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作者多田道太郎,是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学者。本书从身边的各种现象,诸如餐具的使用、建筑形式、插花及园林艺术、生活习惯、语言和人际交往方式等等,深入剖析日本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从日本人生活的表象窥见日本文化的神髓。本文摘自该书。
一提起日本文化,全世界的人都会说它是一种仿制的文化、模仿的文化,故不具备独创性。这种见解的确言之有理,但我却觉得另有一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即18、19世纪的欧洲人被独创这种“偏见”、这种“神话”所深深迷惑、羁绊,这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一种不幸。
其实世界文化的主流就是模仿他人。只有模仿了他人,才能在此基础上诞生更伟大的文明。比如提到陶瓷制品,我想世界上最先进的应该属中国宋代的青陶。但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宋代青陶,就能发现它们其实就是青铜器的仿制品。用陶瓷制品来复制业已衰落的青铜器文明,便生成了精美的陶器。陶瓷制品在形状上仿照了青铜器,质地上仿照了玉石,造就了陶瓷制品特有的素雅、润泽、深邃而值得把玩的品质。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价值观多样化、兼收并蓄的文明,他们认可不同物品的价值。欧洲、阿拉伯、印度都认可黄金的价值,认为黄金具备最高价值,其余都次之,在货币方面也制定了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所以这些国家在货币方面实行的是金本位制。汉民族则从未用金子作为货币单位。佛教传入中国后,他们曾经用黄金来制作佛像背后的光圈,但并不认为黄金优于一切。日本人继承了这种更看重用土疙瘩而不是用黄金制造的陶器文化。
日本从汉民族受到了诸多恩惠,我认为其一是汉字,另外一个就是陶瓷制品。在当今的中国,令人惋惜的是几乎制造不出精美的陶瓷制品了。景德镇的窑虽然仍在生产,可唯有日本的陶器秉承了陶瓷工艺的精髓。在宋代,中国的陶瓷器一度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水准,但自那之后便走向衰落,在蒙古族入侵后遭到进一步破坏,到了明清之后,据我个人观点,作品的审美情趣已变得鄙俗。
总而言之,汉代的文明被蒙古人连根拔除,其中一部分“流亡”来到日本列岛,并在日本列岛盛开了文明之花,这一现象不仅限于表记法,以这种“流亡”而来的文化为基础,日本列岛形成了更大规模的文化。因此我们从中国这个邻国的的确确只受到恩惠而没有受过任何侵略,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对中国发起的侵略战争确实是恩将仇报,我们理应感到愧疚。
一提起日本文化,全世界的人都会说它是一种仿制的文化、模仿的文化,故不具备独创性。这种见解的确言之有理,但我却觉得另有一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即18、19世纪的欧洲人被独创这种“偏见”、这种“神话”所深深迷惑、羁绊,这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一种不幸。
其实世界文化的主流就是模仿他人。只有模仿了他人,才能在此基础上诞生更伟大的文明。比如提到陶瓷制品,我想世界上最先进的应该属中国宋代的青陶。但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宋代青陶,就能发现它们其实就是青铜器的仿制品。用陶瓷制品来复制业已衰落的青铜器文明,便生成了精美的陶器。陶瓷制品在形状上仿照了青铜器,质地上仿照了玉石,造就了陶瓷制品特有的素雅、润泽、深邃而值得把玩的品质。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价值观多样化、兼收并蓄的文明,他们认可不同物品的价值。欧洲、阿拉伯、印度都认可黄金的价值,认为黄金具备最高价值,其余都次之,在货币方面也制定了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所以这些国家在货币方面实行的是金本位制。汉民族则从未用金子作为货币单位。佛教传入中国后,他们曾经用黄金来制作佛像背后的光圈,但并不认为黄金优于一切。日本人继承了这种更看重用土疙瘩而不是用黄金制造的陶器文化。
日本从汉民族受到了诸多恩惠,我认为其一是汉字,另外一个就是陶瓷制品。在当今的中国,令人惋惜的是几乎制造不出精美的陶瓷制品了。景德镇的窑虽然仍在生产,可唯有日本的陶器秉承了陶瓷工艺的精髓。在宋代,中国的陶瓷器一度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水准,但自那之后便走向衰落,在蒙古族入侵后遭到进一步破坏,到了明清之后,据我个人观点,作品的审美情趣已变得鄙俗。
总而言之,汉代的文明被蒙古人连根拔除,其中一部分“流亡”来到日本列岛,并在日本列岛盛开了文明之花,这一现象不仅限于表记法,以这种“流亡”而来的文化为基础,日本列岛形成了更大规模的文化。因此我们从中国这个邻国的的确确只受到恩惠而没有受过任何侵略,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对中国发起的侵略战争确实是恩将仇报,我们理应感到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