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视觉影像艺术的一种,摄影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它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手段,同时也应该是观念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参与部分。因为光影、色彩、线条、空间……观念摄影所需要一切与绘画并没有太多差异,只是表现形式须植根于真实的影像元素。它也能呈现出各种意境,再现摄影师观念,它可以是抽象的,也可能是具象的,却会让人产生联想、思考、共鸣……从这个基础上,我们或许可以较好地理解什么是观念摄影。
不过,我并不想搬出什么美学理论,怎样去拍摄还得看摄影师自己对美学的理解。要知道,一样的拍摄对象,不同的取景角度、处理思想都可能导致不一样的意境。本文只是从摄影经历中谈及一些个人想法,抛砖引玉,与诸君共飨。
主观不能缺失
从130多年前摄影出现开始,人们首先发现的是它的客观记录功能,在此基础上才逐渐被人利用来进行自己的艺术表现,发展到今天,摄影活动在原始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已经到了更多地融入了人的主观观念,人们的想法、情绪、感受、以至潜意识活动部可以通过摄影表达出来,纪实、新闻、风光、商业人像、广告摄影等均能以观念摄影的形式进行表现。
我们去看看盖·伯丁或者牛顿的时尚摄影、人像摄影或许就能感悟到这些,已经完全有别于传统摄影大师尤素福·卡什、奥格斯特·桑德等。卡什人像摄影的那种方式已经在那个时代发展为极致,就像爱德华·威尔顿、安塞尔·亚当斯等人一样把那个时代的风光摄影发展到极致一样,因此现在的成功摄影作品更多是突破表面的掩饰更注重内在的表现一刻画精神活动和满足内心灵魂的需求。
当然,观念摄影并不局限于摄影师主观布局的思想再现(如题图《惶恐》),有心的摄影师会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去主动选择、组合,毕竟摄影所需的丰富表现元素让我们不会缺少拍摄对象。但无论你选择怎样的摄影目的,既然是用摄影的方式来实现;那么就需要尊重一些基本的摄影规则和审美习惯,如构图、色彩、摄影基本技术的掌握等,这在观念摄影中非常重要。
为思想留下通道
观念摄影的表现方式应该更加充满隐蔽性、张力、活跃性、创造性,但无论是做什么样的观念,首先不能放弃视觉冲击,只要你希望拍的东西能让人有所共鸣的话一那就要留一个通道——让观者进去的通道,从视觉感受开始。它可以画面留下的空白可以是光影交织的图案,可以是线条呈现的形式,也可以是动静的对比……
在照片上,观念摄影更多的是借鉴象征主义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如诗歌一样让你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人体摄影往往那种“一堆肉”似的展示方式,只能让你瞬间荷尔蒙冲高一下而迅速回落再没别的作用,而能真正让你夜不能寐的是那种半遮半掩的东西。只有这样手法才会让一个摄影作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这是现代摄影的基本美学原则。
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或玻璃上呈现的倒影波纹、清晨或者晚间的光影、自然的山形、门窗的结构甚至独到的空间留白,都能让我们产生遐想,它们也是观念摄影时我们经常拍摄的对象。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加观察,长久之后,你就能自然而然,习惯性地那么利用了,不过,最终的效果要看摄影师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拍摄,这植根于他对于美学的理解。
一幅摄影作品可以让不同的审美者有不同的感受,也不必都和作者的意图完全一样,这就是所说张力。因此对于偏于观念类的作品,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放弃“直接”,“直接”的结果往往更加不“直接”,甚至南辕北辙。
后期也是手段
关于观念摄影的后期是否必要这个问题,如果到今天还要来争论是非一无疑显得异乎扯淡,就像你要去天安门广场,现在你是走路去还是坐车去,弄清楚这个生活问题后,在明了自己的摄影目的的时候,这就不是问题的问题了——摄影是你用来达到表达目的的手段,那后期同样也是你的手段之一,没有必要把后期放到“小三”的位置上来争论。当然,对于那些想体会传统摄影怀旧情怀的人来说,可以另当别论。
不过,如何通过后期处理来表达观念,那是摄影师自己的事情,而且这个范畴也不是本文所能容纳的,因此我为文字搭配的这些图片更多地是直接拍摄而成,只进行了简单的裁剪和调整。如果它们能让你从中看到更多的东西,那我很欣慰了。
不过,我并不想搬出什么美学理论,怎样去拍摄还得看摄影师自己对美学的理解。要知道,一样的拍摄对象,不同的取景角度、处理思想都可能导致不一样的意境。本文只是从摄影经历中谈及一些个人想法,抛砖引玉,与诸君共飨。
主观不能缺失
从130多年前摄影出现开始,人们首先发现的是它的客观记录功能,在此基础上才逐渐被人利用来进行自己的艺术表现,发展到今天,摄影活动在原始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已经到了更多地融入了人的主观观念,人们的想法、情绪、感受、以至潜意识活动部可以通过摄影表达出来,纪实、新闻、风光、商业人像、广告摄影等均能以观念摄影的形式进行表现。
我们去看看盖·伯丁或者牛顿的时尚摄影、人像摄影或许就能感悟到这些,已经完全有别于传统摄影大师尤素福·卡什、奥格斯特·桑德等。卡什人像摄影的那种方式已经在那个时代发展为极致,就像爱德华·威尔顿、安塞尔·亚当斯等人一样把那个时代的风光摄影发展到极致一样,因此现在的成功摄影作品更多是突破表面的掩饰更注重内在的表现一刻画精神活动和满足内心灵魂的需求。
当然,观念摄影并不局限于摄影师主观布局的思想再现(如题图《惶恐》),有心的摄影师会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去主动选择、组合,毕竟摄影所需的丰富表现元素让我们不会缺少拍摄对象。但无论你选择怎样的摄影目的,既然是用摄影的方式来实现;那么就需要尊重一些基本的摄影规则和审美习惯,如构图、色彩、摄影基本技术的掌握等,这在观念摄影中非常重要。
为思想留下通道
观念摄影的表现方式应该更加充满隐蔽性、张力、活跃性、创造性,但无论是做什么样的观念,首先不能放弃视觉冲击,只要你希望拍的东西能让人有所共鸣的话一那就要留一个通道——让观者进去的通道,从视觉感受开始。它可以画面留下的空白可以是光影交织的图案,可以是线条呈现的形式,也可以是动静的对比……
在照片上,观念摄影更多的是借鉴象征主义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如诗歌一样让你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人体摄影往往那种“一堆肉”似的展示方式,只能让你瞬间荷尔蒙冲高一下而迅速回落再没别的作用,而能真正让你夜不能寐的是那种半遮半掩的东西。只有这样手法才会让一个摄影作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这是现代摄影的基本美学原则。
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或玻璃上呈现的倒影波纹、清晨或者晚间的光影、自然的山形、门窗的结构甚至独到的空间留白,都能让我们产生遐想,它们也是观念摄影时我们经常拍摄的对象。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加观察,长久之后,你就能自然而然,习惯性地那么利用了,不过,最终的效果要看摄影师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拍摄,这植根于他对于美学的理解。
一幅摄影作品可以让不同的审美者有不同的感受,也不必都和作者的意图完全一样,这就是所说张力。因此对于偏于观念类的作品,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放弃“直接”,“直接”的结果往往更加不“直接”,甚至南辕北辙。
后期也是手段
关于观念摄影的后期是否必要这个问题,如果到今天还要来争论是非一无疑显得异乎扯淡,就像你要去天安门广场,现在你是走路去还是坐车去,弄清楚这个生活问题后,在明了自己的摄影目的的时候,这就不是问题的问题了——摄影是你用来达到表达目的的手段,那后期同样也是你的手段之一,没有必要把后期放到“小三”的位置上来争论。当然,对于那些想体会传统摄影怀旧情怀的人来说,可以另当别论。
不过,如何通过后期处理来表达观念,那是摄影师自己的事情,而且这个范畴也不是本文所能容纳的,因此我为文字搭配的这些图片更多地是直接拍摄而成,只进行了简单的裁剪和调整。如果它们能让你从中看到更多的东西,那我很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