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作用和运用。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锻炼能力的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笔者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
德育课观点和理论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生动有趣的、典型的、贴近中职生的案例就如漫画、幽默故事等其他教学材料一样营造一种教学情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思考和评析,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观念的感悟。
由于德育教材理论性强,很多知识点的理解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持。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观念的感悟。
3.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独立思考,调动自己的学识和才智,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思考、探究、讨论作出正确的判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1.精选案例。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案例的选用非常重要,案例撰写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好案例。教师在精选案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启发性。案例既要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要包含一定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学生的智能。(2)目标性。即要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选编案例,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3)现实性。案例的选择要贴近中职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能反映时代特点。(4)典型性。案例的选择必须精练、典型、有说服力、有助于以案说理。
2.熟悉案例。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的进程为教学的主线,带出正文要点的方法,通过案例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正文要点,并得到感悟启迪。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备课、教法、课堂驾驭、组织和应变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师精选案例后,必须熟悉案例,熟悉案例情节和正文内容,以及前后内容的关系。在案例和正文中挖“雷”找“点”,梳理哪些案例情节与正文中的哪些要点、观点相应,哪些案例情节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弄清教材中“心海导航”“人生启迪”的内涵。
3.呈现案例。
呈现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选择合理的呈现方式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观赏与教材配套光盘中的动漫,用学生或教师先读、讲故事,再配以挂图的方式,等等。
4.分析讨论。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组织学生根据“心海导航” “人生启迪”展开讨论,运用正文中的互动项目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应做好有关讨论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围绕中心课题,积极发言。就分析讨论的方式而言,一般经历三个步骤:(1)个人分析。要求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大意,分析案例涉及的要点观念。(2)小组讨论。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人为一组,要求学生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简介自己所作的分析及通过案例受到的启迪。(3)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基础上,从各组中挑选一些学生宣读讨论结果。
5.点评总结。
点评总结主要包括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和对案例中蕴涵的道理的归纳总结。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笔者认为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并指出他们的不足。对案例中蕴涵的道理的归纳总结,可以是对道理的纲要性概括,可以是对学生推理结论中存在问题的矫正,也可以是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强调。
(作者单位:梅州市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胡兴松.案例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9,(2).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锻炼能力的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笔者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
德育课观点和理论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生动有趣的、典型的、贴近中职生的案例就如漫画、幽默故事等其他教学材料一样营造一种教学情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思考和评析,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观念的感悟。
由于德育教材理论性强,很多知识点的理解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持。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观念的感悟。
3.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独立思考,调动自己的学识和才智,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思考、探究、讨论作出正确的判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1.精选案例。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案例的选用非常重要,案例撰写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好案例。教师在精选案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启发性。案例既要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要包含一定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学生的智能。(2)目标性。即要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选编案例,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3)现实性。案例的选择要贴近中职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能反映时代特点。(4)典型性。案例的选择必须精练、典型、有说服力、有助于以案说理。
2.熟悉案例。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的进程为教学的主线,带出正文要点的方法,通过案例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正文要点,并得到感悟启迪。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备课、教法、课堂驾驭、组织和应变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师精选案例后,必须熟悉案例,熟悉案例情节和正文内容,以及前后内容的关系。在案例和正文中挖“雷”找“点”,梳理哪些案例情节与正文中的哪些要点、观点相应,哪些案例情节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弄清教材中“心海导航”“人生启迪”的内涵。
3.呈现案例。
呈现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选择合理的呈现方式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观赏与教材配套光盘中的动漫,用学生或教师先读、讲故事,再配以挂图的方式,等等。
4.分析讨论。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组织学生根据“心海导航” “人生启迪”展开讨论,运用正文中的互动项目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应做好有关讨论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围绕中心课题,积极发言。就分析讨论的方式而言,一般经历三个步骤:(1)个人分析。要求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大意,分析案例涉及的要点观念。(2)小组讨论。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人为一组,要求学生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简介自己所作的分析及通过案例受到的启迪。(3)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基础上,从各组中挑选一些学生宣读讨论结果。
5.点评总结。
点评总结主要包括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和对案例中蕴涵的道理的归纳总结。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笔者认为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并指出他们的不足。对案例中蕴涵的道理的归纳总结,可以是对道理的纲要性概括,可以是对学生推理结论中存在问题的矫正,也可以是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强调。
(作者单位:梅州市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胡兴松.案例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9,(2).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