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李清照抒情词的婉约含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男性文学世界里,李清照一枝独放,并且成为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她婉约含蓄的风格让无数读者为之痴迷。那么她婉约含蓄的风格在她的作品中又有着怎样体现的呢?本文从借景抒情、创设意境、留取空白等角度进行探析,与读者一起领略李清照词的高妙。
  关键词: 李清照 抒情词 婉约含蓄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王国维先生将婉约词派早期的几位代表词人温庭筠、韦庄和李煜的作品进行比较,毫不掩饰对李煜词的褒奖。清代沈谦则认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以此来肯定李煜和李清照在婉约词派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这位在男性牢牢掌握话语权的古典文学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的柔弱女子是凭什么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
  “暗淡青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鹧鸪天》
  李清照本人在《鹧鸪天》中给出了最好的解释。她认为,在色彩缤纷的鲜花世界中,花的惊世骇俗不是靠它的色和艳,而是靠它的高洁的品性和疏远的意境。这首词正是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的写照。
  李清照与温飞卿、李后主、柳耆卿、秦少游同为一代婉约词人,以朴素清新之语,抒深沉婉约之情,比之温、李、柳、秦是一种更为内在的醇厚之美。
  李清照词集名为《漱玉词》,存词六十余首,多半是抒情之作。她的抒情词在我国抒情文学园中独树一帜,作为一代抒情圣手,她不仅秉承了前代“花间词”派优点,更独辟蹊径地延续着惜春悲秋、生离死别的情感。李清照抒情的婉约含蓄在她的作品中主要有以下一些体现:
  
  一、借景抒情,巧用意象
  
  “景语”指对景物的描摹,“情语”指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抒情才是目的,而写景只是手段。李清照将对于天气变化的敏感,对于自然观察的仔细很好地体现在作品中,并与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她在《菩萨蛮》的开头以“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来描写告别酷冬迎来暖春时的愉悦心情。又比如,她在《醉花阴》开篇即以“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营造出了浓重的感伤氛围,可谓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意象是浸透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审美意象,乃是包含着审美认识和审美感情的心理复合体……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个物象显示出或者使我们忆起生活,一如我们所了解于生活的那样,我们觉得它美;因此,要觉得物象是美的,我们就必须把它同我们对生活的了解对照起来。’”李清照通过选择一些极为细小的意象,曲径通幽地表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
  比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从细小处着笔,选取了红藕、玉簟、兰舟、锦书、西楼、大雁、月等景物,细致地描述了思念之情。红藕的色彩、玉簟的凉都有特殊的美感。“红藕香残”描写了红荷花凋谢了,惟有余香;“玉簟秋”点明了时节是秋天。兰舟、锦书、西楼、月等都是与离别相关的景物,自然会引起词人的离情别绪。这些景物的选取典型而富有艺术美。
  百花中被李清照采集于笔的往往是格高韵远的,如秋菊、红梅、雨荷、海棠等,清新淡雅。
  比如: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上阕写秋凉情景,流露自己在阴沉浓郁的重阳佳节因丈夫外出而生的无限孤独寂寞之感;下阕词人赏菊把酒解愁,以满袖的菊花幽香來描摹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此时词人的情绪已较开篇的“薄雾浓云”所渲染的强烈、揪心的情感有了变化,赏菊饮酒已暂解了刚才的揪心情绪,但随之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忧愁笼罩在心头,词人正是以菊花的幽香来细腻地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感受,情深韵远。
  再如《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词人以对丈夫的撒娇来写婚后的甜蜜,以花的美丽娇艳来流露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这也是词人借意象委婉含蓄抒情的表现。
  李清照作了大量咏花词,用自己的笔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眼中的百花王国。花是她少女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她少妇情肠、深情相思的寄托,也是她晚年孤苦、历尽创伤心灵的外化,更是她女性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真实写照。
  
  二、炼字炼句,创设意境
  
  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李清照的作品中充分发挥了词的这一特点,并利用词篇幅长、字数多的优势将自己深藏的情感含蓄蕴藉地抒发了出来。
  比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在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连续运用了七个叠音词,构成七个均等的音步,我们读起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声音。寻、觅、冷、清、凄、惨、戚,本是富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把它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增强了它们的艺术效果,浓郁、强烈,耐人寻味。而且,这七个字叠用能够将词人在南渡后的思乡,特别是丈夫去世后的孤独无依、百无聊赖、苦心寻找精神寄托的过程和心理状态描摹了出来。
  李清照的晚年极其凄苦,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大约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一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她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词人反复用“阴满中庭”这句话来写心中笼罩的孤独压抑愁感。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雨打在蕉叶上,如同滴落在词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痛苦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涩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伤心之泪。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词人的泪水更是倾泻如注;雨打芭蕉声是那样地凄凉,词人的啜泣声更加悲切。词人反复写“点滴霖霪”这句话,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
  后人以“愁情瘦境铸伟词,清疏淡雅见风流”这句话来赞美李清照的艺术成就。其中,李清照营造的“瘦境”尤为引人注目。她在《如梦令》中以“绿肥红瘦”曲折含蓄地表达了她的伤春情绪。在《醉花阴》中再次创设了“瘦境”,最后一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仅写出了秋菊的凋零,说出了自己的神情憔悴,而且委婉地表现了当时的一种黯然消魂、郁郁寡欢的心境。
  “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可能是李清照受到普遍接受的原因。宋时的美丽标准迥异于唐朝,飞天那种丰满和裸露完全不为宋人接受。一个时代的美学标准几乎是其意识形态的脸孔。当李清照用词描摹出自己的美丽和气质,无意中反映了那个时代大环境的美学取向。
  
  三、留取空白,委婉抒情
  
  在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诗歌艺术中,作者往往借助丰富的意象来抒情言理,不是把自己的意旨情趣直白于表,而是通过塑造出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时人去咀嚼、吟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词“留白”艺术。善用“留白”能使作品含蓄蕴藉,明白如话则使作品空洞无物。
  比如: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在有限的篇幅中通过增加与侍女关于风雨过后海棠花谢与否的对话来委婉抒发惜春惜花之情,一个“试”字,一个“却”字,以及一个“应”字,表现了词人感情丰富、心思细腻,意趣横生。
  而反观唐韩偓的《懒起》:“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同样写雨后赏海棠花,由于没有“留白”,让人读了感到平淡无味。
  周济谓吴文英词如“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致,追寻已远”,言其境界之隐约凄迷。实则不但吴文英词如此,凡佳词无不如此。李清照的词更是婉约含蓄类作品中的佼佼者。李清照的词很好地体现了宋朝审美精致化的特点。她透视生活世界之细小视角、心灵之细腻敏感、遣词用句之艺术手法奠定了她婉约派集大成者的地位,并对后代婉约派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2]褚斌杰.李清照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
  [3]徐北文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山东:济南出版社,1990.
  [4]孙维成.宋韵——宋词人文精神与审美形态探讨.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独立学院的《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本文作者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教学实践,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 改革措施    一、独立学院《经济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济数学》作为财会、金融等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作用和价值是
摘 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和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对历史教学进行论述。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历史教学 多媒体手段 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和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
从发生在编辑部的一场争论说起那是1991年秋天的事了。有一家文化大报的编辑部内谈起了办科学版的问题。分管科技报道的编辑、记者们甚至开列了一串栏目的名称,并在申办报告
作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最难于把握的是什么!我以为是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度。度,是事物保持某种特定质的量的界限。早在1817年黑格尔就讲过,“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
房地产市场在我国宏观经济与居民生活的各方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一环,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货币政策。本文先从
现代化学教育的任务已经不是单纯地传授化学知识,而是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素质,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等,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思维,把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换为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别开生面的化学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对学生的综合教育。下面我就如何改革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
本文首先对矿床地质经济评价的各种方法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评述,指出矿石加工成本在矿床地质经济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指出影响矿石加工成本的因素不仅包括自然条件、
D 型6×19+1钢丝绳使用非常普遍,在煤矿中除了用在提升运输机械外,还经常用作设备安装、挪移货物等。无论生产或基建场合,很多时候要立即知道钢丝绳的破断力,做到胸中有数,
摘 要: 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经典被解构并边缘化已很普遍,历史人物被戏说也自然而然,我们不难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中心已经消解,一切皆有可能。但我们在观察思考的同时也在固执地寻求一个答案:到底孰是孰非?我们在强调“颠覆”的同时是否也应关注“重建”问题,否则我们将往何处去?本文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文学经典 颠覆 重建    2009年4月20日下午笔者作为评委之一观看
一、矿井水及其评价和基本净化方法在进行矿井工程的过程中,在上部含水层下的岩体中形成各种洞穴。水沿着天然裂隙和岩层移动产生的裂隙渗入井下坑道中,其流量既与矿区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