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演变,不同传播媒介编辑活动的要求和工作环节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发展变化。在数字化时代,面对电子介质,编辑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从根本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性,还要具备紧跟市场动向,掌握新技术、利用新媒体的能力,能够整合网络信息。在新媒介技术条件下,出版形式的改变,给传统的编辑活动带来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数字化出版的时代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国际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互联网、手机、阅读器等各种新兴数字媒介的出现,不仅加快了传统出版业的转型,也推动了各种新型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
现今,数字出版以强大的力量慢慢消解着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通讯之间的边界,缩小了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数字出版将会打破传统出版业按介质区分的行政分割,延长出版物的产品线,实现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2009—2010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读者总数为10100万人,首次破亿。2009年,收费阅读市场实现销售收入9700万元,手机阅读市场实现销售收入5760万元,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市场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2009年中国电子图书市场产值为2.87亿元。
而报刊发行总量在2008年首次出现下降,截至2008年底国内电子期刊总量已达到9000种,这种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元素综合而成的电子期刊具有可视性、交互性、多样性、娱乐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以及发行成本低、订阅方便、形式活泼、内容紧随潮流等优势,年产值达到7.6亿元。也许在此之前,数字化出版期刊一直面临难题,但在2010年苹果公司的iPad横空出世,大屏幕的设计给电子期刊带来了福音。
随着电子阅读器、手机的普及,数字阅读的形式正在从依赖于有线网络的在线阅读向依托于无线网络传输的离线阅读转移,这些移动终端也成为出版商的必争之地。新的出版形式给传统的编辑思维和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不管是图书还是报刊出版,都归于数字出版的新环境之下,都势必要求编辑转变思维,跟上媒介技术的发展步伐,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网络编辑的新要求。
二、新媒介技术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变化
新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编辑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 新的媒介形式带来新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出版中,信息或知识的传播是单向的和简单的。而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把内容用多媒体形式包装在互动软件内通过网络销售和传播。这种出版过程意味着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和丰富的。这是数字化时代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其次是传播形式的变化。介质的变化,带来了内容新的表现形式。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接受的阅读终端不仅仅是纸张,还有电脑网络、手机、手持电子阅读器等,可以保证在线或者离线电子阅读。
2. 新媒介带来新的阅读习惯
在我国,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方式的数字图书阅读开始普及,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达到24.5%,全国约有2.8%的成年人只阅读各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2010年,“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主要数字化阅读方式,分别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另有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进行数字化阅读,比2008年的1%增加了0.3个百分点,增幅为30%。
全新的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在感官运用、情感交往、思维方式、信息获取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对传统阅读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传统的图书出版受到冲击也不可避免。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的瞬间传输功能,新媒体阅读的快速搜索能力,为实现阅读方式快捷化插上了技术双翼,使读者阅读到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这是传统图书阅读所无法比拟的。
3. 盈利模式也会发生大变革
由数字化浪潮所带来的产业融合正使得出版、传媒、网络、电子、电信等行业的界限被打破,内容行业正逐渐被纳入更为宏观的服务业范畴,并不断产生更加创新的商业模式。
自2000年以来,网络文学在十年间的数量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作品60年的数量,催生出10万名作者和5000万读者。网络文学生成了“作家—创作—作品—读者—阅读”的新生产关系模式,使得作家的生存不再完全依赖纸质出版。经过10年的发展,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漫画和动画—网络游戏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出版产业的链条发生重大变化,出版模式的改变,使得盈利模式也会发生重要变化。
三、数字化背景下编辑实践的应对
数字出版不仅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新的变化,也使编辑的实践发生着急剧的转型。数字出版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变革,它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变迁和观念更新。在应对这些变革中,编辑的思维和实践始终贯穿于内容选择、技术支持和最后销售实现利润的各个环节当中。
1. 坚持内容为王
数字化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内容本身,整合了技术、表现形式、渠道和传播方式、运营规则等综合因素。不管数字出版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始终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编辑作为内容提供者的角色更加重要。
传统书刊编辑的优势在于挑选信息的能力,即选择内容。面对数字时代爆炸式的海量信息,如何挑选出优质的、符合受众需求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传达给读者和受众,是一个传统编辑最基本的把关工作。这一点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当今是地球村时代,信息全球共享。编辑需要拓宽思维与视野,在选题的把握上更加重视网络中传达的信息,思维方式应从平面走向立体。“原来可能仅是从纸质媒介出发,设计思考时多考虑的是平面构图与纸张油墨的适应性能等,而数字出版要求编辑组织出版内容时向支持主题检索、开放链接、知识发现等方向发展。利用数字出版技术揭示内容、管理内容使内容的表现更为丰富多样,使读者感觉更加体贴。”把内容跟技术有机结合,才能使得内容的特色在新媒介中呈现出自己的最大价值。
2. 掌握新技术
数字时代,内容的呈现需要新技术的支持。而要全面把握这种内在的阅读变革以及外在的形态变化,使之能够良好融合于产品之中,要求编辑与时俱进,能够掌握新媒介技术,根据不同的阅读终端,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进行不同形式的编辑。比如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终端,屏幕不同,格式不同,功能不同,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数字出版以载体分类,可以分为网络出版、电子出版、移动出版等多种模式,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编辑,一定要充分体验相关模式,体会其与传统出版的优势和劣势。以电子阅读器为例,它最大限度地接近图书的规格,同时还可以整合优秀的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做到在线互动,吸收读者反馈信息,引文自动链接、检索词开放链接,这些都是纸质平面出版所难以做到的。
3. 编辑思路紧跟市场
各大出版传媒集团在应对数字出版浪潮中优势明显,在同质化的内容出版方面会形成近乎垄断的格局,出版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凸显。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编辑除加强内容的独特性以外,还需广泛参与数字出版的营销工作。从确定选题,到编辑内容,到最后的销售服务,编辑都离不开市场导向。而编辑更加深入了解图书的出版背景、读者定位和市场需求,能够准确把握图书的个性化特征和其使用价值,因此编辑在图书选题策划、印数确定、宣传推广、销售建议等图书生产、营销活动中具有独特优势。在数字化时代,编辑思路每一步紧跟市场,利用新媒介技术的条件,这种优势将会更加扩大化。
《2009—2010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09年电子图书阅读市场的增长主要由收费阅读市场、手机阅读市场和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市场组成的个人市场带动,相比2008年的个人市场增长54.9%。这表明中国电子图书个人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电子图书市场将从机构市场向个人市场过渡。
应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大众数字出版的经验。在新技术、新媒体环境下,将移动出版、离线阅读作为重要的业务增长点。致力于电子书和有声书的出版,并重视与电子书零售商、搜索引擎和其他渠道的合作关系,广泛发布数字内容,借助网站具有的追踪客户个人信息的服务功能,按客户的购买记录自动分析客户的购买倾向和爱好,建立面向特定客户的“推荐书目”。在出版过程中,编辑的每一步实践都紧跟市场,细分受众,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现今中国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尚未建设成熟,对于传统编辑而言,还有一点点时间去学习,去充实、丰富自己,让自己不断保持创新,找到自己产品的最大价值。但这样的时间实在不多,转变思维,提高技术,应该从现在就行动起来。
(作者单位:《当代广西》杂志社)
参考文献:
[1]吴 平.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理念.中国出版,2009年第2期.
[2]邱 慧.数字化时代编辑应做好的三个准备.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12期.
[3]高 颖.2010年数字出版:移动终端兵家必争?http://www.gmw.cn/01ds/2010-02/24/content_1059438.htm.
[4]李淼.网络文学产业渐成规模.中国新闻出版报,http://sz.chuban.cc/wx/tj/200907/t20090701_50403.html.
[5]李桂福.图书编辑选题创新的几点思考.大学出版,2009年第2期.
[6]侯小强.新媒体新编辑.中国编辑,2008年第4期.
[7]本顿·雷恩·帕森特、科尔曼·E·P·帕森特著(美),崔人元 译.期刊编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8]罗杰·菲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年.
一、数字化出版的时代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国际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互联网、手机、阅读器等各种新兴数字媒介的出现,不仅加快了传统出版业的转型,也推动了各种新型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
现今,数字出版以强大的力量慢慢消解着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通讯之间的边界,缩小了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数字出版将会打破传统出版业按介质区分的行政分割,延长出版物的产品线,实现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2009—2010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读者总数为10100万人,首次破亿。2009年,收费阅读市场实现销售收入9700万元,手机阅读市场实现销售收入5760万元,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市场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2009年中国电子图书市场产值为2.87亿元。
而报刊发行总量在2008年首次出现下降,截至2008年底国内电子期刊总量已达到9000种,这种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元素综合而成的电子期刊具有可视性、交互性、多样性、娱乐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以及发行成本低、订阅方便、形式活泼、内容紧随潮流等优势,年产值达到7.6亿元。也许在此之前,数字化出版期刊一直面临难题,但在2010年苹果公司的iPad横空出世,大屏幕的设计给电子期刊带来了福音。
随着电子阅读器、手机的普及,数字阅读的形式正在从依赖于有线网络的在线阅读向依托于无线网络传输的离线阅读转移,这些移动终端也成为出版商的必争之地。新的出版形式给传统的编辑思维和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不管是图书还是报刊出版,都归于数字出版的新环境之下,都势必要求编辑转变思维,跟上媒介技术的发展步伐,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网络编辑的新要求。
二、新媒介技术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变化
新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编辑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 新的媒介形式带来新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出版中,信息或知识的传播是单向的和简单的。而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把内容用多媒体形式包装在互动软件内通过网络销售和传播。这种出版过程意味着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和丰富的。这是数字化时代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其次是传播形式的变化。介质的变化,带来了内容新的表现形式。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接受的阅读终端不仅仅是纸张,还有电脑网络、手机、手持电子阅读器等,可以保证在线或者离线电子阅读。
2. 新媒介带来新的阅读习惯
在我国,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方式的数字图书阅读开始普及,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达到24.5%,全国约有2.8%的成年人只阅读各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2010年,“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主要数字化阅读方式,分别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另有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进行数字化阅读,比2008年的1%增加了0.3个百分点,增幅为30%。
全新的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在感官运用、情感交往、思维方式、信息获取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对传统阅读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传统的图书出版受到冲击也不可避免。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的瞬间传输功能,新媒体阅读的快速搜索能力,为实现阅读方式快捷化插上了技术双翼,使读者阅读到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这是传统图书阅读所无法比拟的。
3. 盈利模式也会发生大变革
由数字化浪潮所带来的产业融合正使得出版、传媒、网络、电子、电信等行业的界限被打破,内容行业正逐渐被纳入更为宏观的服务业范畴,并不断产生更加创新的商业模式。
自2000年以来,网络文学在十年间的数量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作品60年的数量,催生出10万名作者和5000万读者。网络文学生成了“作家—创作—作品—读者—阅读”的新生产关系模式,使得作家的生存不再完全依赖纸质出版。经过10年的发展,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漫画和动画—网络游戏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出版产业的链条发生重大变化,出版模式的改变,使得盈利模式也会发生重要变化。
三、数字化背景下编辑实践的应对
数字出版不仅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新的变化,也使编辑的实践发生着急剧的转型。数字出版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变革,它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变迁和观念更新。在应对这些变革中,编辑的思维和实践始终贯穿于内容选择、技术支持和最后销售实现利润的各个环节当中。
1. 坚持内容为王
数字化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内容本身,整合了技术、表现形式、渠道和传播方式、运营规则等综合因素。不管数字出版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始终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编辑作为内容提供者的角色更加重要。
传统书刊编辑的优势在于挑选信息的能力,即选择内容。面对数字时代爆炸式的海量信息,如何挑选出优质的、符合受众需求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传达给读者和受众,是一个传统编辑最基本的把关工作。这一点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当今是地球村时代,信息全球共享。编辑需要拓宽思维与视野,在选题的把握上更加重视网络中传达的信息,思维方式应从平面走向立体。“原来可能仅是从纸质媒介出发,设计思考时多考虑的是平面构图与纸张油墨的适应性能等,而数字出版要求编辑组织出版内容时向支持主题检索、开放链接、知识发现等方向发展。利用数字出版技术揭示内容、管理内容使内容的表现更为丰富多样,使读者感觉更加体贴。”把内容跟技术有机结合,才能使得内容的特色在新媒介中呈现出自己的最大价值。
2. 掌握新技术
数字时代,内容的呈现需要新技术的支持。而要全面把握这种内在的阅读变革以及外在的形态变化,使之能够良好融合于产品之中,要求编辑与时俱进,能够掌握新媒介技术,根据不同的阅读终端,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进行不同形式的编辑。比如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终端,屏幕不同,格式不同,功能不同,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数字出版以载体分类,可以分为网络出版、电子出版、移动出版等多种模式,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编辑,一定要充分体验相关模式,体会其与传统出版的优势和劣势。以电子阅读器为例,它最大限度地接近图书的规格,同时还可以整合优秀的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做到在线互动,吸收读者反馈信息,引文自动链接、检索词开放链接,这些都是纸质平面出版所难以做到的。
3. 编辑思路紧跟市场
各大出版传媒集团在应对数字出版浪潮中优势明显,在同质化的内容出版方面会形成近乎垄断的格局,出版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凸显。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编辑除加强内容的独特性以外,还需广泛参与数字出版的营销工作。从确定选题,到编辑内容,到最后的销售服务,编辑都离不开市场导向。而编辑更加深入了解图书的出版背景、读者定位和市场需求,能够准确把握图书的个性化特征和其使用价值,因此编辑在图书选题策划、印数确定、宣传推广、销售建议等图书生产、营销活动中具有独特优势。在数字化时代,编辑思路每一步紧跟市场,利用新媒介技术的条件,这种优势将会更加扩大化。
《2009—2010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09年电子图书阅读市场的增长主要由收费阅读市场、手机阅读市场和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市场组成的个人市场带动,相比2008年的个人市场增长54.9%。这表明中国电子图书个人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电子图书市场将从机构市场向个人市场过渡。
应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大众数字出版的经验。在新技术、新媒体环境下,将移动出版、离线阅读作为重要的业务增长点。致力于电子书和有声书的出版,并重视与电子书零售商、搜索引擎和其他渠道的合作关系,广泛发布数字内容,借助网站具有的追踪客户个人信息的服务功能,按客户的购买记录自动分析客户的购买倾向和爱好,建立面向特定客户的“推荐书目”。在出版过程中,编辑的每一步实践都紧跟市场,细分受众,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现今中国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尚未建设成熟,对于传统编辑而言,还有一点点时间去学习,去充实、丰富自己,让自己不断保持创新,找到自己产品的最大价值。但这样的时间实在不多,转变思维,提高技术,应该从现在就行动起来。
(作者单位:《当代广西》杂志社)
参考文献:
[1]吴 平.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理念.中国出版,2009年第2期.
[2]邱 慧.数字化时代编辑应做好的三个准备.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12期.
[3]高 颖.2010年数字出版:移动终端兵家必争?http://www.gmw.cn/01ds/2010-02/24/content_1059438.htm.
[4]李淼.网络文学产业渐成规模.中国新闻出版报,http://sz.chuban.cc/wx/tj/200907/t20090701_50403.html.
[5]李桂福.图书编辑选题创新的几点思考.大学出版,2009年第2期.
[6]侯小强.新媒体新编辑.中国编辑,2008年第4期.
[7]本顿·雷恩·帕森特、科尔曼·E·P·帕森特著(美),崔人元 译.期刊编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8]罗杰·菲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