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家庭与社区“三结合”是学校长期关注的教育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在农村地区,学校与家庭结合,这一教育环节十分薄弱。找准农村学校校家结合教育的问题,充分认识校家结合教育的意义,遵循校家结合教育的基本原则,创新校家结合教育工作思路,就能促进家校结合教育取得实效。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于学校教育工作,勤思考、摆问题、理思路、求实效,创新学校教育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校家结合教育策略,快速高效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1.切实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增强服务家庭教育意识
学校应主动增强服务家庭、指导家长的意识。学校领导应明确,学校不仅是学生教育的主体和核心,也有责任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有义务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父母或监护人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法规和家庭教育知识,为孩子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
在家长不善于和学校沟通时,学校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拓展与家庭结合教育工作思路。如家长没有意识到校家结合教育的重要性时,学校应积极开展家长培训,主动从学校走出去,和家长联络、沟通,交流,并建立教师与家长结合的有效工作机制。
2.加大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校家共同育人氛围
基层学校只有积极主动配合当地党政、文化部门大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利用各类会议、电视、广播、宣传专栏、宣传单、文艺演出、“手拉手”活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形式、方法宣传家庭教育法规、家教知识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家长的法律认识,提升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因此,学校应想方设法转变家长对家校结合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支持不力、教育观念落后的突出问题,营造校家共同育人氛围,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问题,以此培养出合格的家长,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工作。
3.建立校家结合长效机制,增强合作育人效果
第一,建立了“三结合”领导机构,加强校家结合工作领导。我们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由党政牵头成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如,建立多部门领导或志愿者代表组成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校建立由分管领导、团队负责人、班主任、家长代表、社区干部、“五老”志愿者代表组成的指导校家合作教育工作小组,从时间、人员、办公条件、经费等给予保障,让其发挥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纽带作用,参与学校对学生及其家庭教育的管理、承担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任务。
第二,健全了校家结合制度,促进结合工作有序开展。我校建立健全建立了以家长学校为主体,家长委员会为主线,校家联系活动为载体的校家结合教育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加强校家合作教育工作小组工作管理,采取适当形式对学校教师、家庭家长的教育工作实施激励与奖惩评价,通过改革学校教育管理,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协调社区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家校社区结合机制,打破学校教育的封闭性,改变家庭教育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第三,加强培训研讨,建好教庭教育指导队伍,我校努力通过培训家庭指导教师,把家庭教育理论列入教师职业培训的必修内容,努力提高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种种行为表现作出分析诊断能力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学校应大力聘任有关专家、教研员、党政干部、“五老”骨干、家长代表做指导教师。建好校家教育工作宣传队伍、培训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并能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作用,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第四,建好学校“两室”,开展指导工作。我校建好了专门的校访接待室和心理指导室,落实领导或具有指导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能力的老师负责接待平时来校来访的家长,对少数需要心理咨询、指导的学生或家长进行心理诊断和心理疗法的指导等。
第五,开放校园、课堂,主动接受家长监督。积极推行学校“开放日”、“开放周”、“开放课堂”活动,鼓励和支持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参与孩子所在班级的活动或听课,参加学校的家校结合专题会议,学校主动接受家长的咨询、监督,吸纳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改进教育工作。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教师与家长互通学生信息、交流教育方法的有效途径。
第六,积极开展家教活动,提升家教的时效性。我校落实领导分管校家结合教育工作。抓好学校、班级家长学校及家长会、家校联系档案主要工作;落实班主任、科任老师家庭教育培训指导目标,家访交流、沟通的任务、形式,促进家校互访常规工作扎实开展,真正将学校的温暖、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家长,让家长把孩子在家庭中的信息传递给老师,达成校家教育下一代的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针对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学校、家庭教育结合存在的问题找原因、寻对策、探新路,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构建和谐校平安校园提供重要保障。学校应站在主动地位,家庭应积极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了就合力和共同关心下一代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于学校教育工作,勤思考、摆问题、理思路、求实效,创新学校教育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校家结合教育策略,快速高效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1.切实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增强服务家庭教育意识
学校应主动增强服务家庭、指导家长的意识。学校领导应明确,学校不仅是学生教育的主体和核心,也有责任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有义务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父母或监护人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法规和家庭教育知识,为孩子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
在家长不善于和学校沟通时,学校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拓展与家庭结合教育工作思路。如家长没有意识到校家结合教育的重要性时,学校应积极开展家长培训,主动从学校走出去,和家长联络、沟通,交流,并建立教师与家长结合的有效工作机制。
2.加大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校家共同育人氛围
基层学校只有积极主动配合当地党政、文化部门大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利用各类会议、电视、广播、宣传专栏、宣传单、文艺演出、“手拉手”活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形式、方法宣传家庭教育法规、家教知识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家长的法律认识,提升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因此,学校应想方设法转变家长对家校结合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支持不力、教育观念落后的突出问题,营造校家共同育人氛围,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问题,以此培养出合格的家长,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工作。
3.建立校家结合长效机制,增强合作育人效果
第一,建立了“三结合”领导机构,加强校家结合工作领导。我们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由党政牵头成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如,建立多部门领导或志愿者代表组成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校建立由分管领导、团队负责人、班主任、家长代表、社区干部、“五老”志愿者代表组成的指导校家合作教育工作小组,从时间、人员、办公条件、经费等给予保障,让其发挥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纽带作用,参与学校对学生及其家庭教育的管理、承担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任务。
第二,健全了校家结合制度,促进结合工作有序开展。我校建立健全建立了以家长学校为主体,家长委员会为主线,校家联系活动为载体的校家结合教育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加强校家合作教育工作小组工作管理,采取适当形式对学校教师、家庭家长的教育工作实施激励与奖惩评价,通过改革学校教育管理,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协调社区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家校社区结合机制,打破学校教育的封闭性,改变家庭教育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第三,加强培训研讨,建好教庭教育指导队伍,我校努力通过培训家庭指导教师,把家庭教育理论列入教师职业培训的必修内容,努力提高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种种行为表现作出分析诊断能力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学校应大力聘任有关专家、教研员、党政干部、“五老”骨干、家长代表做指导教师。建好校家教育工作宣传队伍、培训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并能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作用,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第四,建好学校“两室”,开展指导工作。我校建好了专门的校访接待室和心理指导室,落实领导或具有指导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能力的老师负责接待平时来校来访的家长,对少数需要心理咨询、指导的学生或家长进行心理诊断和心理疗法的指导等。
第五,开放校园、课堂,主动接受家长监督。积极推行学校“开放日”、“开放周”、“开放课堂”活动,鼓励和支持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参与孩子所在班级的活动或听课,参加学校的家校结合专题会议,学校主动接受家长的咨询、监督,吸纳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改进教育工作。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教师与家长互通学生信息、交流教育方法的有效途径。
第六,积极开展家教活动,提升家教的时效性。我校落实领导分管校家结合教育工作。抓好学校、班级家长学校及家长会、家校联系档案主要工作;落实班主任、科任老师家庭教育培训指导目标,家访交流、沟通的任务、形式,促进家校互访常规工作扎实开展,真正将学校的温暖、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家长,让家长把孩子在家庭中的信息传递给老师,达成校家教育下一代的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针对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学校、家庭教育结合存在的问题找原因、寻对策、探新路,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构建和谐校平安校园提供重要保障。学校应站在主动地位,家庭应积极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了就合力和共同关心下一代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