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促进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持续增长和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但不同内涵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存在门槛的,这一门槛的核心是金融发展对微观主体——企业的创新投资行为影响存在边界效应。因此,抓住这一核心问题对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极为重要。本文:首先,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决策和创新投资影响的边界作用机理。借鉴Philippe (2010)不同类型投资与经济波动关系模型,引入金融市场不完全条件下的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发现金融发展超过有效边界导致企业家用短期投资来替代创新投资,表现为企业减少创新投资决策。只有金融发展在一定界限内才会促使企业做出更多的创新投资决策;借鉴Aghion (1998)包含资本积累影响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引入金融发展程度对企业创新投资水平的影响,发现金融发展超过有效边界,金融部门不能将资本以较低成本配置到创新企业中,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投资水平。当金融发展随着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效率提升逐步改善时才能提高企业的创新投资水平。其金融发展有效边界的提出弥补了目前金融发展理论对微观主体——企业研发投资行为深层机理挖掘的不足。其次,基于金融功能升级的动态过程,创新性地构建区域金融发展收敛分析框架,并用金融规模、结构、效率指标和动态空间收敛模型探究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层次性和边界特征并揭示了金融发展内涵和金融功能提升的动态过程。发现东部地区呈现出金融规模较高、金融效率提升且逐渐与实体经济匹配的收敛特征,表现出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高层次性和高边界特征;西部地区依靠国家政策扶持,仅金融规模呈现收敛特征,逐渐进入调结构促效率的金融发展阶段,表现出金融发展收敛的中等层次特征;中部地区金融规模、金融结构没有呈现收敛特征,同时与经济结构匹配程度薄弱,金融效率发散,表现出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低层次性和低边界特征。这一研究拓展了目前金融发展理论将金融发展框架限定在金融规模和结构的局限,而忽略了反映金融功能内涵的金融效率是金融发展质量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使区域金融发展的分析框架立意更高,并矫正了目前中国金融发展限于规模盲目扩张认识的误区。最后,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HECKIT模型和门限模型实证探究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决策和投资两阶段影响的边界。金融规模不足或过度扩张均会导致金融发展不能促进企业两阶段创新投资,只有金融规模在合理边界内才能产生显著促进影响。金融规模对不同所有权、行业或地区企业影响的门槛值不同,且金融规模促进企业创新投资更多来源于扩展边际而非集约边际;金融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时不能对企业创新投资阶段产生显著影响,只有超过一定边界值则对不同企业创新投资阶段产生差异化影响。金融业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对国企和高技术企业影响更大,规模效率对私企或中低技术企业创新投资影响更大。我国当前金融效率较低,适度金融规模边界是推动私企或中低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主要动力;运用门限模型实证发现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分别存在双门槛值和单门槛值。随着区域金融规模持续扩张,部分发达地区在规模达到边界值后对企业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寻求金融功能层面的改善成为迫切需要。这一研究为金融发展的有效边界论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为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核心功能,避免规模盲目扩张提供了政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