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寨里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7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寨里村在平和县霞寨镇,寨里是一个村庄。
  和几个朋友走过寨里,村庄里很安静,许多人已经搬出了,大量明清时期的老房子多了沧桑和颓败,空荡荡,有些房子已经倾颓。野草长得到处都是,有些路径已经被野草淹没。尘土从鹅卵石的缝隙之间“长”出来,把光滑的鹅卵石掩盖得灰头灰脑,失去了原来的光鲜。房子的门几乎都是关着,透露出这些房子已经被舍弃了,只是以沉默的姿势证明曾经的存在。没有什么怨言,这些房子有了历经沧桑之后的淡泊与平静。锁扣生锈了,这也是岁月老去的印记,和屋顶上那些脱落的灰瓦以及瓦缝间随风飘动的零散野草互相印证,类似于老人满脸的皱纹,折射出时光汰洗的力量。
  如果从空中往下看,寨里村“寨落”的形状更为明显,中间还基本是老房子,新房子在外围,一些新的道路绕村穿越。全村被数百米的寨墙包围,寨落里巷道纵横,整个寨落比周边要高出数米,因此寨里有“覆鼎金”的说法,当地村民说寨里村的形状极像一头龟,头伸向桂花脚井尾楼,尾甩砖仔埕山边厝,进门的道路是龟脚,寨里的道路是龟背上的花纹。寨里是霞山周氏发源地,村民姓周,但在历史的某一段后,寨里周氏的祖先改成黄姓,后又改周,期间的故事曲折,在当地,就有了“周皮黄骨”的说法流传。龟,正是黄氏的图腾。
  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的历史。寨里在距离霞寨圩不远处,这地方原名霞山。据有关资料,当地人推测寨里村落的建造在1271到1290年间,历史的细节没有办法一览无余,有些东西只能是一种轮廓。寨里的历史和一个人有关,那就是王阳明,这个奏请设置平和县的人。按照当地《霞山世系谱牒》记载:“明正德丁丑年(1517),河头,芦溪群贼突起,剽掠乡村,渐逼城邑,蕃臬诸司奏闻于朝,事下兵部议决,遂命胡琏、钟湘为前锋,统兵剿捕,驻扎于霞寨(霞山)公安”。这是一件大事,王阳明平定詹师傅农民起义的先锋部队驻扎于这个叫霞山的地方。王阳明是否在寨里逗留过不得而知,按照推测,这不太可能。因为王阳明当时是巡抚南、赣、汀、漳,是从上杭出发,在长富村,即现在的长乐乡一带打了他带兵平定詹师傅农民起义的第一仗,他走的不是从漳州到平和,当时还是南靖县这条线。走这条线的是胡琏、钟湘的兵,他们听从王阳明调度指挥。
  胡琏是当时的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钟湘是当时的漳州知府,他们带了5000多人的官兵参与战斗。部队驻扎于霞山,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机会,当时的霞山五世祖族长崇爵把握住这个机会。有时候,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区域的发展。崇爵是个“有敢为之风,存心以济人利物的作风”的人,这样的人有想法也有行动。他对驻扎的官兵“朝夕期间,曲为迎接。得到胡、钟二公的信任。”因此,他提出围寨的建议。这建议得到官兵和民众的支持。在设计好四个大门之后,发动村民利用本地土、石为材料,“将霞山山村四周筑高墙建堡围寨,设东西南北四个大门为进出通道,墙外挖深沟蓄水防范。后来把深沟扩大挖成池塘。自此后,霞山更名为霞寨。”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寨里在1517年就基本成型了,而历史的真实风貌和具体细节,如今已经无从确凿地认定,我们只能从某些字里行间窥探到隐隐绰绰的身影。
  寨里村东门号“寅宾”,“寅宾日出”,意思是迎来初升的太阳。我站在大门口,看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在那里想象,楼门打开,阳光照射而来,那是一种温暖的希望。西门则是“奎垣”,在西门门外不远处,寨里村最历史最悠久的古井就在那里,当年有多少人就在那口井里打捞岁月,听木桶在井壁上撞击,宛如撞击时光。山之南为阳,因此南门的号是“霞阳”。北门已经倒塌,没有人知道北门的号是什么,有人推测是“拱辰”,但仅仅是推测而已。如今北门的遗址已经是一块荒地,好像有些历史注定要抛荒,有些印记会随风飘散。后来有人在北门的位置设置了一个小门,称之为“水门”,不过那仅容一个人通过,是清康熙年间在门外新挖一口水井,为了方便民众进出取水的通道,那是因陋就简的功能转换,早已经没有大门的气势威严和文化的味道。
  寨里村的主庙是隆福堂,始建于明正德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517年,先后經过1855、1881年两次重修,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土地公庙居于寨里的不同角落,在神明系列,土地公属于“小人物”,土地公庙也就相对随遇而安。寨里村的祠堂大大小小有十几座,无一例外,祠堂的方位都朝向外迁地相对于寨里村的位置,可以折射出一棵大树分支的投影,是出去的方向,也是回来的坐标。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兴宗堂,这是整个霞山大宗的渊源所在,据推测兴宗堂建设年代不晚于明宗景泰六年,即公元1445年,比平和置县早七十多年。至于曾经存在的飞阁学、三公学、南门学、学厅、龙文小学、龙文处级中学等不同时期的学堂,在不同的年代传递出郎朗书声,这是一个区域的文脉所在。
  寨里的许多细节,隐藏在时光的暗处,无法明晰地看到,一个走过的人,只能浮光掠影地看过。走在寨里的巷道,也许脚下的某块石板,或者某段鹅卵石的道路,都会有一个故事。轻轻抚摸墙上的青砖,一种久远就顺着手指涌上来,多少有点冰凉。我很想把墙头上那几棵枯黄的衰草拔下来,想想还是作罢,那是一种符号,时光的符号。我轻轻拍打生锈的门扣,柴门不开,但历史有了回响。
其他文献
今年中秋,我给自己放了个假,陪陪老妈。  老妈拥有年轻人的心态。每当大家在我面前问起她的年龄,我总是笑着介绍:“老妈还是七零后,很快就八零后了。”老妈是个乐天派,每次都笑呵呵地说,还年轻,才七零后。  老妈虽然接近八零后,思想却很新潮,与时俱进。她很喜欢跟年轻人交流,谈人生、谈理想,谈身边的人和事。我的同学、朋友,乃至女儿与儿子的同学、朋友,都跟她很有缘,一聊就是老半天。  老妈的乐观跟她怀揣故事
期刊
很多时候,冥冥中就有一种注定。比如你的职业 ,你的爱情,你的婚姻,还有你的孩子……  思绪常常会回到原点——儿时生活的地方。记忆的画布翻飞着,目光定格在一条小小的石板路上。那是乡间常見的小路,一条条石块铺就了人们脚下的路,路两边是典型的闽南古厝,小时候的我们总很好奇住在古厝里的阿婆,小小的心里认定古厝里肯定藏着许多秘密,所以特别爱走这条小路。石头路也不知多少年了,在阳光下闪耀着青光。形形色色的村人
期刊
一大早,我精神抖擞、激情洋溢地上了一堂语文课,额头上的汗都流了下来。  课间休息,询问坐在前排的一个男生:“听得懂我的课吗?会不会太深奥?会不会累?”开学第二周,新接手的班级,毕业班,师生交集时间比较短。  “不会啊,全部听得懂的。”他闪着溜圆的黑眼珠,望着我。他叫锐。  “像你这么漂亮,博学多才的老师,我都能听明白的,怎么会累呢?”  “哈哈哈……”我实在忍不住狂笑起来,完全失却一个老师的仪态。
期刊
在城市  离我最近的乡土  没有北方青纱帐里  八面伏击的传奇  却有温柔动听的罗曼故事  阳光落下来  漫过姿态各异的季节  唯有你固守家园  一株一株  是辰光的媚韵  是夕阳的缭绕  沉甸甸的清芳  绵绵长长  洋桔梗花  一个阳光自由飞翔的地方  一个山水温文尔雅的地方  一朵朵桔梗花  在道路与河流之间绽放  在落日与炊烟之间芬芳  聚拢了一年的春风  聚攏了一夏的热情  如生命的光芒穿
期刊
我能够在没有向导的带领下,穿越梅里雪山脚下的原始森林,也能够在同样没有向导、只凭头灯有限的光源穿越贵州未被完全开发的山洞,却在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迷路了。最后只能在地图上重新认识我曾经熟悉,今天却无比陌生的故乡,只能依靠导航指引方向。我曾经引以为傲的空间感在故乡新开发的一条条五车道、四车道相互纵横贯通、高楼林立的街头被一次次证明失败、证明错误,不确定中转角后的景象带给我的震撼和困惑不亚于在青藏高原
期刊
九龙江是漳州的母亲河。许多本土的文学作品经常提及,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自己,有着深深的乡土情怀。九龙江沿漳州市区的城郊欢流而过,经西溪、过江东,在巍巍万松关的目视下,浩荡壮观,奔流往厦门湾,展现出广袤包容的大气。桥、水、舟、渔人,等等,延伸出感人至深、多姿多彩的传说和故事。江流弯弯,缓缓穿流至市区,成港成湾,在鱼米之乡上锦上添花,如九十九湾,增添了许多史海钩沉中的商贾故事。以九龙江为主题而命名的九龙
期刊
唐代永城名人朱仁轨在家训中告诫子弟:“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意思是说一辈子给别人让路,不会走一百步的冤枉路;一辈子让别人田界,也不会使自己的田界失去一段。”话语不多,但是道理深刻。这种“让”反映了礼让的姿态,更反映了处事的人生智慧。  “让”是一种美德,“让”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大至“夷齐让国”,小至“孔融让梨”,都被传为千古佳话,这种礼让,增进了情谊,也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不
期刊
苏明良(1682~1742),字虞廷,号省斋,福建漳州海澄虎渡人(今龙海市东泗乡虎渡村)。曾随南澳总兵蓝廷珍、提督施世骠攻克收复台湾有功,是第一任台湾总兵官,中国禁毒史上倡导禁毒第一人。其人为官期间细心勤政、“洁己奉公,清誉甚著” 。  漳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漳州苏姓,亦可称虎渡苏氏,主要分布在九龙江流域和龙海海澄。海澄,地处九龙江下游汇海之滨,史称“月港”。明代时期是我国对外贸易
期刊
不知是看惯了祖国大陆的花木盆景,还是事物“鲜便为奇”之故,笔者特别垂青台湾的花木盆景。就像人的生长过程一样,台湾的花木盆景也历经沧桑历史的演变。自古以来,台湾盆景具有祖国大陆岭南派的传统风格。但是,由于1894年~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台湾进行军国主义殖民统治,长达半个多世纪。台湾盆景长期受到日本盆景的影响,以致台湾盆景的主要造型样式都模仿、脱胎于日本盆景的造型样式。如日本盆景以针柏和黑松最盛行,
期刊
云水谣美仑美奂,早已赚足游人们的眼球。然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景区,它明显也有一个软肋,即一日游游客居多、景区内无法接待大型团队。正是为了打破这个旅游的瓶颈,通美云水谣庄园项目应运而生。  这无疑是一个大手笔,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用地2000亩。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旅游观光、民俗体验、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禅意养生为一体的大型庄园,进一步完善云水谣及周边景区的配套设施,对传承发展云水谣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