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卖学院”里的“奇葩”们
◆大麦
我们部门7个人,都是外卖学院的,大家分属不同的系,个个都是“奇葩”。
我是佛系的。
对于我们随缘的佛系男女来说,吃饭不过是维持生存的基本手段,蒸、煮、焖、炖、煎、炸、爆、溜、烤、熏带来的丰富口感体验并不会对我们的点餐行为造成影响。我每天点外卖,吃什么,吃哪家,都是随机的。可能是点餐软件推荐的某些餐厅,可能是搜索框中输入“饭”“面”后显示的第一家店铺,可能是打开软件自动跳出的商家优惠券……总之,就是遇见什么我就点什么。
咚咚是摇摆系的。
和她的对话经常是这样的:“中午有点想吃上次吃的那家黄焖鸡。”“可以啊,那家味道做挺好的。”“但今天还挺热的,吃凉皮怎么样?”“凉皮不错,可以再点我们之前吃的那家。”“肚子好饿,怕凉皮吃不饱。”“那就吃黄焖鸡吧,加瓶饮料。”“吃凉皮套餐应该就够了,加个肉夹馍。”“那就点凉皮了?”……半个小时后,咚咚发话了:“我们还是出去吃吧。”
遇上摇摆系的咚咚,只能和她一起摇摆摇摆了。
丹丹是执着系的。
执着系的丹丹点餐只点熟悉的、吃过的,对味的,并且非常专一,忠诚度爆表。就连日接几百单的商家都能眼熟每天准点pick自己的忠实粉丝,非常体贴地送上一瓶饮料或者一块饭后小甜点,可以说是很和谐了。丹丹的口味在办公室中众所周知,真的不是因为同事友爱,而是每天准点都能飘出那个熟悉的味道,想忽视都很难。吃个午饭都如此专一,不得不说,丹丹这样执着系的女朋友,你需要一个!
大懂是博爱系的。
他点餐的口味变幻莫测,今天麻辣烫明天煲仔饭后天新疆大盘鸡大大后天可能就是健康素食沙拉……每次点餐都有新发现,打开外卖软件到处是彩蛋。大懂是有心的吃客,只要吃到了好的,他一定毫不吝啬五星好评,同时还会上高清大图。他的目标就是:吃遍天下美食,把爱洒满人间!然而,遇到点餐失败的时候,也会毫不留情给出差评,洋洋洒洒写下几百字怒斥商家。
博爱系的大懂,是办公室中行走的外卖大全,找他推荐好店,准能收获满满。
司农是满减系的。
满减系的司农,人生信条是追求高性价比和真实惠。
为了凑“满减”的他时常会多点一份米饭、一颗卤蛋、一盘青菜、两瓶饮料……看似精打细算的背后,一顿饭下来花了三十多块钱,内心却在窃喜“减好多啊”。吃不完怎么办?分享啊。所以大家常常边吃司农为了“满减”多买的食物边鼓励他:“你的午餐消费力打败了中国70%的白领!再努力一点,就有机会挤入午餐福布斯富人排行榜,加油!”
小铁是养生系。
小铁本来是每天自己带便当的,说这样最健康。但听说隔夜饭可能有致癌物质后,他立刻放弃了带饭。但午饭还是要吃的,外卖还是要点的,小铁在点餐的道路上修炼成了养生评论家。“这家店的菜不行啊,都是材料包加热一下。”“用这种饭盒装饭也太简陋了吧?不卫生啊。”“这家店是自家手工卤味,不错,收藏一下。”“米饭和面食轮流吃,营养才更均衡。”……
在小铁的午餐中,手工、现炒、精细粗粮、绿色、自家老母鸡等等关键词都是促使他下单的决定因素。
阿雯是全能系的。
阿雯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点餐从不出错,每天都能吃上准点送达、冒着热气的实惠合胃口的午餐。
她有四项技能:一是不管多忙,到点自动点餐,所以办公室从不会出现耽误点餐的事;二是考慮路况及周边环境,适时把握催餐节奏,但不会夺命连环call外卖小哥,她说这么做真的没啥用,还可能耽误外卖小哥的行程;三是精通100以内的加减乘除,实现各种促销手段的优惠最大化,坚决不掉进商家陷阱;四是评论鉴别能力强,一眼就能识破那些商家的评论是顾客写的还是自己刷的。全能系的阿雯,是办公室午餐的顶梁柱人物,全公司的“最佳饭伴”。
文艺鹭的午餐危机
◆蒲月
我离职前,和同事兼闺蜜鹭吃散伙饭。两杯玛格丽特下肚,鹭说,你走了,我将要面对多少场未知的无聊午餐。
我和鹭同吃的第一顿饭,是这家报社食堂的免费午餐。那时我们都刚研究生毕业,上班第一天,两人愤然嚼着盐分过量的咖喱鸡块,竟聊到了毛姆和吉卜林。从此我们午餐形影不离。偶尔加入些有趣无趣的人。鹭来自江南,讲话音调轻柔,语速缓慢,嘴间却能时时升腾出绚丽的烟火,让我流连忘返。我们是餐桌上的伯牙和钟子期。
我两年后的这一走,不确定她面临的午休,将要残破或是繁茂。后来我在新的城市安顿下来,问起鹭近况,没想到在中年危机和职业危机都还没来袭之前,她却间歇性地沾上了午餐焦虑。刚开始,午餐的意义局限在填饱肚皮。不想叫上别人,鹭每天午餐对着手机,偌大一个喧闹的食堂里,用自带的饭扫光安慰着自己。有时等大家都吃完,才缓慢荡到食堂。有时甚至在办公室吃起了方便面或汉堡包。过了段时间,午餐的意义成了挤掉寂寞,可总在半死不活的对话刚拉开序幕不久后匆忙吃完,说有事先走,自己跑去单位小花园散步看书。再后来,她终于嗅到了对味的人,午餐的意义升级为聊天,可小K总是上晚班,老A又常外出办事。鹭渐渐在午休前十分钟为约谁吃饭而变得焦躁不安,甚至偶尔晚上失眠,蜷在漆黑的小屋里盘算怎么和那个谁谁谁熟识后一起在食堂谈笑风生。
鹭喜欢在餐桌上跟人讨论《黄金时代》这个故事怎么能讲得更好,向人介绍去迪拜前在哪能买到阿拉伯风的黑纱长裤,以及与人争辩水母和海蜇的区别。在杂志上读到,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在一起聚餐的时间是30万年前,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附近的洞穴。她微信问我,那时的他们有我这种焦虑吗?她的焦虑逼她盘算出,一个中午有半小时到40分钟身处食堂,5天班,撑死一周里午餐也就占3小时20分钟,相当于看了场《泰坦尼克号》而已,但几乎一日一次的频率分外挠人。她甚至考虑在单位内部论坛“啪”地贴上个征饭友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