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浪微博是当今信息社会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媒体形态,其关注度和使用度不断提高,它的出现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对事物的接受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的影响。现阶段女性运用新浪微博表达、交流,无形中削弱了男性控制权,这种现状和以女性为主要群体的消费群体相结合,碰撞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性话语权的提升。文章对以微博为主的新媒体传播路径中女性话语权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女性话语权的现存问题和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 新媒体;女性话语权;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2-0083-04
当今社会,倡导男女平等,然而生而不同的男性女性如何平等,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平等始终没有定论。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更情愿且想站出来为自己代言,为女性发声。这其中,不乏政界的代表,比如,德国总统默克尔、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等,世界政坛,这个原来被认为是男性统治的领地,越来越多地呈现优秀女性的身影。还有演艺界的代表,比如英国女演员艾玛·沃特森,这个原来顶着“赫敏”名字的小女孩,现已成为联合国妇女署“亲善大使”,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He For She”运动发布会上发表演讲,成为了女权主义的倡导者和发言人。也有愈来愈多的普通女性开始了性别觉醒,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女性为自己争取权利,不再依附男性而活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因此,女性为自己发声的需要前所未有得
强烈。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和繁荣为普通女性发聲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有了新媒体的加持,每个人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站在了舞台中央,有了让别人看见的可能。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乐观。长时间流传下来的惯性思维和文化习俗和性别意识的觉醒程度并不匹配,对女性的照顾和对女性的歧视有时混为一谈,对男性的凌驾有时又被看成是女权的表现,这其中的界限并不分明,因此,仍然存在许多对女性歧视的无意识和不作为,甚至还有推波助澜。大致有艺术作品中女性人物类型化、让女性中毒的心灵鸡汤和其他不易察觉的性别歧视等。
1 女性话语权追溯
话语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利。本文讨论的女性话语权,是指女性摆脱刻板印象,站到和男性平等位置上,讨论共同话题的话语空间的提升。这种女性话语权有助于女权主义的发展,有助于女性自身性别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地位的提升。
1.1 传统电视途径中的女性话语权
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基础上,女性主义者和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不仅反映社会现实,而且参与建构社会现实。而后现代主义又进一步指出,语言不仅可以建构社会,还可以建构表达的主体,这一过程在语言的不断传递中完成。因此,话语权不仅可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还可以影响女性对于自身的性别认知。足可见女性话语权的
重要。
传统电视媒体为了吸引受众,无论是在报道评论事件中,还是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传递出迎合主流价值观的刻板印象,现如今传统电视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和传播中,仍然表现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刻板印象以及对女性的商品化评价。主要集中在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贤妻良母,电视媒体在表现女性时把重点放在女性的外貌,身材和温婉顾家、逆来顺受的性格上。她们通常从事着轻松的工作,把生活的重点放在老公和孩子身上,擅长并且乐于做家务。这样的刻板印象符合我国的传统主流价值观,但是更表现了明显的歧视倾向。第二种是成功女性。在电视媒体路径中,成功女性通常享有“女强人”的封号。这样的联想在肯定现代职业女性通过自己的独立和智慧获得成功之外,更多的暗示了女性缺少自身的性别魅力。对成功女性的报道中,一定会提到怎样平衡工作和家庭,而对于成功男性则着重于其事业成功的经验和奋斗过程。现如今社会性别在大众媒介中的建构更加复杂,随着大众思想的进一步开放,刻板形象和过去相比有所减少,但仍有好看的脸蛋和曼妙的身材等对女性的要求给普通女性造成了不必要的压力。
1.2 女性话语权缺失成因
传统媒体中的女性话语权缺失,究其根本,是因为在传统媒体的分工体系中,操控内容的主要是男性,而女性更多负责行政和后勤部门。而内容体系中,女性多负责家庭类节目如少儿、娱乐、教育等,男性则多负责公共领域如政治、经济、新闻等。对于能够抒发自己观点意见的平台,男性显然拥有更多的机会。另外,在对待职业男性女性要平等的大号召下,虽然女性在电视媒体中可以取得工作机会,但很难进入领导决策层。传统媒体管理决策层以男性为主的环境使得女性被排除在决策之外。《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与发展》中提到,在现有的决策层中,女性只占8.5%,而男性则占91.5%。在女性进入新闻机构决策层的问题上不平等确实存在。
1.3 女性话语权变迁
随着世界各处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的性别意识不断觉醒,如今已到达井喷的阶段,即人人都说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女性开始有意识地跳出原有的性别限定,并且不再如过去一般以男性的眼光为标准。然而这种性别的觉醒需要得到一定的规范,并且有一定的途径使其广泛正确地传播。新媒体的传播因为其低门槛给女性的话语权表达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从而给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在新媒体除走入大多数人生活之际,“木子美事件”和“芙蓉姐姐”事件,就是这个时期女性利用新媒体张扬个性的典型代表。微博从2008年在我国运行,2009年,微博正式进入主流视野,开始在国内迅猛发展,逐渐被草根阶层掌握并成为其维权的利器,一直被广大网民视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深得大众的推崇和支持。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女性话语权和传统电视媒体时期相比也产生了改变。这样的改变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微博的属性。 一是平民性。电视媒体时期,只有进入电视媒体的职业领域甚至是领导地位,或者是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的成就,才能拥有话语权。这样的限定使话语权被掌握在精英阶层和统治阶层中,这样以男性为主的话语权加剧了媒体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现如今微博的出现,颠覆了精英和统治阶层掌握话语权的局面。在大部分女性都是职业女性的今天,女性的生活不只围绕着繁琐的家务,还要承担和男性一样甚至更多的压力。女性天生的敏感细腻和乐于表达在微博平台上获得了施展的途径。无论是时事评论,或者是发布日常,她们对于微博的依赖,更甚于男性。本是普通人的网民,可能会成为微博上的网红,甚至成为意见领袖。
二是碎片化。女性的说话习惯更倾向于琐碎,需要情感的宣泄和抒发。140字的范围强迫网民使用简短、直接的语言,符合女性琐碎化的话语特性。
三是个性化。微博内容的接受和发布都由原来的受众自行完成,使得微博内容被动的进行了细分和个性化。长久以来,记者、编辑及领导层决定了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话语权缺失的女性都一直被传统媒体设置的形象束缚着。女性出于被动表达的。网络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受结构,女性更是可以在微博中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和语言进行自我形象的设定。从被动表达到主动表达,从不被听见到自由发声,这一改变不仅意味着更多普通女性可以在网络中发声,也意味着女性可以利用微博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呈现更具真实性和自主性的形象,使女性的话语权得到解放,传统媒体所设定的形象被改变成为可能。
2 新浪微博中女性发声现状
2.1 微博用户发声概况
微博是新媒体平台的主力军。据V影响力峰会发布的《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微博月活跃用户增至4.62億,日活跃用户增至2亿。如此高的使用量让微博成为绝大多数人发声代表。截至2018年11月,微博大V增至4.73万①。大V的内容原创量为每月650万条,视频生产量为每月195万条,在阅读量、转发量和主动评论量上均比同期有较大提高。但是这样高利用率的自主表达的平台是否真的为女性带来契机呢?这还要取决于微博中女性用户发布的内容。
微博自身进入门槛低,开放性强,它模糊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作为新媒体中较早被大众接受的方式之一,成为女性群体重新夺回其自身话语权的根据地。微博世界中,所有群体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观点,经统计,微博的用户比例中女性比男性低14个百分点,但原来以男性为主导的把关人的制约作用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进而使微博成为了言论相对自由的集散地。
2.2 财经房产价值榜
作为2018年垂直领域中阅读量增幅第三位②,财经话题越来越被普通人所关注,微博作为最直接能接触到财经专家的媒介,成为读者选择的平台。微博的即时发声特性,让博主能快速发表对于瞬息万变的经济状况的见解,同时,也有助于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普及。《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女性在经济方面的参与度和机会略有增加。然而在财经房产价值榜中,占据第一的博主虽为女性,但也是唯一上榜的女性博主。
图1 财经房产类微博大V粉丝数和微博数对比
图1显示了财经房产类微博大V前十的粉丝数和微博数。由此看出,虽然“涨涨麻麻”因其综合因素的考量排在了第一位,但她的粉丝数只排在前十中的第三,发博数也没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可能由于女性在财经领域的发言意识仍然不够强烈,对于财经趋势仍然不够关注,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受众对于在财经领域的女性意见领袖不够认可,对于其发言不够重视。
2.3 健康养成价值榜
图2是健康养成价值榜前十名中,男性和女性博主粉丝数和发博数对比。经分析发现,从数量上看,前十名中四名女性,六名男性,但女性博主综合排名较为靠前,为第一、二、四、十名。
综合具体数据来看,不管是粉丝数量总和还是发博数量总和,女性博主虽稍占下风,但大致性别比例较为均衡。可以看到如今新媒体渠道下,女性和男性在健康方面的话语权相对平分秋色,这是新媒体带给女性话语权的改变,这也和《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的结论较为符合。
2.4 教育培训价值榜
图3 教育培训价值榜前十大V中男女比例图
在本文选取的三个衡量标准中,教育类榜单的男性博主和女性博主的数量差异最为极端。前十位皆为男性,涉及领域包括英语培训、考研国考和其他专业知识培训。鉴于微博使用人群中23~30岁用户占比最高,由此看出现在的年轻人关注自我提升,而掌控这一部分话语权的主要为男性。虽然这一部分的内容传播对象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环境不够均衡。在教育领域女性意见领袖的缺乏,会削弱年轻女性的自我认同感和积极性,长远看对于女性的自我成长有不利影响。
3 新媒体传播路径中女性话语权的影响及
展望
3.1 新媒体对女权意识传播的影响
法国的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性别理论认为,两性所拥有的身体和心理是从出生起被一步步被建构出来的,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和文化也是被建构出来的,这两方面相互作用强化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当今社会大框架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男性价值观和男性思维很容易深入社会的脉络和骨髓,女性群体的内在想法与社会境况被进一步忽略。男性主义运用大众媒介,建构了男性视角拟态环境,从数年前就开始影响女性对其自身的认知,一时之间很难改变。因此,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首先应表现为女性视角的重现,也就是女性话语权重新登上舞台。
运用微博的搜索功能,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搜到关于女权的微博账号,其中关注量比较多的有“女权之声”“女权主义贴吧”“女权瞎报”等,最高的关注量为8万。但其内容常常缺乏新意,不够吸引人。 微博对于女性意识的传播,在正向上会为女性发展创造新的空间,让女性有渠道参与到公共领域的话题,有利于缩小两性间的差距。在反向上网络的作用更助长了刻板性别观念的传播,使其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反而强化了女性的弱势地位③。
南希·弗雷泽在《重思公共领域》中表示,公共领域曾被认为和社会地位无关并且具有包容性,但实际上它排斥妇女,也排斥社会的底层。因此,以女性为主的“次反公众”应该形成自己的公共领域,传播和以女性为主却和整个世界相关的话题,使传统意义上被视为以女性为主的私人话题能够获得公共性,从而实现构建替代性公共领域的可能。
从通过微博进行维权的事例可以看出,微博的特性使其对女权意识的觉醒有一定的帮助,然而对于实质上女权的保护却缺乏稳定性。它更像是一种工具,用的好与不好全由网民控制。
3.2 新媒体环境下女性话语权前景展望
女性较少像男性一样关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而是更乐于呈现自己的外在魅力。这无形中迎合了传统男权社会中女性被作为观赏的对象的现象。热衷于发布自拍的女性成为了女性中的主流,而关注时尚服饰和美妆信息更是成为时尚女性的共同话题和潮流。但是,与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女性在不自觉中沦为被看的对象”不同,笔者认为这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一种象征。女性开始追求中性风格和所谓“性冷淡”服饰,大部分女性热衷的穿衣风格并不符合男性的审美。
提高女性意识最重要是女性的参与,这要求有相对自由的传播环境,更要有良好的女性文化,有广泛的女性愿意参与到其中,愿意做“发声者”,愿意参与女性文化建构,愿意维护自身权利。如今,前者已经具备,后者仍需被唤醒。最重要的是,她们需要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女性话语权决定了更广大的女性受众能够听到的内容,能够思考的深度。
女性意见领袖需要加强对公共议题的参与。在新媒体表达中,女性应意识到自媒体作为开放的空间,其边界不是狭窄的个人天地,不应局限于像家居生活、明星八卦、时尚美妆等的私人议题,而应对转向社会公共事务、政治经济的关注。只有走出集体潜意识设定的局限空间,承担新媒体时代的公民责任,才能通过新媒体提升女性的社会影响力。
处在核心用户群的受关注较高的意见领袖,需要有意识地摆脱传统束缚,不满足于新媒体目前带来的经济利益,利用现有的影响力和新媒体的平台展现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积极的女性形象,通过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鼓励更多女性为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发声。另外,核心用户群以外的女性群体更应主动参与到公共领域的话题中,多关注与公共领域有关的微博内容,积极在公共领域的议题发表看法和
观点。
女性需要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重要,自己的存在远比虚无缥缈的明星重要,远比花了一下午修饰自拍重要,远比网店的营业额重要。马斯洛需求理论中表示,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产生。新媒体是这个合适时机的合适产物,而女权亦是。女性话语权作为女权中的风向标,指示着女权到达的关卡。说是换位思考也罢,说是阿Q精神也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数量开始远超男性。看着如今活跃在世界政界的女性领导人们,看着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看着各大商业论坛女性的名字层出不穷,女性的能力已经具备,只是意识还没有苏醒。在狂轰滥炸的网红自拍中,女性不能迷失在自拍中,要记得自己也是聪明的,也是理性的。
所以笔者的态度倾向乐观。我们在努力,比起批判,我们更需要等待。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一小部分人为女性话语权努力。越来越多的女性和男性参与其中,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无论是对公众的还是对朋友后辈的,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每天都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注释
①大V指粉丝规模大于50万或月阅读量大于1 000万的用户。
②来自《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
③网易前总编赵莹2012年11月27日在“性别平等和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会议上的重要发言(http://lady.163.com/ 12/1127/13/8HAQ5ULJ00264MPC.html)。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张晨阳,郁慧玲.微博空间中的女性表达:契机、问题与展望[J].新闻界.2001(5):106-110.
[3]赵云泽,付冰清.当下中国网络话语权的社会阶层结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0(5):63-70.
[4]宋素红,杨曦.新媒介环境中的女性话语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1(5):70-74.
[5]赵树勤.当代女性话语权力的欲求与焦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78-82.
[6]陈伟球.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社会分配的调整[J].国际新闻界,2014(5):79-91.
[7]宋桂花.网络空间中女性“反话语”的建构与悖论[J].中华女子学院學报,2015(6):37-43.
[8]张涵.平等的假象:新环境下女性主义媒介批判[J].今传媒,2016(1):72-74.
[9]胡宏超.互联网语境下女性媒介话语权的缺失与提升[J].青年记者,2016(8):9-10.
关键词 新媒体;女性话语权;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2-0083-04
当今社会,倡导男女平等,然而生而不同的男性女性如何平等,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平等始终没有定论。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更情愿且想站出来为自己代言,为女性发声。这其中,不乏政界的代表,比如,德国总统默克尔、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等,世界政坛,这个原来被认为是男性统治的领地,越来越多地呈现优秀女性的身影。还有演艺界的代表,比如英国女演员艾玛·沃特森,这个原来顶着“赫敏”名字的小女孩,现已成为联合国妇女署“亲善大使”,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He For She”运动发布会上发表演讲,成为了女权主义的倡导者和发言人。也有愈来愈多的普通女性开始了性别觉醒,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女性为自己争取权利,不再依附男性而活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因此,女性为自己发声的需要前所未有得
强烈。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和繁荣为普通女性发聲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有了新媒体的加持,每个人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站在了舞台中央,有了让别人看见的可能。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乐观。长时间流传下来的惯性思维和文化习俗和性别意识的觉醒程度并不匹配,对女性的照顾和对女性的歧视有时混为一谈,对男性的凌驾有时又被看成是女权的表现,这其中的界限并不分明,因此,仍然存在许多对女性歧视的无意识和不作为,甚至还有推波助澜。大致有艺术作品中女性人物类型化、让女性中毒的心灵鸡汤和其他不易察觉的性别歧视等。
1 女性话语权追溯
话语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利。本文讨论的女性话语权,是指女性摆脱刻板印象,站到和男性平等位置上,讨论共同话题的话语空间的提升。这种女性话语权有助于女权主义的发展,有助于女性自身性别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地位的提升。
1.1 传统电视途径中的女性话语权
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基础上,女性主义者和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不仅反映社会现实,而且参与建构社会现实。而后现代主义又进一步指出,语言不仅可以建构社会,还可以建构表达的主体,这一过程在语言的不断传递中完成。因此,话语权不仅可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还可以影响女性对于自身的性别认知。足可见女性话语权的
重要。
传统电视媒体为了吸引受众,无论是在报道评论事件中,还是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传递出迎合主流价值观的刻板印象,现如今传统电视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和传播中,仍然表现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刻板印象以及对女性的商品化评价。主要集中在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贤妻良母,电视媒体在表现女性时把重点放在女性的外貌,身材和温婉顾家、逆来顺受的性格上。她们通常从事着轻松的工作,把生活的重点放在老公和孩子身上,擅长并且乐于做家务。这样的刻板印象符合我国的传统主流价值观,但是更表现了明显的歧视倾向。第二种是成功女性。在电视媒体路径中,成功女性通常享有“女强人”的封号。这样的联想在肯定现代职业女性通过自己的独立和智慧获得成功之外,更多的暗示了女性缺少自身的性别魅力。对成功女性的报道中,一定会提到怎样平衡工作和家庭,而对于成功男性则着重于其事业成功的经验和奋斗过程。现如今社会性别在大众媒介中的建构更加复杂,随着大众思想的进一步开放,刻板形象和过去相比有所减少,但仍有好看的脸蛋和曼妙的身材等对女性的要求给普通女性造成了不必要的压力。
1.2 女性话语权缺失成因
传统媒体中的女性话语权缺失,究其根本,是因为在传统媒体的分工体系中,操控内容的主要是男性,而女性更多负责行政和后勤部门。而内容体系中,女性多负责家庭类节目如少儿、娱乐、教育等,男性则多负责公共领域如政治、经济、新闻等。对于能够抒发自己观点意见的平台,男性显然拥有更多的机会。另外,在对待职业男性女性要平等的大号召下,虽然女性在电视媒体中可以取得工作机会,但很难进入领导决策层。传统媒体管理决策层以男性为主的环境使得女性被排除在决策之外。《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与发展》中提到,在现有的决策层中,女性只占8.5%,而男性则占91.5%。在女性进入新闻机构决策层的问题上不平等确实存在。
1.3 女性话语权变迁
随着世界各处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的性别意识不断觉醒,如今已到达井喷的阶段,即人人都说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女性开始有意识地跳出原有的性别限定,并且不再如过去一般以男性的眼光为标准。然而这种性别的觉醒需要得到一定的规范,并且有一定的途径使其广泛正确地传播。新媒体的传播因为其低门槛给女性的话语权表达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从而给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在新媒体除走入大多数人生活之际,“木子美事件”和“芙蓉姐姐”事件,就是这个时期女性利用新媒体张扬个性的典型代表。微博从2008年在我国运行,2009年,微博正式进入主流视野,开始在国内迅猛发展,逐渐被草根阶层掌握并成为其维权的利器,一直被广大网民视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深得大众的推崇和支持。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女性话语权和传统电视媒体时期相比也产生了改变。这样的改变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微博的属性。 一是平民性。电视媒体时期,只有进入电视媒体的职业领域甚至是领导地位,或者是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的成就,才能拥有话语权。这样的限定使话语权被掌握在精英阶层和统治阶层中,这样以男性为主的话语权加剧了媒体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现如今微博的出现,颠覆了精英和统治阶层掌握话语权的局面。在大部分女性都是职业女性的今天,女性的生活不只围绕着繁琐的家务,还要承担和男性一样甚至更多的压力。女性天生的敏感细腻和乐于表达在微博平台上获得了施展的途径。无论是时事评论,或者是发布日常,她们对于微博的依赖,更甚于男性。本是普通人的网民,可能会成为微博上的网红,甚至成为意见领袖。
二是碎片化。女性的说话习惯更倾向于琐碎,需要情感的宣泄和抒发。140字的范围强迫网民使用简短、直接的语言,符合女性琐碎化的话语特性。
三是个性化。微博内容的接受和发布都由原来的受众自行完成,使得微博内容被动的进行了细分和个性化。长久以来,记者、编辑及领导层决定了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话语权缺失的女性都一直被传统媒体设置的形象束缚着。女性出于被动表达的。网络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受结构,女性更是可以在微博中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和语言进行自我形象的设定。从被动表达到主动表达,从不被听见到自由发声,这一改变不仅意味着更多普通女性可以在网络中发声,也意味着女性可以利用微博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呈现更具真实性和自主性的形象,使女性的话语权得到解放,传统媒体所设定的形象被改变成为可能。
2 新浪微博中女性发声现状
2.1 微博用户发声概况
微博是新媒体平台的主力军。据V影响力峰会发布的《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微博月活跃用户增至4.62億,日活跃用户增至2亿。如此高的使用量让微博成为绝大多数人发声代表。截至2018年11月,微博大V增至4.73万①。大V的内容原创量为每月650万条,视频生产量为每月195万条,在阅读量、转发量和主动评论量上均比同期有较大提高。但是这样高利用率的自主表达的平台是否真的为女性带来契机呢?这还要取决于微博中女性用户发布的内容。
微博自身进入门槛低,开放性强,它模糊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作为新媒体中较早被大众接受的方式之一,成为女性群体重新夺回其自身话语权的根据地。微博世界中,所有群体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观点,经统计,微博的用户比例中女性比男性低14个百分点,但原来以男性为主导的把关人的制约作用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进而使微博成为了言论相对自由的集散地。
2.2 财经房产价值榜
作为2018年垂直领域中阅读量增幅第三位②,财经话题越来越被普通人所关注,微博作为最直接能接触到财经专家的媒介,成为读者选择的平台。微博的即时发声特性,让博主能快速发表对于瞬息万变的经济状况的见解,同时,也有助于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普及。《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女性在经济方面的参与度和机会略有增加。然而在财经房产价值榜中,占据第一的博主虽为女性,但也是唯一上榜的女性博主。
图1 财经房产类微博大V粉丝数和微博数对比
图1显示了财经房产类微博大V前十的粉丝数和微博数。由此看出,虽然“涨涨麻麻”因其综合因素的考量排在了第一位,但她的粉丝数只排在前十中的第三,发博数也没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可能由于女性在财经领域的发言意识仍然不够强烈,对于财经趋势仍然不够关注,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受众对于在财经领域的女性意见领袖不够认可,对于其发言不够重视。
2.3 健康养成价值榜
图2是健康养成价值榜前十名中,男性和女性博主粉丝数和发博数对比。经分析发现,从数量上看,前十名中四名女性,六名男性,但女性博主综合排名较为靠前,为第一、二、四、十名。
综合具体数据来看,不管是粉丝数量总和还是发博数量总和,女性博主虽稍占下风,但大致性别比例较为均衡。可以看到如今新媒体渠道下,女性和男性在健康方面的话语权相对平分秋色,这是新媒体带给女性话语权的改变,这也和《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的结论较为符合。
2.4 教育培训价值榜
图3 教育培训价值榜前十大V中男女比例图
在本文选取的三个衡量标准中,教育类榜单的男性博主和女性博主的数量差异最为极端。前十位皆为男性,涉及领域包括英语培训、考研国考和其他专业知识培训。鉴于微博使用人群中23~30岁用户占比最高,由此看出现在的年轻人关注自我提升,而掌控这一部分话语权的主要为男性。虽然这一部分的内容传播对象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环境不够均衡。在教育领域女性意见领袖的缺乏,会削弱年轻女性的自我认同感和积极性,长远看对于女性的自我成长有不利影响。
3 新媒体传播路径中女性话语权的影响及
展望
3.1 新媒体对女权意识传播的影响
法国的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性别理论认为,两性所拥有的身体和心理是从出生起被一步步被建构出来的,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和文化也是被建构出来的,这两方面相互作用强化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当今社会大框架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男性价值观和男性思维很容易深入社会的脉络和骨髓,女性群体的内在想法与社会境况被进一步忽略。男性主义运用大众媒介,建构了男性视角拟态环境,从数年前就开始影响女性对其自身的认知,一时之间很难改变。因此,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首先应表现为女性视角的重现,也就是女性话语权重新登上舞台。
运用微博的搜索功能,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搜到关于女权的微博账号,其中关注量比较多的有“女权之声”“女权主义贴吧”“女权瞎报”等,最高的关注量为8万。但其内容常常缺乏新意,不够吸引人。 微博对于女性意识的传播,在正向上会为女性发展创造新的空间,让女性有渠道参与到公共领域的话题,有利于缩小两性间的差距。在反向上网络的作用更助长了刻板性别观念的传播,使其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反而强化了女性的弱势地位③。
南希·弗雷泽在《重思公共领域》中表示,公共领域曾被认为和社会地位无关并且具有包容性,但实际上它排斥妇女,也排斥社会的底层。因此,以女性为主的“次反公众”应该形成自己的公共领域,传播和以女性为主却和整个世界相关的话题,使传统意义上被视为以女性为主的私人话题能够获得公共性,从而实现构建替代性公共领域的可能。
从通过微博进行维权的事例可以看出,微博的特性使其对女权意识的觉醒有一定的帮助,然而对于实质上女权的保护却缺乏稳定性。它更像是一种工具,用的好与不好全由网民控制。
3.2 新媒体环境下女性话语权前景展望
女性较少像男性一样关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而是更乐于呈现自己的外在魅力。这无形中迎合了传统男权社会中女性被作为观赏的对象的现象。热衷于发布自拍的女性成为了女性中的主流,而关注时尚服饰和美妆信息更是成为时尚女性的共同话题和潮流。但是,与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女性在不自觉中沦为被看的对象”不同,笔者认为这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一种象征。女性开始追求中性风格和所谓“性冷淡”服饰,大部分女性热衷的穿衣风格并不符合男性的审美。
提高女性意识最重要是女性的参与,这要求有相对自由的传播环境,更要有良好的女性文化,有广泛的女性愿意参与到其中,愿意做“发声者”,愿意参与女性文化建构,愿意维护自身权利。如今,前者已经具备,后者仍需被唤醒。最重要的是,她们需要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女性话语权决定了更广大的女性受众能够听到的内容,能够思考的深度。
女性意见领袖需要加强对公共议题的参与。在新媒体表达中,女性应意识到自媒体作为开放的空间,其边界不是狭窄的个人天地,不应局限于像家居生活、明星八卦、时尚美妆等的私人议题,而应对转向社会公共事务、政治经济的关注。只有走出集体潜意识设定的局限空间,承担新媒体时代的公民责任,才能通过新媒体提升女性的社会影响力。
处在核心用户群的受关注较高的意见领袖,需要有意识地摆脱传统束缚,不满足于新媒体目前带来的经济利益,利用现有的影响力和新媒体的平台展现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积极的女性形象,通过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鼓励更多女性为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发声。另外,核心用户群以外的女性群体更应主动参与到公共领域的话题中,多关注与公共领域有关的微博内容,积极在公共领域的议题发表看法和
观点。
女性需要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重要,自己的存在远比虚无缥缈的明星重要,远比花了一下午修饰自拍重要,远比网店的营业额重要。马斯洛需求理论中表示,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产生。新媒体是这个合适时机的合适产物,而女权亦是。女性话语权作为女权中的风向标,指示着女权到达的关卡。说是换位思考也罢,说是阿Q精神也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数量开始远超男性。看着如今活跃在世界政界的女性领导人们,看着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看着各大商业论坛女性的名字层出不穷,女性的能力已经具备,只是意识还没有苏醒。在狂轰滥炸的网红自拍中,女性不能迷失在自拍中,要记得自己也是聪明的,也是理性的。
所以笔者的态度倾向乐观。我们在努力,比起批判,我们更需要等待。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一小部分人为女性话语权努力。越来越多的女性和男性参与其中,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无论是对公众的还是对朋友后辈的,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每天都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注释
①大V指粉丝规模大于50万或月阅读量大于1 000万的用户。
②来自《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
③网易前总编赵莹2012年11月27日在“性别平等和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会议上的重要发言(http://lady.163.com/ 12/1127/13/8HAQ5ULJ00264MPC.html)。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张晨阳,郁慧玲.微博空间中的女性表达:契机、问题与展望[J].新闻界.2001(5):106-110.
[3]赵云泽,付冰清.当下中国网络话语权的社会阶层结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0(5):63-70.
[4]宋素红,杨曦.新媒介环境中的女性话语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1(5):70-74.
[5]赵树勤.当代女性话语权力的欲求与焦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78-82.
[6]陈伟球.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社会分配的调整[J].国际新闻界,2014(5):79-91.
[7]宋桂花.网络空间中女性“反话语”的建构与悖论[J].中华女子学院學报,2015(6):37-43.
[8]张涵.平等的假象:新环境下女性主义媒介批判[J].今传媒,2016(1):72-74.
[9]胡宏超.互联网语境下女性媒介话语权的缺失与提升[J].青年记者,2016(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