公旦。《周室三母》
1.4句中有副词“必”的,例如:
(14)母信者,其子必仁者。 《楚昭越妻》
2.表示否定语气的判断句
上古汉语语法中,否定判断句主要是在表示谓语的成分前加上否定副词,《列女传》中表达否定语气的判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谓语前加上否定副词“不”例如:
(15)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契母简狄》
(16)伯宗不听,朝而以喜色归。 《晋伯宗妻》
(2)谓语前加上否定副词“无”
(17)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卫姑定姜》
(18)自子去晋,晋无宁岁。 《晋文齐姜》
(3)谓语前加上否定副词“非”。
(19)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又违,非义也。 《楚接舆妻》
(20)野处无卫,非所敢久居也。 《齐孝孟姬》
(4)谓语中有多个否定副词。
(21)周武王有言曰:“所谓国无人者,非无人也,无理人者也。”
《楚江乙母》
上面的例句中,副词“不”、“非”、“无”在古代汉语中已经成为否定判断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词,但我们应当注意,尽管“非”、“不”字我们可以翻译成“不是”,但是从语法意义上看“是”和“不是”是不相同的。
(三)用动词作谓语的判断句
判断词就是联系动词或系词,联系动词作谓语在陈述或者描述某一对象。上古汉语中,主要用动词“是”、“为”、“曰”作谓语表达判断语气的句子。
1.用動词“是”字作谓语的判断句
“是”在先秦一般都不作为判断系词出现,而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句子前面的成分,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列女传》中“是”作指示代词共出现156次。
例如:定公卒,立敬姒之子衎为君,是为献公。 《卫姑定姜》
“是”字作为判断系词出现在表达判断语气的句子中最早见于汉代,但在上古汉语语法中,一般情况下还是主要作指示代词。“是”字作判断系词,《列女传》中仅有两例。
例如:(22)夫山远而囿近,是民一悦矣。 《晋范氏母》
这类“是”字是判断系词,在句子中构成“……是……。”的句式,这样一来“是”字的语法成分逐渐虚化,即我们所说的“语法化”,[4] 它充当的指示代词功能逐渐减弱,复指功能也渐渐弱化,转而起判断、确认作用,来加强句子表达的语气。
2.用动词“为”作谓语的判断句 “为”字作判断系词,上古中并没有产生,王力先生认为:“为”字可以译为现代汉语中的“是”,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它当成古代汉语中的系词。上古汉语语法中,“为”字是一个动词,本义是“做”。但其意义比较宽泛,可以归为不同的词类。向熹《简明汉语史》“为”本是动词,本义是做的意思,引申出系词的用法[1]。虽然在上古汉语语法中,“为”字在句中作动词有实在的意义这种现象较为常见,但是,“为”字作为一个判断词联系主语和谓语表达判断语气这在《列女传》也有所体现。例如:
(23)惠公死,子橭立,是为怀公。 《晋献骊姬》
3.用动词“曰”作谓语的判断句
用动词“曰”作谓语表示判断。用“曰”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在它前后的主语和宾语,表示某一对象是什么或者叫做什么,因而有人认为这种用法的“曰”字是判断词。例:
(24)齐相晏子仆御之妻也,号曰命妇。 《齐相御妻》
二、复杂判断句
复杂判断句就是在一个判断句中,运用的不止有一种语法手段,我们把运用了两种以上语法手段的判断句称为复杂判断句。而且,前提是这个句子必须为判断句,且句中不只一种语气词、副词或者动词的判断句。
(一)既有语气词也有副词的
在许多情况下,为了突出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句子中运用了不止一种语法手段,如运用了判断副词和语气词,《列女传》中的这类判断句比较多,例:
(25)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 《京师节女》
(26)鸿喜曰:“如此者,诚鸿妻也。” 《梁鸿妻》
(二)既有判断动词也有语气词的
先秦汉语中,为表达判断语气,还运用了判断副词和判断动词,《列女传》中这类的例子相對比较少,仅有1例。例:
(27)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曰:“是也。” 《鲁义姑姊》
在有些情况下,也有用连用副词和判断动词加强语气表达判断意义的。仅有一例:(28)若得反国,必霸诸侯而讨无礼,曹必为首耳。《曹僖氏妻》
三、结语
以《列女传》中的判断句为代表,反映了汉代时期判断句形式多样,各种表达形式灵活运用。这一时期“是”不仅仅是指示代词充当主语放句首,“是”作判断动词也开始使用于文学作品中,动词“为”的意义逐渐语法化,其实词意义减弱,表达“……是……。”的意思,这为汉语语法向近现代发展和简化奠定了基础。
注释
[1]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简介
邓彦华(1994.7~),女,陕西西安,西北大学文学院,文字学方向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列女传》;简单判断句;复杂判断句;
《列女传》是先秦时期一部极为重要的语类文献和历史资料之汇编,代表了西汉时代语言面貌的经典著作。本文以《列女传》为研究对象,分析判断句的主要类型、特征,以揭示汉代时期汉语判断句的具体情况。根据判断句的句法特征,主要分为简单判断句和复杂判断句两大类型。
一、简单判断句
简单判断句是指那些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运用语法手段或者只运用了一种语法手段。
(一)带有语气词的判断句
《列女传》中带有语气词的判断句有单用的、套用的,其中主要的形式有四种:
1.……者,……也。
判断句的主语谓语间不用判断词“是”,用语气助词“者”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同时引出谓语。句尾借助语气词“也”帮助表示判断和加强肯定语气。例如:
(1)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 《有虞二妃》
(2)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 《周宣姜后》
2.……,……也。
这种句式是仅在句尾借助语气词“也”来表示判断。例如:
(3)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 《周氏三母》
(4)孔文子之妻,孔悝之母也。 《卫二乱女》
3.……者,……。
这种句式是用语气词“者”字分隔主语和谓语,放在主语后面帮助表示名词性成分,来舒缓语气,隔开主语和谓语。《列女传》文中主要有212例,例如:
(5)太任者,文王之母。 《周氏三母》
(6)妾闻子少而慢者,母之罪。 《赵佛肹母》
4.……者也。
这种句式是在句尾用连用两个语气词“者也”帮助表示判断。《列女传》中一共有54例。例如:
(7)阿谷处女,阿谷之隧浣者也。 《阿谷处女》
(8)崇玩好、严威令,是逆民之明者也。 《齐伤槐女》
以上四种形式《列女传》文中都比较多见,且出现频率极高。
(二)用副词加强语气的判断句
上古汉语语法中,还有一部分判断句是借助语气副词来表述的。一种是表达肯定、一种是表达否定语气的判断句。
1.表示肯定语气的判断句
《列女传》在判断句中用“乃、诚、则、必”等词,来加强表达肯定判断语气。
1.1句中有副词“乃”的,例如:
(9)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 《鲁漆室女》
(10)弟曰:“乃我杀之。” 《齐义继母》
1.2句中有副词“诚”的,例如:
(11)子诚不习于礼,不达于人事。 《鲁公乘姒》
(12)对曰:“诚受之于下。” 《齐田稷母》
1.3句中有副词“则”的,例如:
(13)太姒生有十男,长伯邑考,次则武王发,次则周公旦。《周室三母》
1.4句中有副词“必”的,例如:
(14)母信者,其子必仁者。 《楚昭越妻》
2.表示否定语气的判断句
上古汉语语法中,否定判断句主要是在表示谓语的成分前加上否定副词,《列女传》中表达否定语气的判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谓语前加上否定副词“不”例如:
(15)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契母简狄》
(16)伯宗不听,朝而以喜色归。 《晋伯宗妻》
(2)谓语前加上否定副词“无”
(17)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卫姑定姜》
(18)自子去晋,晋无宁岁。 《晋文齐姜》
(3)谓语前加上否定副词“非”。
(19)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又违,非义也。 《楚接舆妻》
(20)野处无卫,非所敢久居也。 《齐孝孟姬》
(4)谓语中有多个否定副词。
(21)周武王有言曰:“所谓国无人者,非无人也,无理人者也。”
《楚江乙母》
上面的例句中,副词“不”、“非”、“无”在古代汉语中已经成为否定判断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词,但我们应当注意,尽管“非”、“不”字我们可以翻译成“不是”,但是从语法意义上看“是”和“不是”是不相同的。
(三)用动词作谓语的判断句
判断词就是联系动词或系词,联系动词作谓语在陈述或者描述某一对象。上古汉语中,主要用动词“是”、“为”、“曰”作谓语表达判断语气的句子。
1.用動词“是”字作谓语的判断句
“是”在先秦一般都不作为判断系词出现,而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句子前面的成分,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列女传》中“是”作指示代词共出现156次。
例如:定公卒,立敬姒之子衎为君,是为献公。 《卫姑定姜》
“是”字作为判断系词出现在表达判断语气的句子中最早见于汉代,但在上古汉语语法中,一般情况下还是主要作指示代词。“是”字作判断系词,《列女传》中仅有两例。
例如:(22)夫山远而囿近,是民一悦矣。 《晋范氏母》
这类“是”字是判断系词,在句子中构成“……是……。”的句式,这样一来“是”字的语法成分逐渐虚化,即我们所说的“语法化”,[4] 它充当的指示代词功能逐渐减弱,复指功能也渐渐弱化,转而起判断、确认作用,来加强句子表达的语气。
2.用动词“为”作谓语的判断句 “为”字作判断系词,上古中并没有产生,王力先生认为:“为”字可以译为现代汉语中的“是”,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它当成古代汉语中的系词。上古汉语语法中,“为”字是一个动词,本义是“做”。但其意义比较宽泛,可以归为不同的词类。向熹《简明汉语史》“为”本是动词,本义是做的意思,引申出系词的用法[1]。虽然在上古汉语语法中,“为”字在句中作动词有实在的意义这种现象较为常见,但是,“为”字作为一个判断词联系主语和谓语表达判断语气这在《列女传》也有所体现。例如:
(23)惠公死,子橭立,是为怀公。 《晋献骊姬》
3.用动词“曰”作谓语的判断句
用动词“曰”作谓语表示判断。用“曰”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在它前后的主语和宾语,表示某一对象是什么或者叫做什么,因而有人认为这种用法的“曰”字是判断词。例:
(24)齐相晏子仆御之妻也,号曰命妇。 《齐相御妻》
二、复杂判断句
复杂判断句就是在一个判断句中,运用的不止有一种语法手段,我们把运用了两种以上语法手段的判断句称为复杂判断句。而且,前提是这个句子必须为判断句,且句中不只一种语气词、副词或者动词的判断句。
(一)既有语气词也有副词的
在许多情况下,为了突出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句子中运用了不止一种语法手段,如运用了判断副词和语气词,《列女传》中的这类判断句比较多,例:
(25)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 《京师节女》
(26)鸿喜曰:“如此者,诚鸿妻也。” 《梁鸿妻》
(二)既有判断动词也有语气词的
先秦汉语中,为表达判断语气,还运用了判断副词和判断动词,《列女传》中这类的例子相對比较少,仅有1例。例:
(27)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曰:“是也。” 《鲁义姑姊》
在有些情况下,也有用连用副词和判断动词加强语气表达判断意义的。仅有一例:(28)若得反国,必霸诸侯而讨无礼,曹必为首耳。《曹僖氏妻》
三、结语
以《列女传》中的判断句为代表,反映了汉代时期判断句形式多样,各种表达形式灵活运用。这一时期“是”不仅仅是指示代词充当主语放句首,“是”作判断动词也开始使用于文学作品中,动词“为”的意义逐渐语法化,其实词意义减弱,表达“……是……。”的意思,这为汉语语法向近现代发展和简化奠定了基础。
注释
[1]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简介
邓彦华(1994.7~),女,陕西西安,西北大学文学院,文字学方向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