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民歌复兴运动与陕北民歌的新生

来源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上有五次民歌记录整理活动,20世纪至本世纪初,是中国民歌文化史上的复兴时代。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歌是劳动人民反映民俗信仰、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智慧的结晶。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开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文人、艺人等都对民歌情有独钟;从北大、鲁艺、山歌社到中国音乐研究所的采风、集成活动都促成和推动了民歌运动的生生不息和延绵不断。20世纪中国民歌的整体性复兴为陕北民歌走向繁盛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从民歌的历史进程而言,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在新生时代的精神延续。
其他文献
刘老师已经是望九之年的福翁了,今天我们来祝福他身体健旺、晚年幸福,我想还可以来思考他为钢琴的一生、他的钢琴学术,这可能更能够表达我对这位钢琴老人深心的祝福!所谓“探
摘 要: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云图资料,分别在天气尺度系统、热力条件、水汽条件、抬升触发条件、中尺度等方面,针对2014年9月7日沈陽地区1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降水过程主要由蒙古气旋所诱发,系统移动速度快,因而本次降水有降水时间短的特点。(2)热力条件上康平形成θse锋区的时间比辽中早,验证了康平主要降水时段较辽中早。辽中假相当位温梯度比康平大,因
本文以萧亢达《汉乐四品》为脉络,在一一辨析《汉乐四品》研究成果所涉文献的基础上,梳理条陈已有建构,以期确认其认知的合理与可信——"短箫铙歌"很可能只是汉乐第三品"黄门鼓
古格文明被誉为“西藏西部艺术的千古绝响”●德国人海因利希·哈雷的游记《西藏奇遇》使它倾倒欧洲●王朝灭亡的一系列“难解之谜”吸引了大批中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