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斯托雷平在1906—1911年进行的土地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末期最有影响力的一场改革。向西伯利亚的移民政策是其土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府的积极宣传鼓动,引发了移民高潮。斯托雷平的移民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促进西伯利亚开发的同时,俄罗斯工农业亦获得极大发展。
关键词:斯托雷平;西伯利亚;移民
中图分类号:K512.4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20-02
斯托雷平在1906—1911年实行的土地改革,是帝俄末期的最后一场改革。改革想挽救摇摇欲坠的沙皇专制制度,向亚洲的移民即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来挽救帝俄的大厦倾倒。本文将主要从实施移民政策的原因、具体移民政策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论述斯托雷平的移民政策。
一、实行移民政策的原因
俄国在1861年改革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于19世纪90代完成了工业革命,相比较工业而言,农业发展极其缓慢。同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农业发展水平更是落后。按100等于农业男工每年净生产1 000万卡植物性热量计算,1900年,美国为310,英国为226,德国为220,法国为155,俄国仅为90[1]386。可见差距之大。而随着欧俄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越来越出现用地紧张的现象。农民处于极端饥饿和贫穷的状态,更雪上加霜的是,1875—1895年欧洲农业危机,对俄国农业的发展有极大影响。谷物价格严重下跌,生活进一步恶化。而沙皇政府对农民的盘剥却没有减少,致使1902年欧俄南部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随后经过1905年革命的洗礼,农民的政治意识有所觉醒。革命虽被镇压下去,但全国随时有发生革命的危险。向西伯利亚的移民不但可以解决农民缺地少地的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不安分的农民安置到边远地区。斯托雷平改革刚好将沙皇的移民思想付诸实施。此为原因一。
实行向西伯利亚地区的移民,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兴趣所在。早在作为皇位继承人之时,尼古拉就非常重视西伯利亚地区。“第一次接触国事活动是在远东,第一次作为沙皇政府的代表出现于俄国公众面前是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有了从远东地缘政治的角度审视和治理俄罗斯的准备。”[2]49可以说西伯利亚是尼古拉二世从政的起点。他的大臣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埃·埃·乌赫托姆斯基公爵就是一位典型代表,他在《皇太子东游记》中称:“俄国人同东方民族有血缘关系,俄国的远东肩负着不同寻常的使命,在俄国面前提供了创造无限的可能性,因此需要给予特别关注。”[2]49西伯利亚的开发自然就提上了日程,此为原因之二。
此外,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偌大的俄国以失败而告终。战争的失败唤起了俄国政府对国家东部边界安全的高度警觉。所以政府于1906年3月10日颁布了《关于执行1904年6月6日法令相关章程》,取消了对自由移民的限制,开始了向西伯利亚的大规模迁移。
二、斯托雷平的移民政策
斯托雷平是在沙皇对移民政策松动的情况下走上历史舞台的。移民政策的推行,使他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位将东部地区的移民运动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其具体措施如下:
斯托雷平首先积极宣传向西伯利亚地区移民,做好前期的准备和发动工作。为号召农民向西伯利亚地区移民,政府散发了大量的传单和宣传手册。出版专门的杂志《垦殖问题》和指南手册,向移民免费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同时,政府实施优惠政策,招徕移民。包括:对于缺地和无地的农民,政府不但免去他们从前欠缴的税款,还给其发放无息贷款,5年内不向国家纳税[3]。在斯托雷平实行破坏村社的土地政策后,贫苦农民在故乡生活下去已无希望,于是在移民政策的鼓动下,决心向西伯利亚移民。政府对所有愿意迁移到西伯利亚的人实行优惠的铁路票价,即“移民票价”,仅相当于正常票价的1/2到1/3……国家杜马还批准拨款4 800万卢布贷款,设计制造出一种特殊型号的移民专用列车,于1906年投入使用,被称为“斯托雷平车厢”[2]65-66。政府还修建阿穆尔铁路,使交通状况得到改善,以方便移民。从此开始有大批移民涌向西伯利亚。
向西伯利亚的移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从移民的数量上就可反映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仅在1905—1910年的5年中,移往西伯利亚的移民即达到260万人,1908年和1909年是移民人数最多的年份,每年多达60万人。1906—1915年期间,移民总数竟高达310万人,比10年前多了2倍多[1]398。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移民涌向西伯利亚,除了政府的积极宣传、采取优惠政策之外,还与国家杜马内设立的专门的移民委员会和1906年在圣彼得堡建立的中央移民局有关。随着发展,移民局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负责为移民寻找适宜耕种的土地进行划分,发展道路交通,创办教育、医疗、宗教等机构,还建立农机具、木材货栈及小店铺等。在1906—1916年,土地规划组、道路组、水利及土壤改良组通过大量的工作将亚洲俄罗斯数千万俄亩土地引入农业领域。到1916年前,仅在西伯利亚地区移民们就建起了一万多个新村庄,百万农民获得了土地[2]78。总之,在移民局的帮助下,移民可以更好的适应西伯利亚的生活。
到1915年底,在亚洲各地建立了71 725个农户,其中独立农场66 403户,独立田庄5 392户[4]。可以说斯托雷平的移民政策初见成效。他曾说:“在国内和国外,需要20年的稳定,这一时期准备在国内进行改革。与此同时竭尽全力维护俄国伟大强国的地位”[1]400。可惜在改革进行了八年之后,斯托雷平就与1911年9月1日被刺杀,紧接着一战爆发,移民运动就停下了脚步。
三、对斯托雷平移民政策的评价
斯托雷平所实施的移民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维护沙皇的专制制度,缓解人们的不满情绪,防止革命的发生,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向西伯利亚地区进行移民的多为贫苦农民,正因为在故乡一无所有,才会选择背井离乡。而政府为其提供的贷款,正如移民管理署的特派员所言:“贷款完全失掉了作为安家费用的性质,贷款数目对于真正帮助安家来说本来就太少,现行的贷款发放制度把贷款这件事变成了纯粹的慈善事业,因为两年左右靠150卢布的贷款安家糊口是不可能的。”[5]但随着移民的增加,西伯利亚出现了土地危机,导致移民占有份地额的下降和无地农户比例的上升。1911—1912年在东西伯利亚进行抽样调查的7980个移民户中,无地移民户占13%,而其他移民户平均占份地5.5俄亩[6]168。而且西伯利亚的严寒及恶劣的条件,导致了许多移民返回故乡。1906—1914年,共移民304万多人,倒流返回52 908人,占17.4%,其中1910—1914年,移民总数为118.98万人,倒流返回36.15万人,高达30.4%[1]399。此外,失去生命的比比皆是,而政府对此不闻不问,激起人们更加激烈的反抗。改革并没能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而是加快了革命的爆发。
但斯托雷平所实施的移民政策,客观上对西伯利亚及整个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移民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大量土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1905—1914年,整个西伯利亚的耕地面积增加了75.3%。随着耕地的扩大,粮食产量亦相应的得到提高,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1900—1914年,西伯利亚年均粮食出口额只有1 500万普特,1909年则增至4680万普特[6]151。新式农具的使用,使农业技术和经营方式得以改善,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不断加强,大量雇佣劳动力被应用于新建立的独立农场和独家田庄中,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其次,移民政策使工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采矿业、煤炭业、制造业、制盐业、加工工业等领域,获得了充足的劳动人手而发展起来。在新兴的面粉工业中,资本集中程度较高,成立了第一批面粉加工业辛迪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斯托雷平改革时期正好是俄国工业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可以说,向西伯利亚的移民政策对俄国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移民政策的实施,有利的缓解欧俄地区用地紧张的局面,也缓解了西伯利亚劳动人手短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口分布不均匀的格局。
我们在评价斯托雷平的移民政策时,对其消极面要有清醒的认识,但不应过分强调。我们应该把握住移民的积极一面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正如斯托雷平描述的移民区沸腾的生活:“从前死气沉沉的荒原上开始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我们感觉到,在库伦达草原上的14个村落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种生活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完全可以相信,成功的移民能够创造的国民财富何其多。”[2]109从此番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西伯利亚移民客观上确实促进了西伯利亚的开发和促进俄国工农业的发展。斯托雷平的移民政策对俄国长远的发展来说是意义重大的,所以我们要予以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晓菊.俄国东部移民开发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曹维安.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25.
[4]刘祖熙.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1861—191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3.
[5]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38.
[6]徐景学.俄国东部地区的开发的回顾与展望[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关键词:斯托雷平;西伯利亚;移民
中图分类号:K512.4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20-02
斯托雷平在1906—1911年实行的土地改革,是帝俄末期的最后一场改革。改革想挽救摇摇欲坠的沙皇专制制度,向亚洲的移民即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来挽救帝俄的大厦倾倒。本文将主要从实施移民政策的原因、具体移民政策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论述斯托雷平的移民政策。
一、实行移民政策的原因
俄国在1861年改革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于19世纪90代完成了工业革命,相比较工业而言,农业发展极其缓慢。同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农业发展水平更是落后。按100等于农业男工每年净生产1 000万卡植物性热量计算,1900年,美国为310,英国为226,德国为220,法国为155,俄国仅为90[1]386。可见差距之大。而随着欧俄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越来越出现用地紧张的现象。农民处于极端饥饿和贫穷的状态,更雪上加霜的是,1875—1895年欧洲农业危机,对俄国农业的发展有极大影响。谷物价格严重下跌,生活进一步恶化。而沙皇政府对农民的盘剥却没有减少,致使1902年欧俄南部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随后经过1905年革命的洗礼,农民的政治意识有所觉醒。革命虽被镇压下去,但全国随时有发生革命的危险。向西伯利亚的移民不但可以解决农民缺地少地的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不安分的农民安置到边远地区。斯托雷平改革刚好将沙皇的移民思想付诸实施。此为原因一。
实行向西伯利亚地区的移民,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兴趣所在。早在作为皇位继承人之时,尼古拉就非常重视西伯利亚地区。“第一次接触国事活动是在远东,第一次作为沙皇政府的代表出现于俄国公众面前是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有了从远东地缘政治的角度审视和治理俄罗斯的准备。”[2]49可以说西伯利亚是尼古拉二世从政的起点。他的大臣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埃·埃·乌赫托姆斯基公爵就是一位典型代表,他在《皇太子东游记》中称:“俄国人同东方民族有血缘关系,俄国的远东肩负着不同寻常的使命,在俄国面前提供了创造无限的可能性,因此需要给予特别关注。”[2]49西伯利亚的开发自然就提上了日程,此为原因之二。
此外,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偌大的俄国以失败而告终。战争的失败唤起了俄国政府对国家东部边界安全的高度警觉。所以政府于1906年3月10日颁布了《关于执行1904年6月6日法令相关章程》,取消了对自由移民的限制,开始了向西伯利亚的大规模迁移。
二、斯托雷平的移民政策
斯托雷平是在沙皇对移民政策松动的情况下走上历史舞台的。移民政策的推行,使他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位将东部地区的移民运动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其具体措施如下:
斯托雷平首先积极宣传向西伯利亚地区移民,做好前期的准备和发动工作。为号召农民向西伯利亚地区移民,政府散发了大量的传单和宣传手册。出版专门的杂志《垦殖问题》和指南手册,向移民免费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同时,政府实施优惠政策,招徕移民。包括:对于缺地和无地的农民,政府不但免去他们从前欠缴的税款,还给其发放无息贷款,5年内不向国家纳税[3]。在斯托雷平实行破坏村社的土地政策后,贫苦农民在故乡生活下去已无希望,于是在移民政策的鼓动下,决心向西伯利亚移民。政府对所有愿意迁移到西伯利亚的人实行优惠的铁路票价,即“移民票价”,仅相当于正常票价的1/2到1/3……国家杜马还批准拨款4 800万卢布贷款,设计制造出一种特殊型号的移民专用列车,于1906年投入使用,被称为“斯托雷平车厢”[2]65-66。政府还修建阿穆尔铁路,使交通状况得到改善,以方便移民。从此开始有大批移民涌向西伯利亚。
向西伯利亚的移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从移民的数量上就可反映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仅在1905—1910年的5年中,移往西伯利亚的移民即达到260万人,1908年和1909年是移民人数最多的年份,每年多达60万人。1906—1915年期间,移民总数竟高达310万人,比10年前多了2倍多[1]398。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移民涌向西伯利亚,除了政府的积极宣传、采取优惠政策之外,还与国家杜马内设立的专门的移民委员会和1906年在圣彼得堡建立的中央移民局有关。随着发展,移民局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负责为移民寻找适宜耕种的土地进行划分,发展道路交通,创办教育、医疗、宗教等机构,还建立农机具、木材货栈及小店铺等。在1906—1916年,土地规划组、道路组、水利及土壤改良组通过大量的工作将亚洲俄罗斯数千万俄亩土地引入农业领域。到1916年前,仅在西伯利亚地区移民们就建起了一万多个新村庄,百万农民获得了土地[2]78。总之,在移民局的帮助下,移民可以更好的适应西伯利亚的生活。
到1915年底,在亚洲各地建立了71 725个农户,其中独立农场66 403户,独立田庄5 392户[4]。可以说斯托雷平的移民政策初见成效。他曾说:“在国内和国外,需要20年的稳定,这一时期准备在国内进行改革。与此同时竭尽全力维护俄国伟大强国的地位”[1]400。可惜在改革进行了八年之后,斯托雷平就与1911年9月1日被刺杀,紧接着一战爆发,移民运动就停下了脚步。
三、对斯托雷平移民政策的评价
斯托雷平所实施的移民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维护沙皇的专制制度,缓解人们的不满情绪,防止革命的发生,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向西伯利亚地区进行移民的多为贫苦农民,正因为在故乡一无所有,才会选择背井离乡。而政府为其提供的贷款,正如移民管理署的特派员所言:“贷款完全失掉了作为安家费用的性质,贷款数目对于真正帮助安家来说本来就太少,现行的贷款发放制度把贷款这件事变成了纯粹的慈善事业,因为两年左右靠150卢布的贷款安家糊口是不可能的。”[5]但随着移民的增加,西伯利亚出现了土地危机,导致移民占有份地额的下降和无地农户比例的上升。1911—1912年在东西伯利亚进行抽样调查的7980个移民户中,无地移民户占13%,而其他移民户平均占份地5.5俄亩[6]168。而且西伯利亚的严寒及恶劣的条件,导致了许多移民返回故乡。1906—1914年,共移民304万多人,倒流返回52 908人,占17.4%,其中1910—1914年,移民总数为118.98万人,倒流返回36.15万人,高达30.4%[1]399。此外,失去生命的比比皆是,而政府对此不闻不问,激起人们更加激烈的反抗。改革并没能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而是加快了革命的爆发。
但斯托雷平所实施的移民政策,客观上对西伯利亚及整个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移民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大量土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1905—1914年,整个西伯利亚的耕地面积增加了75.3%。随着耕地的扩大,粮食产量亦相应的得到提高,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1900—1914年,西伯利亚年均粮食出口额只有1 500万普特,1909年则增至4680万普特[6]151。新式农具的使用,使农业技术和经营方式得以改善,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不断加强,大量雇佣劳动力被应用于新建立的独立农场和独家田庄中,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其次,移民政策使工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采矿业、煤炭业、制造业、制盐业、加工工业等领域,获得了充足的劳动人手而发展起来。在新兴的面粉工业中,资本集中程度较高,成立了第一批面粉加工业辛迪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斯托雷平改革时期正好是俄国工业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可以说,向西伯利亚的移民政策对俄国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移民政策的实施,有利的缓解欧俄地区用地紧张的局面,也缓解了西伯利亚劳动人手短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口分布不均匀的格局。
我们在评价斯托雷平的移民政策时,对其消极面要有清醒的认识,但不应过分强调。我们应该把握住移民的积极一面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正如斯托雷平描述的移民区沸腾的生活:“从前死气沉沉的荒原上开始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我们感觉到,在库伦达草原上的14个村落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种生活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完全可以相信,成功的移民能够创造的国民财富何其多。”[2]109从此番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西伯利亚移民客观上确实促进了西伯利亚的开发和促进俄国工农业的发展。斯托雷平的移民政策对俄国长远的发展来说是意义重大的,所以我们要予以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晓菊.俄国东部移民开发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曹维安.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25.
[4]刘祖熙.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1861—191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3.
[5]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38.
[6]徐景学.俄国东部地区的开发的回顾与展望[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