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案例教学在培养职业综合素质和创新智慧思维方面的效用被国内外广泛认可,在职业类、任职培训类院校和普通高校专业教学阶段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比例越来越高,应在科学确定授课目标、合理选取教学案例、做好案例教学设计、有效组织案例教学等方面加强研究,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案例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019-01
案例教学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开展案例教学,是深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是促进院校、用人单位合作共赢的有力举措。通过案例教学,促使院校深入岗位实践一线,反映工作现实需求,挖掘、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使教学、研究与任职岗位工作紧密结合,实现院校内外优势互补、资源开放、成果共享、共育人才。
一、科学确定授课目标
一是要查阅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教学、管理、保障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教师在准备课程之前,通过查阅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尤其是分目标中的任职基础和岗位业务,对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标准,梳理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二是要详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对一门课程教学实施与改革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明确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总体目标,尤其是分类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详细研读。三是要结合教学对象确定案例教学的授课目标。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期设计,主要是想通过这一案例的教学,能让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或不同专业基础的学生而言,教学目标的设置是不相同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所具备的专业基础情况,合理确定授课目标,其基本要求是要符合学生任职岗位的能力需求,要坚决避免以案例内容来决定教学目标。
二、合理选取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和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某一真实事件的客观描述。一是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教学案例。合理选择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知识点,并明确“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它力图促进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的发展,以焦点或问题为导向,在本质上关注解释现实生活的经验。二是要结合教学对象特点选择教学案例。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期设计,主要是想通过这一案例的教学,能让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或不同专业基础的学员而言,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所具备的专业基础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案例,确保该案例能有效用于该班次教学。三是要适时编写和修改教学案例。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1]。现有案例库中的每个案例一般都有其明确的、相对固定的使用对象,尤其是相对于专业案例而言更是如此,从这一角度说,不是任何一个案例都可以拿来就能用。
三、做好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属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它产生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是从教育教学思想中推演出来的,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它又从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中汲取营养,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综合性,是具有模式化的教学平台。从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来看,如果经过任课教师的精心设计,就可以把案例教学与自主式、研究式、启发式和开放式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现代教育思想得到充分体现,使现代教学形式得到充分发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充分提高。一是教学环节设计。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不是讲授课程,而是按照既定的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活动组织的成败,教学环节设计是关键。教学环节通常包括:布置案例、个人准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评定成绩和总结讲评。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环节与教学时间可能是不相同的。二是教学场景设计。主要是设计一个适合于案例教学的场境,包括场所的选择、布局与教师、学生的座位安排。要改变教师与学生台上与台下的关系、说教者与听教者的关系,要有平等感,使學生“敢发言”。环境的布局要使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能相互对视。可用会议室、专用教室,也可将教室的环境布局进行简单改造,如圆形、椭圆形、框形等,形成便于组织讨论的布局。三是明确分组与考核方式。通常是将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专业基础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搭配,以便于从不同的视角讨论问题,产生相互启发、火花碰撞的作用效果。考核方式要按照全程性、全面性、群众性的原则进行设计。一般应从参与程度、发言的积极程度、发言的准备程度、发言的思路与观点、论据充分程度、创新思维、被多数学生认可的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四、有效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具有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一是要注意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的责任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在于同学生一道,创造出激励其努力探索和思考的氛围与环境,自觉进入学习实践之中,与学生共同开展案例的研究和讨论,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这既是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规律性要求,也是该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在本质在教学实践中的必然反映。二是要注意把控引导。案例教学是经验性的、以讨论为基础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对整个讨论活动要进行引导,防止跑偏和失控。适度调节课堂气氛,防冷场、高温和转题。三是注意激发讨论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研究,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是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需要往往是主观能动性的原动力。案例教学中的学生由于各自情况不同,其具体需要也各不相同。对此,教师要提前摸清学生的需求,在讨论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以便使不同学生看到通过讨论实现自身需要的现实可能,从而激发起参与讨论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孙志梅.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探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2)
[2]张丽娜. 高等教育案例教学效果优化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6(1)
案例教学在培养职业综合素质和创新智慧思维方面的效用被国内外广泛认可,在职业类、任职培训类院校和普通高校专业教学阶段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比例越来越高,应在科学确定授课目标、合理选取教学案例、做好案例教学设计、有效组织案例教学等方面加强研究,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案例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019-01
案例教学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开展案例教学,是深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是促进院校、用人单位合作共赢的有力举措。通过案例教学,促使院校深入岗位实践一线,反映工作现实需求,挖掘、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使教学、研究与任职岗位工作紧密结合,实现院校内外优势互补、资源开放、成果共享、共育人才。
一、科学确定授课目标
一是要查阅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教学、管理、保障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教师在准备课程之前,通过查阅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尤其是分目标中的任职基础和岗位业务,对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标准,梳理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二是要详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对一门课程教学实施与改革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明确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总体目标,尤其是分类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详细研读。三是要结合教学对象确定案例教学的授课目标。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期设计,主要是想通过这一案例的教学,能让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或不同专业基础的学生而言,教学目标的设置是不相同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所具备的专业基础情况,合理确定授课目标,其基本要求是要符合学生任职岗位的能力需求,要坚决避免以案例内容来决定教学目标。
二、合理选取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和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某一真实事件的客观描述。一是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教学案例。合理选择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知识点,并明确“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它力图促进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的发展,以焦点或问题为导向,在本质上关注解释现实生活的经验。二是要结合教学对象特点选择教学案例。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期设计,主要是想通过这一案例的教学,能让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或不同专业基础的学员而言,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所具备的专业基础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案例,确保该案例能有效用于该班次教学。三是要适时编写和修改教学案例。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1]。现有案例库中的每个案例一般都有其明确的、相对固定的使用对象,尤其是相对于专业案例而言更是如此,从这一角度说,不是任何一个案例都可以拿来就能用。
三、做好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属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它产生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是从教育教学思想中推演出来的,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它又从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中汲取营养,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综合性,是具有模式化的教学平台。从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来看,如果经过任课教师的精心设计,就可以把案例教学与自主式、研究式、启发式和开放式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现代教育思想得到充分体现,使现代教学形式得到充分发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充分提高。一是教学环节设计。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不是讲授课程,而是按照既定的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活动组织的成败,教学环节设计是关键。教学环节通常包括:布置案例、个人准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评定成绩和总结讲评。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环节与教学时间可能是不相同的。二是教学场景设计。主要是设计一个适合于案例教学的场境,包括场所的选择、布局与教师、学生的座位安排。要改变教师与学生台上与台下的关系、说教者与听教者的关系,要有平等感,使學生“敢发言”。环境的布局要使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能相互对视。可用会议室、专用教室,也可将教室的环境布局进行简单改造,如圆形、椭圆形、框形等,形成便于组织讨论的布局。三是明确分组与考核方式。通常是将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专业基础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搭配,以便于从不同的视角讨论问题,产生相互启发、火花碰撞的作用效果。考核方式要按照全程性、全面性、群众性的原则进行设计。一般应从参与程度、发言的积极程度、发言的准备程度、发言的思路与观点、论据充分程度、创新思维、被多数学生认可的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四、有效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具有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一是要注意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的责任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在于同学生一道,创造出激励其努力探索和思考的氛围与环境,自觉进入学习实践之中,与学生共同开展案例的研究和讨论,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这既是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规律性要求,也是该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在本质在教学实践中的必然反映。二是要注意把控引导。案例教学是经验性的、以讨论为基础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对整个讨论活动要进行引导,防止跑偏和失控。适度调节课堂气氛,防冷场、高温和转题。三是注意激发讨论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研究,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是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需要往往是主观能动性的原动力。案例教学中的学生由于各自情况不同,其具体需要也各不相同。对此,教师要提前摸清学生的需求,在讨论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以便使不同学生看到通过讨论实现自身需要的现实可能,从而激发起参与讨论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孙志梅.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探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2)
[2]张丽娜. 高等教育案例教学效果优化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6(1)